2000年-2009年
為復興和第二次來臨作準備:「我的手將在你的上面。」
10月 2005


為復興和第二次來臨作準備:

從世界奠基以來,〔主〕就一直在推動復興的事工,而且會持續到祂第二次來臨為止。

今年我們慶祝斯密約瑟先知200歲誕辰。我們要向世人見證,他是神預派的先知,他的使命是復興耶穌基督的福音。他在我們救主的指導下完成此事,救主曾對之前的一位先知說:「我的名字是耶和華,我知道從開始到終止;所以我的手將在你的上面。」1

我相信是主在推動福音的復興。透過神的兒女在各時代啟發人心的犧牲,奠定了復興的基礎,這世界已在為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的第二次來臨作準備。

祂的福音最早是由亞當在世上確立,然後以諾、挪亞、亞伯拉罕、摩西,及其他先知都在各福音期教導這些福音。這些先知都曾預告耶穌基督要來為世人贖罪,那些預言也都已應驗了。救主的確建立了祂的教會。祂召喚使徒,確立了祂的聖職。最重要的,祂捨下生命又取回生命,使所有人都能復活,因此完成了贖罪的獻祭。但那並不是事情的結束。

救主復活後,祂委派使徒們帶領教會,執行福音教儀。他們信守託付,卻遭到迫害,有些人最後甚至殉教。因此,主的聖職從世上消失,這世界也陷入靈性的黑暗中。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裡,雖然神的兒女還擁有基督的光,可以祈禱並感受到聖靈的影響,但豐滿的福音已經失去。世上沒有神的權力和權柄來帶領教會,或執行洗禮、授予聖靈恩賜,以及聖殿中的救恩教儀等的神聖教儀。幾乎沒有人能得到經文,而且大多數的人都不識字。

讓人可以獲得經文、幫助神的兒女學會閱讀經文,是復興福音的首要步驟。聖經最初是以希伯來文和希臘文寫的,一般的歐洲人通常看不懂這兩種文字。直到救主死後400年,耶柔米(譯註:大約西元340-420年)才將聖經翻譯成拉丁文。但當時經文仍不普及,必須用手抄寫,這通常是修道士在做,每本聖經都要耗時數年才能抄完。

之後,在聖靈的影響下,人們逐漸對學習知識產生興趣。這種復興或「重生」的現象在歐洲隨處可見。1300年代末期,有位名叫衛克里弗約翰(譯註:1320-1384,英國的宗教改革家和聖經譯者)的修士首度將拉丁文聖經翻譯成英文。由於英文在當時是一種仍在演進中未被精煉的文字,教會領袖認為不適宜用來傳達神的話語。有些領袖認為,要是人們可以自行閱讀及解釋聖經,聖經的教義必定會因此而腐化;另一些人則害怕人們一旦可以自行取得經文,就不再需要教會,也會中斷對教會的資助。因此,衛克里弗被指控為異端份子,人們以對待異端份子的方式對待他,連他死了入葬之後,他的骨頭還被挖出來焚燒。但神的事工是阻擋不了的。

有人受到啟發去翻譯聖經,有人則受啟發為出版聖經的方式作準備。1455年,古騰堡約翰發明了活版印刷機,聖經是他最早印刷的書籍之一。經文首度可以大量印製,而且價格是許多人負擔得起的。

在這同時,探險家也得到了神的靈感。1492年,哥倫布從西班牙出發,要尋找通往遠東的新航道。哥倫布在旅程中被神的手帶領著。他說:「神賜給我信心,之後又賜給我勇氣。」2

這些發明和發現都在為日後的種種成就預備道路。1500年代初期,年輕的丁道爾就讀牛津大學。他在那裡研究了聖經學者伊拉斯莫斯的作品,伊拉斯莫斯相信經文是「〔人類〕靈魂的糧食;……必須進入心靈深處。」3丁道爾研究了這些作品後,便開始喜愛神的話,並渴望神的所有兒女都能親自領受這些話語。

大約在這時候,有位名叫馬丁路德的德國牧師、也是教授,他很大膽地寄了一封信給他的幾位主管,指出了當時教會的95項錯誤。在瑞士,茲文利發表了67篇有關改革的文章。瑞士的喀爾文、蘇格蘭的諾克斯,以及其他許多人都協助了這項事工。一項改革於是展開了。

在這同時,丁道爾已成為訓練有素的修士,精通八種語文。他相信直接從希臘文和希伯來文翻譯成英文,比衛克里弗從拉丁文譯本翻譯,會更加正確,也更容易閱讀。因此,丁道爾在神的靈的啟發下翻譯了新約和一部分的舊約。他的朋友警告他,他這麼做會惹來殺身之禍,但他毫不懼怕。有一回他和一名學者爭辯,他說:「如果神保全我的性命,不出幾年,我將使農家小孩都比你更了解經文。」4

最後丁道爾也和其他人一樣,為他努力的事工而被殺害。在布魯塞爾近郊,他被絞在木樁上燒死。然而他為之捨命的信念並未喪失,已有千千萬萬的人體驗到丁道爾畢生教導的事:「神的話語的本質是,凡是閱讀的人,……會立刻變得一天比一天好,直到成為完全的人。」5

政局動盪的時代會帶來改變。由於亨利八世和羅馬的教會意見不和,他宣布自己是英國教會的元首,要求教區裡的每間教堂都要放置英文聖經。人們極為渴望認識福音,因此都往教堂聚集,為彼此朗讀經文,直到沙啞無聲。聖經也被當作教導識字的入門書。雖然歐洲各地不斷有人殉教,但得不到知識的黑夜終告結束。有位修士在被火燒死之前宣稱:「藉著神的恩典,我們如今在英國點燃了一支蠟燭,我相信這燭光將永不熄滅。」6

我們要向所有在英國及歐洲各地協助點亮這支燭火的人表達感謝。藉著神的恩典,這燭火越來越明亮了。英王詹姆士一世知道教會在自己國家的分歧情形,於是同意正式發行新版聖經。據估計,丁道爾所翻譯的新約和大部分的舊約(摩西五書──從創世記到申命記,以及約書亞記到歷代志),有超過百分之八十的部分都保留在詹姆士王欽訂本裡。7後來這本聖經傳到了新大陸,被一個名叫斯密約瑟的14歲農家小孩讀了。這就難怪詹姆士王欽訂本會成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核可的英文聖經版本了。

詹姆士王之子查理在位時,英國的宗教迫害仍持續不斷,使得許多人想到新的土地上尋求自由。其中有些人是清教徒,他們於1620年在美洲大陸登陸。普利茅斯岩正是哥倫布在之前100年發現新大陸時登陸的地方。其他的拓荒者尾隨而至,其中包括羅德島的開創者和後任州長威廉羅吉。他不斷在尋找基督真實的教會。威廉說世上沒有正規組織的基督教會,也沒有人有權柄來執行教會任何教儀;一直要等到教會的偉大元首派遣了新的使徒們的時候才會來臨,而他正在尋找他們。8

一個世紀後,這種同等虔敬的感情引領著美洲一個新興國家的建國者。他們在神的安排下,以一份受靈啟發的人權法案保障了每位公民的宗教自由。十四年後,1805年12月23日,斯密約瑟先知誕生了。這使得為復興所作的準備已接近完成的階段。

約瑟年輕的時候,就常對宗教的事「慎重的考慮」。9因為他生長在一個宗教自由的國家,他可以質疑在所有教會之中哪個才是對的。由於聖經已翻譯成英文,他可以直接向神尋求答案。他在聖經雅各書讀到:「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神,」10於是他照著這吩咐去做。父神及其子耶穌基督向約瑟顯現,回答了他的禱告。11這個謙卑的農家子弟蒙神揀選為先知,要在末世時代復興耶穌基督古代的教會及其聖職。這次的復興將會是豐滿時代的最後一個福音期,人類在世上可獲得的所有聖職祝福都將被恢復。他接受了這項神聖的託付,他的工作不是改革或抗議世上現有的教會,而是復興一度失去的教會。

復興的過程是從1820年的第一次異象開始,一直持續到摩門經,耶穌基督的另一部約書,問世為止。1823年9月21日,天使摩羅乃造訪斯密約瑟,告訴他有關一份古代的紀錄,這紀錄包含了「豐滿的永恆福音……為彌賽亞的第二次來臨作準備。」12,記載於金頁片上的摩門經描述了基督在西半球的傳道工作,正如聖經記載了祂在聖地的生活及傳道工作。約瑟在四年後得到金頁片,並從1827年12月開始翻譯摩門經。13

在翻譯期間,斯密約瑟和他的抄寫員考得里奧利佛讀到有關洗禮的事。他們自己渴望獲得這項祝福,因而促成了亞倫聖職的復興。1829年5月15日,他們透過施洗約翰的按手,獲得了該項聖職。14

之後,持有該項權鑰的彼得、雅各、約翰將麥基洗德聖職聖職授予約瑟和奧利佛,復興了該項聖職。經過了幾個世紀的靈性黑暗,奉神的名行事、執行神聖教儀,及帶領神的教會的權力和權柄又回到了世上。

首版摩門經於1830年3月26日發行。幾天後,在4月6日,基督真實的教會在紐約菲也特,老惠特茂彼得的家中再度建立。在描述這些事情對世人的影響時,普瑞特帕雷長老寫道:

晨光熹微,黑暗逃避,

看錫安軍旗已展揮!

普照晨光白日漸明,

寶貴福音在世復興。15

漫漫長夜終於過去,啟示不斷地來到,更多的經文因而產生。1835年8月17日,教會認可了教義和聖約。無價珍珠中的亞伯拉罕書亦在該年開始翻譯。

更進一步奉主之名行事的權柄接踵而至。嘉德蘭聖殿於1836年3月27日奉獻。16在聖殿中,救主向斯密約瑟和考得里奧利佛顯現,隨後摩西、以利亞,及以來加也向他們顯現,把更多的聖職權鑰交給先知。17

這福音的光將不會再從世上被取走。1844年,斯密約瑟將聖職的所有權鑰授予楊百翰、泰來約翰、伍惠福,及他們的使徒同工。先知說:「我活著看到我肩上承擔的這個重擔,已轉移到其他人的肩上;……國度的權鑰已在世上建立,將不會再被取走,……無論我發生什麼事。」18很不幸地,三個月後,斯密約瑟先知和哥哥海侖於6月27日在伊利諾州卡太基殉教。

先知殉教時,泰來約翰長老也在現場,他為先知作證,說:「斯密約瑟,主的先知和先見,只是除卻耶穌以外,對於這世界上人們的救恩,比任何其他曾活於世上的人作得都多。」19

我見證,斯密約瑟的事工就是救主的事工。事奉主的這條道路有時並不好走,往往需要有所犧牲,可能也會遭遇到困難阻礙。但在事奉祂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祂的手確實在我們身上。祂的手也在丁道爾和成千上萬為偉業預備道路的人的身上。祂眷顧了斯密約瑟先知及所有協助引進復興福音的人,現在和將來也會眷顧我們。

主期望我們和先人一樣忠信、奉獻、有勇氣。他們蒙召為福音命,我們也蒙召要為同樣的目的好好的活著。在這末後的時代,我們有很特別的理由要這麼做。

在伯利恆的那個神聖夜晚之前,所有福音期的歷史事件和眾先知的話語都在為主的第一次來臨及其贖罪預備道路。同樣地,歷史和預言也在為那透過斯密約瑟先知而來的福音復興奠定基礎。我們是否有眼能見,看得出我們這時代的歷史和預言是讓我們作準備,來迎接救主的第二次來臨呢?

我要特別見證:我們的救主耶穌基督活著。我見證:從世界奠基以來,祂就一直在推動復興的事工,而且會持續到祂第二次來臨為止。

但願我們每個人都準備好自己來迎接祂,這是我謙卑的祈求,奉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註:

  1. 亞伯拉罕書2:8

  2. 引自Mark E. Petersen, The Great Prologue (1975), 29。

  3. 引自Benson Bobrick, Wide as the Waters: The Story of the English Bible and the Revolution It Inspired (2001), 89.

  4. 引自S. Michael Wilcox, Fire in the Bones: William Tyndale—Martyr, Father of the English Bible (2004), 47。

  5. 引自Wilcox, Fire in the Bones,xv, xv。

  6. 引自Bobrick, Wide as the Waters, 168;亦見James E. Kiefer, Biographical Sketches of Memorable Christians of the Past, “Hugh Latimer, Bishop and Martyr,” http://justus.anglican.org/resources/bio/269.html.

  7. 見Wilcox, Fire in the Bones, 125–26, 197; Fox’s Book of Martyrs, William Byron Forbush, ed. (1926), 181.

  8. 見William Cullen Bryant, ed., Picturesque America; or, the Land We Live In, 2 vols. (1872–74), 1:500–502; 亦見黎嘉蘭,奇妙又奇妙的事,(1966),第27頁。

  9. 斯密約瑟的寫作(二):8

  10. 聖經雅各書1:5

  11. 斯密約瑟的寫作(二):11-20

  12. Book of Mormon introduction.

  13. 斯密約瑟的寫作(二):27-62

  14. 教約第13章斯密約瑟的寫作(二):66-72豐滿時代的教會歷史,第51-52頁。

  15. 「晨光熹微」,聖詩選輯,第1首。

  16. 教約第109章

  17. 教約第110章

  18. 引自Wilford Woodruff in Deseret News, Dec. 21, 1869, 2.

  19. 教約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