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父的計畫──眷顧到祂所有的兒女
縱然我們的旅程可能充滿艱辛,但目的地卻是榮耀無比。
今生可能是一趟艱困的旅程,但目的地卻是榮耀無比的。基督對祂的門徒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1
我今天下午的演講有兩個目的:首先,談談阻礙信仰的某些絆腳石;其次,闡述天父的計畫如何眷顧到祂所有的兒女。
過去兩年來,在美國和世界各地,人們對於我們的信仰和理念的討論急遽增加。這並不稀奇,在本教會歷史上不時會發生這樣的事。
1863年,英國小說家狄更斯登上前往紐約的亞馬遜號客輪,目的是要報導移民美國西部建立教會的後期聖徒歸信者。當時已經有數千名歸信者移民美國,也有許多評論他們和他們的信仰的文章,尤其是在英國的媒體上,只不過大部分的報導都是負面的。
狄更斯寫道:「我登上他們的船,想看看他們有沒有應該被反對之處,我也完全相信他們一定有值得我反對的地方;但令我訝異的是,他們沒有。」2
狄更斯觀察這些歸信者,與他們朝夕共處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這些英國歸信者大多是勞工,這些人是「他們所屬階層中的菁英份子。」3
社會上對本教會一直有正反兩極的評價。在一方面,正義的教友和他們的生活方式普遍獲得正面的報導。凡認識後期聖徒或有機會近距離觀察他們的人,都和狄更斯在近150年前的看法相同。
由於復興的教義鼓舞人心,教友們莫不在福音裡歡欣,在教會中找到喜樂與滿足。當我們奉行耶穌基督復興福音的教導時,別人會對我們有好印象。當教友不遵守這些教導時,就會成為教外人士的絆腳石。4
然而,不同於對正義的教友所作的正面評價,許多對本教會及教會教義的敘述往往是不正確、不公平,而且是嚴苛的。各位應當知道,有些報導對於一般基督教信仰的描述也是嚴厲抨擊的。5
某些人對我們的教義有這樣的態度,並不令人感到意外。主在教義和聖約中指出,有些人「將提高聲音詛咒神」,6有些人則因為「人的教訓而遠離我」。7
最近倫敦的公車上張貼的廣告,正彰顯了一般人對宗教的兩極化看法。有些無神論者、不可知論者和無信仰的人付費在倫敦的紅色雙層巴士上張貼大型海報,寫著:「神可能不存在,所以停止擔憂,盡情享受吧!」由基督徒張貼的反對海報則主張:「神絕對存在」,後面則刊登著鼓舞人心的信息。8
無信仰的人很難接受新約和舊約裡所記載的神蹟,以及救主由童貞女所生和復活等事件。他們用同樣懷疑的態度來質疑父神和耶穌基督向先知約瑟·斯密顯現的事蹟。他們無法接受由上帝主導一項天上計畫的可能性。他們沒有信心。9
最讓我擔心的是,世上有些受人尊重的人雖然樂於接受宗教信仰,但卻被不正確的教義所阻攔或迷惑。舉例來說,就世上仍有啟示這項教義而言,有些很好的人很肯定地認為我們教會不可能是真實的,因為他們一直受到這樣的教導,所以他們也深信諸天已經關閉,不會再有另外的啟示、經文和來自上天的昭示。我要強調的是,這項普遍被接受的看法並沒有經文依據,但對某些人來說,卻成了他們的絆腳石。10
最近有一本暢銷書的作者用一個有趣的事實當作他書中主要的比喻,那就是許多世紀以來,所有的歐洲人都認為天鵝全是白色的,直到發現澳洲大陸,在那裡發現了不同顏色的天鵝。作者用這個比喻來說明有些事情出乎人的預料但確實存在。11我在思考這個比喻時,領悟到許多人拒絕認真地研究本教會的原因,是他們認定本福音期不可能有啟示。有位歸信者,現在正擔任傳道部會長,談到他當初在研究本教會時對這一點很難接受。他說:「我一輩子都被教導說這個世界上不可能再有先知和使徒。所以,要接受約瑟·斯密是先知,就成了一塊很大的絆腳石。」不過,在他祈禱後,他說:「我得到了見證,知道福音已經在世上復興,約瑟·斯密確實是神的先知。」12
對很多樂於接受宗教信仰的人來說,有項議題特別讓他們困惑不解。對於我們有一位慈愛的天父這項正確的教義,以及和多數人註定要永遠下地獄這項不正確的教義,他們很難解決這兩者之間的矛盾。
我的高祖父,菲尼亞斯·柯克,就有過這樣的困擾。他於1820年在康乃狄克州出生。他在日記中寫道,他已和主立約,只要能找到正確的道路,他願意終身事奉主。他去過許多教會,有一個教會要他「作見證,加入教會,〔並且〕成為基督徒。」他回答說:「教會太多了,不知道要加入哪一個。」他繼續研究幾個不同的教會。有一項教義對他尤其意義重大。他解釋道:「有時候,他們批評我,因為我希望人類家庭能獲得更慷慨的救恩。我不相信主決定只拯救一小部分的人,而讓大部分的人遭受永恆的詛罰。」13因為這項教義,他同意讓自己的名字從新教教會中除名。1844年,當後期聖徒傳教士教導他救恩計畫的真實教義時,他就受洗了。
菲尼亞斯對主的愛心慈悲和對祂的幸福計畫的信心,其實是許多受人尊重的男女共通的信念,儘管他們所屬的教會所教導的並不那麼樂觀。
英國國教領袖和古典文學學者菲德克·法拉爾,是基督的生平一書的作者。他在西敏寺的許多次講道中感嘆新教教會對地獄的普遍教導是不正確的。他主張說,把地獄定義為無盡的痛苦和永恆罪罰的說法,是將希伯來文和希臘文翻譯成詹姆士王欽定本聖經時所犯的錯誤。法拉爾也提到,整本聖經裡在在顯示有一位慈愛的天父,就是另一個證據,證明英文翻譯中對於地獄和詛罰的定義是不正確的。14
詩人丁尼生在「悼念集」中表達了他內心的感傷。他提到「我們相信,不管怎樣,所有的不幸際遇其最終目的都是好的」,之後,他又寫道:
在約瑟·斯密接受啟示和組織教會的那個時期,大多數的教會都教導:救主的贖罪無法讓大多數的人得到救恩。大家普遍的觀念是,只有少數人會得救,而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被詛咒,要接受最可怕且難以形容的無盡折磨。16那賜給先知約瑟的美妙教義透露了,救恩計畫適用於所有人,包括在世時沒有聽過基督的人、在到達負責年齡前過世的兒童,以及沒有理解力的人。17
當人們死亡後,正義的靈會暫時住在一種稱為樂園的狀態。小阿爾瑪教導我們,樂園「是一種安息的狀態,平安的狀態;〔義人〕在那裡安息,不再煩惱、憂慮和悲傷」。18不義的靈則住在靈監,有時候被稱為地獄。19那裡被描述成一個可怕的地方,一個黑暗的地方,那些害怕「神憤怒如火的義憤」的人會留在那裡,直到復活。20不過,由於耶穌基督的贖罪,所有蒙福出生的靈最後都會復活,靈和身體重新結合,繼承比我們在世上的生活更美好的榮耀諸國度。21惟一例外的是那些像撒但和他的徒眾一樣故意背叛神的人。22復活時,靈監,也就是地獄,會交出它所囚禁的靈。耶穌來到世上,「為世人被釘在十字架上,承擔世人的罪,聖化世界,洗淨世界一切的不義。」23
救主說:「你們心裡不要憂愁;……在我父的家裡有許多住處;……我去原是為你們預備地方去。」24摩西書則作了一個扼要的結論:「看啊,這就是我的事工和我的榮耀——促成人的不死和永生。」25
救主為世人受盡了所有的苦,無怪乎祂會在第一次異象談到當時的教會時,指示約瑟「不可加入其中任何一個,因為他們全都是錯的。」26隨後,救主復興了祂有關救恩計畫的真實教義,以及基督的教義27等其他的拯救原則。
但是,儘管我們的教義和其他教會的教義明顯不同,但我們的態度是不批評其他教會。那些教會做了很多好事,造福人群。許多教會也幫助他們的教友學習認識救主和祂的教訓。
華盛頓郵報有位記者造訪我們在奈及利亞的一個教會聚會。他訪問了一位新教友,談到歸信的經過。這位記者寫道:
「他說……他跳下市公車,走進〔後期聖徒教會的〕教堂。……立刻就喜歡上他在〔教堂裡〕聽到的事;尤其是那裡沒有人會說其他教會的人都要下地獄。」28自從教會成立以來,無數的歸信者都有相同的感受。
我們的領袖不斷告誡我們要「尊敬、了解那些與我們不同信仰的人。在信仰不同、人生觀不同的人中,最最缺乏的就是禮貌和互敬了。」29
還有一件事情也同樣重要,就是對於我們自己的教友,不論他們承諾和活躍的程度如何,都要親切、和善地對待他們。救主清楚地告訴我們,不要彼此論斷。30尤其是對待自己的家人。我們的責任是去愛、去教導,永不放棄。主的救恩「白白賜給所有的人」,但是祂也「命令祂的人民要勸所有的人悔改」。31
當然,我們心中的願望是不僅要獲得救恩和不死,還要獲得永生,與我們的家人和慈愛的天父及救主住在高榮國度裡。我們唯有服從福音的律法和教儀,才可以獲得永生。32救主說:「因為你們若遵守我的誡命,就必獲得父的完全,在我裡面得榮耀。」33
狄更斯在亞馬遜號客輪上遇到的歐洲早期歸信者,他們已經克服了許多絆腳石。他們有見證,知道啟示來自天上,知道這世上又有了先知和使徒。他們對耶穌基督的復興福音有信心。
他們明白美好的終點已經為他們預備好了。他們不怕眼前要走的艱苦旅程,他們的終點其實不是鹽湖谷地,真正的目的地是「樂園」和隨後在高榮國度的超升。
這就是為什麼過去和現在的後期聖徒,都懷著信心和盼望唱出「聖徒齊來」的最後一段歌詞。
假如我們要死在旅途中,得安息,豈不好?
我們不再有勞苦和憂傷,在樂園無煩惱。34
慈愛的天父為祂的兒女們提供了全面的愛心計畫,這計畫「拯救活人,救贖死者,搭救受詛罰的,頌揚悔改的」。35縱然我們的旅程可能充滿艱辛,但目的地卻是榮耀無比。
我因偉大的救恩計畫而歡欣,這計畫眷顧到天父所有的兒女。我對耶穌基督的贖罪不勝感激,無以形容。我為祂作見證,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