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
愿望
2011年4月


愿望

若要达成永恒的目标,我们必须渴望拥有永恒人物所必须具备的特质,并努力培养这些特质。

我想谈谈愿望的重要。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深刻省思,我们真正渴望的是什么?以及这些愿望在我们心目中所占的份量?

愿望会左右我们的优先顺序,优先顺序会影响我们的选择,而选择会决定我们的行动。为达成愿望所采取的行动,会决定我们有何改变、有何成就和最后变成怎样的人。

首先,我要谈一些大家都有的愿望。我们是凡人,在身体方面有某些基本需求。想要满足这些需求的这股愿望会驱使我们作出选择,也会决定我们的行动。以下三个例子说明了我们有时候会把某些愿望看得比这些愿望更重要。

首先是饮食。口腹之欲是一种基本的需求,但是在某一段时间里,想要禁食的强烈愿望会凌驾这种口腹之欲。

其次是栖身的住所。我12岁的时候,曾经克制住想待在安全住所里的愿望,因为我更想要达成童子军的一项要求,在森林里度过一夜。我和几个小男生舍弃了舒适的帐篷,想办法搭了一个蔽身之处,利用大自然里找到的材料弄了一张简陋的床。

第三是睡眠。即使这种基本的需求也可以为了要达成更重要的愿望而暂时搁下。我年轻的时候当过犹他州的国民兵,从一个作战经验丰富的军官身上学到了这样的一课。

韩战爆发的头几个月,犹他州里奇非国民兵的野战炮兵连被征召上战场。这支炮兵连的指挥官是雷伊·考克斯上尉,部队成员有大约40名的摩尔门男子。他们接受进一步训练后,很快地就和其他地方来的后备军人一起被派往韩国,经历了韩战中极惨烈的几场战役。有一次,他们必须抵抗数百名敌军步兵的直接攻击,那些步兵曾经把其它的野战炮兵连打得落花流水。

这跟克服睡眠的欲望有什么关联呢?在某个危急的夜晚,敌军的步兵前线,进入炮兵连的后翼。这位连长叫人把电话线牵进他的帐篷,又命令所有的哨兵整个晚上,每小时整点都要亲自打电话向他报告。此举使得哨兵保持清醒,不过也意谓着考克斯上尉的睡眠会被打断许多次。我问他:「你是怎么办到的?」他以下的回答显示出强大的愿望所产生的力量。

「我知道,如果我们能回到家乡,我一定会在小镇的街道上看到这些男孩的父母。要是他们的儿子因为我未尽到指挥官的职责而回不了家,我会无颜面对他们。」1

这个例子显示出强大的愿望对于优先顺序和行动所产生的影响。对于我们这些有责任照顾他人福祉的人──父母、教会领袖和教师们而言,这是非常强而有力的榜样!

这个故事的结局是,几乎彻夜未眠的考克斯上尉,一大清早就带着手下迎击敌军的步兵,抓到800多名俘虏,他的部队只有两个人受伤。考克斯被授予勇气勳章,他的连队则因杰出的英勇行为而获颁总统部队褒扬令。他们就像希拉曼的青年战士(见阿尔玛书57:25-26)一样,全都平安返乡。2

摩尔门经有许多都教导谈到愿望的重要。

以挪士呼求主许多个小时后,得知自己的罪获得了赦免。于是他「开始想到」他弟兄的福祉(以挪士书1:9)。他写道:「……我祈求并尽最大的努力工作后,主对我说:由于你的信心,我会按照你的愿望成全你」(第12节)。注意,在得到应许的祝福之前,有三个要件,即:愿望、工作和信心。

阿尔玛在讲道中谈到信心,说信心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有相信的愿望」,但只要我们愿意「让这愿望在[我]们心中发生作用」(阿尔玛书32:27),就能培养出信心。

另外一个和愿望有关的重要教导,特别是关于我们人生最大愿望的教导,可以从拉摩那王接受传教士亚伦教导的经验看到。亚伦的教导引起了国王的兴趣,国王问亚伦:「我该如何才能从神而生」,并且「得到……永生」呢(阿尔玛书22:15)?亚伦回答说:「如果你想要这个,……如果你愿悔改一切的罪,跪在神前,凭信心呼求祂的名,相信自己必能得到,那么你必能得到你殷切希望的」(第16节)。

国王确实这么做了,他大声祈祷说:「我愿抛弃一切罪恶认识您,以便……在末日得救」(第18节)。有了这样的决心,又明确知道自己最大的愿望,他的祈祷因而获得了奇迹般的回答。

先知阿尔玛非常渴望能向所有人民呼吁悔改,但是他也领悟到自己不应该去求这种强迫的能力,他说,因为「公正之神……〔会〕按照世人的愿望赐给他们死亡或生命」(阿尔玛书29:4)。同样地,主在近代启示中也说,祂「会按全人类的行为,按他们心中的渴望,审判他们」(教约137:9)。

我们是否真的准备好,让那位永恒的法官认为我们真正渴望的事物很有价值?

经文里许多地方常用寻求两个字来代表我们的愿望。「凡趁早寻求我的,必找到我」(教约88:83)。「你们要认真寻求那些最好的恩赐」(教约46:8)。「凡努力寻找的必找到」(尼腓一书10:19)。「靠近我,我就靠近你们;勤勉寻求我,就必找到我;祈求,你们就得到;叩门,就给你们开门」(教约88:63)。

要调整我们的愿望,将永恒的事物列为最高优先并不容易。我们都会想要财产、名声、荣耀和权力这四种俗世事物。我们可以想要这些事物,但不应该把这些事物认定为最高优先。

以拥有财富为最大心愿的人,会落入物质主义的圈套。这样的人轻忽了这项告诫:「不要追求这世上的财富和无益的东西」(阿尔玛书39:14;亦见摩尔门经雅各书2:18)。

想得到名声或权力的人,应当效法摩罗乃队长英勇的榜样,他所作的服务既不为「权力」也不为「世上的荣誉」(阿尔玛书60:36)。

我们要如何培养愿望呢?很少人会遇到像艾伦·罗斯顿3一样的危急情况,但他的经验在培养愿望方面教导了我们宝贵一课。罗斯顿到犹他州南部一个荒凉的峡谷中登山的时候,一颗重达360公斤的岩石突然松动,夹住了他的右臂。他孤单地度过五天,想尽办法仍无法脱身。就在他准备放弃并且接受死亡的时候,竟在幻象中看到一个三岁大的男孩向他跑来,又看到自己用左手把这男孩抱起来。罗斯顿领悟到这个幻象是他将来和儿子相处的情形,也领悟到这是在向他保证,他仍然可以存活,于是他鼓起勇气,趁着力气还没用尽以前,采取了激烈的行动求生,把被夹住的右手臂的两根骨头弄断,然后用瑞士刀切断右手臂,之后使出全身力气,走了8公里去求救。4这种强大的愿望所产生的力量是多么巨大!我们若能看到自己会成为怎样的人,那么采取行动的渴望和力量就会大幅增加。

我们大部分人都不会遇到这么艰难的险境,但是我们都会面临到一些会阻碍我们迈向永恒目标的考验。如果我们有足够强烈的正义愿望,就会有勇气去修正自己,使自己摆脱任何习瘾和犯罪的压力,以及错误的优先顺序,不会让这些事物阻挠我们的永恒进步。

我们要记住,正义的愿望并不是一种肤浅、一时冲动或短暂的现象,而是一种真诚、坚定而持久的渴望。有了这种动力后,我们会努力去达到先知约瑟·斯密所说的那种情况,我们「克服了生活中的邪恶且失去犯罪的欲望。」5这是一种属于个人的决定。尼尔·麦士维长老说:

「我们说某些人『不再有作恶的念头』时,指的就是那些愿意『抛弃[他们]一切罪恶』,决心弃绝恶念来认识神的人。」

「因此,我们所坚持的信念,假以时日,会决定我们最后的为人和在永恒中的收获。」6

虽然不再有作恶的念头很重要,但要获得永生还必须具备其他的资格。若要达成永恒的目标,我们必须渴望拥有永恒人物所必须具备的特质,并努力培养这些特质。比方说,永恒人物会宽恕对他们不好的人。他们把别人的福祉看得比自己还重要。他们爱神所有的儿女。假如要这么做非常困难──当然这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容易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先从有渴望培养这样的特质开始,并呼求慈爱的天父帮助我们培养这样的情感。摩尔门经教导我们应当「全心全力向父祈求,好使〔我〕们满怀父赐给祂儿子耶稣基督的真正信徒的这种爱」(摩罗乃书7:48)。

最后,我要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不论目前是已婚或单身的所有男女,都应该怀有一个最高愿望,也就是每个人都应当渴望拥有永恒的婚姻,并认真地为此事努力。已经缔结圣殿婚姻的人应当尽一切努力去维护这婚姻。单身的人应当渴望拥有圣殿婚姻,并视为第一优先,尽最大努力去获得。男女青年和年轻单身成人应当摒弃这种看似聪明的世俗做法,但在永恒中却是错误的观点,认为结婚和生小孩不重要。7

单身的弟兄们,请思考某位单身姊妹在这封信里提到的挑战。她说:「神许多正义的女儿都正在真诚地找寻配称的伴侣,但弟兄们似乎浑然不知自己有责任从天父这些美好且精选的女儿中找出交往的对象,并乐意在主的屋宇中订立和遵守神圣圣约。」最后她说:「这里有许多单身的后期圣徒弟兄很喜欢出去玩乐、约会和打发时间,但一点也不想对姊妹作任何承诺。」8

我相信,正在殷切寻求伴侣的一些年轻弟兄希望我补充说明,有些年轻的姊妹似乎也不怎么渴望拥有配称的婚姻和子女,反而一心想追求事业或其他世俗的赞誉。其实,无论男女都需要有正义的愿望,来引导他们获得永生。

愿我们都记住,愿望会左右我们的优先顺序,优先顺序会影响我们的选择,而选择决定了我们的行动。此外,我们的行动和愿望会塑造我们的为人,在成为真诚的朋友、才华洋溢的教师,或有资格获得永生方面都是一样的。

我为耶稣基督作见证,祂的爱、祂的教导和赎罪促成这一切。我祈求我们会渴望变得像祂一样,胜过渴望其他事情,使我们将来能回到祂面前,获得完全的喜乐。奉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1. 1985年8月1日,雷伊·考克斯在犹他州蒙普列仁接受作者访问,证实他在1953年左右在犹他州普柔浮所说的事。

  2. See Richard C. Roberts, Legacy: The History of the Utah National Guard (2003), 307–14; “Self-Propelled Task Force,” National Guardsman, May 1971, back cover; Miracle at Kapyong: The Story of the 213th (film produced by Southern Utah University, 2002).

  3. See Aron Ralston,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2004).

  4. Ralston,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 248.

  5. 总会会长的教训:约瑟·斯密,第210页。

  6. 参阅尼尔·麦士维,「按照〔我们〕心中的愿望」,1997年1月,利阿贺拿,第24,22页。

  7. 茱丽·贝克,「教导有关家庭的教义」,2011年3月,利阿贺拿,,第32-37页。

  8. 2006年9月14日信函。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