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ints Stories
威利·畢尼尼——剛果民主共和國


「威利·畢尼尼——剛果民主共和國」,聖徒的故事(2024)

威利·畢尼尼——剛果民主共和國

中美洲的一位男青年學會要信賴神的時間表

你怎麼突然改變主意了?

1992年8月,二十三歲的威利·畢尼尼渴望能從事電機工程方面的工作。他在非洲中部國家薩伊的一座城市盧本巴希,於Institut Supérieur Technique et Commerciale所受的訓練非常順利。他在學校才讀完第一年,就很期待繼續接受正規的教育。

在學期放假期間,威利回到他的家鄉,位於盧本巴希西北方約200英里(320公里)處的科威吉。他和其他家人都屬於教會的科威吉分會。在1978年有關聖職的啟示之後,復興的福音已從奈及利亞、迦納、南非、辛巴威擴展到非洲其他十幾個國家:賴比瑞亞、獅子山、象牙海岸、喀麥隆、剛果共和國、烏干達、肯亞、納米比亞、波札那、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和模里西斯。第一批後期聖徒傳教士於1986年抵達薩伊,目前該國約有四千名聖徒。

威利抵達科威吉後不久,他的分會會長就找他去面談。他說:「我們需要你準備好去從事全部時間的傳道工作。」

威利嚇了一跳,說:「我應該把書唸完。」他解釋自己還要唸三年的電機工程。

分會會長說:「你應該先去傳教。」他指出,威利是分會中第一位有資格擔任全部時間傳教士的男青年。

威利說:「不,這行不通。我要先把書唸完。」

威利的父母得知他拒絕了分會會長的邀請,很不高興。向來沉默寡言的母親直截了當地問他:「你為什麼要拖延?」

有一天,聖靈提示威利去拜訪他的舅舅西門·穆卡迪。他走進舅舅的客廳時,注意到桌上有一本書,那本書似乎在呼喚著他。他走近一看,書名寫著:Le miracle du pardon,是賓塞·甘所著的寬恕的奇蹟法文譯本。威利很好奇,於是拿起那本書,隨便翻開一頁並開始閱讀。

那段內容是關於偶像崇拜的事,威利立刻就看得很投入。甘長老寫道,人們不僅會向木頭、石頭和泥土製成的神跪拜,也崇拜自己的財產。有些偶像並沒有實體的形像。

這些話讓威利驚恐地顫抖不已,他感覺到是主直接在對他說話。一瞬間,他想在傳教前完成學業的所有渴望都消逝了。他去找分會會長,告訴他自己改變了心意。

他的分會會長問:「你怎麼突然改變主意了?」

威利告訴他這個故事後,分會會長就拿出一份傳教申請表。他說:「好,我們從最上面這裡開始。」

威利準備去傳教時,他居住的地區爆發了暴力衝突。薩伊位於非洲的剛果河盆地,那裡有許多不同的種族和區域性群體,世世代代衝突對立。在威利所住的省份,省長最近敦促有人數優勢的卡坦加人要驅逐佔少數的開賽人。

1993年3月,暴力事件蔓延到了科威吉。卡坦加的激進分子在街上四處徘徊,揮舞著大刀、棍棒、鞭子和其他武器。他們恐嚇開賽人的家庭,燒毀他們的家園,毫不在乎屋裡有什麼人或物品。許多開賽人擔心自己的性命安全,紛紛躲避這些打家劫舍的人,或逃離該城市。

威利身為開賽人,知道他的家庭早晚會成為目標。為了避免受到傷害,他暫緩傳道準備,幫助家人逃到350英里(560公里)外的開賽小鎮盧普塔,他有一些親戚住在那裡。

由於從卡坦加發車的火車很少,因此數百名開賽難民只能在科威吉火車站外臨時安營。威利和家人抵達了營地,卻未能找到遮蔽處,只能無奈地睡在星空下。教會、紅十字會和其他人道救援組織,都到營地為難民提供食物、帳篷和醫療照護。然而,營地由於缺乏適當的衛生設施,充斥著人類排泄物和焚燒垃圾的刺鼻臭味。

在營地待了幾個星期後,畢尼尼家庭得到消息,聽說有一列火車可以把營地裡的一些婦孺載離該區。威利的母親和四個姊妹決定和其他家人一起搭火車離開。與此同時,威利則幫父親和哥哥修理一節破損的開放式貨運車廂。修好後,他們便把車廂連結到一列即將駛離的火車上,一起離開營地。

幾個星期後,當威利抵達盧普塔時,他忍不住比較這裡與科威吉的差異。這個小鎮很小,也沒有電,這意味著他無法利用電機工程的訓練來找到工作。這裡也沒有教會的分會。

他問自己:「我們要在這裡做什麼?」

如需註解和來源出處,請上福音圖書館閱讀全文。

在盧普塔保持忠信

威利·畢尼尼在盧本巴希修習電機工程時,從未想像自己會在盧普塔生活。盧普塔是個農業社區,只要附近的科威吉種族衝突尚未止息,他和家人就得留在盧普塔種地。

所幸,威利的父親在威利小時候就教過他如何耕種,所以他已經知道種植豆子、玉米、木薯和花生的基本技術。然而,在第一批豆子收成之前,一家人幾乎沒有食物可吃。他們耕種是為了養活自己,但扣除買鹽、油、肥皂和一些肉所需賣出的穀物之後,實在所剩無幾。

逃出科威吉避難的聖徒當中,大約有五十人定居在盧普塔。村子裡沒有分會,但是他們每週都聚在一間大房子裡一起崇拜。雖然這群人當中有幾個人持有聖職,包括前科威吉區會會長,但他們都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授權來舉行聖餐聚會。反而,他們會舉行主日學課程,由每位長老輪流帶領聚會。

在這段期間,威利和他的聖徒同工數度試圖與金夏沙傳道部聯絡,但都沒有成功。不過,每當聖徒賺了錢,就會把什一奉獻留下來,直到能將什一奉獻交給經授權的教會領袖。

1995年某一天,威利一家人決定派他回科威吉,想辦法賣掉他們的老房子。盧普塔的聖徒得知威利會在那裡見到區會會長,便認為這是他們繳付什一奉獻的最佳機會。他們把錢放進信封裡,交給威利和另一位同行的教會成員,然後送他們上路。

威利坐了四天的火車到科威吉,在這四天當中,他都把裝有什一奉獻信封的袋子藏在衣服下面。一路上,他和同行的夥伴都感到緊張、害怕。他們在火車上睡覺,只有在火車進站時,才下車買富富和其他食物。前往科威吉也讓他們心驚膽跳,因為當地對開賽人仍有敵意。不過他們從尼腓取銅頁片的故事得到安慰,他們信賴主會保護他們和他們的什一奉獻。

他們終於抵達科威吉,找到了區會會長的家,會長邀請他們留下來暫住。幾天後,薩伊金夏沙傳道部的新領袖,羅伯托和金妮·塔維拉來到該城,區會會長介紹他們認識威利和同行的夥伴。

「他們原本是科威吉分會的成員,」區會會長解釋說,「由於時局動盪,所以搬去盧普塔。現在他們回來了,想要認識你們。」

「我想多了解一點,」塔維拉會長說,「你來自盧普塔?」

威利向傳道部會長說明他們的行程和旅行的距離,接著拿出什一奉獻的信封。「這是盧普塔教會成員的什一奉獻,」他說,「他們把什一奉獻留下來,因為他們不知道該繳到哪裡去。」

塔維拉會長夫婦不發一語,開始啜泣。最後,傳道部會長帶著顫抖的聲音說:「你們的信心好大!」

威利心中充滿著平安喜樂,他相信盧普塔的聖徒繳付什一奉獻後,神會因此祝福他們。塔維拉會長勸告他們要有耐心,「你們回去時,請告訴盧普塔的每位成員,我愛他們,」他說,「他們蒙得永恆之父的祝福,因為我從未見過如此大的信心。」

他答應會盡快派他的一位諮理到盧普塔去。「我不知道會花多長時間,」他說,「但是諮理一定會來。」

如需註解和來源出處,請上福音圖書館閱讀全文。

我的使命是在這裡

1997年5月,在多年的戰爭和政治動盪後,薩伊政府垮台了。統治該國三十多年的莫布杜·塞塞·塞科總統命危,如今已無力阻止政權的轉移。東邊鄰國盧安達的武裝部隊已進入薩伊,尋找從薩伊內戰流亡的反叛軍。東非其他國家也隨即跟進,最後與其他團體聯合起來,推翻這位勢衰力微的總統,另立新領袖取而代之,並將該國重新命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剛果。

這個區域的衝突正如火如荼時,教會仍持續地運作。大約有六千名聖徒住在民主剛果。金夏沙傳道部涵蓋五個國家,有十七位全部時間傳教士。1996年7月,來自該地區的幾對夫婦旅行超過1700英里(2720公里),到南非約翰尼斯堡聖殿接受聖殿祝福。幾個月後,在11月3日,教會領袖成立了金夏沙支聯會,這是民主剛果的第一個支聯會,也是非洲第一個說法語的支聯會。另有五個區會和二十六個分會,散布於傳道部範圍內各地。

在盧普塔,儘管國內動蕩不安,但如今二十七歲的威利·畢尼尼,仍希望能擔任全部時間傳教士。但當他與傳道部會長團諮理安唐博偉·卡布維卡談到自己的願望時,卻得到令人失望的消息。

「我的弟兄,」卡布維卡會長告訴他,「年齡限制是二十五歲,我們無法召喚你去傳教。」然後,又試著安慰他,說:「你還很年輕,可以唸書、結婚。」

但威利並不覺得受到了安慰,一股失望之情湧上心頭。他的年紀導致他無法傳教,似乎很不公平。為什麼不能破例?尤其是他身上發生了這麼多事情。他很納悶,主為何一開始給他靈感,要他去傳教?為了遵從聖靈的提示,他延後了教育和就業——這又是為什麼?

「不能讓這件事困擾你,」他最後告訴自己,「譴責神不大好。」他決定留在當地,去做主吩咐的一切事。

後來,在1997年7月,教會正式將盧普塔的聖徒組織起來,成立分會。威利蒙召喚擔任財務文書和分會傳教士後,逐漸了解主一直幫助他作好準備,在他居住的地方建立教會。「好吧,」他說,「我的使命是在這裡。」

盧普塔分會的其他幾位聖徒,也被召喚為分會傳教士。威利每週花三天時間,照料他的作物。在其他的日子,他會挨家挨戶告訴人們有關福音的事。之後,威利會清洗他唯一的長褲,以便隔天有乾淨的長褲穿。他不太確定是什麼驅使他如此勤奮地宣講福音,尤其是在他必須空著肚子出門的時候。但是他知道自己熱愛福音,希望他的人民能獲得他享有的祝福,並有朝一日能擴及他的祖先。

這事工可能充滿挑戰。有些人會威脅分會傳教士,或警告他人要避開他們。村子裡有幾個人甚至聚在一起,毀壞摩爾門經。「燒掉摩爾門經,」他們會說,「教會就會消失。」

但威利看到主透過他的努力在行奇蹟。有一次,他和同伴去敲門,門打開後,裡面是一間充滿惡臭的房子。房裡傳出一個微弱的聲音,呼喚著他們。「進來吧,」那個聲音說,「我病了。」

威利和同伴害怕進到屋內,但還是走了進去,發現有個人好像十分消瘦。「我們可以祈禱嗎?」他們問道。

那人同意了,於是他們作祈禱,祝福他會好起來。「我們明天會回來,」他們對他說。

隔天,他們發現這個人站在屋外。「你們是屬神的人,」他說。自從他們禱告後,他就感覺好多了。他快樂地想要跳起來。

這個人還沒準備好加入教會,但有其他人準備好了。每個星期,威利和其他傳教士都會與一些人——有時是整個家庭——見面,這些人想要和聖徒一同崇拜。在有些星期六,他們最多曾為三十人施洗。

教會在盧普塔開始成長。

如需註解和來源出處,請上福音圖書館閱讀全文。

主另有計畫

2006年初,威利·畢尼尼很渴望搬到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首都金夏沙,繼續接受電機工程的訓練。十三年來,他一直在離金夏沙約900英里(1500公里)的盧普塔村務農。

而今他已與一位名叫莉莉的年輕女子結婚,他在擔任分會傳教士期間,曾為莉莉施洗。他們有兩個孩子,但在過去的兩年裡,莉莉和孩子一直住在金夏沙,威利則要等賺了足夠的錢,才能與他們團聚和回學校進修。

3月26日,傳道部會長威廉·梅科克在盧普塔成立了第一個區會,並召喚威利擔任區會會長。威利不確定自己能否勝任,但他放棄搬家的計畫,接受了召喚。不久之後,莉莉和孩子們回到了盧普塔。威利在他們的陪伴下,開始履行新的職責。

如需註解和來源出處,請上福音圖書館閱讀全文。

在聖殿中找到天堂

2008年6月,威利·畢尼尼和莉莉·畢尼尼帶著三個孩子,搭乘巴士前往木布吉馬伊的機場,那裡在他們剛果民主共和國盧普塔的家北方,距離約100英里(160公里)遠。他們要從那裡飛往金夏沙,先在城裡過夜,然後搭機飛往南非。這趟旅程很漫長,但孩子們都很快樂,享受著他們的旅程。他們正前往約翰尼斯堡聖殿,一家人要永遠印證在一起。

自從威利被召喚擔任盧普塔區會會長後,一家人又團聚在一起,已經過了兩年。莉莉搬回盧普塔後,開了一家幼兒園。幼兒園一舉成功,沒多久,她就把幼兒園擴展成了一所小學。威利放下成為一名電機工程師的夢想,開始在當地醫院接受護理師訓練。他在這項工作和召喚的要求之間取得平衡,他也仰賴區會會長團諮理的支持,學習會長團的新職責、訓練當地領袖和拜訪聖徒。

最近,會長團承擔了額外的職責,幫助開展一項由教會資助、為期三年的計畫——為盧普塔鋪設自來水管道。該城的居民長久以來都依靠各種水池、泉水和排水溝來取水。婦女和小孩會步行一英里(二公里)或更遠,到其中一個地方,把水裝進手邊的容器裡,然後把水帶回家,每天取水兩次。這些水源充滿了危險的寄生蟲,幾乎每個人都知道有人死於污染水源——死者通常是小孩。有時候,婦女在往返水源的途中會遭到攻擊。

多年來,ADIR(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一個人道救援組織)一直希望為盧普塔及其週邊地區的260,000人提供乾淨的水源。不過,最好的水源是在21英里(34公里)外的一群山泉,而ADIR沒有260萬美元來建造輸水管道。後來,該組織的總經理聽說了後期聖徒慈善協會,他聯絡當地的人道救援傳教士,希望能在這個計畫上合作。

後期聖徒慈善協會於1996年在總會會長團的指導下成立,每年為教會在全球各地數百個人道救援計畫提供支持。儘管其服務因需求而異,但最近的核心計畫是疫苗接種、輪椅、視力保健、嬰兒照護和乾淨用水。當得知需要一條到盧普塔的輸水管道時,後期聖徒慈善協會捐出了必要的款項,盧普塔和其他附近社區的義工也同意協助提供勞動力。

身為區會會長團,威利、他的諮理與ADIR和但以理·卡薩迪合作,卡薩迪是當地的後期聖徒,受聘擔任工地監工。他們會長團也自願擔任勞動義工。

現在,畢尼尼一家抵達約翰尼斯堡時,他們可以放下忙碌的生活,專注在主的屋宇。一個家庭來機場接他們,開車送他們到聖殿附設的與會者住房。之後,威利和莉莉把孩子送到教會贊助的日托中心,夫婦倆進入聖殿,換上白色的衣服。

在離開盧普塔之前,畢尼尼夫婦研讀了教會的聖殿準備手冊來自高天的祝福,也閱讀了使徒雅各·陶美芝的著作主的殿。儘管如此,當他們到了聖殿時,還是有點不知所措,因為一切都很陌生,而且沒有人會說法語。但透過手勢,他們知道該去哪裡、該做什麼。

後來,在印證室裡,他們滿懷欣喜地和三個孩子重聚。孩子們穿上了白色衣服,當他們走進房間時,看起來就像天使一樣。威利感到手臂上起了雞皮疙瘩。他和家人似乎已不在人間,他們彷彿置身於神的面前。

他說:「哇!」

莉莉也覺得他們彷彿置身天堂。知道他們將永遠結合在一起,似乎讓一家人對彼此的愛倍增。他們如今已密不可分,即使死亡也無法將他們分開。

如需註解和來源出處,請上福音圖書館閱讀全文。

淨水的奇蹟

2010年9月,剛果民主共和國盧普塔的居民即將完成教會贊助的凈水管道鋪設工程。區會會長威利·畢尼尼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強調了這條管道的重要性。

他說:「人類可以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生活,但沒有乾淨的水,幾乎是個難以承受的重擔。」

無論這位記者是否了解,威利說的都是他一生的經驗。身為電機工程系的學生,他從沒想過要住在盧普塔這個沒有電力的城市。他的計畫改變了,在沒有電力的情況下,他也能應付自如,甚至成長茁壯。但是他和家人,以及該地區的每個家庭,都遭受過水傳染病帶來的痛苦。為了在教會保護自己,他們甚至必須自費購買乾淨的瓶裝水,供聖餐使用。

現在,只要再加把勁,盧普塔的生活就要改變了。從這項計畫開始之初,城市內和周邊的每個社區都被分配了幾天的時間,來協助管道工程。在這些日子裡,該計畫的管理機構ADIR的卡車會提早來到社區,接送義工到工地。

身為區會會長,威利希望成為領袖的表率。他的社區被分配去工作的那幾天,他就把護理工作放在一邊,到工地挖土。在盧普塔和乾淨的水源之間,是綿延數公里的丘陵和山谷。由於管線是靠重力提供動力,義工們必須恰到好處地挖渠溝、埋管,以確保水流正常。

威利和義工們全靠手工挖掘。渠溝必須寬18英寸(45公分),深3英尺(1公尺)。有些地方的地面是沙地,工作進展很快。其他一些地方,樹根和石塊纏繞在一起,挖起來十分費力。義工們只能祈求,灌木林火和咬人昆蟲的巢穴不會拖慢他們的進度。天氣好的時候,他們一天可以挖出將近500英尺(150公尺)的渠溝。

盧普塔區會的聖徒除了社區原有的指派工作外,還額外輪班工作。在那些日子裡,教會的弟兄和普通義工一起挖渠溝,而慈助會的婦女則為工人準備餐點。

聖徒對這項計畫的投入,幫助他人進一步了解他們的信仰。在該地區的人們看來,教會不僅關心其成員,也關心廣大社區居民。

2010年11月,管道工程竣工後,許多人來到盧普塔,見證水的到來。為了儲存管道裡的水,許多巨大的蓄水池安置在高高的支柱上。然而,有些人懷疑這條管道是否真的能帶來足夠的水,填滿蓄水池。威利自己也心存疑慮。

這時,閘門打開了,每個人都能聽到水湧入蓄水池的轟鳴聲。巨大的喜樂席捲了整個人群。數十座小型水泥供水站,每座都配有好幾個水龍頭,現在可以為整個盧普塔地區提供乾淨的水。

為了紀念這一刻,該市舉行了一場慶祝活動。慶祝活動吸引了來自盧普塔和鄰近村莊的一萬五千人參加。參加慶典的嘉賓包括政府和部落要人、ADIR職員,以及教會東南非區域會長團的一名成員。其中一個蓄水池上掛著一面大旗,上面寫著鮮明的藍字:

賓客陸續抵達,一一到特別搭建的涼亭下就座時,年輕的後期聖徒唱詩班唱起了聖詩。

當所有人都就位,群眾的喧譁聲平息下來後,威利舉起了麥克風,以教會當地代表的身分對觀眾致詞。他說:「就像耶穌行了許多奇蹟一樣,今天水來到盧普塔也是一個奇蹟」。他告訴群眾,教會為整個社區贊助了輸水管道,並敦促大家善用這條管道。

如果有人想知道,教會為何對盧普塔這樣的地方如此感興趣,他的回答很簡單。

他說:「我們都是天父的孩子。我們必須為所有的人做有益的事。」

如需註解和來源出處,請上福音圖書館閱讀全文。

在盧普塔一同歡欣

2011年10月2日,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盧普塔教堂,一台汽油發電機噗噗發動了起來。教堂裡,大約兩百名聖徒——包括威利·畢尼尼和莉莉·畢尼尼——正在教堂的電視機前找座位。再過幾分鐘,教會第181週年下半年總會大會的星期日晚間轉播將開始,會翻譯成法語,是大會提供給世界各地聖徒的五十一種語言之一。這是盧普塔的教會成員第一次以錫安支聯會成員的身分觀賞總會大會。

三個月前,盧普塔支聯會成立,對任何熟悉教會在該市快速成長的人來說,一點都不驚訝。2008年,即畢尼尼家庭在聖殿印證的那年,有一千二百多名後期聖徒住在盧普塔。當時,沒有全部時間傳教士在那裡服務。但在接下來的三年中,威利和教會其他領袖與忠信的分會傳教士合作,使該地區聖徒的人數增加一倍以上,毫無疑問的,教會為該城帶來乾淨用水,在傳道事工上大有幫助。該區會甚至派出了三十四位全部時間傳教士在剛果民主共和國、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服務。

不過,當七十員保羅·柯萊克長老和阿佛列·金古長老召喚他擔任新支聯會的會長時,威利還是很驚訝。盧普塔的教會有幾位經驗豐富的聖職領袖,他們每一位都可以勝任支聯會會長的職務。不是該輪到別人來領導了嗎?

6月26日,支聯會成立的那天,威利幫助柯萊克長老和金古長老,向支聯會裡的十五位年輕男女發出全部時間傳道召喚。之後,威利微笑著和那群人合影。二十年前,種族流血衝突迫使他離開家鄉,剝奪了他為主從事全部時間傳道服務的機會。然而,他多年來在盧普塔為教會奉獻服務,為新生一代的聖徒提供他所沒有的機會。

大會轉播開始後,威利坐下來聆聽演講者演講。通常,孟蓀會長是大會開幕場次的第一位演講者,但是由於健康問題,他延後了來會議中心的時間。然而,大家唱完中場聖詩後,他走向講台,以愉快的語氣說了聲「哈囉」,歡迎聖徒參加大會。

他說:「人在忙碌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很快,過去六個月對我來說也不例外。」

孟蓀會長談到薩爾瓦多聖殿的奉獻,以及美國南部亞特蘭大聖殿的重新奉獻。他說:「弟兄姊妹們,聖殿的興建會持續不斷地進行下去。今天我很榮幸能宣布幾座新聖殿。」

威利認真地聽著,最近,盧普塔的教會領袖心頭一直掛念聖殿。事實上,在該城的第一次支聯會大會上,許多演講都以準備聖徒進入主的屋宇為重點。除了畢尼尼家庭外,去過約翰尼斯堡聖殿的盧普塔聖徒寥寥可數。雖然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相對容易取得護照,但取得南非的旅行簽證卻十分困難。這意謂著,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許多聖徒都卡在等簽證,擔心他們還沒等到簽證,護照就過期了。

孟蓀會長宣布的第一座聖殿是猶他州普柔浮市的第二座聖殿。最近,該市歷史悠久的大會堂意外失火,除了外牆外,火焰幾乎吞噬了一切。現在,教會計劃重建這座建築,重新用作主的屋宇。

孟蓀會長接著說:「我也很高興宣布在下列地點建造新聖殿:哥倫比亞芭蘭基亞、南非德爾班、剛果民主共和國金夏沙以及——」

威利和身旁的人一聽到「金夏沙」,立刻站起來歡呼。這個消息著實讓他們大為驚喜。不久的將來,剛果的聖徒就不用再擔心旅行簽證或護照到期了。先知的簡單宣布就改變了一切。

沒有任何傳言,也沒有任何暗示說教會計劃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建造一座聖殿。有的只是聖徒們的希望——希望有一天主會在他們的國土上建立祂的家宅。

如今夢想成真了!終於成真了!

如需註解和來源出處,請上福音圖書館閱讀全文。

把時間交給神就好

2017年5月28日,威利·畢尼尼在盧普塔支會的教堂,站在講台上作見證。這是他家庭在這個支會的最後一個星期日,他們至少會離開一陣子。他和莉莉最近接到總會會長團的召喚,要去非洲西岸的象牙海岸阿必尚傳道部擔任會長。威利年輕時錯過了從事全部時間傳道服務的機會,他一直盼望有一天能和莉莉一起去傳教。但他們兩人都沒想到,這召喚來得這麼快。

一年前,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尼爾·安德森長老來到剛果民主共和國,為金夏沙聖殿舉行破土典禮。在那次旅程中,他和妻子凱西去了木布吉馬伊,位於盧普塔北方約90英里(145公里)的一個城市,與該地區的聖徒見面。威利會見安德森長老,並與他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安德森長老來訪後過了幾個月,這位使徒透過視訊電話給威利和莉莉帶來了驚喜。使徒說,主有另一項指派要給他們,並詢問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狀況。然後他問莉莉:「你願意離開你的國家,去別的地方侍奉主嗎?」

莉莉告訴他:「是的。我們願意!」

大約一週後,迪特·鄔希鐸會長便發出這項傳道部會長的召喚。他們懷著喜悅和恐懼的心情接受了召喚。夫妻倆都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勝任他們的新職責。但這不是主第一次要求他們做困難的事,而他們也願意全心全意投入主的事工。

莉莉心想:「如果是神召喚我們,祂會向我們顯明祂自己,讓我們勝任這事工。」

他們的四個孩子(五歲到十六歲)對這個消息的反應都很好。然而,當威利和莉莉向盧普塔的聖徒宣布這個消息時,這群聖徒的臉上卻難掩悲傷之情。二十多年來,威利幫助教會在盧普塔開花結果,從一小群流離失所的信徒,成長為欣欣向榮的錫安支聯會。在這群聖徒心目中,威利不只是他們的前任區會會長和支聯會會長;復興的福音教導他們,要將彼此視為弟兄姊妹,因此威利、莉莉、和畢尼尼家的孩子都是他們的家人。

威利向支會成員作見證時,他對他們充滿了愛。但他沒有流淚——雖然莉莉、唱詩班成員、和他身邊每一個人都在流淚。在他的生命中,很少有事情是如他所預期的進行。似乎每次他為求學、為全部時間傳教、為工作做好了計畫,總會有事情發生打亂他的計畫,讓他走向別的方向。但回顧他的一生,他可以看見主一直對他有一個計畫。

聚會結束之後,威利再也壓抑不住情緒,淚水奪眶而出。他並不認為自己曾做過什麼特別的事,其實,他甚至覺得自己像滄海一粟般微不足道。但是他知道主一直在引導他、敦促他,主給他的計畫也會越來越清晰、具體。

威利、莉莉、和孩子們在家中,向他們的朋友道別。一家人隨後鑽進在門外等候的車輛,讓車子帶他們到下一處服務的地方。

威利明白:「你永遠不需要著急,把時間交給神就好。」

如需註解和來源出處,請上福音圖書館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