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單元:第4天
教義和聖約第14~16篇
導言
在1829年5月中旬之後,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在忍受暴徒種種威脅的情況下,完成了摩爾門經的翻譯。大衛·惠特茂為了使他們不受迫害,便協助他們從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遷居到惠特茂在紐約州菲也特的家。惠特茂家庭對於福音復興的各種事件發展,抱持高度的興趣。約瑟·斯密形容惠特茂家的大衛、約翰和小彼得是「熱心朋友和這項事工的助手;而且熱切想知道他們個別的職責」(in History of the Church, 1:49)。先知祈禱,接受了主給這三位弟兄的指示。
教義和聖約第14篇
主召喚大衛·惠特茂來協助後期時代的事工
在以下所記載的奇妙事件中,大衛·惠特茂得以幫助奧利佛·考德里和約瑟·斯密躲避他們的迫害者:
大衛·惠特茂在紐約州滑鐵盧的菲也特附近,自家的農場上播種小麥時,被要求去賓夕法尼亞州哈茂耐協助約瑟·斯密和奧利佛·考德里。他決定要在完成農事責任後,才去做這件事。從早晨到傍晚,他在一天內就犁完了他所有的田地。第二天他要去田裡施肥,他的姊姊告訴他,她前一天「午時之前」看到大約有三個人在灑灰泥施肥。以下是露西·麥克·斯密對這項奇妙事件的描述:
「大衛去田裡,發現這兩天他有很多工作要做。……於是他將馬匹綁上犁田器具,而且他不像農夫平常那樣把田地分成幾塊,而是讓馬匹犁整片田地,這樣一直做到中午,等他停下來吃午餐時,環顧四周,他驚訝地發現他已經犁完足足一半的麥田了。午餐後,他繼續像先前那樣做,結果到了傍晚,他已經完成了兩天的工作量。
「他的父親那天傍晚走到田裡,看見所完成的事,驚呼:『一定是至高之神出手協助,我想等你一撒完灰泥肥料,就得去賓夕法尼亞州了。』
「第二天早上,大衛的腋下夾帶一根木尺,要出去撒灰泥,兩天前他將灰泥堆放在姊姊家附近,但是他來到這裡,發現灰泥不見了!他跑去找姊姊,問她知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她驚訝地說:『你怎麼問我呢?昨天不是都撒完了嗎?』
「『我不知道呀,』大衛回答。
「『太不可思議了,』他的姊姊回答:「『那天下午孩子們來找我,央求我讓他們出去看田裡的人撒灰泥,說他們從來沒看過有人撒灰泥的速度這麼快。於是我去了,就像孩子們說的,有三個人在田裡工作,但是我以為你因為趕時間,所以雇人手幫助,就立刻進屋裡,沒有再注意這件事。』
「大衛向許多的親戚和鄰居間詢問了這件事,但卻無法知道是誰做的」(History of Joseph Smith by His Mother, ed. Preston Nibley [1958], 148–49)。
想像自己處在大衛·惠特茂的情況中。這些奇蹟會對你有何影響?
大衛·惠特茂將先知和奧利佛·考德里帶到紐約州菲也特之後,主宣布祂的事工將在後期時代推進,並應許所有參與的人都會獲得祝福(見教約14:1-5)。閱讀教義和聖約14:6-7,找出主指示大衛去做的事,以及他因此獲得的恩賜。主應許賜給他什麼恩賜?大衛需要做什麼,以獲得這項祝福?
-
在經文研讀日記中寫出你對以下問題的想法:
-
永生的意思是家庭永遠住在神的面前,並變得像祂一樣。這樣的定義如何幫助你了解,永生為什麼是「這恩賜是神一切恩賜中最大的」?
-
永生的應許如何能激勵你遵守神的誡命並持守到底?
-
在教義和聖約14:7,主教導了一項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重要原則:如果我們遵守神的誡命並持守到底,必能獲得永生。不妨把這項原則寫在自己的經文或經文研讀日記中。
為了更加了解這項原則,思考在下列情況中,持守到底是什麼意思:
-
一位剛加入教會的男青年,覺得在自己的支會中沒有朋友。
-
一位女青年生病,需要長期接受醫療和別人給予個人照顧。
-
一位男青年(或女青年)的父母剛離婚,而這對父母中的一人是不活躍的教會成員。
-
一位男青年(或女青年)持續努力抗拒一項可能導致成癮的誘惑。
閱讀教義和聖約14:8,找出主說根據大衛·惠特茂的服從,他能獲得的另一項祝福。
接受這項啟示不久後,大衛·惠特茂成了摩爾門經的三位證人之一。他看到天使摩羅乃和金頁片,也聽到神的聲音為這份紀錄的真實性作證。
-
閱讀教義和聖約14:11,在這節經文中,主根據大衛·惠特茂的忠信,給了他另一項應許。在經文研讀日記中,用自己的話寫下你在這節經文中找到的一項「如果——就」的原則。(本課最後有完成這項作業的方法。)
教義和聖約第15~16篇
耶穌基督教導約翰·惠特茂和彼得·惠特茂,對他們而言最有價值的事是什麼
學習這項賜予約翰·惠特茂和彼得·惠特茂的啟示時,可能的話,邀請家人或朋友和你一起讀出幾節經文。自己讀出教義和聖約15:1,然後請家人或朋友讀出教義和聖約16:1。這兩篇的第2-6節也是如此,以同樣的方式輪流讀出這兩篇的第2-6節。找出這兩項啟示有何特別之處。
這兩項啟示的字句中唯一的不同是什麼?
這兩項啟示的第2-6節是一樣的,由此可見,主會對兩個人賜予同一則啟示。主花時間分別對約翰和彼得說話,我們從這件事情中學到什麼?
主有時會啟示同一個信息給幾個不同的人,因為他們可能有相同的需求、情況或渴望。若要找出約翰·惠特茂和彼得·惠特茂有何共同的渴望,請再次閱讀教義和聖約15:3-4和教義和聖約16:3-4。約翰和彼得·惠特茂有何渴望?
主在這些啟示中教導,我們帶領他人歸向基督所作的努力,對我們有極大的價值。當你幫助人們歸向耶穌基督,他們也會了解神認識他們,愛他們。
這些啟示也教導,神認識我們每一個人。祂知道什麼對我們最好。
-
在經文研讀日記中,寫出你認為聖職祝福或傳教召喚如何顯示出神認識我們每一個人。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大衛·貝納長老舉例說明神認識我們每個人這項真理:
「不久前,我和一位聖職領袖談話,他受到聖靈的指引,覺得自己應該記住支聯會中所有13到21歲年輕人的名字。他拍了這些年輕人的照片,作成有名字的個人資料小卡片,在出差或其他時間複習。這位聖職領袖很快就記住了所有年輕人的名字。
「有天晚上,這位聖職領袖夢見了其中的一位男青年,他只看過這個人的照片。在夢裡,他看到這位年輕人穿著白襯衫,佩帶著傳教士名牌,身邊坐著一位同伴,正在教導一個家庭。這位青年手中拿著一本摩爾門經,看起來似乎正在為那本書的真實性作見證。然後,這位聖職領袖就從夢中醒來了。
「後來,在一次聖職聚會中,這位領袖向他在夢中見到的那個男青年走去,問是否能和他聊幾句話。在簡單的自我介紹後,這位領袖叫這位男青年的名字,說:『我這個人是不作夢的,除了你以外,我從未夢到過這支聯會中任何一位成員。我要告訴你我作的夢,然後希望你能幫我解釋那是什麼意思。』
「這位聖職領袖敘述了他的夢,又問這位男青年那夢的意思。他哽咽著、簡單地回答說:「那意味著神的確認識我。這位男青年和他的領袖接下來的對話意義深遠,他們約定好在往後幾個月都要見面,商討一番」(「主的慈悲憐憫」,2005年5月,利阿賀拿,第100頁)。
沉思(或跟那個與你一起閱讀的人討論):了解神認識我們每個人,為何會對我們有幫助。
-
在經文研讀日記中寫出,因為了解神認識你個人而對你有所幫助的某個經驗,或者寫出你因了解神認識你個人,對你每天所作的決定會有何影響。
-
將以下句子寫在經文研讀日記中的今日作業下面:
我已研讀教義和聖約第14~16篇,完成本課的日期為(日期)。
我想和教師分享的其他問題、想法及見解:
作業2的說明:對於在教義和聖約14:11中找到的原則,可以這麼說:如果我們忠信地幫助主推動祂的事工,祂就會在屬靈和屬世兩方面祝福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