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進修班
馬太福音26:26-30;路加福音22:19-20


馬太福音26:26-30;路加福音22:19-20

聖餐

圖像

救主塵世生命中最後一次參與逾越節筵席,是「和十二個門徒坐席」(馬太福音26:20),在一個稱為上層房間的地方。在這最後的逾越節晚餐中,耶穌基督制定聖餐教儀,作為讓門徒記得祂的新方法。本課可以幫助你在領受聖餐時,了解並感受到記得救主的重要。

聖餐的重要

如果有人問你以下的問題,你會如何回答:

  •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成員,為什麼每個星期日都會去教會?

我們去教會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領受聖餐。前任總會初級會會長團雪柔 艾斯普林姊妹,分享了一位96歲的男士和他的兒子之間的互動,顯示出領受聖餐是去教會聚會的核心。

耶穌基督制定聖餐

耶穌基督在客西馬尼園受苦和死在十字架上之前,參加了逾越節筵席。此後這件事即被稱為最後的晚餐。救主和祂的使徒在吃逾越節晚餐時,祂制定了聖餐教儀。

閱讀 馬太福音26:26-30路加福音22:19-20 ,找出救主教導使徒聖餐的目的。不妨把重要的字句劃記下來。也可以看影片「一直記得祂」的0:00至0:53。此影片可在ChurchofJesusChrist.org上取得。

  • 救主制定聖餐教儀的目的為何?

我們可以從這些章節中學到的一項真理是,耶穌基督制定聖餐,來幫助我們記得祂。雖然救主尚未經歷祂贖罪犧牲的苦難和痛苦,但祂教導使徒教儀和象徵,幫助他們記得祂和祂贖罪的恩賜。

  • 哪些經文或個人經驗,曾幫助你省思救主為你所作的犧牲?

  • 閱讀這幾節經文或想到這些經驗時,你對救主有什麼感受?

  • 聖餐的象徵,如何能幫助你,更了解救主為你做的事,還有能為你做的事?

構思課程大綱

想像一下,你在家中即將舉行的經文研讀討論中,被要求要教導有關聖餐的事。運用你剛才研讀過的經文和你所選的其他參考經文(如福音主題,「聖餐」,topics.ChurchofJesusChrist.org,或最近的總會大會講辭),來準備幫助他人了解並感受到聖餐的重要。

你的課程大綱應包括以下內容:(1)可供研讀和沉思的一段或多段經文或教會領袖針對聖餐所說的話,(2)至少兩個你可以用來加深了解的問題,以及(3)應用你所討論的真理的邀請。運用以下部分或全部問題,來幫助引導你構思大綱。

  • 聖餐是什麼?

  • 聖餐如何幫助我們更了解救主和祂的贖罪?

  • 哪些事情幫助了你,在領受聖餐時獲得有意義的經驗?

  • 如果你更常記得耶穌基督,你的生活會有什麼不同?

1.在研讀日記中記錄你的課程大綱:

可斟酌選讀:想學習更多?

逾越節和聖餐之間有何關聯?

為什麼我們是用水作為聖餐,而非酒?

教義和聖約27:1-2 說,只要將眼睛專注於〔基督的〕榮耀,那麼聖餐是用什麼都沒有關係( 第2節 )。今日,教會領袖要求我們在領受聖餐時用水。

我能做些什麼,好讓聖餐更有意義?

總會男青年會長倫兆勳 會長教導:

圖像
Official portrait of Steven J. Lund. President, Young Men General Presidency. Sustained April 2020.

每當一位執事握著聖餐盤,就讓我們想到最後的晚餐、客西馬尼、髑髏地和墓園的神聖故事。救主對祂的使徒說:「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路加福音22:19〕,那個時候,祂也穿過悠長的歲月,對我們每一個人說話。祂是在說,祂會行奇蹟,讓未來的執事、教師和祭司,拿著象徵祂的聖餐,邀請祂的兒女接受祂贖罪的禮物。

聖餐中所有的象徵事物,都把我們的注意力指向那份禮物。我們沉思祂曾經擘開的麵包,以及現在由我們眼前的祭司擘開的麵包。我們思考當時聖化的酒,以及現在聖化的水的意義。當聖餐祈禱文從年輕的祭司們口中,莊嚴地傳進我們的心中,也傳入天堂時,那把我們與基督救恩大能連結在一起的聖約,也得到更新。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當一位執事帶著聖餐站到我們面前,這意味著什麼,如果基督在場,祂也會站在那裡,減輕我們的重擔,紓緩我們的痛苦。

(倫 兆勳,「在基督裡找到喜樂」,2020年11月,利阿賀拿, 第36頁)

總會會長團達林 鄔克司會長分享了以下忠告:

圖像
Official Portrait of President Dallin H. Oaks taken March 2018.

在聖餐聚會裡,尤其是在進行聖餐教儀時,我們應該專心崇拜,停下其他一切活動,尤其是會影響其他人崇拜的干擾行為。即使是安靜地打瞌睡,不影響其他人,也是不適宜的。聖餐聚會不是閱讀書報雜誌的時候。年輕人,聖餐聚會不是打手機小聲交談或發簡訊給別人的時候。我們領用聖餐時,就在訂立要一直記得救主的這項神聖誓約。在這樣的聚會裡,看到人們做明顯違反聖約的事情時,實在讓人非常難過。

(達林 鄔克司,「聖餐聚會及聖餐」,2008年11月,利阿賀拿,第18-19頁)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