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進修班
馬太福音27:50-66;路加福音23:55-56;約翰福音19:39-40


馬太福音27:50-66;路加福音23:55-56;約翰福音19:39-40

敬重救主並展現對祂的愛

圖像
被釘十字架的基督遺體用白色的裹屍布包著

耶穌去世時,「地也震動,磐石也崩裂」(馬太福音27:51),而聖殿中卻發生了更重要的事:至聖所的幔子裂成兩半。救主死後,祂的門徒費盡心力取回祂的身體,並仔細準備安葬。本課旨在幫助你了解並省思,耶穌基督為你做了什麼,以及你可以做什麼,來展現對祂的敬重和感激。

敬重已逝者

不同文化的人會有不同的方式,來紀念和敬重已逝者。想一想某位你所愛的已逝的人,或者,沉思如果你身邊的人過世,會是什麼樣子。

  • 你(或你會)一直想記得你所愛之人的哪些事?

  • 你會做什麼來敬重死者,或展現對已逝之人的愛?

本課的經文章節描述了救主死在十字架上,以及緊接其後發生的事件。花幾分鐘想想以下問題:

  • 如果你目睹了耶穌的死,你會有什麼感受?

  • 你現在對祂的死,又有何感受?

  • 你要如何記得祂並敬重祂?

你今天研讀時,要尋求聖靈的指引,幫助你知道該如何記得、敬重救主,並展現對祂的愛。

聖殿幔子的象徵

耶穌去世時,發生了地震和其他具體事件,包括聖殿毀損。閱讀馬太福音27:50-51,不妨將馬太所記錄的聖殿細節劃記下來。

圖像
帶有幔子的聖殿平面簡圖

古代聖殿有兩間房間以幔子(或簾子)隔開。每年一次,大祭司會在贖罪日從聖所通過聖殿的幔子,進入至聖所。至聖所這個房間代表在神的面前。在這房間裡,大祭司把贖罪祭的血灑在祭壇上,為以色列的罪贖罪(見利未記第16章)。

  • 要進到至聖所的幔子裂開了,這可能象徵什麼?

麥康基長老(1915-1985),說明了這個事件重要的象徵意義:

圖像
布司·麥康基長老

至聖所現在已開放給所有的人,所有人都可透過羔羊的贖罪之血進入至高和至聖之所,也就是永生的國度。……〔所有的人〕都變成有資格通過幔子到主的面前,繼承完全的超升。

Bruce R. McConkie, Doctrinal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3 vols. [1965-73], 1:830

我們可以從馬太福音27:51所發生的事中學到的一項真理是,耶穌基督讓我們所有的人都能回到天父面前,變得像祂一樣。使徒保羅也教導,幔子裂開說明了這項真理(見希伯來書10:19-20)。

沉思你的救主為了分開幔子,好使你能回到祂父的國度,所付出的代價。

1.在研讀日記中記錄以下內容:

寫下救主曾如何幫助你個人成長進步,讓你變得更像天父,使你最終能回到祂的面前。

耶穌的門徒敬重祂

耶穌去世時,祂的門徒努力要記得祂並敬重祂。閱讀幾位門徒以哪些方式來展現對耶穌的愛。

以下資訊可以幫助你,更加了解這些門徒做的事情。

圖像
以色列耶路撒冷墓園

亞利馬太的約瑟雖然沒有公開追隨耶穌基督,但他請求能取回耶穌的身體,展現出憐憫和勇氣。約瑟為救主的身體所預備的墳墓,是用石頭鑿出來的,應該花了不少錢。

圖像
沒藥

沒藥是一種濃縮香油,用來膏抹已逝者的身體。尼哥德慕帶來膏抹救主身體的沒藥和沉香,份量與皇室喪葬所用的量相當。

圖像
基督的遺體安放在墓裡

婦女們準備了香料香膏,要來膏抹耶穌的身體,因為之前將祂安放進墓穴時,做很匆促。

  • 這些人做的事情,顯示出他們對救主有什麼感覺?

展現你對救主的愛

雖然救主現在沒有親身在我們身旁,我們還是能找出方法來向祂展現我們的愛。

2.在研讀日記中完成以下活動:

寫下或畫出你覺得應該做的一件或幾件事情,來敬重救主,展現出對祂的愛。就像亞利馬太的約瑟、尼哥德慕、抹大拉的馬利亞以及那些婦女一樣,這可能需要付出犧牲。

可斟酌選讀:想學習更多?

救主為我們做了什麼?

總會會長團達林·鄔克司會長概述了,救主為我們每個人所做的一些事:

圖像
達林·鄔克司會長

在我們天父的計畫之中,祂「創造了諸天和大地」(教義和聖約14:9),讓我們每個人可以獲得尋求神聖目標所必須的塵世經驗。耶穌基督的復活克服了死亡,以確保我們每個人都會復活而不死,這是天父計畫的一部分。耶穌基督的贖罪犧牲為我們每個人提供機會,悔改我們的罪,帶著潔淨的心回到天父家裡。祂的誡命和聖約向我們顯明道路,祂的聖職賦予世人權柄,去執行那些達到最終目標所不可或缺的教儀。我們的救主願意經歷所有世人的痛苦和軟弱,這樣祂就知道如何在我們的苦難中,鞏固我們。

(達林·鄔克司,「我們救主為我們做了什麼?」,2021年5月,利阿賀拿,第77頁)

我可以用哪些方式來展現對救主的愛?

總會女青年會長團的貝琪·葛雷文森姊妹提到:

圖像
貝琪·葛雷文姊妹

如果我們聲稱愛祂,難道不能稍微再更謹慎地遵行祂的誡命,來表現出那份愛?

謹慎遵行福音未必意味著拘泥形式、沉悶乏味;這其實意味著在思想行為上,都要合乎耶穌基督門徒的身分。遵行福音在態度上有著謹慎與漫不經心的差別,沉思這件事時,可以仔細考慮下列幾點想法:

我們每週參與安息日崇拜和準備領受聖餐時,態度是否謹慎?

我們可以更認真地禱告、研讀經文,或是更積極參與研讀來跟從我——供個人和家庭使用這本書嗎?

我們進行聖殿崇拜時,態度是否謹慎?是否審慎認真地遵行受洗時和在聖殿裡所立的聖約?我們的服裝儀容是否端莊慎重,尤其是在神聖的場所和場合?我們是否謹慎地穿著神聖聖殿加門?還是世俗的時尚造成我們的態度變得更隨性?

我們施助別人、履行教會召喚的態度是否謹慎?還是對於服務的召喚漠不關心或漫不經心?

我們對於閱讀物,以及在電視、行動裝置上的觀看內容,選擇是否謹慎,還是漫不經心?我們說話的用詞是否謹慎?還是隨性地採用粗鄙庸俗的言語?

鞏固青年小冊子裡的標準,只要謹慎遵從,就會帶來豐盛的祝福,幫助我們留在聖約之路上。

(貝琪·葛雷文,「謹慎與漫不經心」,2019年5月,利阿賀拿,第10頁)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