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會會長的教訓
第24章:以主的方式領導


第24章

以主的方式領導

「我教導他們正確的原則,然後讓他們管理自己。」

約瑟·斯密的生平

嘉德蘭聖徒開始爲興建當地的聖殿而工作和犧牲時,密蘇里州傑克森郡的聖徒卻飽受迫害之苦。越來越多教友搬到密蘇里州,他們和長久居住在此地的居民之間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緊繃。密蘇里州居民擔心失去政治上的掌控,對教會陌生的宗教信仰疑心重重,也不喜歡教友間彼此交易的習慣。暴徒對教友的迫害日益嚴重,終於在1833年11月,強迫聖徒離開家園。聖徒拋下大半的牲畜和家當,逃往北方,大多前往密蘇里州克雷郡,他們在那裡找到了臨時的避難所。

約瑟·斯密先知當時住在嘉德蘭,對於密蘇里州聖徒的苦難深感憂慮,很想幫助他們。1834年2月,主向他啓示,要他組織一群聖徒,行軍到傑克森郡。這群人稱爲錫安營,要協助取回教友被非法奪走的土地和財產(見教約103:21-40)。該營在1834年5月6日正式成立,最後集結了200多人。這隊人馬裝備了武器,是一支有組織的軍隊,他們在旅行了1,450多公里後,於6月中旬抵達傑克森郡。

該營成員每天長途步行,經常酷熱難當,僅靠少量的糧食和劣質的水維生。行軍幾個星期以來大家朝夕相處,再加上疲倦和饑餓,終於有人爆發口角,並批評先知。

儘管這趟危險困難的旅程問題叢生,約瑟·斯密仍一天天帶領該營成員,教導他們重要的領導原則。後來成爲第四任總會會長的惠福·伍是錫安營的一員,他說:「我們獲得了無法用別的方法獲得的經驗。能親眼看到先知的臉、與他一起走一千六百公里的路程、看見神的靈在他身上成就的事工,以及耶穌基督賜給他的啓示,又看到這些啓示一一應驗,眞是我們的榮幸。」1

這群人抵達密蘇里州後,便開始和州政府人員周旋,但這些尋求平和解決的努力都徒勞無功。眼看武力抗爭一觸即發,先知禱告祈求指引,並於1834年6月22日得到啓示要解散該營,並宣布錫安不會在那時被救贖(見教約第105篇)。談到該營的成員,主說:「我已聽到他們的祈禱,也會接受他們的奉獻;我認爲,爲了考驗他們的信心,必須讓他們被帶到這個地步」(教約105:19)。

錫安營並未達成其政治目的,卻產生長遠的屬靈成果。1835年2月,先知組織十二使徒定額組和七十員定額組時,十二使徒當中的九位和所有的七十員都曾在錫安營服役。首批七十員成員之一約瑟·楊回憶先知曾對這些弟兄中的幾位解釋說:「神不希望你們作戰。祂無法靠十二個人向世界打開福音之門來建立祂的國度;也無法靠在他們指導下行事的七十個人,除非這些人是祂從一群人中選出願意獻出生命,像亞伯拉罕那樣做出莫大犧牲的人。」2

百翰·楊、禧伯·甘、惠福·伍和其他人都是在錫安營獲得實際訓練,使他們能在1839年帶領聖徒從密蘇里州到伊利諾州,以及日後到鹽湖山谷。這些弟兄透過和先知相處的經驗,學到以主的方式來帶領。

約瑟·斯密的教訓

領袖教導正確的原則並幫助所領導的人管理自己。

第三任總會會長約翰·泰來報導説:「幾年前在納府,有位立法委員當著我的面問約瑟·斯密怎麼有辦法管理這麼多人,並且事事都井然有序;同時說他們在別的地方都做不到這樣。斯密先生說這其實很簡單。那位先生問:『怎麼做到的?我們都覺得很困難。』斯密先生答道:『我教導他們正確的原則,然後讓他們管理自己。』」3

第二任總會會長百翰·楊報導:「約瑟·斯密常常被來訪的人士問到這個問題:『你怎能如此輕易地掌握你的人民?除了你所說的話,他們好像不做其他的事;你到底是如何輕易地支配他們的?』他說:『我根本不支配他們。主由天上啓示了一些我們在這後期時代生活的準則。主將其人民從邪惡者當中召集出來的時候就要到了。祂要在正義中速速完結祂的事工,祂所啓示的原則我都教給了人民;他們努力照著這些原則生活,而且自己管理自己。』」4

約瑟·斯密在答覆有關他謀取權力的指控時説:「關於我持有能掌控人心的力量,我要說,那是出於教義中的眞理力量,而我一直是神手中的工具,神透過我將這些教義介紹給他們,這並非出自我個人的任何強迫。……我要問,我是否曾強迫任何人?我難道不曾給他自由,讓他自己決定相不相信我所宣講的任何教義?何以我的敵人不抨擊這教義?他們無法那麼做,因爲那是眞理;我向全世人挑戰,看誰能推翻這教義。」5

「有位在聖路易公報工作的弟兄……想知道我透過什麼原則得到這麼大的力量。……我告訴他,我從眞理和美德的原則得到力量;這些原則在我死後還會繼續存在。」6

領袖從聖靈接受智慧並承認主給他們的祝福。

「屬神的人應被賦予智慧、知識和理解力,以便教導和帶領神的人民。」7

約瑟·斯密寫給在英國傳教的十二使徒定額組成員及其他聖職領袖:「據我所知,你們的行動都很明智,對此我可說是非常滿意,並且我毫不懷疑主的靈曾經指引你們,這也在我心裡證明你們是謙卑的,你們的願望是爲了同胞的救恩,而不是爲了增加自己的權力和牟取私利。只要聖徒顯示如此的性情,他們的意見將被嘉納,他們的努力一定會成功。

「你們徵詢的事之中有很多是非常重要的,不過我想你們完全能自行決定,因爲你們比我更熟悉那些特殊情況;我也對你們眾人匯集的智慧有信心;……

「親愛的弟兄,你們一定多少知道我在沉思那推進中的偉大事工和我與這事工的關係時的感受,這事工正擴展到遙遠的國度、有成千上萬的人歸信。我多少能體會我的責任,也知道我需要上天的支持和神賜的智慧,好使我能教導這現今已爲數眾多的人民正義的原則,並帶領他們做合乎神旨意的事,好使他們能成爲完善,準備好在主耶穌基督帶著極大的榮耀顯現時能迎見祂。我可以請你們爲我向天父祈禱嗎?我也請所有在英國的弟兄姊妹(我雖沒有見過他們,卻深愛他們)爲我祈禱,讓我能逃避撒但的每項詭計,克服各種困難,帶領這人民享受那些爲義人保留的祝福。我奉主耶穌基督的名,這樣向你們懇求。」8

1833年先知和教會其他領袖寫信給俄亥俄州湯普生的教友,告訴他們沙門·吉弟兄已奉派帶領他們:「我們已按立……親愛的沙門弟兄……來帶領你們,並教導你們合乎神性的事,我們對他很有信心,相信你們也一樣。我們因此對你們說——是的,不單是我們,連主也這樣對你們說——要以同樣的態度接受他,知道主指派給他這職位是爲了你們的好處,在祈禱中支持他,不斷爲他祈禱,好使他能蒙得智慧並且理解主的知識,透過他你們得以遠離惡靈、衝突和紛爭,並在恩典及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的知識中成長。

「……最後,弟兄們,爲我們祈禱,好讓我們有能力從事被召喚的工作,並讓你們享有神的奧祕,甚至完全的奧秘。」9

先知給一群聖職領袖以下忠告,指導他們如何進行討論:「每個人應在輪到他發言時,說合乎身分、適時得體的話,如此所有的事情才能有完善的秩序;……每個人……應確定自己的話能使該主題更明朗,而不是更模糊,……只要深入探求主的心意及旨意便可做到這點,主的靈總是按擁有聖靈之人的理解程度來顯示及說明眞理。」10

「十二使徒或任何其他見證人站在世上的會眾面前,藉著聖靈的權能和樣式來傳講福音,讓人們對教義嘖嘖稱奇,說:『那人宣講的道理強而有力,眞是一篇偉大的講道!』這時,那人或那些人應留意不要把榮耀歸於自己,卻應小心,要謙卑,將讚頌與榮耀歸於神和羔羊;因爲藉著神聖聖職及聖靈的力量,他們才有力量如此說話。人啊,你算什麼?不過是塵土罷了。除了從神那裡,你的權力和祝福還能從哪兒來呢?」11

主國度的領袖愛他們所服務的人。

「年紀越大,我的心就變得越愛你們。只要是不對的事,我永遠都願意捨棄,因爲我要我的人民有個道德高尙的領袖。我要讓你們知道基督耶穌的事,讓你們的心靈得自由。……我的心中除了美好的感覺外,沒有別的。」12

「各宗派的祭司高聲談論我,他們問道:『爲什麼這胡言亂語的人有那麼多追隨者,而且還能留住他們?』我回答說,那是因爲我具備了愛的原則。我能給予世人的就是善良的心和施助的手。」13

先知去卡太基監獄前幾天如此表達他對聖徒的愛:「神已試驗了你們,你們是好人;因此我全心愛你們。爲朋友捨命,沒有比這更偉大的愛了〔見約翰福音15:13〕。你們在患難中與我同行,我也願爲保全你們而捨命。」14

主國度的領袖透過服務和榜樣來教導。

錫安營的成員從俄亥俄州嘉德蘭行軍到密蘇里州時,從與約瑟·斯密的相處中學到許多領導原則。錫安營成員喬治·艾伯特·斯密回憶道:「約瑟先知和其他人一樣,在整個旅途中疲憊不堪。除了照料錫安營的補給品和管理,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步行,就像任何在大熱天日行40到65公里路的人一樣,他的雙腳也飽受起水泡、流血及腫痛之苦。然而在整個旅程中,他從未說過一句怨言,但是營中大多數弟兄都向他抱怨腳趾腫痛、腳起水泡、路途太遠、食物短缺、麵包品質差、玉米餅難吃、牛油發霉〔酸臭〕、過期的蜂蜜難聞、培根和起司生蛆等等。有人連狗對他們吠叫都要向約瑟抱怨。遇到紮營的地方水質不佳時,幾乎就要造反了。雖然我們是錫安營,營中卻有很多人不禱告、不沉思、漫不經心、不警覺、愚蠢凶惡,但我們卻不自覺。約瑟必須對我們有耐心,並像教小孩子那樣教導我們。不過營中也有許多人從不抱怨,並且隨時作好準備,願意去做領袖吩咐的事。」15

下文摘自先知於1834年5月記載的歷史:「每天晚上臨睡前,隨著號角響起,我們在各自的帳幕中低頭向主祈禱,獻上我們的感謝;晨間的號角在四點鐘左右響起,每個人都再度跪在主前,祈求當天的祝福。」16

1834年5月27日:「儘管敵人頻頻以暴力威脅,我們並不懼怕,也毫不猶豫地繼續前進,因神與我們同在,祂的天使在我們前面,我們這一小群人有不動搖的信心。我們知道天使與我們同行,因爲我們看到他們。」17

1834年5月29日:「我發現營中有些人分配到發酸的麵包,而我卻從同一位廚師拿到新鮮香甜的麵包。我責備西庇太·高林弟兄有失公允,我要弟兄們受到和我同等的待遇。」18

錫安營成員約翰·柴德司特回憶道:「錫安營通過印地安那州時,必須橫越一片險惡的沼澤;我們因此必須把篷車綁上繩子,讓篷車順利通過,先知當時是第一個赤著腳來拉繩子的人;這是先知遇到困難時的一貫作風。

「我們一路前行,走了四十公里路,沒有休息,也沒有吃東西,直到抵達〔瓦肯達〕河。我們被迫乘船渡河,並在河對岸找到一個很理想的營地,對這群又累又餓的人來說這營地眞是再滿意不過了。到了那裡以後,先知對全營宣布他覺得必須繼續前進;他率隊前行並邀請弟兄跟隨他。

「這使得營隊之中產生歧見。列曼·魏特和其他人一開始拒絕跟隨先知,但最後還是跟了上來。後來的事件證明先知確實得到靈感要多走大約十一公里的路。我們後來得到報告,說我們渡河處的下游約十三公里的地方有一群人集結,要在夜間攻擊我們。」19

錫安營行軍時,營中有些人抱怨連連。先知斥責那些抱怨的人,並警告他們如果不悔改就有大難臨頭。雖然有些人聽了他的話,但還是有許多人置之不理。不久爆發霍亂,營中有些人死亡。後來在十二使徒定額組服務的奧申·海德回憶説:「先知不再關心營隊的福祉嗎?先知在朋友受責罰或吃苦時置身事外嗎?他因爲說過嚴厲的話指責他們,就成了他們的敵人嗎?沒有!他的心滿懷憐憫,他的胸襟洋溢愛心、同情和友善;在危險的時刻,他的熱心和忠誠使他化身爲最忠實的朋友,親自爲患病和臨死的人服務,並協助埋葬死者。他在那段艱困時期的一舉一動,在在向營中的同仁保證,儘管他們犯了許多錯,他依然愛他們。」20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閱讀本章或準備教課時,不妨思考下列要點。如需其他建議,見第ⅶ-ⅹⅱ頁。

  • 閱讀第284頁第一段。你從約瑟·斯密先知的領導方式看到哪些優點?你認爲大部分的人對這種領導方式會有何反應?

  • 複習先知有關領袖需要從聖靈得到智慧所做的教導(第285-287頁)。領袖如何得到所需的智慧?

  • 複習第285頁第二大段。爲何謙卑和無私是領袖的必要特質?你認爲領袖還應具備哪些特質?

  • 約瑟·斯密公開談到他對聖徒的關愛之情(第287頁)。你如何知道領袖眞的愛你?你何時曾因領袖的愛而得到祝福?

  • 研讀第281-283和287-290頁錫安營的報告。先知展現了哪些領袖特質?

  • 想想你在家庭、教會、職場、學校、社區或其他地方的領袖職責。思考你要如何效法約瑟·斯密的榜樣。

相關經文:出埃及記18:13-26箴言29:2馬太福音20:25-28阿爾瑪書1:26教約107:99-100

註:

  1. Wilford Woodruff, Deseret News: Semi-Weekly, Dec. 21, 1869, p. 1; spelling and capitalization modernized.

  2. Quoted by Joseph Young Sr., in History of the Church, 2:182, footnote; from Joseph Young Sr., History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Seventies (1878), p. 14.

  3. John Taylor,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Church,” Millennial Star, Nov. 15, 1851, p. 339.

  4. Brigham Young, Deseret News: Semi-Weekly, June 7, 1870, p. 3.

  5. History of the Church, 6:273;摘自約瑟·斯密於1844年3月24日在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惠福·伍報導。

  6. History of the Church, 6:343;摘自約瑟·斯密的日記,1844年4月25日,伊利諾州納府。

  7. History of the Church, 5:426;摘自約瑟·斯密於1843年6月11日在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惠福·伍和威拉·理查報導。

  8. History of the Church, 4:228-30;改用現代英文拼法和文法;摘自約瑟·斯密給十二使徒的信,1840年12月15,伊利諾州納府,刊載於1841年1月1日的Times and Seasons,第259-260頁;History of the Church將本篇日記的日期誤植爲1840年10月19日。

  9. 約瑟·斯密和其他人給俄亥俄州湯普生教友的信,1833年2月6日,俄亥俄州嘉德蘭;Letter Book 1, 1829-35, pp. 25-26, Joseph Smith, Collection, Church Archives,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alt Lake City, Utah.

  10. History of the Church, 2:370;摘自約瑟·斯密的日記,1836年1月15日,俄亥俄州嘉德蘭。

  11. History of the Church, 3:384;摘自約瑟·斯密於1839年7月2日在愛阿華州蒙特羅絲的講道;惠福·伍和威拉·理查報導。

  12. History of the Church, 6:412;摘自約瑟·斯密於1844年5月26日在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陶姆斯·布羅克報導。

  13. History of the Church, 5:498;摘自約瑟·斯密於1843年7月9日在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威拉·理查報導;亦見本書第562頁,附錄,第3項。

  14. History of the Church, 6:500;摘自約瑟·斯密於1844年6月18日在伊利諾州納府的講道。History of the Church的編輯將數位見證人的口頭報告彙集成單篇講道。

  15. George A. Smith, “History of George Albert Smith by Himself,” p. 30, George Albert Smith, Papers, 1834-75, Church Archives.

  16. History of the Church, 2:64-65; from Heber C. Kimball, “Elder Kimball’s Journal,” Times and Seasons, Jan. 15, 1845, p. 771.

  17. History of the Church, 2:73; from Heber C. Kimball, “Elder Kimball’s Journal,” Times and Seasons, Jan. 15, 1845, p. 772.

  18. History of the Church, 2:75; 3 from George A. Smith, “History of George Albert Smith by Himself,” p. 17, George Albert Smith, Papers, 1834-75, Church Archives.4

  19. John M. Chidester, in “Recollections of the Prophet Joseph Smith,” Juvenile Instructor, Mar. 1, 1892, p. 151; punctuation modernized.

  20. Orson Hyde, Deseret News, July 30, 1853, p. 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