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祈禱會
體驗光


體驗光

與林恩‧羅賓長老一夕談 全球年輕成人祈禱會•2015年5月3日•鹽湖大會堂

弟兄姊妹們,歡迎參加這次全球年輕成人祈禱會,我要特別歡迎今年即將從福音進修班畢業的人──這是一項值得讚揚的成就,證明你們對主的信心和愛。我要邀請各位效法今晚這裡許多其他人的榜樣,繼續在當地的福音研究所或教會的大學尋求屬靈的學識。我應許你們,在人生所有其他重要的決定上,你們會持續獲得重要的指引,也會遇見對你們的人生有重要影響的人。

今晚你們會聽到我為主耶穌基督和祂的福音作見證,你們會聽到我說:「我知道。」我會描述我是如何知道祂確實是神的兒子,是世界的救贖主和救主,以及祂的福音是真實的。

我也要協助你們發現:你們個人對主耶穌基督和祂的福音的見證,可能比你們認為的要堅強許多。

我的見證落在信心度量尺的哪個地方?

一開始,我想請各位做個心理自我評量。看看這張圖上的線,然後在這個信心度量尺上,給自己的見證打分數。

最下方是無神論者,分數是零分。度量尺的最上方是10分,也就是對耶穌基督和祂的福音有完全的知識。你們會把自己放在度量尺的哪個地方?我猜很多人給自己的分數會低於實際應得的分數。

記住你們給自己打的分數,看看在我講介的過程中,這個分數會不會增加。我們會討論見證在建立信心方面的各個不同層面,以及每一個層面如何幫助我們在信心的度量尺上進步,因而體驗到更多的平安和快樂。

阿爾瑪邀請每個人在這個度量尺上跨出第一步,「拿我的話作個實驗,並運用些微的信心,是的,即使你們只有相信的願望」(阿爾瑪書32:27)。

願望

接下來我要說明為什麼跨出願望的第一步是一種智慧。

1623年,法國的天才數學家及發明家布萊茲‧巴斯卡誕生了。他發現了許多定理,其中一項是數學的機率論,為理性選擇理論提供了科學依據;理性選擇理論就是利用邏輯作出最佳化的決定。根據決策理論,巴斯卡敏銳地觀察到,在人生這場賭局中,人類避不開人生最大的一筆賭注:也就是神是否存在。這就是所謂的「巴斯卡的賭注」,一個人的一生──或更具體地說,他們的永生──都是賭注,就像這張表所顯示出來的:

行的標題上有兩個選項:神存在或神不存在。列的標題上也有兩個選項:我可以選擇相信或不相信。

可能產生的組合如下:

  • 如果神存在而我相信,並按此信念採取行動,那麼我就可以繼承永生。

  • 如果我相信而神不存在,那麼我並沒有任何損失。

  • 如果我不相信,也不敬重、服從神,而祂存在,那麼我會失去永生。

  • 如果我不相信,而神也不存在,那麼我會一無所獲。

  • 「巴斯卡的賭注」認為最佳化的決定是相信神存在,只有傻子才會下注神不存在,因為他會失去一切,並且一無所獲。

浪子會認為他失去了「吃吧,喝吧,尋歡作樂吧」(尼腓二書28:7)的機會──當你考慮可能失掉的賭注時,這真是可憐的安慰獎。他可能「在〔他的〕事工中,縱有一時的快樂,但不久死期來到」(尼腓三書27:11)。因為他在經歷今生的靈性宿醉之後,終必清醒過來,尋歡作樂的美夢變成活生生的夢靨,而他這才發現「邪惡絕非幸福」(阿爾瑪書41:10),並在之後的審判日,「在神前承認祂的審判是公義的」(摩賽亞書16:1)。屆時,他會知道自己一直被幻覺大師所欺騙,因為他將悲慘裹上一層糖衣,偽裝成享樂。因此,「你心中不要嫉妒罪人」(箴言23:17)。

幸好浪子還有第二次機會──這是救主希望我們從這個比喻中學習的其中一項偉大教訓(見路加福音15:11–32)。

種下種子──開始學習

阿爾瑪描述了下一步:

「就讓這願望在你們心中發生作用,直到你們相信到能讓出地方給我部分的話。

「現在,我們要將神的話比喻成種子。如果你們讓出地方,使種子能種在你們心中」(阿爾瑪書32:27–28)。

種下種子意謂著你現在已經依照願望採取行動,受到啟發帶著好奇心進行實驗。你現在已經開始了學習的過程。

經文提到,這種學習過程應該以兩種方式來進行:「既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信心,你們就要勤奮尋求並互相教導智慧的言語;是的,你們要從最好的書中尋求智慧的言語;藉著研讀藉著信心尋求學識」(教約88:118)。

經文也教導我們,聖靈會透過兩種學習管道來教導我們:

「是的,看啊,我將藉著臨到你並住在你心中的聖靈,在你的意念中告訴你。

「現在,看啊,這是啟示之靈」(教約8:2–3)。

協調學習方法和學習管道

在回到信心的度量尺之前,我要說明這兩種學習方法和學習管道如何相互影響。把這些方法和管道交互連結,應該會讓你們獲得一些有用的見解,知道要如何繼續在信心的度量尺上進步。

c[Insert image: Telescope ID# 1469000]

約瑟‧斯密藉著研讀學到要祈禱,他在聖經中讀到:「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就必賜給他」(聖經雅各書 1:5)。

當約瑟根據自己的信念採取行動,走進聖林祈禱時,他就是藉著信心學習祈禱。

這張圖的上方是兩種學習管道──意念和心。

把藉著研讀學習和意念連結起來

藉著研讀尋求學識時,主會以受靈啟發的思想對我們的意念說話。我們可以加上以下與「研讀」和「意念」交互作用有關的詞彙:思想、興趣、好奇、檢視、研讀、搜尋、思考、疑問和沉思。

c

受靈啟發的問題能促使人沉思,在聖靈的影響下沉思,會帶領你到更上一層次的學習,也就是研讀與心的交互作用。

把藉著研讀學習和心連結起來

沉思就是在培育種子,種子開始發芽,你就開始感受到靈的啟發。這種心中的感覺或受靈啟發的感覺,會把思想轉變為信念

阿爾瑪這樣說:「如果那是一粒真正的種子,或一粒好種子,如果你們不用自己的不相信把種子擠出去而抵擋了主的靈,看啊,種子必開始在你們心中膨脹;你們感覺這些膨脹運動時,就會開始在心裡說──這一定是良好的種子,或良好的話,因為它開始擴大我的靈魂,是的,它開始啟發我的悟性,是的,它開始使我快樂」(阿爾瑪書32:28)。

雖然我們通常會把悟性和意念聯想在一起,但多節經文卻把悟性和心連結在一起,例如:「他們的心扉開了,心裡都明瞭祂禱告的話」(尼腓三書19:33)。年輕的約瑟談到聖經雅各書1:5時說:「從來沒有一節經文,在人心所產生的力量,能比這節經文在這時候在我心中所產生的更大」(約瑟‧斯密──歷史1:12)。

有了那些感受以後,阿爾瑪說:「現在看啊,這不會增加你們的信心嗎?我告訴你們,會的,只是這信心尚未長成完全的知識」(阿爾瑪書32:29)。

這還不是完全的知識。不過,內心受到了感動,就會激發我們在信心的度量尺上邁出另一步。以約瑟來說,這激發他採取行動,接受經文的邀請去祈禱。他的「信心受到考驗之前,〔不會〕獲得見證」(以帖書12:6)。

把藉著信心學習和意念連結起來

藉著信心學習需要根據感受和信念去採取行動1救主便提出這項邀請要我們藉著信心學習,祂說:「人若立志遵著祂的旨意,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約翰福音7:17)。救主在這節經文中教導我們,就是信心的表現,能把信念轉化成知識。祂勸誡那些反對者說:「你們縱然不信我,也當信這些事,叫你們又知道又明白父在我裡面,我也在父裡面」(約翰福音10:38)。

阿爾瑪談到知道時說:

「現在看啊,因為你們已經作了實驗,播了種子,而那種子膨脹、萌芽、開始成長,你一定知道那種子是好的。

「現在看啊,你們的知識完全了嗎?是的,你們對那件事的知識是完全的,你們的信心就休眠了;這是因為你們知道,……你們的悟性開始啟發,你們的心智開始擴展」(阿爾瑪書32:33–34)。

憑著信心行動會使你們獲得知識。

我們可以加上以下與「藉著信心學習」和「意念」有關的詞彙:(對那件事的)完全的知識,祈禱,悔改,改變行為,服從,經歷和體驗。

阿爾瑪在談到體驗光時,用很獨特的方式使用體驗這個動詞。注意聽:

「這難道不是真的嗎?我告訴你們,是真的,因為這就是光;凡是光就是好的,因為那是可以辨別的,所以,你們一定知道那是好的;現在看啊,你們體驗了這光以後,你們的知識是否完全了呢?

「看啊,我告訴你們,不是;你們也不可以把信心擱置一旁,因為你們只不過才運用信心播下種子,試驗種子是否良好而已」(阿爾瑪書32:35–36)。

你一旦體驗到光並嘗受到光,就獲得了對那件事的完全知識,也就是知道這種子是良好的。這光邀請你們歸向耶穌基督,讓「神〔的大能〕在〔你們〕身上行奇蹟……〔使你們〕歸信主」(阿爾瑪書23:6)。

把藉著信心學習和心連結起來

阿爾瑪繼續說道:「看啊,樹開始成長的時候,你們會說:我們要極細心培植,……憑……努力和耐心加以培植,盼望樹上的果子,……

「……看啊,不久你們必能採到〔或嘗到〕樹上的果子;那果子最為寶貴」(阿爾瑪書32:37,41–42)。

嘗到果子使我們更進一步來到憑著信心學習與心的交互作用。我們在這裡親身體會那果子確實是甜美而寶貴的。跟從耶穌基督,遵行祂的旨意,使我們得以經由許多方式體驗祂的贖罪和福音。在這過程的初期,我們的心深受感動。而現在,就如同阿爾瑪所描述的,「心起了巨大的變化」(阿爾瑪書5:12),聖靈開始將我們的經驗與知識轉化為歸信

當我們「歸信主」(阿爾瑪書23:8)之後,我們會受洗並接受聖靈的恩賜來跟從救主。當我們「嘗受福音的果子」時,我們體驗到許多祝福,這種快樂和幸福,會讓我們想要與別人分享,就像李海一樣:「我吃了樹上的果子,我的靈魂因而充滿無比的快樂;因此,我開始渴望我的家人也能吃到那果子;因為我知道那比其他所有果子都可口」(尼腓一書8:12)。

要「歸信主」,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就是產生巨大的變化,「順服神聖之靈的勸導,脫離自然人,藉著主基督的贖罪而成為聖徒」(摩賽亞書3:19),轉變成為像耶穌基督一樣。以更全面的意思來說,我們要在靈性上成長到「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以弗所書4:13),才算完全歸信。這是需要用一生追求的目標和旅程,需要對祂有信心,並仰賴祂的恩典或神聖的幫助(見尼腓二書25:23)。

這種終生的歸信顯然需要我們持續地培植信心,才能避免阿爾瑪所描述的枯萎現象:「但是如果你們疏忽那棵樹,沒有想到要加以培植,看啊,它就一點也不生根;……太陽的熱氣一曬,樹就枯萎了」(阿爾瑪書32:38)。

「因此,你們必須對基督堅定不移,懷著完全光明的希望,以及對神和對所有的人的愛心,努力前進。因此,如果你們努力前進,飽享基督的話,並持守到底,看啊,父這樣說:你們必得永生」(尼腓二書31:20)。

這種巨大的變化和歸信並不表示我們就不會再有問題。然而,一旦體驗過了光,問題應該會讓我們有更想繼續學習的願望,而不是引起懷疑,使我們正在成長中的信心枯萎。「凡信我的名,沒有絲毫懷疑的,我必向他證實我的每一句話」(摩爾門書9:25)。

有疑問是好的。問題能促使我們沉思、查考、並祈禱。約瑟‧斯密在一生中一直不斷想到問題。幾乎教義和聖約的每一篇都是他在祈禱中向主提出問題,而主以律上加律,令上加令的方式透過他啟示的結果。救主就是以同樣的方式來學習:「祂起初沒有獲得完全,而是繼續從恩典到恩典,直到祂獲得完全」(教約93:13)。

完全的知識

回到信心的度量尺。我們將最上方標示為「對耶穌基督和祂的福音有完全的知識」。

我們來討論「完全的知識」一詞。關於「體驗光」,阿爾瑪教導「你們對那件事的知識是完全的」(阿爾瑪書32:34)。在接下來的一節經文中,找出先知摩爾門在為相同的光加上他的見證時,用了類似「完全的知識」的詞:

「因為看啊,弟兄們,判斷力已賜給你們,使你們能分辨善惡;而判斷的方法,就像分辨白晝與黑夜那麼簡單,你們可以完全知道

「因為看啊,基督的靈已賜給每一個人,使他們能分辨善惡,所以,我告訴你們判斷的方法;每一樣邀人為善並勸人信基督的事物,都是藉基督的大能和恩賜差來的,所以你們可以完全知道那是屬於神的。……

「弟兄們,既然你們知道你們藉以判斷的光,那光就是基督之光,你們就當小心,切莫判斷錯誤,因為你們怎樣判斷,也要怎樣被判斷」(摩羅乃書7:15–16,18)。

兩位先知都見證,基督的光賜給我們對真理有完全的知識。即便是世俗之人也承認他們的心中有是非觀念。他們用良知(conscience)一詞來承認基督的光,而這個詞彙出自於拉丁字conscientia,也就是「個人內在的知識」。2

有了那光為我們印證真理,我們就可以律上加律,令上加令地,繼續在信心的度量尺上前進(見尼腓二書28:30教約98:12128:21),而且,「藉著聖靈的力量,你們可以知道一切事情的真實性」(摩羅乃書10:5)。

等一下我們會實際進行阿爾瑪的實驗,這樣你們就會想起那道光的感覺,以及那道光如何賜給你們完全的知識。

對立顯示出真理

在進行實驗之前,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要找出過程中的另一項要素。尼腓二書第2章教導我們「萬事必須有對立」(尼腓二書2:11)。人類「要嘗苦的,這樣他們才會知道珍視好的」(摩西書6:55)。舉例來說,健康主要是研究與健康相反的疾病和病症;自由,是研究壓迫和奴役;幸福,是研究悲傷;以此類推。就像螢火蟲這微小的奇蹟,若沒有黑幕籠罩,也就無法欣賞光亮。

對我們的教育和幸福來說,對立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對立,就看不到顯而易見的真理,就像我們要等到呼吸困難的時候才會想到空氣一樣。由於基督的光無所不在,因此許多人不會在生活中注意到聖靈,就像尼腓三書9:20裡的拉曼人,他們「受火與聖靈的洗禮,而他們不知道」。

對立不僅透露或彰顯真理,而且更顯示出真理蘊涵的能力、喜樂和甜美。就像回頭的浪子嚐到了人生的苦痛,才領悟離棄家園前的生活是多麼甜美,自己是多麼不珍惜以往年少的生活。

唯有透過痛苦和疾病,我們才會珍惜健康;只有因他人的不誠實而受害,我們才會珍惜正直這項美德;經歷不公正或殘酷的待遇,我們才會珍惜愛和仁慈──藉著內在的光,我們吃了每一樣果子之後,才對這些事有「完全的知識」。完全的知識來自吃下一個又一個的果子,來自萬事的對立。服從神的誡命所獲得的應許是,我們可以透過對立得到最後的快樂、成長和進步,而不是藉著逃避對立得到。「平靜的海洋造就不出技藝精湛的水手。」3

想想先知約瑟‧斯密這句發人深省的話:「藉著證明真理的反面,真理便顯明出來。」4

百翰‧楊說:「所有的事實只有在對立的情況下,才能被證實並充分彰顯出來。」

信心的實驗

現在,請各位參與這項實驗,請你們思考幾個「培養品格」的誡命,或是基督般的美德,並思考和這些美德對立的情況。在思考每一種美德時,你身上的基督之光會在你的心思和意念中證實每一項基督般的美德都是甜美的,而對立的情況是苦澀的:

  • 愛相對於憎恨、仇視、對立

  • 誠實相對於謊言、欺騙、偷竊

  • 寛恕相對於報復、怨恨、不滿

  • 仁慈相對於刻薄、憤怒、不友善

  • 耐心相對於暴躁、衝動、不容異己

  • 謙卑相對於驕傲、不受教、自大

  • 使人和睦相對於紛爭、分化、激動怒氣

  • 勤奮相對於倦怠、放棄、固執

這些只是少數幾項基督般的美德,但是足以清楚展現種子實驗的成效。

沉思上述的美德,你會發現自己已經透過成千上萬的「經驗證實」,一一領悟到各項美德的能力、真理和甜美。好果子自有其天生的證據及實證,也就是果子的味道。吃果子的時候就得到證明,一個又一個的果子,律上加律地,每個都有「完全的知識」。或許這就是使徒保羅所說的:「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帖撒羅尼迦前書 5:21)。如果你已經將上述這些美德和其他美德融入生活,你在信心度量尺上的位置可能比你所想的還要前面。

不過,這只是我稱為中榮的見證,也就是像月亮的榮耀一般的見證。信仰任何宗教、敬畏神的人都有同樣的見證,因為他們也有摩爾門所說的基督之光,都接受了祂一部分的福音。

信心的實驗──更高的層級

高榮,也就是像太陽的榮耀一般的見證來自尋求「父的全部」(見教約76:75–7893:19)。受了洗並配稱享有聖靈恩賜的人,會獲賜更多基督的光,就像摩爾門經中這節經文所提到的:「如果這是你們心中的願望,那麼,對於奉主的名受洗,……使祂能更豐盛地把祂的靈傾注於你們,你們有什麼異議嗎」(摩賽亞書 18:10)。

迪特‧鄔希鐸會長教導我們:「我們的心思意念越是傾向神,天上的光就越會滴在我們靈魂上。」6

「那接受光又繼續在神裡面的,接受更多的光;那光越來越亮,直到完全的日子」(教約50:24)。

不需要我說各位都知道,越明亮的光越能幫助我們看得清楚。先知約瑟‧斯密說:「人越接近完全,他的觀察就越清楚,他的喜樂也越大。」7

有更明亮的光幫助我們看清楚了,就讓我們把這個實驗帶到高榮的層級,把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獨一無二的一些教義,拿來和在其他光線昏暗的地方找到的教義作個比較:

  • 神是我們的父,我們都照著祂的形像造的,相對於神不真的是我們的父,是無法理解和不可知的

  • 祂的神聖組織有先知和使徒,相對於放棄祂已經制定的模式

  • 主是有秩序的神,透過持有聖職權鑰的人管理,相對於混亂、不同的聲音、「虛假的靈」(教約50:2)

  • 擁有聖職權柄並蒙神召喚,相對於神學學位;選舉、僱用,或自我派任。

  • 教儀和聖約,相對於只要過良善的生活就夠了。

  • 兒童天真無邪相對於嬰兒洗禮

  • 第二個見證──摩爾門經,相對於只有一個見證──聖經

  • 為死者執行的聖殿事工,相對於點蠟燭為死者祈禱。

  • 永恆婚姻與家庭,相對於死亡就結束一切。

將真理和其反面作比對具有啟迪作用,有助於透露顯而易見、藏在明處的事。我們會發現我們比自己認為的知道得更多,這應激勵我們繼續「在基督的光中努力探求,……接受每一樣美好的事物」(摩羅乃書 7:19)。

「那沒有看見就信的有福了」(約翰福音20:29

現在讓我們檢視信心及見證的另一個有趣層面。

經文指南說明:「[真正〕的信心必須以耶穌基督為中心才能引領人得到救恩。……

「包括對沒有看到但卻是真實的事有希望[希伯來書11:1〕。」8

對耶穌基督的真正信心是「相信沒有看到的」,但世人的信念卻相反,要「眼見為憑」,這不是很有趣嗎?

自然人透過五官認識世界,要求徵兆為證明;但是經文卻有許多透過五官感受到神存在,也感受到祂大能的顯示,卻沒能持久歸信的例子:

  • 拉曼和雷米爾看到了天使(見尼腓一書3:29),聽到主的聲音「嚴厲地懲戒他們」(尼腓一書16:39)。尼腓伸出手,而主「震撼了他們」(尼腓一書 17:54),讓他們感受到神的能力。他們嘗到聞到:「我會使你們的食物變得美味可口,這樣你們就不必烹煮了」(尼腓一書17:12)。雖然神透過他們的五官多次顯明,拉曼和雷米爾還是反叛了神。

  • 「儘管他們由主他們的神,他們的救贖主帶領,祂走在他們前面,白天引導他們,晚上賜給他們亮光,一切對人有益的事都為他們做了,他們還是心地頑硬,心智盲目,並且辱罵摩西和那位真實而活著的神」(尼腓一書17:30)。對他們來說,看到確實並不等於相信。

  • 經文裡還有許多其他類似的例子,但最令人瞠目結舌的例子是靈性麻木,當著救主的面拒絕祂的人:「祂雖然在他們面前行了許多神蹟,他們還是不信祂」(約翰福音12:37;亦見教約138:26)。

有太多的例子說明看到不一定就會相信。希望透過一次驚天動地的經驗確認自己見證的人不明瞭聖靈更大的證明和見證就在每天的生活中,經由許多微小的方式而來,比方說,就在你上次劃記經文時來到。想想看,你劃記經文的原因不就是因為你獲得靈感、得到啟發,恍然大悟的時刻嗎?受靈啟發的想法就是啟示。

啟示的另一個例子就是受到提示要善待別人或是做一件好事,因為「每一樣邀人為善……的事物,都是藉基督的大能和恩賜差來的」(摩羅乃書7:16)。基督的光亙古常在!你每天都在領受,這些低語,這些「微小的事」,可以促成「重大的事」(教約64:33)。

「藉著聖靈的力量,你們可以知道一切事情的真實性」(摩羅乃書10:5

你能想到摩爾門經裡有誰看到天使就相信了?你可能想到小阿爾瑪,天使向他和摩賽亞的兒子顯現,「好像在雲中降下,說話聲如雷鳴一般」(摩賽亞書27:11)。你知道後來發生的事──阿爾瑪悔改並開始傳教。

阿爾瑪是不是看到就相信了?不是!為什麼?因為阿爾瑪還沒有運用選擇權,透過研讀和信心來學習,也還沒有禱告祈求知道真理。上述的許多例子證明看到並不是信心或見證的捷徑。阿爾瑪說明自己如何得到見證,他並沒有說是由於天使的顯現;事實上,他的見證中完全沒有提到天使:

「還不止於此。難道你們不認為我知道這些事情嗎?看啊,我向你們見證,我確實知道我講的這些事都是真的。你們認為我怎麼會知道這些事是真的呢?

「看啊,我告訴你們,這些都是神的神聖之靈向我顯明的。看啊,我禁食禱告了許多天以知道這些事。現在我確實知道這些事都是真的;因為主神藉著祂的神聖之靈向我顯明了這些事;就是在我裡面的啟示之靈」(阿爾瑪書5:45–46)。

「敲響警鐘」或短期的行為改變可能透過五官的感知,由外而內發生,但通常不長久,就像拉曼和雷米爾一樣。歷久不衰的見證卻只會由內而外發生,透過研讀和信心學習,並由聖靈播下福音,「放在他們裡面,寫在他們心上」(耶利米書31:33)。這就是為什麼救主訪問尼腓人時,即使他們見到、聽到,並摸到祂,也嘗到聞到祂奇妙地供應的麵包(見尼腓三書20:3–9),但他們還是「祈求他們最渴望的事情;他們渴望獲賜聖靈」(尼腓三書19:9)。

幾年前一位年長的傳教士告訴我以下的故事。這件事情發生在1960年代,他還年輕的時候,這個故事也說明唯有透過研讀和祈禱,聖靈才會賜給我們對真理的見證。他說:

「當時我一個人住在猶他州普柔浮,靠近市中心的一間小公寓裡,在普柔浮一家小家具店當售貨員,事情就發生在新年假期那個週末連假中。

「我們有連續幾天的週末連假。那一天是星期四,12月31日,是除夕。我們從星期四一直放假到星期天,我在公寓裡沒有任何慶祝的計畫。晚餐時間我正在等烤箱裡的食物烤好,突然想要讀點東西。公寓裡沒有什麼書可以讀,我就到隔壁問住在那裡的幾位年輕小伙子(百翰‧楊大學的學生)有沒有什麼東西借我看──像是狩獵與釣魚這類的書。他們說他們沒有什麼雜誌,但是有一本書,我可能會想看;他們遞給我一本摩爾門經。

「我聽過摩爾門教會(住在猶他州的人誰沒聽過?),但卻沒看過這本書。我謝謝他們,就帶著書回公寓。晚餐時,我把書隨便翻了一下,並開始閱讀。坦白說我很快瞄過幾個部分,想了解書中的情節。書裡面的人名和地名我都沒有聽過,實在有點讀不下去。所以吃完晚餐,我就把書拿回去還給他們,跟他們說聲『謝了』。

「『你為這本書祈禱了嗎?』一位年輕人問我。『為這本書祈禱?』我回答。『我只想看本書打發時間,沒打算做什麼禱告。』我們就這樣開始一段有趣的對話,談到摩爾門經的內容。他們說那是一本經文,如果我先做個禱告,然後真心渴望知道這本書是不是真實的,神就會透過聖靈的力量,向我顯示這本書的真實性。

「我在天主教家庭長大,雖然當時不活躍,卻一直堅守我在天主教中的成員身分,因為我只了解天主教。除了主禱文、萬福馬利亞和讀彌撒書之外,我也沒有做過其他的禱告,而這些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現在竟然有幾個年輕人要我向一個不太認識的神祈禱,祈求祂告訴我這本書是不是真實的。嗯,管他的,反正我也沒有別的事要做,而這個週末又這麼漫長。我把書拿回家,開了一罐啤酒,點了一根香煙,跪下來祈求神告訴我這本書是不是真實的,然後我開始讀:『我,尼腓,出生自良好的父母。』

「那些人名及地名和我幾個小時前讀的時候一樣,唯一不同的是這次閱讀時,一種『停止不信』的感覺神奇地臨到我,我整個人沉浸在這本書裡!我看到尼腓,我看到他的兄弟,他們苛待尼腓時,我很生氣。我很喜歡尼腓!我為書裡的好人加油,為那些壞人難過。我讀了好幾個小時都欲罷不能,最後一看手錶,已經將近清晨五點。我祝自己新年快樂後就去睡覺了。

「我在八點半左右起床,本能地伸手拿這本書;整個週末就這樣過去。我就和帕雷‧普瑞特弟兄一樣廢寢忘食,不想有任何事情打擾我。我把電話拿起來,日以繼夜地讀,只有偶爾起來吃點零食。像第一天晚上那樣,我驚覺時間已經不早的時候,已經是清晨了,睡幾個小後,我又拿起書來,繼續進行我自發性的閱讀馬拉松。終於,星期一早上五點左右,我讀完整本書,累得倒頭就睡。

「那年的聖誕節前,我在亞美利加福克地區賣出了一筆很大的地毯生意。那是一種特製的地毯,老闆要我監督舖地毯的工作;我的老闆曾在普柔浮地區擔任過主教,跟我談過很多次教會的事,但是我都不想聽。他是個好老闆,但是脾氣有點暴躁,最好不要惹他。我需要在這個星期一早上八點鐘的時候監督舖地毯的工作。約好的時間到了,我沒有出現,九點鐘,十點鐘,我都沒有出現。

「最後,在十點半左右,老闆怒氣沖沖來到我的公寓,走進門準備把我臭罵一頓,但是他看見我躺在沙發上,胸前有一本摩爾門經,於是他改變了主意,靜靜關上門,回到店裡,準備自己去監督舖地毯的工作。過了十一點半我才醒來(不知道老闆已經來過),看看時鐘,第二次匆忙地做了一個簡短的祈禱。我很快穿上衣服(相信到了那裡可能連工作都丟了),上了車,急忙開到施工的地點。

「我看到老闆,就走上前向他道歉。他轉過身來,臉上露出笑容,問道:『你喜歡那本書嗎?』我恍然大悟,回想起上一個週末發生的事,熱淚盈眶地說了當時唯一說得出口的話:『這本書是真實的。摩爾門經是神的話語。』然後就哭了,他走過來伸出臂膀把我抱住。我在1965年1月22日受洗,成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

我在這位好弟兄歸信幾十年後認識他,當時他和妻子在聖地牙哥摩爾門兵團訪客中心傳教。我這麼喜歡這個故事的原因是,他試圖閱讀摩爾門經時,前後兩次的對比。第一次閱讀時,他不是真心誠意,也沒有祈禱;第二次閱讀時,他心中有渴望,並且作了祈禱,結果就截然不同。

要知道摩爾門經和福音是真實的只有一個方法,好奇和五官的感受都不夠,需要真誠地運用選擇權,並因渴望知道真理而採取行動:

「當你們蒙得這些時,我勸告你們要奉基督的名求問神,那位永恆之父,這些是否真實;如果你們用真心誠意來求問,對基督有信心,祂必藉聖靈的力量,向你們顯明這些事情的真實性。

「藉著聖靈的力量,你們可以知道一切事情的真實性」(摩羅乃書10:4–5)。

這個應許不是說「祂可能會」,或者「也許」、「或許」;那應許是「祂藉聖靈的力量,向你們顯明這些事情的真實性。」

我們從這個故事領悟到另一個意味深長的原則,那就是不需要讀完整本摩爾門經,就可以得到見證。故事裡的這個人在第一頁就體驗到了光;他不需要吃完整個披薩,就知道是不是好吃。對其他的人來說,可能需要一段時間體驗,光變得更「美味」後,才會喜歡這種感覺,就像阿爾瑪在這節經文所說的:「是的,它開始啟發我的悟性,是的,它開始使我快樂」(阿爾瑪書32:28)。

你的見證比你認為的更堅強

開始時我請你們評估自己的見證在信心度量尺上哪個位置。我希望你們已經發現自己的見證比你所想像的更堅強。有聖靈為導師,對於福音的許多果子,你已經得到了完全的知識,而且律上加律,你的見證一天天更為穩固。

一個人學習和實踐越多的福音,就會獲得越多的光,而天父的計畫就會越容易成為福音的常識。我們從自己的經驗明瞭生命樹的果子確實很寶貴,是「我[們]嘗過最甜美的」,也讓我們的靈魂「充滿無比的快樂」(尼腓一書8:11–12)。我們越來越愛這福音的果子,因為它為我們帶來許多祝福、喜樂,讓我們能夠掌控人生,得到好的成果,並獲得能享有永恆家庭無窮幸福的希望。

我要見證,透過聖靈,我知道──我確實知道──摩爾門經是神的話語,它味美且寶貴,我喜愛並珍惜它的美味。我見證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祂被釘在十字架上,並為世人的罪受苦。祂是我們的救主,祂繼續透過活著的先知和使徒帶領並引導祂在世上的教會和國度。我為祂的名和這些神聖真理作見證,是奉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註:

  1. 見大衛‧貝納長老,「藉著信心尋求學識」,2007年9月,利阿賀拿 ,第18–24頁。

  2. See Wordsense.eu Dictionary, “conscientia,” www.wordsense.eu/conscientia/.

  3. 非洲諺語。

  4. 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第210頁。

  5. 參閱總會會長的教訓:百翰‧楊,第262頁。

  6. 迪特‧鄔希鐸,「獲得對光與真理的見證」,2014年11月,利阿賀拿,第22頁。

  7. 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第210頁。

  8. 經文指南,信心,scriptures.ld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