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生活和信心的挑戰
全球年輕成人祈禱會
2023年11月19日,星期日
昆丁·柯克長老:我和瑪麗檢視面對生活和信心的挑戰所提出的問題,我們體認到每一個世代都會面臨一些情況,導致信心受到挑戰。我們查考經文時,看到神與祂兒女之間的往來,強調了兩個主題。
第一,由於萬事都有對立,而且撒但不希望我們對神有信心,因此每個世代都需要發掘並獲得自己對神的知識和見證。
第二,每個世代都需要了解自己是誰,和自己的永恆身分。這兩者都很難判定,因為撒但不希望你清楚認識父神、耶穌基督、祂們為你制定的幸福計畫,以及你和祂們的關係。
1960年代,我和瑪麗還是年輕成人。我從史丹佛法學院畢業,開始從事法律業務。瑪麗完成史丹佛研究所的學業,成了年輕的母親。當時那混亂的社會,以及我們在生活和信心上所面臨的挑戰,和今日年輕成人面對的雖然不同,但也很類似。
瑪麗,當時有著哪些挑戰呢?
瑪麗·柯克姊妹:當時的文化充斥毒品,特別是在我們居住的舊金山灣區,經常會因社會議題而發生大規模的暴動和抗議活動。美國插手越南境內的衝突,引起多數人民的反感。有些大學因為學生的抗議活動而不得運作。就我個人而言,那適合夫妻兩人相擁起舞的經典悠揚旋律已經變調,反成節奏強烈,聲音宏亮的樂曲,大家隨著音樂各跳各的。
世界各地經常有人用這類及其他更多的挑戰,來攻擊一般的宗教信仰和世人對神的信心。
柯克長老:1966年4月8日,當時深受讀者歡迎的時代雜誌(Time magazine)選擇了一個口吻挑釁、輕慢的標題作為封面故事:「神死了嗎?」
該雜誌的發行人在公開信的一開頭就指出,這個想法是由於「神學家對神和1960年代中期整個世界的世俗化,所漸增的擔憂而起。」1但該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大多在談論世俗的事物,且沒有以令人滿意的方式論及宗教或信仰。2
當然,有關信心的問題不只存在於1960年代或今日。它們一直都在。使徒保羅去到雅典的時候,試圖教導有關耶穌基督的復活。對於他作的努力,我們在使徒行傳讀到:「雅典人和住在那裡的客人都不顧別的事,只將新聞說說聽聽。」3
這聽起來不就像今日世上的社群媒體嗎?
當眾人發現保羅要傳遞的是以信心為基礎的,單純的宗教信息,以及他個人對耶穌基督的見證時,便拒絕了他。
有史以來,受到挑戰的,除了對神的信心以外,還有對我們真正身分的焦慮。我們並不打算在今日的世界中,解決所有與身分有關的議題。但答案一直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同一位慈愛天父的屬靈兒女。羅素·納爾遜會長用強有力的方式教導了這點。他強調了三個歷久不衰的稱謂:「神的孩子」、「聖約的孩子」和「耶穌基督的門徒。」4
他也鼓勵我們不要給自己或他人貼上標籤。如果我們承認自己是慈愛天父的孩子,我們所面臨的許多問題都會解決。
想要摧毀信心的人往往會說,信心已經不重要了。他們的錯誤,在於他們希望在當今的社會議題上,以個人的偏好,取代神所賜予的啟示和誡命。他們假設並斷言,許多人對於社會議題都有相同的偏好,不再是忠信的成員。
資料指出,在許多地方,青少年和年輕成人都不像廣為流傳的那樣,比過去更不活躍,或者有更多人離開教會。蒙召喚去服務的傳教士人數大幅增加,新生一代參與教會活動的比率正持續上升。5此外,參加福音研究所的年輕成人人數也一直在增加。
請了解,我不是在批評那些心存疑慮的人;然而,用什麼方式面對這樣的懷疑很重要。這項挑戰的答案在耶穌基督的福音。我應許各位:只要你們忠信地閱讀經文、祈禱,並在生活中奉行宗教,你終會找到問題的答案,並解決不時出現的疑慮。
我最喜歡的經文之一,是馬可福音裡提到,一位父親祈求兒子能脫離惡鬼的經過。在經文中,救主詢問那位父親,是否相信他的兒子可以痊癒。那位父親含著淚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6主接受了他的懇求,斥責了惡鬼,醫治了他的兒子。
這個教訓是,不要讓懷疑或不信減損我們的信心。勤奮研讀經文、真誠祈禱、認真奉行宗教,以及聽從主的先知的忠告,會幫助你克服信心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