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
使人聖化的福利事工
2011年4月


使人聖化的福利事工

這項彼此照顧、「善待窮人」的工作是天父所吩咐、能使我們聖化的事工。

弟兄姊妹們,早安。1897年,年輕的大衛奧·麥基手裡拿著一本小冊子站在一戶人家的門口。他當時在蘇格蘭的斯特陵傳教,這樣的事他已經做了好多遍了。但那一天,一個十分憔悴的婦女將門打開,站在他面前。她衣服破舊、雙頰凹陷,頭髮也未梳理。

她從麥基長老手中接過了小冊子,口中說出他畢生難忘的六個字:「這能買麵包嗎?」

這個經驗在那位年輕的傳教士心中留下了無法抹滅的印象。後來他寫道:「從那一刻起,我深深了解到,基督的教會應該是而且也一定是關切人們屬世救恩的教會。我離開那戶人家時,感覺這位〔婦女〕⋯⋯〔心中〕對人和對神極為不滿,依她目前的處境是不會接受福音信息的。〔她〕需要屬世方面的協助,但就我所了解,斯特陵並沒有能夠幫助〔她〕的組織。」1

數十年後,經濟大蕭條重創全世界。就在那時,禧伯·郭會長和他的諮理,路賓·克拉克和大衛奧·麥基於1936年4月6日宣布了一項計畫,後來成為本教會的福利計畫。有趣的是,兩個星期後,密文·培勒長老被任命為這項計畫的第一任主席,海樂·李為第一任總經理。

這項任務並不輕鬆。儘管主已經召喚優秀的人才來管理這項計畫,但路賓·克拉克會長仍清楚地表示:「制定〔福利〕機制是郭會長獲得聖靈啟示的結果,自從施行這項計畫以來,已有許多同樣重要的啟示賜給了負責此項計畫的弟兄們。」2

教會領袖在紓解人們痛苦方面所作的努力始終堅定不移。郭會長要的是「一個會伸出援手、不計代價照顧人群的制度。」他說他甚至不惜「關閉福音進修班,停止傳道計畫一段時間,或甚至關閉聖殿,但就是不要讓人們挨餓。」3

當戈登·興格萊會長在尼加拉瓜的馬拿瓜對1,300位教會成員演講時,我正好在他身旁,當地一場毀滅性的颶風,剛奪走11,000多條人命,而這些成員是倖存者。他對他們說:「只要教會還有資源,我們就不會讓你們挨餓、無衣蔽體,或是無處避難。我們會盡一切所能, 用主所指定的方式來提供協助。」4

這項受靈啟發、以福音為中心的計畫有許多特點,其中一項特點就是強調個人責任與自立。墨林·羅慕義會長曾說明:「許多立意良善的人士制定了許多計畫來救助窮困者。不過這些計畫有許多在設計上,只在於達成『助人』的短暫目標,而非『幫助人們自助』。」5

要達成自立,必須過著節儉的生活,並在經濟上自我節制。教會向來都教導家庭需要盡其所能,為自己的屬世福利負起責任。每個世代都需要再次學習自立的基本原則:避免負債,生活簡樸,為艱困時期作好準備,聽從活著先知的話語,培養自制力以明辨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差別,然後奉行這些原則。

使教會照顧貧困者的事工得以屹立不搖的宗旨、一切應許和原則,超越了塵世的侷限。這項聖工不是僅僅造福受苦之人或窮困者;身為神的兒女,我們若不能在今生盡全力照顧彼此,就無法繼承永生的一切祝福。藉著犧牲和捨己為人的善行,我們才能學會犧牲和獻納的高榮原則。6

偉大的便雅憫王教導我們,把財物分給窮人和紓解他們困難的原因之一,是為了使我們每天都能保有罪的赦免,無罪地行走在神前。7

從世界奠基以來,仁愛一直都是建立正義社會的要素。我們期盼世界和平、社會繁榮。我們祈求社會充滿仁慈與道德,期望人們棄惡揚善、彰顯正義。然而,無論我們興建多少聖殿、教會成員數目多麼龐大,或是我們在世人眼中是多麼受到肯定──但如果我們在「援助軟弱的人,扶起垂下的手,堅固無力的膝」8 這條偉大的核心誡命上失敗了,或是離棄那些受苦、哀傷的人,我們就會被定罪,也無法讓主喜悅,9 而使內心感到歡欣的希望將永遠遙不可及。

教會有將近28,000名主教在世界各地找出貧窮者,提供他們所需。每位主教由支會議會予以協助,支會議會是由聖職領袖和輔助組織的領袖組成,其中包括無私奉獻的慈助會會長。他們能「迅速紓解過路人的困難;⋯⋯將油和酒倒在苦難者受傷的心上;⋯⋯〔並且〕擦乾孤兒的眼淚,使寡婦的心歡欣。」10

世界各地教會成員和領袖的內心,都深受要關愛和照顧鄰人這項教義及神聖精神所鼓舞和引導。

南美洲有位聖職領袖看到自己的小支聯會裡成員生活匱乏,飽受飢餓之苦,內心十分沉重。他不願讓兒童為饑餓所苦,於是找了一塊空地,召集聖職弟兄栽種。他們找到一匹老馬,將牠套上簡陋的犁具後便開始耕田。但田還沒耕完就遭受不幸的打擊──那匹老馬死了。

聖職弟兄們不願讓弟兄姊妹挨餓受苦,於是將老舊的犁具綁在自己背上,在堅硬的土地上來回耕著田。他們是真的負起軛,將弟兄姊妹的苦難和負荷擔在自己身上。11

我自己的家族歷史中,也有人在致力照顧貧困者方面足為典範。許多人都聽過威利和馬丁手推車隊的故事,這些忠信的先驅者在西遷的路上,因冬季的嚴寒和日益惡化的健康狀況,而飽受痛苦、死亡。羅伯特·柏頓是我的高祖父,他接受百翰·楊的要求,與其他人前去拯救他們摯愛而身處危難的聖徒。

高祖父在日記中寫到當時的狀況:「積雪很深〔又〕極其寒冷⋯⋯冷到〔我們〕無法動彈。⋯⋯溫度計顯示零下11度(攝氏零下24度)⋯⋯冷到沒有人能夠成行。」12

維生用品後來送達受困的聖徒們手上,但是「儘管〔救援的人〕竭盡一切所能,還是有許多人死亡,被埋葬在路旁。」13

當獲救的聖徒行經越過艾蔻峽谷的山路時,有幾輛馬車停在路旁,協助接生一名小女嬰。羅伯特注意到,那位年輕的母親沒有足夠的衣物為新生兒保暖,因此儘管天寒地凍,他仍舊「脫下自家縫製的襯衫給這位母親,讓她〔包住〕嬰兒。」14 這個孩子後來取名為艾蔻──艾蔻·斯檜爾,以紀念她出生的地點和當時的情況。

接下來的歲月,羅伯特被召喚至教會總主教團,服務了30多年。羅伯特·柏頓在86歲那年病危,他召集家人到他床邊,給予他們最後的祝福。他的遺言中有一句簡單卻意義極為深遠的忠告,那就是:「要善待窮人。」15

弟兄姊妹們,我們要向那些主召喚來組織、管理這項計畫的偉人表達敬意,他們用創新且井然有序的方式來援助教會中的貧困者。我們也要向這個時代的另一群人表達敬意,他們透過許多方式伸出援手、默默行善,他們「善待窮人」,使飢餓的人有飯吃,無衣蔽體的人有衣穿,照顧患病的人,造訪囚禁的人。

這是主期望祂門徒去做的聖工。這是祂在世上時所熱愛的事工。我知道,如果祂現在與我們同在,我們會同樣看到祂在從事這事工。16

75年前,一項致力於使人類獲得屬靈和屬世救恩的制度,從不起眼的開端,逐步發展下來。從那時起,這項制度已經改善和造福了全世界千萬人的生活。這項由先知啟示的福利計畫,並非只是教會歷史上的一段插曲。這項計畫所根據的原則,說明了我們是什麼樣的一群人。這項計畫顯示出我們身為耶穌基督門徒的重要特質──而祂是我們的救主和典範。

這項彼此照顧、「善待窮人」的工作是天父所吩咐、能使我們聖化的事工;這事工能造福祂的兒女、淬鍊其品格,並使他們獲得超升,達成祂神聖的目的。救主用「好心的撒馬利亞人」這個比喻,教導當時的那位律法師,並對他說:「你去照樣行吧」。17 願我們都會奉行這項忠告。我如此見證,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1. Cherished Experiences from the Writ‑ings of President David O. McKay, comp. Clare Middlemiss (1955), 189.

  2. J. Reuben Clark Jr., “Testimony of Divine Origin of Welfare Plan,” Church News, Aug. 8, 1951, 15; see also Glen L. Rudd, Pure Religion (1995), 47.

  3. Glen L. Rudd, Pure Religion, 34.

  4. In “President Hinckley Visits Hurricane Mitch Victims and Mid-Atlantic United States,” Ensign, Feb. 1999, 74.

  5. 墨林·羅慕義,「自立的高榮本質」,2009年3月,利阿賀拿,第15頁。

  6. 見教義和聖約104:15-18;亦見教義和聖約105:2-3。

  7. 見摩賽亞書4;26-27。

  8. 教義和聖約81:5;亦見馬太福音22: 36-40。

  9. 見教義和聖約104:18。

  10. Joseph Smith, in History of the Church, 4:567–68.

  11. 與前福利服務部門總經理海樂·布朗的訪談。

  12. Journal of Robert T. Burton, Church History Library, Salt Lake City, Nov. 2–6, 1856.

  13. Robert Taylor Burton, in Janet Burton Seegmiller, “Be Kind to the Poor”: The Life Story of Robert Taylor Burton (1988), 164.

  14. Lenore Gunderson, in Jolene S. Allphin, Tell My Story, Too, tellmystorytoo.com/art_imagepages/image43.html.

  15. Robert Taylor Burton, in Seegmiller, “Be Kind to the Poor,” 416.

  16. 見迪特·鄔希鐸,「你們是我的手」, 利阿賀拿 年5月, 2010 :68-70;75。

  17. 路加福音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