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历史
携手合作


「携手合作」,全球历史:台湾(2022)

「携手合作」,全球历史:台湾

携手合作

1955年10月,新成立的南远东传道部的传教士抵达香港。为了准备在台湾服务,传教士丁球安(Duane W. Degn)、梅德逊(Keith A. Madsen)、钱文长(Weldon J. Kitchen)和余明文(Melvin C. Fish)开始学习国语(中文的一种方言),而不是在香港讲的广东话。他们于1956年6月抵达台湾,开始在台湾北部的城市台北传教。

台北的居民曾翼璋认识了传教士,尽管还没有受洗,他就开始忠信地参加教会聚会。他家境贫寒,且需要养家活口。在上到关于什一奉献律法的课程时,翼璋静静地听着;他沉默不语,让传教士感到紧张,因此传教士又逐字逐句地将那个课程重复了两遍。第三遍之后,翼璋看着那位长老,问道:「怎么了,钱长老,你不相信吗?」接下来的星期日,翼璋带着新台币810元(美金27元)到教会缴付他的什一奉献,并接受了受洗的挑战。一个月后,翼璋见证说,受洗后不久,他的薪水就大幅增加。后来,翼璋成为新成立的台北分会的第一咨理。

1958年,基隆、新竹、台中、台南和高雄等城市的人们加入了教会。到了1959年,嘉义和苗栗也成为教会活动的中心。自1959年1月起,美国传教士姊妹贝蒂·詹森(Betty Johnson)和台湾第一位当地传教士姊妹邱秀平Donna),就开始在全岛南北奔波,帮助成立由当地姊妹带领的慈助会。

1958年,前一年在台北加入教会的陳林淑良成为台湾第一位当地慈助会会长。她和其他早期成员在兴建第一座后期圣徒教堂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1961年8月,当地教会成员曹連城在午餐用来包鱼的报纸上,发现了一则政府土地拍卖的广告。连城把那则广告转告传教士,于是教会终于在1962年得以购买约1,224坪(一英亩)的土地。教会成员为兴建教堂出钱出力。在施工阶段,慈助会会长陈姊妹「在混凝土混和料中踩来踩去,带领姊妹们搬起砖头、滴下汗水」,正如她的同工姊妹江威締所回忆的那样,「与弟兄们携手合作,一起兴建神的家」。

1959年,梁潤生成为台北分会第一位当地分会会长。随着受过良好教育且具有语言天赋的成员不断增加,台湾成为中文翻译事工的中心。在胡唯一和赖瑞·白乐宁(Larry K. Browning)的努力下,第一本中文版摩尔门经于1965年发行。随后,中文版教义和圣约于1974年发行,中文版无价珍珠也于1976年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