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升到慈助會
去年,總會女青年會長邦妮‧奧斯卡森姊妹和總會慈助會會長琳達‧柏頓姊妹,於她們的教會臉書頁面上發布了一項邀請。她們請求女青年及慈助會姊妹們,以及女青年的父母、領袖和教師協助女青年,分享她們從女青年晉升到慈助會時的個人經騇。這兩位會長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回應。
許多女青年對於身邊有堅強的婦女表達興奮之情,有些則態度有所保留。
以下是一些讓女青年更順利輕鬆地晉升到慈助會的意見。(1)我們可以在女青年組織裡做些什麼?以及(2)我們可以在慈助會中做些什麼?
在女青年組織裡
1.出席慈助會開會儀式。
許多慈助會領袖會邀請女青年每月出席一次慈助會的開會儀式,並偶爾邀請月桂組成員來上慈助會的課程。
一位慈助會領袖姬兒分享了她支會的做法。她寫道:「我們邀請女青年在慈助會聚會前坐在一位慈助會姊妹身旁,然後問一些跟她生活有關的事。這樣做有助於女青年看到慈助會姊妹跟她們並非那麼不同。」
2.在社交場合互相認識對方。
一位女青年拉結寫道:「我清楚記得有次在一個喪禮午宴上幫忙洗碗,我和其他在廚房的姊妹一起聊天說笑,這讓我覺得好像是她們之中的一分子。她們表達了對我的信賴。那對我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一刻。」
一位慈助會姊妹百加主動去認識女青年。她寫道:「我利用社群媒體去和年輕人做朋友,慢慢去認識他們喜愛的事物。最後,我們就成為朋友了。」
3.向喜愛慈助會的婦女學習
布里特瑪莉寫道:「我在瑞典斯德哥爾摩以外的一個小鎮長大。家母是單親媽媽。我和母親受洗的那年,我將近13歲。母親出席慈助會晚間的活動時,都會帶我一塊去,這樣我才不會一個人在家。等我終於滿18歲時,我已認識並深愛每一位姊妹。」
寶拉寫道:「我在14歲歸信時就努力去為寡婦、單親媽媽,以及較不活躍的姊妹服務。不久她們便邀請我到她們家參與家庭活動。所以我剛進慈助會的第一個星期天時,覺得整間教室裡的姊妹都像是我的母親。」
琳賽寫道:「我的母親、外婆及阿姨們都藉著榜樣分享她們的見證,也會邀我一起參與她們的服務活動。我迫不及待要正式加入慈助會,兩者之間的轉換一點也不突兀,我覺得自己一直去的地方就是慈助會。」
4.樹立榜樣。
艾蜜莉說道:「我超級興奮要去慈助會的。我想部份原因是由於我一直感到與女青年領袖關係密切。她們非常尊重我。我毫不猶豫地加入慈助會的姊妹之中,因為我估計她們會和女青年領袖一樣,事實也的確如此。」
瑪瑞莎寫道:「我真希望女青年領袖能多向我提及慈助會的事,以及那當中存在的愛和姊妹情誼。」
泰莎寫道:「領袖們對女青年如何看待慈助會整體有著極大的影響力,我認為女青年領袖鼓勵女青年進入慈助會,以及慈助會姊妹表示歡迎是相當重要的。」
娥曼達寫道:「我真希望我的女青年領袖沒有把慈助會說得很無聊。因為那樣,我進到慈助會時就是感覺很無聊。」
在慈助會裡
5.讓過渡期不只是一次性的事件。
許多慈助會會長會在女青年第一次出席慈助會時,會做些特別的事來歡迎她們,不過從一些意見反應看出,領袖們也意識到晉升到慈助會是一項持續進行的過程。
巴西的慈助會領袖拉奎兒分享她們會長團所做的事:「(1)我們會在女青年來慈助會的第一個星期天給每位女青年一份見面禮。(2)我們會長團會為她們做一些訓練,讓她們知道有需要時可以來找我們。(3)我們建議這些剛晉升的女青年不要馬上被召喚到初級會或女青年去。」
6.讓課程適用於所有姊妹。
克莉斯蒂寫道:「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跟母親有深入的福音對話,而我發現慈助會裡的對話跟那些對話通常很接近。」
姬蓮寫道:「我一直渴求屬靈的見解,獲得的時候總是很感激。」
瑪瑞莎寫道:「我很難對課程以及年紀似乎比我大很多的姊妹產生共鳴。」
艾蜜莉寫道:「我很興奮能聽到婦女們跟我分享她們對今生目的的看法和觀點,那是我尚未見識過的。」
7.星期天與朋友同坐。
一位女青年蕾西寫道:「我沒有家庭成員和我坐在一起。能有姊妹對我說句問候的話,或和我坐在一起,對我而言意義非凡。」
慈助會姊妹凱莉的話很中肯。她寫道:「假如一個人覺得不受歡迎,就很難會繼續來參加聚會。」
不幸地,妮基就是一位感到不自在的姊妹。她寫的內容提醒了我們,我們總是可以再多做一些事。「像我的情況,有些人已變得不活躍了。慈助會需要成為一個不分年齡、不論身分或做過什麼事,都能接納彼此的地方。」
克莉絲朵在她第一次來慈助會時哭了。她寫道:「我之前的女青年領袖用手臂摟著我,並邀我與她同坐。我和那些妻子們、母親們和祖母們同在一起。我分享我的感受,她們都聆聽。我第一次感受到身為這群努力成為更像基督的婦女中的一員的力量。我覺得自己非常蒙福,能成為這遍及全球組織的一員。」
8.給女青年服務的機會。
艾美寫道:「我獲邀在我們星期日的聚會司琴。知道她們需要我,這有助於我與姊妹們建立關係。就像戈登‧興格萊會長(1910-2008)所說的,教會的新成員需要有朋友、有指派工作,並且以神美好的話滋養著(見「尋找羊、餵養羊」,1999年7月,利阿賀拿,第114頁)。我同樣也需要這些。」
一位慈助會的新姊妹凱特寫道:「我蒙召喚擔任教師後,我學習到自己在慈助會扮演著一個很重要的角色。我獲益良多。我還未婚,但我感覺自己已準備好迎接婚姻和母職,感謝慈助會。」
女青年夏綠蒂採取主動。她寫道:「我尋找服務的機會,因為我鮮少有機會出席星期天的慈助會聚會。然而,服務的機會隨處可見,並教導了我慈助會的意義。」
9.要知道你受到歡迎,並且被需要。
布魯克寫道:「我支會的婦女會問我們問題,她們很想知道什麼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這點深深地影響了我。我體會到即使這些婦女和我有著不同的人生經歷,我們仍然有著共同的基本願望、夢想和恐懼。」
可是,蘿萍卻很難適應。她寫道:「我是新來的,慈助會裡沒有人和我同齡。剛開始時我感覺自己並不屬於這裡。」不過蘿萍繼續和母親一同出席。「漸漸地,我開始認識那些婦女,也愛上慈助會和探訪教導。」
底波拉寫道:「當慈助會會長邦妮請我協助她打掃一位姊妹的公寓時,我知道我是慈助會的姊妹。那位姊妹生活貧困,然後有天突然猝死離世。當我們輕手輕腳地收拾她困苦一生的遺物時,我們無意中翻到這位姊妹的婚紗照。她身穿白色緞面的婚紗,閃亮動人的眼睛,襯著她褐色的頭髮,笑容可掬地望著我們。邦妮靜靜地說:『這會是我們記得她的模樣。』剎那間,我對一位我在今生從未見過的姊妹生起了一股親愛的感覺。我們是慈助會的姊妹。我和邦妮帶著淚水和擁抱結束那一天。」
讓我們成為真正的「姊妹圈子」,就如同十二使徒定額組會長培道‧潘會長(1924-2015)曾溫柔地如此稱呼慈助會的姊妹。讓我們以我們的共同之處為基礎。從女青年晉升到慈助會是神要祂女兒成長和發展的道路。是的,正如慈助會的座右銘所言:「愛是永不止息」(見哥林多前書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