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將福音之光帶進家中
只要去尋找並分享他人的正面事物,就能將福音之光帶進家中、學校和工作場所。
你們中間有許多人回應了琳達·柏頓姊妹在4月總會大會的邀請1,參與體貼慷慨的慈善之舉,滿足所在區域難民的需求。那些善舉小至一對一努力,大至社區計劃,都是出於愛的結果。當你分享你的時間、才能和資源,你的心和難民的心都被照亮了。接受者和施予者之間培養出的希望、信心,甚至更大的愛,是真正仁愛的必然結果。
先知摩羅乃告訴我們,將來與天父同住高榮國度的人,不可或缺的品格就是仁愛。他寫道:「除非你們有仁愛,否則決不能在神國裡得救。」2
當然,耶穌基督體現了完美的仁愛。祂在前生時獻上自己擔任救主,在塵世生活中與人互動往來,賜下贖罪的至高恩賜,持續不斷努力,好帶我們回到天父身邊,這些正是仁愛的極致表現。祂行事專一:透過祂對我們每一個人的愛,來表達對天父的愛。在被問到最大的誡命時,耶穌回答說: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
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3
我們可以培養和表達對鄰人的愛,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透過表現寬大的思想和言語。幾年前,有位摯友表示:「仁愛最偉大的形式可能就是不要論斷。」4此話在今日仍所言不虛。
最近,三歲的愛莉莎和兄弟姊妹一起看電影,她神色疑惑地說道:「媽媽,那隻雞真奇怪!」
她的母親看了看畫面,然後面帶微笑地回答:「親愛的,那是孔雀。」
我們有時候就像那無知的三歲小孩,以不完整或不正確的理解看待他人。我們或可關注周遭之人的差異,察覺他們的缺點,然而天父卻看見祂的兒女是以祂永恆的形像所造,具有偉大而榮耀的潛能。
記得雅各·傅士德會長曾說過:「我年紀越大,就變得越少論斷他人。」5這讓我想起使徒保羅說的:
「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年紀越大〕,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
「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6
當我們更清楚地看見自己的缺點時,就較不會透過「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地檢視他人。我們會想要用福音之光看待他人,就像救主以愛心、希望和仁愛看待他人一樣。有朝一日,我們將對他人內心有完全的了解,並對自己獲得的慈悲充滿感謝——就像我們在今生中以仁愛的思想和言語待人。
幾年前,我和一群女青年一起去划獨木舟。深藍色的湖泊、周遭環繞著蓊鬱的青山和岩石峭壁,美得令人屏息。當我們將船槳放入清澈的水中,水在槳上閃閃發亮,我們平穩地越過湖泊時,日光和煦,暖暖照耀。
然而,不久,烏雲籠罩,開始吹起強風。為了能夠有所前進,我們必須搖動船槳,划得更深,奮力擊水,毫不停歇。在勞碌累人、疲憊不堪的幾個小時後,我們終於轉向大湖的一角,同時又驚喜地發現,風正吹往我們想去的方向。
我們迅速把握這天賜的良機。我們拉出小小的篷布,將篷布的兩角綁在槳柄上,另外兩角綁在我丈夫的腳上,他再把腳伸出獨木舟外。風吹起了這片臨時做成的帆,我們順利航行!
其他獨木舟上的女青年,看到我們是如何輕易地在水中向前移動後,也迅速地臨時做起了自己的風帆。大家又笑起來,內心放鬆,壓力減輕,感謝得以從當日的挑戰中喘息。
朋友真誠的讚美,父母愉快的問候,兄弟姊妹點頭稱道,或是同事或同學助人的微笑,都可以像那美好的風,在我們與人生挑戰奮鬥時,為「我們的航行」提供清新的「風」!多馬會長·孟蓀這樣說道:「我們不能改變風向,但是我們可以調整風帆。為了獲得最大的幸福、平安和滿足,願我們選擇積極的態度。」7
話語擁有驚人的能力,可以提升人心和摧毀人心。我們可能或許都還記得,負面話語讓我們低落,而其他懷著愛心說出的話語,則讓靈魂飛揚。選擇只說有關他人正面的話語,並只對他人說出正面的話語,就會振奮和鞏固周遭的人,幫助他人跟從救主的方式。
我還是個初級會小女孩時,勤奮努力地做十字繡,繡的是一句簡單的話:「我會將福音之光帶進家中。」一個平日的午後,當我們這些女孩拿著針在繡布上下穿梭,教師告訴我們一位女孩的故事。她住在山谷邊的山丘上,每個傍晚,她注意到山谷另一邊的山丘上,一棟房子有著金色窗戶,灼灼發光。她自己的家很小,有些破舊,女孩夢想住進那棟美輪美奐、有著金色窗戶的房子。
有一天,這位女孩獲得許可,騎腳踏車橫越山谷。她熱切地騎抵那棟她夢寐以久、有著金色窗戶的房子。但是,當她下了車,卻看見那棟房子已遭人棄置,殘破不堪,園子裡雜草叢生,窗戶又髒又醜。。可悲的是,那位女孩轉頭面向她的家。令她意外的是,她看到山谷對面的山丘上,有棟房子的窗戶閃爍出金色光芒;她也很快發現,那是她自己的家!8
有時候,我們就像這個小女孩,看著別人所擁有的東西,認為或覺得自己相較之下擁有的比較少。我們變得專注在Pinterest或instagram版本的生活,或過度關注學校或職場上的競爭,淪陷其中。然而,「主〔給我們〕的恩典樣樣都要數」9,花點時間這麼做,就會有更真實的眼光,看見並認出神對祂所有兒女的良善。
不論我們是8歲或108歲,不論我們住在曼哈頓的大廈公寓、馬來西亞的高腳屋,或蒙古的蒙古包,我們都可以將福音之光帶進自家的環境。我們可以下定決心,尋找他人和周遭環境的優點。世界各地的女青年和年紀稍長的婦女,選擇建立他人自信和信心的話語時,都可以表現出仁愛。
傑佛瑞長老·賀倫長老曾談到一位男青年,在學期間受到同儕的欺壓戲弄。幾年後,他搬走了,加入軍隊,接受教育,在教會變得很活躍。這段期間,他的生活充滿美好和成功的經驗。
幾年後,他回到家鄉。然而,人們拒絕承認他的成長與改進。對他們而言,他仍舊只是「某某某」,照舊那樣對待他。最後,這位好男人消失了,成為昔日成功自我的一縷陰影,無法運用已經培養的奇妙才能,來造福再度嘲笑和拒絕他的人。10這對他和那個社區是多麼大的損失!
使徒彼得彼得教導:「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11要表現切實相愛,也就是「全心全意」去愛,就要忘記他人的過犯和錯誤,不再懷恨在心,也不去提醒自己和他人過去多麼不完美。
當我們努力變得更像救主耶穌基督時,我們的職責和特權,就是要接受每個人所做出的改進。看見某人逐漸了解耶穌基督的贖罪,眼中發光,並在自己的生活中作出真正的改變,這是多麼令人激動!傳教士看到歸信者進入洗禮的水,接著進入聖殿的大門,便是體驗過這項喜悅,見證允許和鼓勵他人改變的快樂。有的歸信者曾被視為不太可能成為國度候選人,當成員歡迎他們,幫助他們感受主的愛時,就會找到極大的滿足。耶穌基督福音的偉大和美麗,就在於永恆進步的真實性—我們不只是被允許變得更好,也被鼓勵,甚至被命令,要繼續追求進步,並最終成為完全。
多馬·孟蓀會長勸告:「各位可以透過千百種微小的方式來表達仁愛。……切勿彼此論斷批評,願我們對一同走在這趟人生旅程的人,都懷有基督純正的愛。願我們都明白,每個人都在盡其所能應付眼前的種種挑戰,並且願我們都會竭盡所能去提供幫助。」12
仁愛,從正面來說,就是有耐心、仁慈和包容。仁愛將他人置於首位,謙卑,運用自制力,尋找他人的優點,有人表現良好感到歡欣。13
身為錫安姊妹(弟兄),我們是否願意承諾要「共同發揚人性之溫柔與光明,……榮耀全歸〔救主〕的名」?14我們是否能夠帶著愛和高度希望,找出和接受他人的美好,允許並鼓勵進步?我們是否能夠因他人成就而歡欣,同時又持續努力改進自己?
沒錯,只要我們去尋找並分享他人的正面事物,讓不夠完美的部分消褪,我們就能夠將福音之光帶進家中、學校和工作場所。我們所有人,在這不完美、有時候艱難的世界,都會犯罪,無可避免,當我想到救主耶穌基督,讓我們有可能悔改時,內心充滿了多大的感激。
我見證,只要我們效法祂完美的榜樣,就能獲得仁愛的恩賜,這將為我們帶來今生極大的喜悅,以及與天父共享永生的應許祝福。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