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擔彼此的重擔」
摘自2017年6月對後期聖徒家庭服務處員工的演講。賀倫長老為更廣大的讀者群修改了此版本。
我們或許無法改變旅程,但卻可以確保沒有人會踽踽獨行。這無疑就是承擔彼此重擔的意義。
使徒彼得寫道,耶穌基督的門徒要「彼此體恤」(彼得前書3:8)。你們當中有許多人在生活中光榮且令人敬佩地遵守著這條誡命,每一天都是如此。毫無疑問地,今日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同情心。當今的資料顯示,在美國每五個成人當中,每年大約有一人(共4,380萬人)會罹患精神疾病。1而色情氾濫,有一個網站光是在2016年就有230億人次瀏覽。2「美國的雙親家庭數目正〔迅速〕下跌,而離婚、……同居,〔和非婚生子女出生人數〕則在攀升。……今天,每十個新生兒中,至少有四個是由單身或與非婚姻伴侶同居的女性所生。」3
要被稱為救主的人民,在祂的教會有立足之地,我們就必須「願意承擔彼此的重擔,使重擔減輕;是的,願意與哀者同哀,是的,安慰需要安慰的人,也願意隨時隨地,在所有事上,作神的證人」(摩賽亞書18:8-9)。
對我來說,承擔他人的重擔,就是耶穌基督贖罪的一項簡單又有力的定義。我們盡力減輕他人的重擔時,就成為錫安山上的拯救者(見俄巴底亞書1:21),在象徵意義上與世界的救贖主及祂的贖罪合一,「醫好傷心的人,報告被擄的得釋放,被囚的出監牢」(以賽亞書61:1)。
神的同情心
讓我們繼續用幾分鐘討論基督的贖罪這個主題。如果我沒有誤解教義的話,耶穌基督在經歷贖罪時,代替從亞當夏娃到世界終了的全人類,體驗了罪、憂傷、困難和眼淚,並承受這些事物的重擔。在贖罪時,祂本身實際上並沒有犯罪,然而卻感受到犯罪者的痛苦和隨之而來的後果。祂沒有親身經歷破碎的婚姻,卻感受到有此經驗者的痛苦和隨之而來的後果。祂沒有親身經歷過性侵、精神分裂症、癌症或喪子之痛,然而卻感受到有這些經歷者的痛苦和隨之而來的後果。就這樣,祂體驗了生活當中不計其數的重擔和心痛。
用這種觀點來看贖罪的功效時,世人就看到神展現祂同情心的真實例子。顯然沒有任何文字可以充分描述宇宙中這項影響最深遠的行動,但是我今天沒有更好的替代品,所以只能訴諸文字。
同情心的定義是「展現體恤的實際行動,……並且間接體驗另外一個人過去或現在的感受、想法和經驗」。4如同之前提到的,這個定義實際上還蠻貼切地描述了贖罪的過程,只要我們在「過去」和「現在」以外再加上「未來」。
我們都知道,神有太多的兒女在默默獨自受苦。比方說,有一位年輕人寫了一封文情並茂的信給我,表達他的見證,但他又寫說自己的心碎了,因為他無法想見自己能有什麼滿足感或喜悅的未來,因為他是同性戀者。
「我面對一輩子的孤寂夜晚和了無生趣的早晨。我忠信地參加單身成人支會,而每星期離開教會的時候,我都體認到自己永遠無法完全融入。我永遠不能教我的兒子學騎腳踏車。我永遠不能在女兒學走路的時候,感覺她抓著我的手指。我永遠不會有孫子女。
「我會每天、每月、一復一年地回到空蕩蕩的房子,我唯一的支持就是對基督的希望。有時候,我會懷疑為什麼祂要這樣對我,要求我付出如此難以承受的犧牲。我在晚上沒有人看見的時候哭泣。我沒有對任何人講這件事,連我的父母都還不知道。他們和我的朋友……如果知道了,是不會接納我的,因為他們都不接納在我之前走過這條路的人。我會過著邊緣人的生活。我可以選擇因為單身而被叨唸、迴避,或是選擇說出原因而被可憐和忽視。生命似乎太漫長了。難道基列沒有乳香嗎?」5
對於像他這樣如此痛苦、消沉,如此絕望的人,我們一定要想辦法向他保證,他並不孤單。我們應該堅持強調神與他同在、天使與他同在,我們也與他同在。
同情心。聽起來作用不大,但總是一個起點。我們或許無法改變旅程,但卻可以確保沒有人會踽踽獨行。這無疑就是承擔彼此重擔的意義;因為這些事確實是重擔。而且,有誰知道這些重擔會在什麼時候,或是否會在今生卸下呢?但我們可以並肩行走,分擔重負。我們可以攙扶著我們的弟兄姊妹,就像耶穌基督攙扶著我們一樣(見阿爾瑪書7:11-13)。
透過這整個過程,我們必定會對救主最終為我們做的事情產生新的、更清楚的體認。我曾經說:
「當我們努力在這些艱難的情況中尋找平安和理解時,務必記住,我們生活在——而且是選擇生活在一個墜落的世界,為了神聖的目的,我們在這追求神性的過程中,會一再受到考驗和試探。但我們大可安心,因為在這個計畫中,已應許賜給我們一位救主、救贖主,只要我們對祂有信心,祂就會提升我們,讓我們勝過這一切考驗和試探;即使這樣會讓差祂來的父以及那來臨的子,都付出無可衡量的代價。只有了解這種神聖的愛,才能讓我們自己較為輕微的苦楚先變得可以忍受、繼而可以理解,並在最後獲得救贖。」6
我們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盡最大的努力、最無私的服務,常常還是不足以讓人們得到需要的安慰或鼓勵。或是我們成功了一次,但往往無法再如法炮製,再次成功。我們也不是超級英雄,可以阻止我們照顧的人退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最終都必須轉向耶穌基督,並仰賴祂的原因(見尼腓二書9:21)。
太多的狀況是我們幫不上忙的——不是無法持續提供協助,就是好不容易偶爾成功了,卻無法複製成功經驗。不過,基督可以幫忙,父神可以幫忙,聖靈也可以幫忙。我們只需要繼續努力擔任祂們的代理人,隨時隨地盡力幫助就可以了。
再次強化自己
誠摯想要承擔他人重擔的人,再次強化自己、讓自己振作起來,是很重要的,因為其他人期望你做很多事,確實耗盡你許多心力。沒有人會堅強到從來不感到疲憊、灰心,或沒有發現自己需要關心。耶穌自然感受到這樣的疲憊,覺得喪失了氣力。祂的不斷付出是要付出代價的,而祂也感受到如此多人的依賴所造成的影響。當患血漏的女人夾雜在眾人中間摸了祂之後,祂治癒了她,可是也注意到「有能力從自己身上出去」(見馬可福音5:25-34)。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在起風暴的加利利海上,狂風大雨使得耶穌的門徒,那些經驗老到的漁夫,都以為船要沉了,而祂竟然睡著了。祂到底有多累呢?你可以講道幾次?祝福多少人?卻不感到筋疲力竭呢?看護者也需要得到照顧。你的油箱必須有油,才可以給人。
羅莎琳·卡特照護中心的董事長,羅莎琳·卡特,曾經說:「世界上只有四種人:曾經擔任看護者的人、目前擔任看護者的人、將來擔任看護者的人,以及以後需要看護的人。」7
顯然地,「看護者和接受看護的人之間的關係是〔嚴肅,甚至〕神聖的」。8不過,如果我們在經歷承擔彼此重擔這項挑戰時,可以記得,我們都會因同情我們關心的人所受的痛苦和磨難而受到影響,無人可以倖免。
尋求平衡
在你身為看護者的角色與生活的其他層面(包括工作、家庭、人際關係,和你喜歡的活動)之間找到平衡,是很重要的。我在一次總會大會講到這個主題,並試著「向所有人表達感謝之意,感謝所有付出良多、深深關懷,並且『為了行善』而工作的人。很多人是如此慷慨。我知道你們當中有些人在生活中〔可能在情緒或財務上有困難〕,但還是找出可以〔與他人〕分享的事物。正如便雅憫王告誡人民的,我們不須跑得比體力所能負荷的更快,做一切事都必須得體(見摩賽亞書4:27)」。9不過,儘管如此,我知道你們當中有很多人跑得很快,你們的體力和情緒儲備有時幾乎見底。
當問題似乎太大的時候,要記得大衛·巴帝一篇文章中的這幾句話:
「希望不是一種感覺——不是面對問題時感受到一股喜悅湧現。
「……希望不是讓問題消失的魔法棒。希望是生命線,讓你不被生命中的風暴吞噬。
「你把希望放在耶穌身上時,就是相信祂的應許,相信祂永遠不會離開你或離棄你——祂會做對你來說最好的事。儘管你可能正面對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但希望讓你可以平靜,因為你知道耶穌每一步都陪著你。」10
我很欣賞保羅處理這種艱難挑戰和感到能力不足的方式。在經文中,主解釋說,祂的恩典夠保羅用,而祂的能力實際上會「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然後保羅寫道:「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哥林多後書12:9)。11
信賴父與子
我們必須信賴天父和耶穌基督,相信祂們真的關心我們,知道我們在做什麼,希望我們「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這也正是你對你看護的人的期望。
我見證,神知道我們的重擔,也會增強我們的力量,讓我們可以鞏固他人。這並不表示我們的問題總是會消失,或世界和平會突然實現;但也不表示神會對你們的祈禱充耳不聞,或不聽你所看護的人的祈禱——包括鰥夫寡婦、離婚的人、孤獨的人、負擔沉重的人、上癮的人、病人、絕望的人——亦即每一個人的祈禱。12
弟兄姊妹,我們在承擔他人的重擔時,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服務;這的的確確是夫子的事工。寄到我辦公室的信件數量,顯示出有多少人需要幫助。對於身處困境的人來說,這樣的幫助就如同天上降下的嗎哪。
我曾經說過:「當我們談到那些成為神手中工具的人時,就被提醒,並非所有的天使都來自幔子的另一邊。有些天使會和我們一起行走、一起交談,就在此時、此地、每一天。有些天使住在我們附近,有些則是生下我們。以我自己為例,一位天使當初答應嫁給我。事實上,看到那麼良善、純潔的人透過仁慈和奉獻的行為來彰顯神的愛時,我們心裡只浮現天使二字,而且天國似乎也近在咫尺。」13
對我來說,當各位努力減輕他人的重擔時,你們就是名副其實的慈悲天使。願各位嘗試付出的一切,都得到百倍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