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讓施助成為一件樂事
2019年4月


施助原則

讓施助變成一件樂事

懷著愛心服務會為施者及受者帶來喜樂。

耶穌和那位痲瘋病患

說謝謝的痲瘋病人© 約翰·司提爾/Goodsalt.com授權使用

有時我們在今生追求幸福,就像是在跑步機上跑步一樣。我們跑了又跑,卻覺得仍在原地,沒有進展。對某些人而言,施助他人的想法只是讓人覺得有更多的事要做。

但是天父希望我們體驗到快樂,祂已經告訴我們「成了世人,才能有快樂」(尼腓二書2:25)。救主教導,我們為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帶來喜樂,施助他人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什麼是喜樂?

喜樂的定義是「感到非常愉悅和快樂。」1近代先知已清楚說明喜樂來自何處,以及如何找到喜樂。羅素·納爾遜會長說:「我們感受到的喜樂,並不在於生活的環境,而在於我們生活的重心。……喜樂來自於〔耶穌基督〕,也因〔耶穌基督〕而來。祂是一切喜樂的泉源。」2

施助帶來喜樂

李海吃了生命樹的果子後,他的靈魂充滿「無比的快樂」(尼腓一書8:12)。他的第一個渴望就是與他所愛的人分享那果子。

甘心樂意地施助他人就能為自己和他人帶來這樣的喜樂。救主教導祂的門徒,我們與祂緊密相連時,所結的果子會幫助我們得到完全的喜樂(見約翰福音15:1-11)。藉著服務和努力帶領他人歸向祂——以這樣的方式來做祂的事工,可以成為快樂的經驗(見路加福音15:7阿爾瑪書29:9教義和聖約18:1650:22)。即使面臨對立和苦難,我們仍然可以體驗到這種快樂(見哥林多後書7:4歌羅西書1:11)。

救主的完美典範向我們顯明,服務是在塵世生活中獲得真正喜樂的一個最大來源。如果我們像救主那樣懷著仁愛和愛心去施助我們的弟兄姊妹,就可以體驗到超乎短暫快樂的喜樂。

總會慈助會會長琴恩·賓翰姊妹教導:「只要我們樂意去〔施助〕,……我們會朝著成為錫安的人民更邁進一步,並與我們在門徒道路上沿途所幫助的人,一同感受無比的喜悅。」3

我們要如何讓施助帶來更多喜樂?

有許多方法可以讓我們的施助有更多喜樂。這裡有幾項建議:

  1. 了解你施助的目的。施助的理由有很多,而最終,我們所付出的努力應當與神的目的一致,也就是「促成人的不死和永生」(摩西書1:39)。我們若接受羅素·納爾遜會長的邀請,去幫助其他人走在聖約的道路上,就能因參與神的事工而找到喜樂。4(欲進一步了解施助的目的,見「施助的原則:使施助為之改變的目的」,2018年1月利阿賀拿。)

  2. 把施助的重點放在人身上,而不是要做的事情上。多馬·孟蓀會長經常提醒我們:「絕對不要把某個待解決的問題看得比需要被愛的人更重要。」5施助是關乎愛人,而不是關乎要做的事情。當我們越來越像救主那樣去愛人,就會更容易獲得為人服務的喜悅。

  3. 使施助簡單化。十二使徒定額組的代理會長羅素·培勒會長告訴我們:「偉大的事是由簡單而微小的事促成的。……透過微小而簡單的善舉和服務,我們的生活也能充滿對天父的愛,熱誠地從事主耶穌基督的事工,並且在每次幫助別人時都感受到平安和喜樂。」6

  4. 拿掉施助的壓力。促成某個人的救恩並不是你的責任,那是當事人與主之間的事。我們的責任是去愛他們、幫助他們歸向救主耶穌基督。

耶穌基督與小孩

基督和摩爾門經裡的小孩,岱爾·巴森繪

不要延遲服務所帶來的喜悅

有時人們不願意針對所需的幫助請求協助,所以我們所提供的服務可能正是他們需要的。但是把自己的意思強加於人也不是解決之道。在施助之前徵求同意是個好主意。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迪特·鄔希鐸長老曾講過有位單親媽媽得了水痘——後來她的孩子也得了水痘。結果原本一塵不染的家變得又髒又亂,家裡堆滿了髒碗盤和要洗的衣服。

在她感到完全難以招架的時刻,慈助會的姊妹來敲她家的門。她們並沒有說:「如果有什麼我們可以幫忙的,請讓我們知道。」她們看到當時的情況,便立刻採取行動。

「她們做完所有的家事,讓這個家恢復明亮整潔,又請一位朋友買一些家裡非常需要的日用品送過來,當她們最後完工要說再見時,那位年輕母親已淚流滿面,流下感激和愛的淚水。」7

施者和受者都感受到溫馨的喜樂。

在生活中培養喜樂

我們愈能夠在生活中培養更多的喜樂、平安和滿足,在施助時就愈有能力與人分享。喜樂是經由聖靈而來(見加拉太書5:22教義和聖約11:13)。我們可以祈求獲得喜樂(見教義和聖約136:29),讓喜樂臨到我們的生活。以下是在生活中培養喜樂的一些建議:

  1. 數算祝福。檢視你的生活,將神祝福你的各種事情寫在日記裡。8留意周遭一切美好的事物,9留意哪些事情妨礙你感受喜樂,寫下解決的方法,或更深入去了解的方法。在這復活節期間,花時間查考如何與救主保持更密切的關係(見教義和聖約101:36)。

  2. 練習靜思省察。安靜地省思會讓你更容易找到喜樂。10仔細聆聽哪些事情為你帶來喜樂(見歷代志上16:15)。在練習靜思省察時,空出一些時間遠離媒體有時是必要的。11

  3. 避免與人比較。俗語說,人比人,氣死人。保羅提出告誡,有些人「用自己度量自己,用自己比較自己,乃是不通達的」(哥林多後書10:12)。

  4. 尋求個人啟示。救主教導:「你若祈求,就必獲得啟示上加啟示、知識上加知識,使你能知道奧祕及令人平安的事——帶來喜樂及帶來永生的事」(教約42:61)。

邀請採取行動

你如何透過施助來增加生活中的喜樂?■

註:

  1. “Joy,” en.oxforddictionaries.com

  2. 羅素·納爾遜,「喜樂和靈性的存活」,2016年11月,利阿賀拿,第82頁。

  3. 琴恩·賓翰,「像救主那樣施助」,2018年5月,利阿賀拿,第107頁。

  4. 見羅素·納爾遜,「我們齊向前」,2018年4月,利阿賀拿,第4-7頁。

  5. 多馬·孟蓀,「在人生旅途上找到喜樂」,2008年11月,利阿賀拿,第86頁。

  6. 羅素·培勒,「經由愛心服務得到喜樂」,2011年5月,利阿賀拿,第49頁。

  7. 迪特·鄔希鐸,「喜樂地奉行福音」,2014年11月,利阿賀拿,第120-123頁。

  8. 亨利·艾寧,「記住啊,記住」,2007年11月,利阿賀拿,第67頁

  9. 琴恩·賓翰,「叫你們的喜樂可以滿足」,2017年11月,利阿賀拿,第87頁。

  10. 迪特·鄔希鐸,「最重要的事」,2010年11月,利阿賀拿,第21頁。

  11. 見蓋瑞·史蒂文生,「靈性日蝕」,利阿賀拿,2017年1月,第4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