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9日。尼腓二書第1~5章:『我們依著幸福的方式生活』」,來跟從我——供主日學使用:摩爾門經2020年(2020)
「2月3-9日。尼腓二書第1~5章」,來跟從我——供主日學使用:2020年
2月3-9日
尼腓二書第1~5章
「我們依著幸福的方式生活」
開始靈性上的準備時,閱讀尼腓二書第1~5章並記錄靈感啟發。一堂課的時間不足以討論這幾章中所有的原則,因此在備課時要跟從聖靈,並注意班員分享的見解,以幫助你決定要專注在哪幾項原則上,以及如何帶領討論。
記錄靈感啟發
邀請分享
你的班員很可能已劃記了尼腓二書第1~5章中至少一節經文,或作了筆記。課堂開始時,可以邀請班員分享對他們深具意義的經文。邀請全班針對他們從分享的經文中學到的事,歸納出一項教義原則。
教導教義
我們有自由為自己採取行動。
-
人們用自己的選擇權造成別人嚴重傷害的例子太多了。因此,天父為何認為選擇權如此重要?或許可以將這個問題寫在白板上,班員可以從尼腓二書2:11-30找尋答案,並將他們的回答寫在白板上。撒但用哪些方式剝奪我們的選擇權?救主用哪些方式幫助我們「選擇自由和永生」(尼腓二書2:27)?大家可以一起唱首有關選擇權的聖詩,並請班員將他們從聖詩中得到的見解一併列出。
-
來跟從我——供個人和家庭使用中的本週大綱指出了讓我們得以行使選擇權的四項不可或缺的條件。以下方法可以讓你根據班員在家中所學到的事來授課:在白板上寫出這四項條件。接下來邀請班員分享,尼腓二書第2章有哪幾句話教導,為了發揮我們神聖的潛能,為何這些條件是不可或缺的。
墜落與耶穌基督的贖罪是天父的計畫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
許多基督徒相信墜落是個悲劇,而夏娃犯了很嚴重的錯誤。尼腓二書第2章的這幾節經文澄清了亞當和夏娃墜落的真相,也見證耶穌基督救贖我們脫離墜落的狀態。討論這些概念的一個方法,就是邀請班員查考尼腓二書2:15-25,針對伊甸園中發生的事,列出他們所學到的真理。他們從「其他資源」中,達林·鄔克司會長的引言發現了哪些其他的見解?耶穌基督如何救贖我們脫離墜落的狀態?(見尼腓三書2:6-8,26-29。)
-
完成類似前面的活動後,可以列出如下的幾個問題,並請班員分享他們的見解:
-
李海在這幾節經文中的教導,如何糾正對墜落常見的一些誤解?
-
墜落從哪些方面看來是一項祝福?
-
對墜落有正確的理解,如何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需要耶穌基督和祂的贖罪?
-
你因為哪一個原因而感謝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所作的選擇?
-
你選擇來到世上,在哪些方面很像亞當和夏娃選擇吃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
-
今生的目的是什麼?為何必須要有墜落才能達成這個目的?
-
我們可以在軟弱時轉向神。
-
當我們因自己的困難和軟弱而感到不勝負荷時,尼腓二書4:15-35中尼腓的寫作可以為我們帶來希望與安慰。或許班員可以兩人一組來複習這幾節經文,並找出一些章節用來安慰那些因苦難而感覺負擔沉重的人。然後,請每一組跟全班分享這些經文章節。或許班上有人可以分享自己曾像尼腓一樣,因轉向神而獲得安慰的經驗。
-
複習尼腓二書第4章的另一個方法,就是事先邀請幾位班員準備好分享在這一章中,有哪幾節經文和句子對他們深具意義。請他們分享若他們因自己的軟弱而感覺不勝負荷,他們會做哪些事?可以在討論中加入一首有關安慰和希望的聖詩 。 例如,班員可以分享,這首聖詩如何強調尼腓在沮喪中仰賴主的榜樣。
遵行福音可以找到幸福。
鼓勵在家中學習
告訴班員,尼腓二書第6~10章包含了所有談到耶穌基督贖罪的經文中最美好的一篇講道。可以從這幾章中,分享一節讀起來令你感到歡欣雀躍的經文。
其他資源
墜落是神計畫的一部分。
達林·鄔克司會長教導:
「亞當與夏娃接獲第一條誡命時,正處在轉變期中。他們離開靈的世界,有了肉體,但卻不會死亡,也不會生育。他們若不越過那在伊甸樂園與塵世生命的可怕試探及美妙機會間的障礙,就無法履行父的第一條誡命。……
「……李海先知解釋道:『如果亞當沒有違誡,他就不會墜落』(尼腓二書2:22),也必仍留在他被創造後的同一狀態中。
「……李海總結說,但墜落早已計畫好了,因為『萬事都已照著那通曉萬事者的智慧完成了』(尼腓二書2:24)。
「夏娃是第一個越過伊甸園的限制,引進塵世狀態的人。她的行動,不管本質為何,被律法認定為違誡,但在永恆上,卻是打開永生大門所必需的榮耀之舉。亞當立即跟進,顯示了他的智慧。因而夏娃與『亞當墜落,才能有世人』(尼腓二書2:25)。
「有些基督徒責難夏娃的行為,斷定夏娃和她的女兒因此有了瑕疵。但後期聖徒卻不以為然!由於啟示,我們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因此反而要褒揚夏娃的行為,並推崇她在稱為墜落的這件大事上所表現的智慧與勇氣。……
「現代啟示顯示,我們第一對祖先了解墜落的必要。亞當向眾人說:『神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因為我的違誡,眼睛就張開了,今生我必有快樂,我也必在肉身中再得見神』(摩西書5:10)」(參閱「偉大的幸福計畫」,1994年1月,聖徒之聲,第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