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21日。使徒行傳第10~15章:『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來跟從我——供主日學使用:新約2019年(2019)
「7月15-21日。使徒行傳第10~15章」,來跟從我——供主日學使用:2019年
7月15-21日
使徒行傳第10~15章
「神的道日見興旺,越發廣傳」
在閱讀本大綱之前先透過祈禱研讀使徒行傳第10~15章,會幫助你得到主所賜的靈感。以下想法只是建議。
記錄心得感想
邀請分享
邀請班員和一位鄰座分享使徒行傳第10~15章中哪位傳教士的經驗令他們印象深刻。邀請幾位班員與全班分享他們的見解。
教導教義
天父藉由啟示,律上加律地教導我們。
-
一些班員可能對接受啟示的過程有誤解。為了幫助他們,可以討論彼得如何得到啟示,以及啟示看似不完整或不清楚的時候,他們要如何「不要疑惑」(使徒行傳10:20),向前邁進。可以在白板上畫一條線,在線的一端寫上傳福音給外邦人。全班一起複習使徒行傳第10章和11:1-18,然後在線段上加上要點,顯示出主如何循序漸進啟示彼得,讓他知道傳福音給外邦人的時候到了。比方說,第一個要點可以標示為「哥尼流看見異象」(使徒行傳10:1-6),甚至也可以用馬太福音28:19中救主命令門徒要「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做為開始。我們可以從彼得的經驗中學到哪些有關啟示的事?尼腓在尼腓二書28:30中有關啟示的教導,以及「其他資源」中大衛·貝納長老和達林·鄔克司長老的教導,對這項討論有何補充?
-
你可以如何幫助班員更深入思考他們接受啟示的方式?可以研讀經文中主律上加律、教導人民的例子。除了彼得在使徒行傳第10章的經驗之外,班員也可以複習尼腓(尼腓一書18:1-3)、阿爾瑪(阿爾瑪書7:8;16:20),以及摩爾門(尼腓三書28:17,36-40)的經驗。班員還想得到哪些人「這裡一點,那裡一點」(尼腓二書28:30),接受靈性指引的例子?主為什麼有時候會選擇用這種方式揭示事情,而不是一次就給我們所有的答案(見教約50:40;98:12)?可以用這樣的比喻幫助班員了解:假設有人建議你在學代數和幾何之前先修微積分,你會怎麼回答?這跟主啟示真理的模式有什麼關係?
-
有時候,成員會對教會政策或計畫的改變心存疑問或顧慮。討論開始傳福音給外邦人的啟示(見使徒行傳第10章),如何取代了主較早之前給門徒的指示(見馬太福音10:1,5-6),可能會對他們有幫助。如果彼得那時代有人因他的指示和之前的做法相牴觸而反對他,班員可以對這人說什麼?使徒行傳第10章的啟示如何能幫助我們聽從主繼續透過先知所賜的啟示?
-
複習使徒行傳15:1-22中描述眾使徒一起商議的情況,以及他們寫給聖徒的書信(見第23-29節),應該會很有意思。可以播放影片「耶路撒冷大會」(LDS.org)。門徒有什麼問題?他們如何尋找答案?「其他資源」中戈登·興格萊會長的話,會幫助我們更了解主如何透過給使徒和先知的啟示,來領導祂的教會。
「神是不偏待人。」
-
討論「神是不偏待人」的意思,會不會對班員有幫助?開始的時候,可以邀請全班閱讀教導神不偏待人的經文,如:羅馬書2:1-11、尼腓一書17:34-40、尼腓二書26:32-33、阿爾瑪書5:33、摩羅乃書8:12,以及教義和聖約1:34-35。請班員根據自己讀到的內容寫出「不偏待人」的可能定義,然後說出他們寫的定義。可能需要幫助班員了解,「不偏待人」並不是指神會不顧我們的行為,給每個人同等的祝福。祂希望所有的兒女接受祂的福音,但福音的全部祝福只保留給那些與祂訂立聖約並遵行聖約的人。使徒行傳10:34-48的事件和原則如何顯示出神不偏待人?雖然神不偏待人,但義人又何以為神所「悅納」並蒙得祂的「恩惠」(見使徒行傳10:34-35;尼腓一書17:35)?
義人的祈禱能帶來大奇蹟。
-
使徒行傳12:1-17記載了彼得從監獄脫逃的情況。這個記事可以幫助班員培養對祈禱的信心。或許一位班員可以事先準備好來分享這個故事的詳情,以及他(她)個人對祈禱的見證。或者,你可以邀請一位(或更多)支、分會成員分享他們感受或親眼目睹成員共同祈禱帶來力量的經驗。也可以唱跟祈禱有關的聖詩(如「莫忘禱告」聖詩選輯,第81首),並討論聖詩教導祈禱有什麼樣的力量。
鼓勵在家中學習
邀請班員沉思我們有時無法與他人分享福音的原因。建議他們研讀使徒行傳第16~21章,幫助他們克服阻礙他們分享福音的障礙。
其他資源
律上加律接受啟示。
大衛·貝納長老針對主的啟示模式發表了以下看法:「很多人通常會認為我們最熱切的祈禱和懇求會得到一個答案或一個提示。我們也常常期望這樣的答案或提示會立刻、一次來到。因此,我們傾向於相信主會一下子就很快給我們一個很大的答案。然而,經文不斷重複描述的模式卻暗示了我們會『律上加律,令上加令』獲得答案。也就是說,我們會在一段時間內獲得許多小的答案。辨認並了解這個模式是獲得靈感和聖靈協助的重要關鍵」(“Line upon Line, Precept upon Precept,” New Era, Sept. 2010, 3–4)。
達林·鄔克司長老這樣忠告:「我們應該運用造物者給我們的理解力,在心中加以思考,然後才祈求指引。如獲指示,就要據以採取行動;若無,我們就應根據自己最佳的判斷行事」(參閱「我們的力量可能使我們敗落」,1995年5月,聖徒之聲,第15頁)。
戈登·興格萊會長在教會的主領議會中服務,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
「在一開始考慮事情時,可能有不同的意見,這是可預期的;他們是來自不同背景的人,且都獨立思考。……
「……但在說出意見的過程中,達成了想法和概念的篩選;然而弟兄之間,從未有嚴重失和或個人的敵意存在。我反而見到一件美好而不凡的事:分歧的意見在聖靈的影響和啟示能力的指導下,達到了完全的和諧與一致同意,然後才開始實施。我見證那表示啟示之靈一再顯現來帶領主的事工」(參閱「神在掌舵」,1994年7月,聖徒之聲,第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