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資源
第14課:教導孩子福音原則(第2部分)


第14課

教導孩子福音原則

第2部分

運用建議

視你本身的情形及需要,遵行以下一項或多項建議。

  • 全家人共同計畫一項可一起服務的活動。

  • 與你的孩子、孫子、姪子、外甥或家族裡的某個孩子一起做家事。工作時與那孩子聊聊,善加把握教導的機會,不要批評孩子因想要幫忙所付出的努力。

  • 研讀鞏固青年(34285 265)小冊子中以下的部分:「娛樂和媒體」(第17−19頁),「音樂與舞蹈」(第20−21頁),「性的純潔」(第26−27頁)。之後,思考你的孩子之中,有誰可以與你一起閱讀並討論這小冊子,並因而獲益的。

研讀指派

研讀以下文章。若你已婚,請與你的配偶共同研讀與討論。

教導兒童

培道‧潘會長
十二使徒定額組代理會長

聚在此地和其他地方的許多人都證明了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教友是鍥而不捨地在追求眞理。

當我在思索要對你們講什麼題目最好時,想到三個星期後我就要過75歲生日,邁入我自稱的資深中年了。

我教書教了50多年,一定有一些我所學到的事對你們會有所幫助的。

我從經驗中學到:生活會教導我們一些我們不想知道的事,然而這些痛苦的教訓卻可能是最有價値的。

在我邁向資深中年的過程中,我還學到另一些有關學習的事。大家來聽聽看醫生與病患間的這番對話:

醫生:「怎麼了?你哪裡不舒服?」

病患:「醫生,我的記憶力有問題。我記不得所讀的東西,記不起來爲什麼要走進房間,也記不得把東西放在哪裡了。」

醫生:「這種情況有多久了?」

病患:「什麼情況有多久了?」

如果你覺得好笑,那麼你不是未滿60歲,就是在笑你自己。

孩子要從小教起

你年紀越長,就越無法像年輕時那樣去學習、記憶或作學問。是否因爲這樣,阿爾瑪先知才提出這樣的勸告:「在你年輕的時候要學習智慧;是的,在你年輕的時候就學習遵守神的誡命」?1

背誦經文或詩句對我來說是越來越難了。我年輕的時候,唸一兩遍就記得的東西,如果反覆重述幾遍,特別是把它寫下來的話,就會永遠記得。

年輕時代是學習事情最容易的時候。這也是爲什麼從教會成立以來,領袖們就一直很重視兒童和青年的教師的原因。

教導兒童和青年明白福音和人生的教訓是當務之急。

主賦予父母這項首要責任,並警告他們:

「只要父母在錫安……有子女,卻未教導他們了解悔改、對活神的兒子基督的信心,以及洗禮和藉按手禮的聖靈恩賜的教義,到了八歲,則罪就落在父母頭上。」2

教導青年是本教會的基本目標:首先是在家裡,其次是在教會。

儲存知識

我學到的另一件事是和記住在年輕時所學習到的事情有關,即儲存在你們年輕心靈中的知識可能要等到很多年後才會派得上用場。

讓我來做個說明。教友們輕忽主教的勸告,或是對主教過度依賴的這些現象,都讓我感到憂心。

我決定以主教爲題,在總會教友大會中演講。

我很愼重地作準備,心中想起50年前的一段對話。這段對話正好切合我一一爲人師表者的需要。我現在要引述我在總會教友大會中所談到的這段對話:

「多年前,我和艾莫瑞‧懷特一起在某支聯會的高級諮議會中服務;艾莫瑞在鄉間的哈爾坡支會擔任主教有十年之久,他的妻子露西兒則是我們支聯會的婦女會會長。

「露西兒曾告訴我,在某個春天的上午,有位鄰居到她家門口,要找艾莫瑞。她告訴他艾莫瑞正在外面犁田,這位鄰居於是憂心忡忡地告訴她,那天上午稍早當他經過田地時,注意到艾莫瑞的那群馬站在犁了一半的犁溝上,韁繩掛在犁頭上,但卻四處不見艾莫瑞的蹤影。起初他不以爲意,但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當他再次經過田地時,卻看到那群馬仍然站在原地。他立刻翻越籬笆,穿過田地往馬匹走去,還是到處找不到艾莫瑞,於是趕緊前來向露西兒詢問此事。

「露西兒冷靜地答道:『噢,別緊張,一定是有人有困難,找主教幫忙去了。』

「那幅馬匹站在田裡數小時的景象,象徵著本教會的主教和協助他們的副主教所作的奉獻。在有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每位主教和副主教就會前去協助,這就好像是留下他們的馬匹站在犁了一半的犁溝上一樣。」3

我以前從未在演講中引用這段經歷,從沒想過要講。

我想在教友大會引述此事之前,先把它牢記在心裡,所以我連絡了艾莫瑞‧懷特的一個女兒。她答應在他們的老家和我見面,帶我去看她父親那天所犁的田。

我有個兒子在某個星期天的清晨帶我過去,他拍了幾張照片。

那是個很美麗的春天早晨。那片田地剛犁過,就像許多年前那樣。海鷗在新翻的泥土裡覓食。

我在聖靈啓發下很快就想起那段對話,這對我來說一點也不足爲奇。此事再次證實我年輕時無意間記下來的一節經文是眞實的──

「你們事先也不要憂慮要說什麼話,只要不斷在意念中珍藏生命的話語,到時候,必給你們適合每個人的部分。」4

那些珍藏知識的人將獲得一項應許:

「凡接受你們的,我也必在那裡,因爲我必在你們前面行。我必在你們的左邊和你們的右邊,我的靈必在你們心中,我的天使必在你們四周,托著你們。」5

這對我來說是個很好的教訓,但我所得的教訓並未就此結束。

我少年時代畫過油畫也做過木雕,多半都是無師自通。在子女成長的過程中,我花了很多時間把我從生活中所體會的事和小時候從雕刻和油畫中所學到的事情都教給了他們。

他們長大成人以後,我把雕刻當成一項消遣。我雕刻鳥兒,一件作品要花許多時間。有人問我:「你刻這件東西花了幾個小時?」我總是回答:「不知道,要是知道的話,就不刻了。」

在動手做這些手工藝時,我思考著創造的神奇,靈感就泉湧而來。我一邊做木雕,一邊構思我的演講。

雕刻讓我感到寧靜。每當我覺得緊張煩躁的時候,內人就會說:「你去刻點東西吧。」

我想,如果我這資深中年人的記憶力好一點的話,就能指著其中任何一件木雕述說它所代表的演講。在雕刻安靜的時刻裡,我學會同時做兩件事情。

收穫教導的成果

我已經無法再雕刻了。現在的我戴著老花眼鏡,手指關節因爲童年時得的小兒麻痺而僵硬,所以沒辦法再做這種精細的手工了。除此之外,我在召喚方面日益沉重的壓力讓我在從事雕刻和準備演講的時間都變得很有限。

現在我雕刻作品的能力差不多喪失了,但是我的孩子還能刻。我在他們小的時候教過他們。

馬群站在田裡的情景至今仍然揮之不去。我想我也許可以畫一幅主教的馬群站在田裡,而韁繩掛在犁頭上的油畫。

我有些猶豫,因爲我上一次畫畫已經是九年以前的事了。有兩位極有才華和靈感的朋友主動表示要協助我畫那幅主教的馬群。七月份我沒有視察旅行,所以就著手進行了。

我從那兩位朋友身上學到很多事情,在我的畫裡其實可以看到他們的影子。我的兩個兒子幫了我更多忙。其中一個兒子在那個犁過的田裡拍了一些照片,因爲不論在雕刻、油畫或文字上,我一向都講求精確。

這又是另外一個教訓:我可以從孩子身上汲取他們在小時候所學到的一些東西。

另一個兒子決定爲主教的馬群塑一座銅像,作爲我油畫的姊妹作。我們互相幫助,共同度過了許多有意義的時光。

他從我們的穀倉裡拿出兩副懸掛50多年沒人碰過的馬具。他擦拭上面的灰塵,然後帶回家來。他把一副馬具套在一匹性情溫馴的馬上。那匹馬靜靜地站著,讓他按部就班地把馬具套上去,然後用素描詳細地把牠畫下來。

他的鄰居收集了一些舊的犁具,其中一個正好是屬於那個年代的,所以他也把它畫了下來。

我們在這兩個兒子小時候教給他們的東西都回收了,至於其他的子女,他們也把我們作父母的在他們小時候教給他們的東西都發揚光大了。如果我們在世上活的日子夠長,還會有來自孫子女的第二次收成,也許還會有第三次收成呢!

喚醒沉睡的才能

我還重新學習了別的事情。我曾經憑著小時候所聽到的一句話得來的靈感畫了一幅油畫,描繪的是威勒德峰。我聽過一些長輩稱之爲會長團。這三座巨大堅固的山峰高聳入雲,象徵著教會的領袖。

九年前,我兒子帶我去威勒德峰,拍了一些照片。我們在山峰光影對比更明顯的時候,又去了一次。

過了這些年,我必須將沉睡的才能都喚醒才行。一開始時很吃力,有幾次我都揚言要放棄了。我的一位朋友勸我說:「放棄吧!反正不能超越平凡的人多的是。」

我並沒有放棄,只因爲內人不准我放棄。我很高興我沒有放棄,現在我已經重拾畫筆,說不定哪一天我也能完成一幅油畫呢!

我認爲,嘗試重新拾起畫筆作畫與人在教會不積極多年後又決定重回羊圏,並沒有兩樣。要重新熟悉沉睡已久卻並未眞正消失的感覺,是需要經歷一番掙扎的。若有一兩位朋友的支持,會有幫助的。

從日常生活的經驗中汲取教訓是學習的另一項原則。

主教的馬群這幅油畫即將完成,我兒子也在鑄造廠裡鑄他的銅像。

他的雕塑其實比我的油畫好得多,這是應該的。他年輕的手指和頭腦比我的靈光多了。

當我們邁入資深中年時,就會知道上了年紀的骨頭不容易彎曲,關節也不靈活,人一旦跨過60歲這個門檻,要繫鞋帶就不容易了──好像地板低了一截似的。

還是這個教訓:「在你年輕的時候要學習智慧;是的,在你年輕的時候就學習遵守神的誡命。」6

「神的榮耀是智能,換句話說,是光和眞理。」7

「我已命令你們在光和眞理中教養子女。」8

我們的子女在八歲時就會被授予聖靈這項神聖的恩賜。

「但保惠師,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差來的聖靈,祂要將一切的事指教你們,並且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話。」9

請注意指教和想起這兩個詞彙。

教導兒童自有酬賞。你們在教孩子時難道還未體會到教比學收穫更多的道理嗎?

運用靈性的記憶

獲取屬世的知識和獲取屬靈的知識是有差別的。學生在考試那天就會知道:若不先學習,想在考試時記得起答案是很難的。

在屬世的知識上確實如此,但是在屬靈上,我們的記憶卻可以追溯到出生以前。我們對於年輕時不了解的事,可以培養出敏銳的感受力。

詩人華茲華斯對前生的情形有所體會,因而寫道:

我們的出生只是一場睡眠和遺忘;

我們的靈魂、生命之星,

自有別處孕育,

是來自遙遠的地方;

我們並非完全遺忘

也非完全赤裸,

而是踩著榮光滿溢的雲彩,

來自神處──我們的家鄉。10

我從記憶中擷取這些詩句,這是我在大學時代的英文課上背過的。

最重要的教訓來自日常生活的經驗。

有些人等待奇特的靈性經驗來驗證他們的見證,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日常事物靜默的提示和印象,讓我們確知自己是神的孩子。如果我們尋求徵兆,看「目標看過了頭」11的奇妙之事,就是沒有善加利用我們的殊榮。

我們都是神的孩子,我們前生與祂同住。有時那帷幕會打開,向我們暗示我們的身份和我們在永恆計畫中的地位。這我們稱之爲記憶或靈性的洞識力,就是耶穌基督的福音乃是眞理的眾多見證之一。我們在教導時,就會得到這樣的啓示。

我曾聽過墨林‧羅慕義(1897−1988)會長說:「我一直都知道我何時是在聖靈的影響下說話的,因爲我總會從我說過的話當中學到某些事情。」

主告訴長老們:

「你們奉派出去不是受教導,而是去教導人類兒女那些我藉我靈的能力交在你們手上的事情;

「而且你們要自高天蒙受教導。要聖化自己,你們就會蒙受能力,使你們能像我說的那樣去給予。」12

即使傳教士在歸信人數方面收穫不多,然而由於他們是從教導中學習,靈性力量就會臨到他們和整個教會。

執事定額組會長要舉行議會並教導他的執事同工。13長老定額組會長要按照聖約教導他定額組的成員。14

保羅告訴提摩太:「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15

他用短短幾句話說明教導本身即是酬賞:

「你既是教導別人,還不教導自己嗎?你講說人不可偷竊,自己還偷竊嗎?

「你說人不可姦淫,自己還姦淫嗎?」16

樂意學習

前幾天,像往常一樣,我收到一封道歉信。我不認識來信的人。這位教友在信中談到他因爲我的一次演講,而對我憤恨、生氣了好長一段時間。他寫信來要我寬恕他。

我很快就寬恕人,我在演講和寬恕方面,只不過是個代理人。

經文多處顯示,眾先知和眾使徒對以色列人和尼腓人的教導是多麼「嚴厲」。17要反抗教導、憎恨教師太容易了。那是眾先知和眾使徒自古以來就註定的命運。

八福中有一則說:

「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

「應當歡喜快樂,因爲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他們。」18

道歉信通常是這麼寫的:「我不懂你爲什麼要讓我覺得坐立難安,充滿罪惡感。」他們在經歷一段內心的掙扎後,就會有所領悟,受到啓發,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而最後他們會明白福音的眞意。

我要談談其中一個主題。有位姊妹終於明白我們強調母親留在家裡照顧孩子的重要。她瞭解到無私的母職所帶來的提昇粹鍊是其他工作無法相比的,而且她也不需要捨棄智能、文化或社交上的進步。那些事情都會在適當的時間來到,因爲它們會隨著教導兒童所獲得的永恆價値而來。

任何一種教育都不能和母親給予子女的教導相提並論,而後者更具靈性酬賞也更能提升人心。作母親的因忙於教導家人,可能會覺得自己經文知識不足,但她不會因此而得到較少的酬賞。

約瑟‧斐亭‧斯密會長在巴西視察傳道部時,曾與葛蘭‧班格特會長在教義方面有一番對談。班格特姊妹在旁傾聽,最後問道:「斯密會長,我一直在家帶小孩,沒有時間像葛蘭那樣擁有豐富的經文知識,我會和他一起到高榮國度嗎?」

斯密會長嚴肅地沉思片刻,然後說道:「或許妳只要爲他烤個派就行了。」

一個男人會發現他的妻子在教導子女時所自然流露出的美好靈性是他所望塵莫及的。如果他眞的瞭解福音,他就知道沒有她,他無法得到超升。19他最大的指望就是作個體貼負責的伴侶,在教導子女方面給予指引。

教師的祝福

現在請想想這項應許:

「你們要勤奮地教導,我的恩典必伴隨你們〔教師〕,使你們在理論、原則、教義、福音律法及一切你們〔父親、母親〕必須了解的、屬於神國的事務上,〔教師、父親、母親〕都能獲得更完全的教導。」20

請注意這項應許是給教師而非學生的。

「你們要勤奮地教導,我的恩典必伴隨你們〔那些教導兒女、兒童會、主日學、男女青年、聖職、福音進修班、婦女會的教師〕」,這樣你們就會知道:

「關於天上、地上和地下的事;過去的事、現在的事、不久必發生的事;國內的事、國外的事;各國的戰爭和混亂,降在地上的審判,以及有關各國家和各國度的知識──

「好使你們在我再派你們光大我給你們的召喚,和我委派你們的使命時,能在一切事上準備好。」21

保羅向年輕的提摩太預言:「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22他說:「只是作惡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惡,他欺哄人,也被人欺哄。」23

但是我們仍然安全。我們的安全來自於教導兒童: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24

保羅勸告提摩太:

「但你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裡;因爲你知道是跟誰學的,

「並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25

這是耶穌基督的教會,是祂的教會。祂是我們的榜樣,我們的救贖主。我們受吩咐要「正如主……一樣」。26

祂是兒童的教師,祂吩咐祂在耶路撒冷的門徒:「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爲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27

在救主施助尼腓人的紀錄中,也許會比其他紀錄更能幫助我們深入瞭解祂的靈魂:

「事情是這樣的,祂命令他們把小孩帶來。

「他們就把小孩帶來,放在祂周圍的地上,耶穌站在中間;群眾紛紛讓路,直到所有的小孩都被帶到祂那裡。……

「祂……就哭了,群眾都爲這事作證;祂一一抱起他們的小孩,祝福他們,並爲他們向父禱告。

「祂這麼做以後,又哭了;

「祂向群眾說話,對他們說:看你們的小孩。

「他們注視著去看時,眼睛望向天空;他們看到諸天開了,他們看到眾天使從天而降,如同在火裡;他們下來後,環繞著那些小孩,他們都被火環繞著;眾天使施助他們。

「群眾都看到聽到,並爲這事作證;他們知道他們的見證千眞萬確,因爲他們每一個人都親自看到聽到;他們爲數約二千五百人,有男人,有女人,也有小孩。」28

我知道那紀錄是眞的,我要爲祂作見證,也要奉祂的聖名祝福各位教導兒童的人。

1999年8月17日百翰‧楊大學教育週祈禱會的講詞(參閱2000年5月,利阿賀拿第14−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