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
希望的無窮力量
2008年10月


希望的無窮力量

信靠神及信靠祂的良善與力量而來的希望,可以讓我們在遭遇艱難挑戰時重新獲得勇氣。

親愛的弟兄姊妹和朋友們,這是多麼榮耀的日子,我們得以目睹敬愛的先知宣布興建五座新聖殿。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這是何其美好的日子。

第二次大戰將近尾聲時,我父親被徵召入德軍服役,並被派往西部前線,留下母親一人獨自照顧全家。雖然當時我只有三歲,但我現在仍然記得那段恐懼、飢餓的日子。我們當時住在捷克,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戰爭也越來越逼近,危險日益增加。

最後,在1944年的寒冬,母親決定逃亡到她的雙親居住的德國。她讓我們穿上禦寒衣物,設法讓我們搭上西行的最後幾班難民火車之一。旅行在當時非常危險,我們所到之處的爆炸聲、疲憊的臉龐和無時無刻的飢餓感,都再再提醒我們:自己正身處戰區。

一路上,火車偶而會停下來補給所需。有一天晚上,火車停下來時,母親急忙下車去找東西給她的四個孩子吃。可是當她回來時,卻驚慌地發現火車和孩子都不見了!

母親擔心極了,心中不斷地急切禱告。她發狂似地在寬廣、黑暗的火車站裡尋找,急切地在無數的鐵軌上來回穿梭,抱著一線希望,只希望火車不要已經開出站了。

或許我永遠無法得知母親在那黑夜中、在陰森森的火車站尋找失散的孩子時,她的心中和腦海裡閃過什麼想法。我相信她一定十分害怕。我很確定,她一定曾想到,如果她找不到那輛火車,她可能就再也見不到她的孩子了。然而我也確知,她的信心戰勝了她的恐懼,她的希望戰勝了她的絕望。她不是會坐下來自怨自哀的人。她採取行動。她將信心與希望付諸行動。

所以,她跑過一條條鐵軌,搜尋一輛輛火車,直到她找到我們的火車。我們的火車被移到了車站偏遠的一角,而她終於在那裡找到了孩子。

我常常想到那天晚上以及我母親可能的心路歷程。如果我能讓時光倒流,坐在她的身邊,我會問她是如何在面臨恐懼時繼續向前。我會問她信心和希望的道理,以及她是怎樣克服絕望的心境。

雖然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今天可以坐在各位身邊,坐在任何感到沮喪、憂慮或孤獨的人身邊。今天,我想要跟各位談一談希望的無窮力量。

希望的重要

希望就像三腳椅的其中一隻腳,另外兩隻則是信心和仁愛。有了這三者,不論我們在任何時候遇到崎嶇不平的地面,我們的生活都會穩固妥當。經文清楚明白地指出希望的重要。使徒保羅教導,記寫經文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得著盼望」。1

希望具有一股力量,使我們的生活充滿快樂。2如果沒有這樣的希望,若心中缺少這樣的盼望,則會「令人心憂」。3

希望是一種屬靈恩賜。4這項恩賜使我們能夠盼望,透過基督的贖罪和祂復活的力量,我們會得到永生,因為我們對救主有信心。5這種希望不僅是一項帶有應許的原則,更是一項誡命,6而且和所有誡命一樣——我們有責任讓希望成為生活中積極主動的一環,並且克服喪失希望的試探。在天父慈悲的幸福計畫中,希望會帶來平安、7慈愛、8喜樂,9和歡喜。10獲得救恩的希望就像是一頂防護頭盔,11是我們信心的基礎,12以及靈魂的碇錨。13

摩羅乃在親眼目睹他人民的完全毀滅之後,雖然他無依無靠,卻仍然相信希望。他在尼腓國度即將滅亡之際寫道,人若不懷抱希望就無法在神的國度中繼承產業。14

為什麼會絕望?

經文說「萬事必須有對立。」15信心、希望、仁愛也是如此。懷疑、絕望、不照顧自己的同胞,都會讓我們陷入誘惑,因而失去上好的寶貴祝福。

撒但利用絕望將我們的心靈禁錮於令人窒息的黑暗中。絕望會耗盡我們的一切活力和喜悅,留下空虛,使生活失去意義。絕望會扼殺雄心壯志、加重病情的惡化、污染靈魂,並且使人心如死灰槁木。絕望像是一座永遠只往下走的階梯。

相反地,希望則像是一道從地平線緩緩升起的陽光,讓我們脫離現況。這道光穿破黑暗,帶來黎明的曙光。希望鼓舞並激發我們去仰賴永恆天父的慈愛關懷;在這充滿相對標準、混亂和恐懼的世界裡,天父已為所有尋求永恆真理的人預備了一條道路。

那麼,希望是什麼?

語言的複雜本質為「希望」一詞提供了幾種定義,也給人不同程度的感受。比方說,剛學走路的孩子可能希望得到一個玩具電話,一位青少年可能希望某個特別的朋友打電話給他,一個成人可能只希望電話別再響了。

我今天想談談超越這些瑣事的希望,把重點放在以色列的盼望上,16也就是人類的偉大希望:即我們的救贖主耶穌基督身上。

希望不是一種知識,17而是一種持久的信賴,信任主必實現祂對我們的應許;即相信我們現在若奉行神的律法和先知的話語,必能在未來得到心中渴求的祝福。18希望就是相信並期望祈禱必蒙答覆。希望的具體表現就是自信、樂觀、熱誠和堅持不懈。

以福音的用語來說,這種希望是確定、不動搖和積極的。古代先知便提到了「堅定的希望」19和「活潑的盼望」。20這種希望透過好行為來榮耀神。有了希望,就會有喜悅和快樂。21有了希望,我們就可以「有耐心,忍受〔我們的〕一切苦難。」22

我們盼望的事以及我們相信的事

我們盼望的事通常是未來的事。我們的眼光要是能超越今生,看到在來生等待著我們的事物,你能想像出一個比天父為我們所預備的還更榮耀的未來嗎?由於耶穌基督的犧牲,我們便無須恐懼,因為我們會永遠活著,永不再經歷死亡。23由於祂的無限贖罪,我們的罪得以被潔淨,並純淨聖潔地站在審判欄前。24救主是我們得救的根源。25

因此,我們可以盼望享有什麼樣的生活呢?凡歸向基督、悔改自己的罪並生活忠信的人,可以永遠生活在平安中。請想想這項永恆恩賜的價值。我們將因身邊有家人的陪伴並在知識與快樂中不斷增進,終而體會人生最大喜悅的意義。 因此,不論我們的生活今天看起來有多麼悲慘,由於耶穌基督的生命及犧牲,我們都可以盼望並確定,當我們的生命走到最後一章時,其結果必超乎我們心中最深切的期盼。「神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26

我們相信的事則能支持我們度過每日的生活。這些事支撐我們度過考驗、誘惑與憂傷。每一個人都經歷過沮喪和困難的時刻。的確,有時候籠罩的黑暗似乎令人難以忍受。但是,就是在這些時刻,我們所相信的復興福音的神聖原則會支持我們、扶助我們,直到我們再度走在光明裡。

我們相信基督耶穌,相信神的良善,相信神聖之靈的顯現,相信並知道祈禱必蒙垂聽和回答。神一直信實不變,祂向來都會履行承諾,因此我們現在及未來都能帶著信心,相信神會信守對我們的應許。在痛苦憂傷之際,我們可以緊抓住希望,相信只要我們聽從先知的忠告,萬事必「將共同效力,叫〔我們〕得益處。」27這種因信靠神及信靠祂的良善與力量而來的希望,可以讓我們在遭遇艱難挑戰時重新獲得勇氣,並為那些被恐懼、懷疑、絕望所包圍和逼迫的人帶來力量。

希望帶來善行

培養希望和學習走路的方式一樣,需要一步一步慢慢來。只要我們研讀經文、每天跟天父談話、致力遵守神的誡命,如智慧語、繳付十足的什一奉獻,我們就能獲得希望。28只要我們更完全地奉行福音,我們就會更有能力「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29

有時候,即使周遭的一切反對我們,我們還是必須勇敢地決定要繼續抱持著希望。我們要像先祖亞伯拉罕一樣,在「無可指望的時候,因信仍有指望。」30或是就像某位作家所說的:「在嚴寒隆冬裡,〔我們〕在心中〔找到〕無法抵擋的夏日。」31

信心、希望和仁愛三者相輔相成,當其中一項增加時,另外兩項也會同時成長。希望源自於信心32,沒有信心就必定不會有希望。33同樣的,信心也從希望而來,因為信心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34

希望對於信心和仁愛而言是極為重要的。當叛逆、失望和拖延侵蝕信心時,希望就在那裡守住信心。當挫折和不耐煩挑戰仁愛時,希望鞏固我們的決心,敦促我們看顧人類同胞,且不求回報。希望越光明,信心就越堅定。希望越切確,仁愛之心就越純淨。

我們盼望的事讓我們因此有信心,我們相信的事讓我們因此有仁愛。這三項特質——信心、希望、博愛35——共同效力,按照耶穌基督復興福音的真理和光,帶領我們多行善事。36

希望的個人經驗

每當某個希望達成時,就會產生信心並帶來更大的希望。我想到在自己的一生中,許多次直接感受到希望大能的經驗。我清楚記得童年身處世界大戰的恐怖和絕望,沒有教育機會,青少年時期遭受危及性命的健康問題,以及身為難民在經濟上所面臨的挑戰與挫折。母親即使在最艱難的時期仍繼續向前,並將信心與希望付諸行動,而並非一味擔心或空想。她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支撐家人和我,讓我們相信未來的祝福終將取代現狀。

我從這些經驗學到,耶穌基督的福音以及身為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教友,可以鞏固信心,帶來光明的希望,並使我們得以培養仁愛。

希望會支持我們度過絕望。希望教導我們,即使四周黑暗籠罩,我們還是有快樂的理由。

我要與耶利米一同宣告:「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37

我要與約珥一同見證,「耶和華……要作祂百姓的避難所,作以色列人的保障。」38

我要與尼腓一同宣布,要「對基督堅定不移,懷著完全光明的希望,以及對神和對所有的人的愛心,努力前進。因此,如果你們努力前進,飽享基督的話,並持守到底,看啊,父這樣說:你們必得到永生。」39

這就是我們應當珍視、培養的真正希望。這樣成熟的希望藉著並透過救主耶穌基督而來,因為「凡像祂有這指望的,就潔淨自己,像祂潔淨一樣。」40

主已賜給我們希望的安慰信息:「小羊群,不要怕。」41神會「張開臂膀迎接」42、等待那些棄罪並繼續抱持信心、希望和仁愛的人。

對於所有受苦的人——所有感到沮喪、擔心或孤獨的人——我要用愛和極大的關切對各位說:決不要放棄。

決不要投降。

決不要讓絕望擊敗你的靈魂。

請接受並仰賴這位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耶穌,因為神子的愛會穿透一切黑暗,撫慰所有憂傷,並使每顆心歡喜愉悅。

我為此作見證,並留下我的祝福給大家,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羅馬書15:4。

  2. 見詩篇146:5。

  3. 箴言13:12。

  4. 見摩羅乃書書8:26。

  5. 見摩羅乃書7:41。

  6. 見歌羅西書1:21-23。

  7. 見羅馬書15:13。

  8. 見詩篇33:22。

  9. 見羅馬書12:12。

  10. 見箴言10:28。

  11. 見帖撒羅尼迦前書5:8。

  12. 見希伯來書11:1;摩羅乃書7:40。

  13. 見希伯來書6:19;以帖書12:4。

  14. 見以帖書12:32;亦見羅馬書8:24。

  15. 尼腓二書2:11。

  16. 見耶利米書17:13。

  17. 見羅馬書8:24。

  18. 見教約59:23。

  19. 阿爾瑪書34:41。

  20. 彼得前書1:3。

  21. 見詩篇146:5。

  22. 阿爾瑪書34:41。

  23. 見阿爾瑪書11:45。

  24. 見尼腓二書2:6-10。

  25. 見希伯來書5:9。

  26. 哥林多前書2:9。

  27. 教約90:24。

  28. 見羅馬書15:14。

  29. 羅馬書15:13。

  30. 羅馬書4:18。

  31. Albert Camus, in John Bartlett, comp., Familiar Quotations, 17th ed. (2002), 790.

  32. 見以帖書12:4。

  33. 見摩羅乃書7:42。

  34. 希伯來書11:1。

  35. 見摩羅乃書10:20。

  36. 見阿爾瑪書7:24。

  37. 耶利米書17:7。

  38. 約珥書3:16。

  39. 尼腓二書31:20。

  40. 約翰一書3:3。

  41. 教約6:34。

  42. 見摩爾門書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