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09年
任主差遣
10月 2002


任主差遣

屬神的男女透過在神的葡萄園中服務,最能夠完全歸信。

我這篇演講來自於一首聖詩,這首聖詩許多世代以來啟迪著主忠信的僕人:

主願用我事祂之處,

未必是隔重洋,

未必是在荒山曲路,

艱難危險戰場;

但聞救主微聲呼喚,

特特提我賤名,

我拉主手歡然對曰:

命我何往必聽。

(「任主差遣」,聖詩選輯,第169首)

這首聖詩是一位女詩人的作品,她並不是後期聖徒,其中的字字句句卻道盡了古往今來神的忠信兒女的承諾。

亞伯拉罕帶著以撒啟程前往摩利亞山,踏上那趟錐心之旅,忠信地前往主要他去的地方(見創世記第22章)。大衛步出以色列大軍回應巨人歌利亞的挑釁時,也是如此(見撒母耳記上第17章)。受靈感召的以斯帖為了營救同胞,冒著生命危險走入王宮的內院向國王提出要求(見以斯帖記第4∼5章)。「差我何往,我必前往」是李海離開耶路撒冷的動機(見尼腓一書第2章),也是他的兒子尼腓回鄉取得珍貴記錄的動機(見尼腓一書第3章),我們還可以從經文中引述數百則諸如此類的例子。

所有這些忠信的靈魂都展現出服從主的指示、對祂的大能及仁慈具有信心。誠如尼腓解釋的:「我願意去做主所吩咐的事情,因為我知道,主決不向人類兒女吩咐任何事情,除非祂要為他們預備一條道路,使他們能完成祂所吩咐的事情」(尼腓一書3:7)。

我們還記得在早一點的年代裡,我們周圍即有許多後期聖徒在服從及忠信服務方面展現出激勵人心的榜樣,最為人熟知的榜樣之一是小克拉克路賓會長。當他在總會會長團中服務了16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第一副會長的角色後,總會會長團改組,他蒙召擔任第二副會長。他所表現出的謙卑及願意服務的榜樣,影響了好幾世代,他對教友說:「服事救主不在於服務的職位,而在於如何服務。在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中,人們接受他們正式蒙召的職位,而不是去要求或拒絕該召喚」(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51, 154)。

與此一樣意義重大、卻較不為人所聽聞的,是那些懷著相同的信心與忠誠、如今在主的葡萄園中遙遠角落裡工作的好幾百萬教友。就我所知,我們忠信的年長傳教士對此展現出最美好的榜樣。

最近我核閱50餘對年長夫婦的傳道申請書,在他們遞出申請書申請再度蒙召服務時,至少都已經傳過三次教了。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從澳洲到亞利桑納州、從加州到米蘇里州。年齡從60多歲、70出頭到──噢,請別介意。其中一對夫婦申請第七次傳教,以前曾在聖殿廣場、阿拉斯加、紐西蘭、肯亞以及迦納服務過,如今已經蒙召前往菲律賓;還有許許多多諸如此類的例子。

聖職領袖在這些夫婦的申請書上的評語,在在都是有關服務與犧牲的見證。我現在為大家引述幾則:

「不計較服務地點、不計較服務性質、不計較服務時數。」

「他們將生命奉獻給主,是教友的美好榜樣。」

有一對夫婦則註明:「願意前往主要〔我們〕去的任何地方,我們祈求能蒙召前往需要我們的地方。」

聖職領袖為這些夫婦的資歷加註時,往往可讓我們一窺年長傳教士在工作上所展現的效能。

「他擅長推行計畫及領導。」

「他們最快樂的事是受邀『建立』及發展某些計畫,因此,若指派他們前往尚待開發教會事務的地區服務,也許很恰當。願意從事任何蒙召擔任的服務。」

「讓他們幫助〔較不活躍教友〕及助人歸信,可能比讓他們待在辦公室裡更能發揮所長。」

「他們關愛年輕人,很容易跟他們打成一片。」

「他們覺得最得心應手、也最喜歡做的事,是給予領導方面的協助及有關交誼的事工。」

「他們雖然有點年老體衰,卻有著強健的靈性及傳道熱誠。」

「丈夫是個不折不扣的傳教士,名字就叫尼腓,真正是人如其名。妻子也是個了不起的女士,始終是人們美好的榜樣。不論蒙召擔任哪些事情,都勝任有餘,這是他們第五度傳教。」(他們之前曾到關島、奈及利亞、越南、巴基斯坦、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傳教;這一次,主的僕人要這對夫婦在先前的艱辛旅程之後暫獲紓解,於是召喚他們前往納府聖殿服務。)

有一對夫婦為所有這些英雄與英雌寫下這句話:「願意前往任何地方、做任何被要求做的事。這不是犧牲,乃是一項殊榮。」

這些年長的傳教士付出特別多的犧牲與承諾,我們的傳道部會長、聖殿會長以及他們忠誠的伴侶也都如此;他們離鄉背井、告別親人,在某段時間裡從事全職奉獻。年輕的傳教士大軍亦如是,他們暫時將家鄉中的諸多人生大事擱置一旁,向家人親友道別,啟程(通常是自費)前往主經由祂的僕人指派他們前往的地方服務。

差我何往,我必前往,

願我何言必言,

派我何事,我都樂作,

身心願獻主之前。

(聖詩選輯,第169首)

其他還有數百萬人在家鄉義務奉獻時間為教會服務;26,000位主教團及分會會長團的成員就是如此,與他們共事、在他們的指導下行事的忠信定額組會長團,婦女會、兒童會、女青年會長團成員是如此;其他好幾百萬在支分會、支聯會及區會裡忠信服務的教師也如此;再想想千千萬萬的家庭教師、探訪教師,他們遵從主的吩咐「常常看顧教友,並且與他們在一起和使他們堅強」(教約20:53),所有這些人都可以加入這段啟迪人心的歌詞所描述的行列中:

如今有主恩愛之話,

耶穌願我去傳,

如今有人行走錯路,

耶穌願我追還;

有主前引一路訓誨,

雖行幽暗之中,

我聽主命惟願謹領;

叫我何言必從。

(聖詩選輯,第169首)

正如身兼先知與國王雙重身份的班傑明王所教導的:「當〔我們〕在為人類同胞服務時,〔我們〕祇是在為〔我們〕的神服務而已」(摩賽亞書2:17);他也告誡我們:「注意這一切事要做得明智而得體;因為一個人是不必超過他的體力來賽跑的」(摩賽亞書4:27)。

耶穌基督的福音向我們提出挑戰,要我們歸信;福音教導我們該做的事,也讓我們有機會成為天父要我們成為的樣子。屬神的男女透過在神的葡萄園中服務,最能夠完全歸信。

在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中,我們擁有無私服務的偉大傳承。實在地,本教會的一大特質是:在各地的成千上萬的會眾中,在各地區的支聯會、區會、督導區會的傳道部裡,我們都沒有支薪或專業的神職人員。神為其兒女擬定的計畫裡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那就是祂教會裡的領導及事工都是由那些慷慨奉獻時間來為神及同胞服務的人所擔任的。他們服從主的吩咐,愛主、為主服務(見約翰福音14:15;教約20:19,42:29,59:5)。這是這些男女為終極的永生祝福作準備的方式。

然而,有些人在履行承諾方面仍有進步的空間,當我請支聯會會長為我建議主題,讓我知道該在支聯會教友大會中跟教友說什麼時,聽到的往往是教友拒絕教會召喚,或接受了召喚卻並未好好地履行責任。有些人不願投入、也不願保持忠信。情形一直是如此,但是,這些事不會沒有後果的。

在馬太福音第25章裡,救主以三則絕佳的比喻談到忠信者與不忠信者之間的對比。半數受邀的賓客被排拒在婚筵之外,因為當新郎來的時候,他們還未準備好(見馬太福音25:1-13)。無用的僕人並未善加利用主人給的銀子,因此未獲允許分享主人的快樂(見馬太福音25:14-30)。當主在祂的榮光之中來到時,祂把為祂、為同胞服務的綿羊與並未這麼做的山羊分別出來。只有那些「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馬太福音25:40)的人,才能坐在祂的右邊,承受那從創世以來所預備的國(見馬太福音25:31-46)。

我的弟兄姊妹們,如果你們怠忽職守,請思考一下,當你們拒絕召喚、或當你們接受召喚、承諾召喚卻又未好好履行時,你們回拒的人是誰、疏於服務的人又是誰。我祈求我們每一個人都會遵循這句受靈啟發的宣告:

我知有我作工之處,

在世廣大禾田,

一生時日不敢私用,

全為榮主在天。

(聖詩選輯,第169首)

耶穌已經指示那條道路。即使祂希望可以不要走向那條通往客西馬尼與髑髏地的痛苦之路(見教約19:18),祂依舊恭順地對天父說:「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您的意思」(路加福音22:42)。

在這之前祂教導: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16:24-26)。

我們必須記住我們為彼此服務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只是為了完成神某部分的事工,祂大可以差遣大批「天使」去做,就如同耶穌在另一個場合中所教導的一樣(見馬太福音26:53)。但這將無法達成祂針對服務所特別訂定的目的;我們為神服務、為同胞服務,乃是為了成為能夠回去與天上父母同住的那種小孩。

今將所有全交我主,

報主莫大恩情,

尊主美旨我實樂意;

派我何事必行。

(聖詩選輯,第169首)

將近十年前,我讀了一封返鄉傳教士的來信,信中描述他能夠變得全心為主服務的心路歷程。他在信中寫道他感謝那些負責傳道事工的人,「竟敢派我去主要我去的地方,而不是我自認為合適的地方。」他說他來自「一個自負、愛競爭鬥智的環境」,傳教前,是美東某某名校的大學生。下文引述自那封信:

「我猜想自己當時填寫並寄出〔傳道〕申請書,是出於幾分義務感以及不想改變去傳教的既定期盼。我非常刻意地在申請書的那些欄位上註明我想到國外用外國語言傳教的強烈渴望,並特意讓那份申請書看起來好像我是在俄文方面表現傑出的學生,絕對有能力花兩年時間到俄國人中間傳教。我躊躇滿志,認為不論委員會裡的任何人,一定都無法否認這些條件,於是自信滿滿地等著經歷一場精彩絕倫、充滿知性的文化歷險。」

他很震驚,接到的召喚竟然是在美國本土服務。對於將前往服務的那一州他一無所知,他知道的只有:這個地方在自己國家、這個地方的人說英語,這個地方不是外國、說的不是他學的那種語言,而且,正如他自己說的:「我將面對的人,可能是一些教育水平不高的人。」他又說:「我幾乎想拒絕這項召喚,覺得自己如果加入和平工作團或到其他地方去,或許更能一展抱負。」

幸運的是,這位自負的年輕人重拾勇氣與信心,接受了召喚,並能聽從睿智的傳道部會長的指示與忠告,靈性成長的奇蹟於焉發生,他這樣描述:

「一開始在〔該州〕未受教育的人群中傳教時,我飽受煎熬、掙扎了好幾個月。但漸漸地,傳道之靈發揮甜美的功效,開始拆除那道緊緊綑縛著我靈魂的自負與不信的牆籬;歸信基督的奇蹟開始發生,神真實存在、全人類永遠是同胞手足的認知,對我備受困擾的心靈發揮愈來愈強的影響力。」

他承認此事並不容易,但是透過睿智的傳道部會長的影響以及他自己越來越喜愛他所服務的人群,這是可能的,而且發生了。

「我去愛、去為這些人服務的渴望越來越強,這些人在生命的終極量尺上的表現幾乎可以確定都比我優秀,或至少與我旗鼓相當。我第一次在生命中學習到謙卑;我學習到〔不要憑著〕生命中無關緊要的枝微末節來衡量他人。對於那些與我一同來到世上的人,我內心對他們的愛越來越多」(致總會會長團信函,1994年2月)。

這就是服務的奇蹟,正如女詩人寫的:

但聞救主微聲呼喚,

特特提我賤名,

我拉主手歡然對曰:

命我何往必聽。

(聖詩選輯,第169首)

我為耶穌基督作見證,祂召喚我們走祂的道、為祂服務,我也祈求我們能有信心、會承諾去跟隨祂,有力量成為祂希望我們成為的樣子,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