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09年
在苦難中堅守信心帶來平安和喜樂
4月 2003


在苦難中堅守信心帶來平安和喜樂

無論今日世界看來多麼晦暗不明,無論我們個人⋯⋯面臨何種風暴,我們現在就可以擁有這喜悅。

耶穌教導了群眾之後,便和門徒們把船渡往加利利海東岸。當時天色已晚,救主在船尾安歇,靠在枕頭上睡覺。不久,「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門徒們心慌意亂,叫醒了祂,說:「夫子!我們喪命,您不顧嗎?」1祂一如往常地平靜,回答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膽怯呢?」2「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地平靜了。」3

創造大地的祂再次命令自然界的元素。4門徒們無不驚訝,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祂了。」5

我們生活在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邪惡的狂風吹襲著大地,惡毒之風對我們咆哮,戰爭的風浪拍打著我們的船。正如保羅寫給提摩太的那樣:「末世必有危險的日子來到。因為那時,人要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6

不祥的雲霧的確籠罩著我們,但是,就像救主的話為船上的使徒們帶來平安一樣,祂的話也為今日的我們帶來平安:「你們聽見打仗和打仗的風聲,不要驚慌。這些事是必須有的,只是末期還沒有到。」7「如果你們已預備好,你們就不懼怕。」8

耶和華對以利亞說:「你出來站在山上,在我面前。」以利亞服從了,在一陣烈風、地震和大火後,最後他聽見一個「微小的聲音」。以利亞躲在洞裡,耶和華問他:「以利亞啊,你在這裡做甚麼?」以利亞回答說:「因為以色列人背棄了您的約,毀壞了您的壇,用刀殺了您的先知,只剩下我一個人,他們還要尋索我的命。」耶和華有重要的事要以利亞去做,因此,對他說:「你回去。」9於是,以利亞就回去了。

我們也必須走出我們覺得安全的洞穴,因為我們有重要的事要做。主會透過祂靈的微小聲音來保護我們,幫助我們和指引我們。

要記得,祂教導耶銳特的兄弟為家人造船,幫助他們在大海中平安航行,保護他們,對抗風浪,並把他們帶到應許地。

這些船隻設計獨特,不過卻十分安全:「當他們被埋入海底時,水不能傷害到他們,⋯⋯海中的巨物都不能破壞他們,鯨魚也不能毀傷他們。」10

但是,船裡沒有光,這讓耶銳特的兄弟很擔憂。他不希望家人在黑暗中航行;於是,他不等著被指示,反而向主提出他的顧慮。「主對耶銳特的兄弟說:你要我怎樣使你的船裡有光呢?」11

耶銳特的兄弟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費了一番功夫:他爬上歇蘭山,「從一塊巖石中熔出了十六顆石子」。12然後,他請主觸摸那些石子,使它們能發出光來。

我們做父母和領袖的一定要記住,「在所有的事上〔主〕都要去命令是不相宜的。」13我們要像耶銳特的兄弟那樣,必須審慎考慮我們家人的需要,訂定計畫來滿足那些需要,然後在祈禱中向主陳述我們的計畫。我們需要有信心,需要採取行動,若我們尋求主的協助,奉行祂的旨意,祂一定會幫助我們。

耶銳特的兄弟有了這次與主往來的經驗後,繼續為面前的旅程勤奮地準備自己。14我們也是一樣,一定要聽從先知的教導。近代的先知一再呼籲,要我們整頓自己的生活:不要負債,要儲藏食物和其他必要物品,繳付什一奉獻,接受良好的教育,遵守誡命。我們是不是服從了這些重要的指示呢?

我們從兒女和孫兒女的眼睛裡看到了這個時代的疑惑和恐懼。這些寶貴的孩子不論走到哪裡都聽到失業、貧窮、戰爭、不道德和罪惡。他們忖度:「我們要怎樣應付這些問題呢?」

為了找到答案,他們望著我們的眼睛,聽我們所說的話。時局雖然動盪不安,但他們是不是能在我們的言談中聽到信心和希望呢?

他們需要看到我們繼續一起祈禱和研讀經文,舉行家人家庭晚會和家庭議會,忠信地履行我們在教會中的召喚,定期到聖殿去,服從我們所立的聖約。當他們看到我們堅定地遵守著誡命時,他們的恐懼就會減少,他們對主的信心就會增加。

我們在苦難中堅守信心,藉此向他們保證敵人的怒火不能摧毀我們。耶穌曾經為我們向父祈求:「我不求您叫他們離開世界,只求您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15這個祈禱會在天父認為合宜的時候和日期,並且按照我們的信心而應驗。

此外,我們今生的挑戰是有意義和目的的。想想斯密約瑟先知的例子:他一生面臨諸多敵對勢力──疾病、意外、貧窮、受人誤會、遭人誣陷,甚至迫害。有人可能忍不住想問:「主為什麼不保護祂的先知,去除這些阻礙,為他提供無限的資源,並且堵住指控者的嘴?」答案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承受某些經驗,才能變得更像救主一樣。在塵世這所學校裡,痛苦和苦難通常就是我們的老師,而這些課程的目的是為了能鍛鍊我們,祝福我們,增強我們,而不是要毀滅我們。主對忠信的約瑟說:

「我的兒啊,願你的靈魂安寧;你的災禍和你的苦難,只是一個短時期。」16

「假如你被拋入深淵;假如奔騰的波濤謀害你;假如兇猛的風暴變作你的敵人;假如諸天聚起黑暗,一切自然事物都聯合起來阻塞道路;⋯⋯我的兒啊,你要知道,所有這些事都將給你經驗,都是對你有好處的。」17

斯密約瑟先知一生儘管多有苦難,但他還是在這後期時代為了福音的復興而成就許多偉大的事。約瑟明白也教導我們,當他在挑戰中奮鬥時,主並沒有任他滅亡。同樣地,信心的試練是難能可貴的機會,讓我們發覺夫子是多麼關切我們靈魂的福祉,要幫助我們持守到底。

主在我們這個時代透過祂神聖的聖殿向我們伸出祂沉著支持的臂膀。約瑟先知對早期在納府的聖徒們說:「弟兄們,你們需要恩道門,才能你們作好準備,克服一切事物。」18他說的真對!得到聖殿聖約的祝福和接受高天的權力讓後期聖徒得以用信心來忍受苦難的煎熬。李奇撒拉姊妹在她先驅旅程接近尾聲時寫道:「要不是在聖殿中賜與我們的信心和知識,⋯⋯我們的旅程恐怕是⋯⋯在黑暗中摸索。」19

救主所經歷的苦難讓我深受感動。即使祂是父的獨生子,狡詐的人也從一開始就想謀害祂的性命。祂在傳道期間,不論走到哪裡,漫天的謠傳、謊言和迫害都跟隨著祂。

祂臨終前的那一週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大祭司們挑戰祂的權柄,試圖陷害祂,並兩度謀害祂的性命。在客西馬尼園裡,祂的門徒睡著了,祂卻為了全人類的罪受苦而每個毛孔流血。祂被人出賣、遭逮捕、接受審問、受鞭刑、被吐口水、被毆打。祂接受公會的審問後,希律戲弄祂,最後把祂交給了彼拉多,並在那裡被迫站在一群暴民面前。祂被鞭打,帶上荊棘冠後,被迫扛著祂的十字架到各各他。釘子刺穿了祂的手和腳。祂的身體被舉起來,在一般的強盜中間。士兵們拈鬮,分祂僅剩的一點東西,又拿苦醋給祂解渴。六個時辰後,20祂把祂的靈交在祂父的手中,斷了氣,死去了。

我們如果用世俗的眼光來看救主生平最後一週所發生的事,第一個印象可能是痛苦和滅亡。我們可能只會看到救主的母親和其他人在十字架旁哭泣,看到害怕的士兵,看到大地震動,岩石崩裂,聖殿裡的幔子裂成兩半,三個小時的黑暗籠罩大地。暴風和毀滅的類似景象也發生在新大陸。簡單地說,我們看到可怕的風暴肆虐。

但是,再看一次──這次用信心的眼睛來看。

想想看,耶穌在祂生命最痛苦的那最後幾週,還教導、見證、提升、祝福並鞏固祂週遭的人。祂讓拉撒路從死裡復活,教導有關父的事情,整頓聖殿,教導好幾則比喻,目睹寡婦奉獻她的小錢,指導祂的門徒明白祂第二次來臨的徵兆,到長大痲瘋的西門家中造訪,制訂聖餐,為使徒們洗腳,訓示祂的門徒要彼此相愛。祂為祂神子的神聖身分作見證,又教導有關保惠師(聖靈)的事。祂在偉大的調停祈禱中,為祂的使徒和所有相信他們的話的人向祂的父祈求:「叫他們心裡充滿〔祂〕的喜樂」。21

在祂最痛苦的時刻,平安和喜悅之光卻未黯淡,反而更加光亮!祂在死後,向抹大拉的馬利亞顯現。那天早上,聽到「祂復活了」22這個消息的人一定非常喜悅。在這段期間,祂向路上的婦女們顯現,向要到以馬忤斯去的革流巴和另一位門徒顯現,向在樓房內的使徒和門徒們顯現,又向懷疑的多馬和其他人顯現。我們也在贖罪和復活裡找到喜悅和歡欣。23

但這並非全部。我們的一位先知、先見、啟示者,斯密F.約瑟會長,在異象中看到救主造訪靈的世界:

「在一個地方,有無數成群正義的靈聚集在一起,他們活在塵世時,對耶穌的見證一直都是忠信的;⋯⋯

「他們都已脫離塵世,固守在⋯⋯榮耀復活的希望中。

「⋯⋯他們充滿歡欣和喜樂,並且因為他們的解救日子已近,而在一起歡樂。

「他們集合起來,等待著神之子進入靈的世界的來臨,來宣布他們脫離死亡束縛的救贖。」

這些忠信的靈知道,不久以後,「他們睡去的塵骸要恢復其完美的軀體,骨頭再與骨頭連結,筋和肉恢復到骨頭上,靈和身體要結合起來,永遠不再分開,這樣他們才能接受豐滿的喜樂。

「〔而且,〕正當這廣大的群眾一邊等待,一邊談話,為他們從死亡枷鎖中得到解救的時刻而歡樂時,神之子顯現,向曾經一直是忠信的俘虜宣布他們已得釋放。」24

弟兄姊妹們,無論今日世界看來多麼晦暗不明,無論我們個人、家庭或家人面臨何種風暴,我們現在就可以擁有這喜悅。有時候,我們不了解生老病死,不懂為何有身心的殘障、個人的悲劇、戰爭或其他衝突。其中有些是我們塵世考驗時期必要的試煉,有些則如以諾所預見的,是為了準備救主的第二次來臨。「諸天將被變為黑暗,並且黑暗之幕將遮蓋大地;諸天將要震動,大地亦然;在人之兒女中間將有大苦難,」但主說:「我的人民我要保存。」以諾看到這所有的一切時,他「接受豐滿的快樂」。25

今天早上,值此救主誕生和復活的季節裡,我以主的特別見證人的身分歡欣地見證:救主的確來到世上,為我們的罪受苦,並且祂將再次來臨。我們對祂的信心和對祂誡命的服從將帶來「一種十分光明的希望」,26並驅散這動盪不安的世代中黑暗和絕望的陰霾。有能力平息大自然元素那位,也有能力安撫我們的靈魂,賜給我們風雨中的避難所:「住了吧!靜了吧!」27

我這樣作見證,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馬可福音4:37-38。

  2. 馬太福音8:26。

  3. 馬可福音4:39。

  4. 見陶美芝雅各,耶穌是基督,第306-308頁。

  5. 馬可福音4:41。

  6. 提摩太後書3:1-2,5。

  7. 馬可福音13:7。

  8. 教約38:30。

  9. 見列王紀上19:11-15。

  10. 以太書6:7,10。

  11. 以太書2:23。

  12. 以太書3:1。

  13. 教約58:26。

  14. 見以太書6:4。

  15. 約翰福音17:15。

  16. 教約121:7。

  17. 教約122:7。

  18. History of the Church, 2:309.

  19. Sarah DeArmon Pea Rich, “Autobiography, 1885----1893,“ Family and Church History Department Archives,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66.

  20. 見耶穌是基督,第660頁。

  21. 約翰福音17:13。

  22. 馬太福音28:6。

  23. 見2003年4月,利阿賀拿,「新約時代略影:救主的最後一週」,第26-29頁。

  24. 教約138:12,14-18。

  25. 摩西書7:61,67。

  26. 尼腓二書31:20。

  27. 馬可福音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