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旅途上找到喜樂
讓我們樂享生活,在人生旅途上找到喜樂,並與朋友、家人分享我們的愛。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今天早上我站在各位面前,深感謙卑。我請各位在我談論一些事的時候,能運用信心為我祈禱。這些事一直在我的心上,而我覺得應該要跟各位分享。
首先,我要談一談我們活在世上最難以避免的一件事,那就是改變。我們多多少少都曾聽過類似這樣耳熟能詳的格言:「世界上唯一不變的事,就是改變。」
我們一生當中都必須面對改變、因應改變。有些改變我們樂觀其成,有些則不然。生活中的有些改變很突然,比方說親人意外去世、突然罹患疾病,或失去我們珍愛的物品等等。但是,大多數的改變都是在不知不覺當中緩慢發生的。
截至這次教友大會為止,我被召喚到十二使徒定額組將屆滿45年。當時,我是十二使徒中資歷最淺的,十二使徒和總會會長團當中比我資深的14位弟兄都是我尊敬、學習的對象。如今,他們一個接著一個,都返回了天家。興格萊會長在八個月前過世時,我發覺自己成了最資深的使徒。這45年來逐漸發生的變化,現在看來卻是如此巨大。
下個星期,孟蓀姊妹和我將慶祝結婚60週年。回想我們剛結婚的情景,我才領悟到,從那時候到現在,我們的生活有了多大的變化。我們親愛的雙親曾站在我們的身邊,陪著我們展開這段旅程,現在他們都離開了。我們的三個孩子曾經有好多年完全佔據我們的生活,現在他們也都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家庭。我們大多數的孫子女都已經長大,而我們現在也有了四個曾孫子女。
一天接著一天、一分一秒地,我們從過去的自己,變成了現在的自己。當然,每個人的生活都會經歷相似的調整與變化。而你、我生活中的改變,不同之處只在於細微末節的地方而已。時間從不稍作停頓,一定會持續向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改變也接踵而至。
而我們在世上的唯一機會——就是此時此地。我們活得越久,就越了解人生短暫。機會來了,又走了。我相信,我們在這趟短暫的人生旅程中要學習的最重要課題,就是學會分辨哪些事重要,哪些事不重要。我懇請各位不要對未來抱持不切實際的幻想,以為將來會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一切,因而錯過了最重要的事情。正確的作法是,把握現在,在人生旅途上找到喜樂。
內人法蘭絲說我是個「戲劇迷」。我非常喜歡音樂劇,而我最喜歡的音樂劇之一,是美國作曲家威爾森所寫的「音樂人」(The Musical Man)。劇中的主角之一,哈洛·希爾教授,提出了一項警告,我要在此跟各位分享。他說:「如果你只為明天而活,最後只會留下許多乏善可陳的昨天。」1
弟兄姊妹們,如果我們今天沒有一番作為,明天就沒有什麼值得紀念的了。
我之前曾跟大家分享過關於這個道理的一個例子。我認為這個例子值得再提。許多年前,亞瑟·高登在一份全國性的雜誌上寫了一篇文章,我要引用他的話:
「那年,我大約13歲,弟弟10歲,父親答應要帶我們去看馬戲團表演。但是,吃午飯的時候,電話響了,有一件重要的公事需要父親即刻進城處理。我們以為這回要失望了,但是我們聽到他在電話上說:『不行,我沒辦法去。等我回去再處理。』
「他回餐桌時,母親笑著說:『你知道馬戲團是常常來的。』
「父親說:『我知道,但是童年不會再來。』」2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長大離家,你很有可能會不時感到一陣陣失落的痛楚,也意識到自己未曾真正享受過那段時光。當然,你無法回頭,只能向前。我們不應該老想著過去,而要全力把握今天,把握此時此地,盡一切努力,使我們在未來可以有愉快的回憶。
如果各位還在養兒育女的階段,請務必知道,那出現在每個剛擦乾淨的傢俱表面上的小手印、家裡散落滿地的玩具、一堆堆待洗的衣物很快地都會消失,而你會驚訝地發現,自己深深懷念這一切。
無論我們每個人所處的環境如何,我們都會在生活中感受到壓力。我們必須盡全力處理這些壓力,但是我們不該讓壓力妨礙了最重要的事——而最重要的事幾乎都與我們周遭的人有關。我們往往以為他們一定知道我們有多愛他們。但是我們絕對不可以這般認定,我們應該讓他們知道。莎士比亞寫道:「不表示愛,就等於不愛。」3我們絕對不會後悔說了親切仁慈的話或表達了感情。相反的,如果我們在和自己最在意的那些人相處時忽略了這些,我們勢必會後悔。
把那張卡片寄給你久未聯絡的朋友吧;擁抱你的孩子;擁抱你的父母;多說「我愛你」;經常表達感謝。絕對不要把某個待解決的問題看得比你所愛的人更重要。朋友會搬家,小孩會長大,所愛的人會去世。等到一些人不在我們身邊,我們心中感受到「悔不當初」的遺憾時,我們才會明白,擁有他們並不是理所當然的事。作家海麗特·斯托說:「在墳墓前所流下最痛苦的淚水,莫過於該說的話沒有機會再說,該做的事沒有機會再做。」4
1960年代的越戰期間,一位擔任飛行員的教友傑伊·海斯在北越上空被擊落。有兩年的時間,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是生是死。在河內俘虜他的人最後終於允許讓他寫信回家,但是他不能寫超過25個字。如果你我處在相同的情況——和家人已經兩年沒有見面,而且不知道是否還能再見到他們——我們會對家人說些什麼呢?海斯弟兄希望讓他的家人認出這封信是他寫的,也希望給他們一些有用的忠告,所以他寫道:「重要事:聖殿婚姻、傳教、大學。前進、立目標、寫歷史、一年拍照兩次。」5
讓我們樂享生活,在人生旅途上找到喜樂,並與朋友、家人分享我們的愛。總有一天,我們每個人將不會再有明日。
救主在新約約翰福音第13章第34節中訓示:「我怎樣愛你們,你們也要怎樣相愛。」
有些人可能很熟悉懷爾德的經典戲劇小城故事(Our Town)。如果你熟悉戲情,應該會記得葛洛佛科納這個小鎮,也就是故事發生的地點。在這齣戲裡,艾蜜麗·韋伯在生產時過世,於是我們讀到她年輕的丈夫獨自照顧四歲大的兒子時,感受到寂寞悲戚。艾蜜麗不想就此安息;她想再次經歷生命的喜悅。於是,她被特准再次回到世上,重溫12歲的生日。剛開始的時候,重拾青春歲月讓她感到很新鮮,但是這樣的新鮮感很快就消失了。因為艾蜜麗已經知道之後會發生的事,所以這一天變得毫無樂趣。當她了解到自己在世上時,渾然不知生命的意義與美妙,她感到心痛不已。在返回安息地之前,艾蜜麗悲嘆說道:「人類一分鐘又一分鐘地活著時,他們是否了解生命是多麼珍貴?」
我們若了解生命中什麼是最重要的,就會對自己所擁有的祝福心存感激。
有位知名的作家說過:「富足和匱乏在我們的生活中同時存在,是相對的事實。我們常常會有意識地選擇要專注在哪個部分。……我們若不去計較生活上所欠缺的事物,而是感謝現有的富足——那為我們帶來〔幸福〕的愛、健康、家人、朋友、工作、大自然的喜悅和個人的追求--那麼虛妄幻想的荒漠就會遠離,我們就可以在世上領略到天堂的滋味。」6
我們在教義和聖約第88篇第33節讀到:「如果送禮物給某人,而他不接受那禮物,那對這人有什麼益處呢?看啊,他沒有從那送給他的禮物得到快樂,也沒有從那送禮物的人得到快樂。」
古羅馬哲學家賀瑞斯勸告說:「無論何時神祝福了你,都要用感恩的手去領受,不要年復一年地擱置你的喜悅,這樣不論處在任何地方,你都能說自己已經歡度了人生。」
許多年前,我讀到波吉兒·達爾的故事,令我深受感動。她於1890年在明尼蘇達州出生,父母親是挪威人,從小她的視力就嚴重受損。儘管身體上有缺陷,她仍然非常渴望參與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她憑著一股堅強的毅力,無論做什麼事,幾乎都能做好。雖然有些教育專家覺得她的障礙太嚴重而反對她就學,但她還是力排眾議,上了大學,取得明尼蘇達大學的學士學位,後來又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奧斯陸大學深造。最後,她在明尼蘇達州西部和北達科塔州擔任過八所學校的校長。
她在17本著作當中的一本書裡面寫道:「我只有一隻眼睛看得見,而那隻眼睛傷痕累累,所以我只能從左眼的一個小縫看東西。只有把書本貼近臉,而且拼命睜開左眼,我才能看書。」7
很奇妙地,在1943年,當時她已經50多歲了,一種革命性的新手術終於讓她恢復了長久以來喪失的大部份視力。一個嶄新而充滿驚喜的世界在她眼前展開,她從大多數人認為理所當然的小事上得到了極大的喜悅,像是:眺望天空的飛鳥,觀察洗碗精泡沫上反射的光彩,或者欣賞每天晚上月亮的變化。她在一本書的結尾寫道:「親愛的……天父,感謝您,感謝您。」8
波吉兒·達爾在視力恢復前後,都為她所擁有的祝福心存感激。
1982年,在她以92歲高齡辭世的前兩年,她出版了最後一本書,書名是:快樂過一生(Happy All My Life)。感恩的態度讓她對自己的祝福心存感謝,儘管有種種的挑戰,她還是過了充實精采的一生。
保羅在新約帖撒羅尼迦前書第5章第18節中,告訴我們:「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的旨意。」
讓我們重溫10個痲瘋病人的故事:
「〔耶穌〕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地站著,
「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
「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
「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神,
「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他;這人是撒馬利亞人。
「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裡呢?
「除了這外族人,再沒有別人回來歸榮耀與神嗎?』」9
主在賜給先知約瑟·斯密的一則啟示中說:「除了不承認神能主宰一切……以外,人不會觸犯神,祂的忿怒也不會對任何人燃起。」10但願我們被歸在那些向天父表達感謝的人當中。如果不知感恩算是一種嚴重的罪,那麼感恩就是最高貴的一種美德。
儘管生活中會有種種變化,願我們帶著感恩的心,盡可能地讓自己的日子充滿了那些最重要的事物。願我們珍惜所愛的人,用言語和行動表達對他們的愛。
結束前,我祈求我們每個人都會向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表達感謝。祂榮耀的福音解答了人生最重要的幾個問題:人從哪裡來?人為什麼來到世上?人死後靈會去哪裡?
祂教導我們如何禱告、如何為人服務、如何生活。祂的一生就是愛的傳承。祂醫治病人,鼓舞受壓迫的人,並且拯救罪人。
祂要獨自承受一切的時刻終於到來。有些使徒感到疑惑,其中一位背叛了祂。羅馬士兵刺祂的肋旁,憤怒的暴民取走祂的生命。可是,各各他山上卻仍傳來了祂慈悲的話語:「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11
在更早之時,主或許已經意識到祂塵世使命的最終時刻即將來到,他悲歎道:「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12「客店裡沒有地方」13只是開頭而已,並不是拒絕祂的單一事件。然而,祂還是邀請你我去接受祂:「看啊,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14
這個多受痛苦,常經憂患的人是誰?這位榮耀的王、萬君之主是誰?祂是我們的夫子,我們的救主;祂是神的兒子,是我們救恩的成就者。祂說:「跟從我來。」15祂指示我們:「你去照樣行吧。」16祂懇請我們:「遵守我的命令。」17
讓我們跟隨祂,效法祂的榜樣,服從祂的話語。我們這樣做,就是向祂奉上感恩的獻禮。
弟兄姊妹們,我由衷祈求,願我們都能順應生活中的改變,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事;也願我們能時常表達感謝,進而在人生旅途上找得喜樂。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