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
我們跟隨耶穌基督
2010年4月


我們跟隨耶穌基督

我們因救主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而歡欣。祂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救恩和超升。

昆丁·柯克長老在復活節主日要對世界各地愛主及救主耶穌基督的後期聖徒們演講,實在是一項重責大任。今天早晨,我們慶祝祂戰勝了死亡。我們很感謝能知道這件事、也由衷感激救主心甘情願地為我們贖罪犧牲。祂順從祂父的旨意,克服了死亡,贏得崇高的勝利,這是人類有史以來最卓絕非凡的一件事。我很感謝有這機會來談一談跟隨救主。

救主在其塵世傳道接近尾聲、被釘十字架之前最後兩天所做的事,不但極為重要,而且在某些方面更是超乎人們所能理解。許多攸關我們永恆命運的事,都發生在那個星期四和星期五,即基督被釘十字架那天。主的最後晚餐是一個逾越節晚餐,也是「以色列人脫離奴役的神聖紀念儀式」,是從星期四的傍晚開始。1主在這最後的晚餐中,引入了一些極為重要的教儀和教義。我要談談其中三項。首先,救主介紹了聖餐教儀。祂拿起麵包、擘開、祝禱後,遞給祂的門徒們,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也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2祂用這樣的方式制定了聖餐。其次,祂特別強調的一些教義,都是在教導我們,愛才是最首要的原則。祂教導我們:「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3第三,透過基督的調停或指示,「使徒們得到應許,將被賜予聖靈」,做為他們的另一位保惠師。4

在那之後,救主隨即完成了贖罪。祂親身背負起「人類的罪的重擔」,承受了「撒但所能使用的一切恐怖手段」5。祂在這過程中忍受了虛假的審判和種種可怕悲慘的遭遇,最後被釘十字架。但是到最後,基督在復活節主日勝利地復活了,完成了祂擔任救主和救贖主的神聖使命。因此,我們都會從死裡復活,我們的靈體和身體會重新結合。那時我們會有機會依照我們的配稱程度,經由祂的恩典,榮耀地回到神面前。6

先知約瑟·斯密在談到這一連串復活節的事件時,說:「我們宗教的基本原則是使徒和先知對耶穌基督的見證,見證祂死亡、被埋葬,第三天復活,以及升天。有關我們宗教所有其他的事都只是這見證的附屬部分而已。」7

雖然我們因客西馬尼及髑髏地的崇高意義而歡欣,但是我們的重心始終放在復活的主身上。基督徒暨英國神學家菲德克·法拉曾見證,早期基督教會中最早的一群信徒都歡慶救主是「復活、永恆、榮耀的基督」,並且他們「所仰望的救主,不是掛在十字架上,而是坐在寶座上。」8

戈登·興格萊會長教導,我們帶給世人的信息是:祂活著!對後期聖徒而言,基督的表徵就在於我們用有意義的方式來表明自己的信仰,以及我們如何遵行祂的福音。9

今日在我們沉思身為基督徒所代表的意義時,請想想成為門徒對我們的要求是什麼。我建議我們都能仔細思量救主在祂塵世生命最後兩天裡所做的事,然後適當地效法祂的作為。

首先,請思量救主制定聖餐一事。救主早就知道即將會臨到祂身上的事。祂從前生天上戰爭起就開始擔負的神聖救贖使命,即將在那天傍晚和第二天展開。但是在祂面對著敵手即將加諸在祂身上的種種考驗逼近之際,卻毫無任何跡象顯示祂正準備反擊這些不實的指控。相反地,救主把神聖的聖餐教儀介紹給祂的門徒。當我沉思那莊嚴的一幕時,我內心深受感動。聖餐聚會是教會中最莊嚴神聖的聚會。救主復活後,也在尼腓人中制定了聖餐。10我們若要成為祂的門徒,成為祂教會中忠信的教友,就必須記得和敬重聖餐。聖餐讓我們每個人能懷著破碎的心和痛悔的靈,向天父表明我們願意跟隨救主、悔改和透過基督的贖罪成為聖徒。11聖餐讓我們有機會向神見證,我們在更新洗禮聖約時,會記得祂的兒子和遵守祂的誡命。12這麼做會加增我們對父與子的愛和感激。

救主也強調了愛與合一,並宣告我們若彼此相愛,人們就會知道我們是祂的門徒。祂在即將執行那攸關永恆的贖罪之際,賜給我們這樣一條誡命,是要我們去服從。遵守神的誡命和為祂的兒女服務,表明了我們對神的愛。雖然我們無法完全理解贖罪,但無論面對怎樣的逆境,我們都可以在生活中努力變得更有愛心、更加仁慈。

救主吩咐祂的門徒要彼此相愛,祂在最後的晚餐中以極為生動、有力的方式教導了這項原則,而成為祂塵世生活中最後日子裡極為感人、優美的一幕。

祂並非僅僅教導我們要有合宜的舉止。神的兒子是在懇請祂的使徒和所有願意跟從他們的門徒,要記住和遵行祂這項極為重要的教訓。我們彼此之間如何相處、如何互動,都在在反映出我們是否願意跟隨耶穌基督。

在我們聆聽本次教友大會的信息時,內心會受到感動,也會下定決心、立下承諾要做得更好。但是到了星期一早上,我們就會回到工作場所、學校和社區,回到經常動盪不安的世界。這世界上許多人都懷著戒心和怒氣彼此相待。雖然我們了解這些感受,但我們的言談仍應當誠懇有禮,也應當謙和恭敬地與人互動。而我們在意見不同時,更應如此。救主教導我們,甚至要愛我們的敵人。13絕大部分的教友都遵從了這項勸誡,但仍有些人以為,與其按照耶穌生平所教導的去做,還不如發洩怒氣或說出內心深處的想法來得重要。我要邀請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看清,我們在與他人意見不同時所表現的行為舉止,在在反映出了我們的為人和我們是否真正跟隨救主。與人意見不同並無不妥,但若因此表現野蠻粗魯,那就不適宜了。暴力和破壞並無法解決爭議。我們若能在不利的環境中也同樣表現出愛與尊重,就會變得更像基督。

救主應許將聖靈賜給眾使徒,這件事極為重要,也證實了聖靈肩負著無比非凡的責任。聖靈是神組中的第三位成員,是一個靈體的人,也是保惠師;祂為父和子作見證、顯露一切真理,並聖化所有悔改而受洗的人。祂被稱為神聖的應許之靈,祂會向我們證實,我們每個人的正義行為、所接受的教儀和聖約,都是蒙神悅納的。14獲得神聖的應許之靈印證的人,會接受父所有的一切。15

我們生活在一個嘈雜、喜愛爭辯的世界,而在我們清醒的每個時刻裡,幾乎都可以看到或聽到各式各樣的資訊、音樂,甚或毫無意義的事物。我們若想要獲得聖靈的啟發,就必須找時間放慢腳步、沉思、祈禱,過正義的生活,使我們能配稱獲得聖靈的提示,並按照那些提示去做。我們若留意祂的警告,就能避免犯下重大的過錯。身為教友,我們有特權從聖靈那裡獲得光和知識,甚至直到完美的日子。16

救主在客西馬尼和十字架上所面對的贖罪考驗,是我們的極佳典範。祂在精神、肉體及靈性上所受的苦楚遠非我們所能理解。祂在客西馬尼園時,向祂的父祈禱說:「我父啊,倘若可行,求您叫這杯離開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您的意思。」17身為祂的門徒,我們也會受到不義的考驗和迫害,遭受卑劣的嘲諷,面臨到似乎難以負荷的屬世和屬靈風暴,經歷到會使我們祈求能夠撤去的苦杯。沒有人能倖免、不須經歷人生的風暴。

我們都在為救主的第二次來臨作準備。經文清楚記載,沒有人知道那時刻什麼時候來到。但經文確切地告訴我們,在末世時代要面對許多的苦杯,其中包括「多處必有…… 地震」18,以及「洶湧泛濫的海浪」19

近來許多地方發生了傷亡慘重的地震和海嘯,包括智利、海地和太平洋群島。幾星期前,總主教大衛·柏頓、塔德·克利斯特長老和我,有機會與在去年九月薩摩亞東部海嘯中失去家人的聖徒們見面。當時教堂坐無虛席,聚會十分感人。我們得以向這些配稱的教友保證,由於耶穌基督的贖罪,他們可以和失去的親人再次團聚。

當地的支聯會會長索尼·普希爾那時正在開車,看見遠處海上掀起滔天巨浪。他立即鳴響喇叭,攔下路旁正走路上學的兒童,警告他們要竭盡所能,趕快跑到安全的高處。那些孩子聽從了他的指示。他又急忙開車,接到了他四歲的女兒,把她放進車上,然後設法去接他母親。但還沒開到他母親那兒,一道滔天巨浪就把他的車子捲到90公尺的高空,卡在一棵樹上。他匆匆把女兒安置在車頂上,然後游泳到他們家附近的另一棵樹,救出正緊抱著大樹枝的母親,然後費了很大的勁才和他母親一起游到車子那裡的安全之處。許多人並沒有這麼幸運。他們來不及到達安全的高處。許多人失去了性命,尤其是幼兒和老人。

我們告訴薩摩亞的那些家庭,世界各地的教友都十分關切他們、為他們祈禱,並捐出禁食捐獻及人道救濟基金來救助教友及他們的鄰人。而對於智利及海地的教友和他們的鄰人,情形也是一樣。我們這麼做,是因為我們跟隨耶穌基督。

在我們和薩摩亞那些家庭聚會的時候,我們都清楚深刻地感受到,務必要留在靈性的高處、過更良善的生活,並固守救恩的教儀。救主的榜樣和祂的一生教導了我們,要避開靈性上的低窪路徑,遠離俗世事物氾濫的地方。聚會結束,我和教友們握手寒暄時,一位姊妹告訴我,她的家庭還沒有去聖殿,如今失去了一個女兒。她含著淚說,他們現在的目標是準備好去聖殿接受神聖的教儀,以便能永遠在一起。

在我沉思著這位姊妹所說的話,和這世界當前的景況時,我感覺有必要敦促我們每個人去尋求靈性的高處──一處庇護所,和來自聖殿的永恆保護。

在1836年4月3日的那個復活節主日,也就是嘉德蘭聖殿奉獻一週之後,十二使徒主理了象徵主的晚餐的聖餐並將之分給教友。聚會結束,在莊嚴而靜默的祈禱後,救主在威嚴中向先知約瑟及奧利佛·考德里顯現,並透過摩西、以利亞和以來加,復興了其他的聖職權鑰,包括那能使家庭永恆結合在一起的神聖印證權力。20

今天,在這復活節早晨,我們因救主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而歡欣。祂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救恩和超升。但就像薩摩亞的那些兒童一樣,我們也必須竭盡所能地,盡快跑向祂所準備的高處,以獲得安全與平安。

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要聽從活著的先知多馬·孟蓀會長的教導。他是跟隨救主的最佳榜樣。

伊莉莎·舒是福音復興時期一位忠信的僕人。在這榮耀的復活節早晨,她所寫的寶貴話語一直迴盪在我心中:

救恩計畫,救贖世人,偉大,榮耀,公正,何等完全,何等寬仁,神聖、和諧、永恆。21

我以使徒的身分見證,耶穌基督活著,祂是世界的救主和救贖主。祂提供了通往真正幸福的道路。我為此作證,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1. 雅各·陶美芝,耶穌是基督,第587頁。

  2. 路加福音22:19。

  3. 見約翰福音13:34-35。

  4. 雅各·陶美芝,耶穌是基督,第596頁;亦見約翰福音14:16-17。

  5. 雅各·陶美芝,耶穌是基督,第606頁。

  6. 見尼腓二書9:6-24。

  7. 總會會長的教訓:約瑟·斯密,第49頁;亦見教義和聖約20:22-25。

  8. Frederic W. Farrar, The Life of Lives---Further Studies in the Life of Christ (1900), 209.

  9. 見戈登·興格萊,「這榮耀的復活節早晨」,1996年7月,聖徒之聲,第72頁;「我們信仰的象徵」,2005年4月,利阿賀拿,第3-6頁。

  10. 見尼腓三書18:1-11。

  11. 見摩賽亞書3:19。

  12. 見摩賽亞書18:8-10;教義和聖約20:37,77-79。

  13. 見馬太福音5:44。

  14. 見教義和聖約132:7。

  15. 見羅馬書8:16-17;以弗所書1:13-14;教義和聖約76:51-60。

  16. 見教義和聖約50:24。

  17. 馬太福音26:39。

  18. 馬太福音24:7;約瑟·斯密──馬太1:29。

  19. 教義和聖約88:90。

  20. 見教義和聖約第110篇

  21. 「大愛與大智」,聖詩選輯,第118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