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9
圣灵为伴
2015年10月


圣灵为伴

我们若生活配称,就能蒙福一直有圣灵为伴,而不只是偶尔同在。

我很感谢能在安息日和大家一起参加主的教会的总会大会。我和各位一样,感受到灵向我们见证我们所听到的演讲和歌词的真实性。

我今天的目的是要让你们更有渴望和决心,去获得洗礼之后神应许给我们每个人的恩赐。我们在接受证实时听到:“接受圣灵。”1 从那个时刻起,我们的生活就永远改变了。

我们若生活配称,就能蒙福一直有圣灵为伴,而不只是偶尔同在──就像我们今天所拥有的这类非凡经验一样。你们从圣餐祈祷文中,可以知道这项应许会如何实现:“神啊,永恒的父,我们奉您子耶稣基督的名,祈求您为所有领受此饼之人的灵魂,祝福并圣化此饼,让他们食用,以记得您子的身体,并向您,神啊,永恒的父,证明他们愿意承受您子的名,一直记得他,并遵守他赐给他们的诫命。”

接着就是这项荣耀的应许:“使他们能 一直 有他的灵与他们同在”( 教约20:77 )。

一直有灵与我们同在的意思,就是能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圣灵的引导和指示。比方说,灵可能会警告我们,让我们抗拒作恶的诱惑。

光是这个理由,就不难看出主的仆人为什么一直试着帮助我们,能更有渴望在圣餐聚会崇拜神。我们若怀着信心领受圣餐,圣灵就能够保护我们和我们爱的人,去抵抗那日益增强、增多的诱惑。

圣灵的陪伴会让良善的事物变得更有吸引力,也会让诱惑的吸引力减弱。光是这一点,应该就足以让我们下定决心,要保持一直有圣灵同在的资格。

圣灵会强化我们的力量去抵抗邪恶,他也会赐予我们能力去辨别真理和谬误。最重要的真理只能借由来自神的启示去获得确认。人类的推论和知觉感受是不够的。在我们所处的时代中,即使是最有智慧的人,也很难分辨出什么是真理,什么是精心设计的骗局。

主的使徒多马想要触摸救主的伤口,实际验证他已经复活了,于是主教导他,启示比证据更可靠:“耶稣对他说:‘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约翰福音20:29 )。

真理指示出回到神身边的道路,而这些真理需要经过圣灵的验证。我们无法去树林中目睹父与子对年轻的约瑟‧斯密说话。没有物证或任何逻辑辩证可以证实,以来加确实按照应许前来,授与活着的先知多马‧孟荪目前所持有和运用的圣职权钥。

神的儿子或女儿凭着他们的权利接受圣灵之后,就会得到对真理的证实。因为我们随时都可能面对谬误和谎言,所以我们需要真理之灵经常影响我们,让我们片刻都不会怀疑。

乔治‧肯农在十二使徒定额组服务时,敦促我们要一直恳求有圣灵与我们同在。他应许,我也如此应许,只要我们往这个方向努力,我们“就永远不会缺少知识”,能明白真理,也“永远不会处在怀疑或黑暗中”,我们会有“坚定的信心和完全的喜悦”。2

我们之所以需要圣灵的陪伴经常协助我们,还有另外一个理由。所爱之人的去世常常会无预警地发生。在失去我们所爱的人时,只有圣灵为慈爱的天父和复活救主确实存在所作的见证,才能带给我们希望和安慰。在遭逢亲爱的人死亡时,我们必须能重新感受到那份见证。

因此,基于种种理由,我们需要圣灵经常为伴。这是我们的渴望,但是根据经验,我们知道能经常有圣灵为伴不是件容易的事。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想、说或做一些会冒犯圣灵的事情。主曾教导,只要我们心中充满仁爱,不停地以美德装饰我们的思想(见 教约121:45 ),圣灵就会成为我们经常的伴侣。

对于那些正在努力符合高标准,以便有资格得到圣灵为伴恩赐的人,我要鼓励你们。你们都曾经感受过圣灵的影响力,你们今天可能已经体验到了。

你们可以把这些受到启发的时刻,视为阿尔玛所说的信心的种子(见 阿尔玛书32:28 )。你们要种下每一颗种子。而种的方法就是按照你感受到的提示采取行动。最宝贵的灵感就是能知道神要你做什么,如果这个提示是付什一奉献或拜访一个悲伤的朋友,你就应该去做。不论是什么,都要去做。只要你展现出服从的意愿,圣灵就会给你更多灵感,让你知道神要你做什么。

只要你服从,从灵而来的灵感就会更常出现,越来越与你经常为伴,而你选择正义的力量就会增强。

你可以知道哪些行动的灵感是来自灵,而不是你自己的愿望。如果某个灵感和救主及他活着的先知和使徒所说的不谋而合,你就可以放心地选择服从。然后主就会派遣他的灵临到你。

比方说,如果你有一个灵感要守安息日为圣,神就会派他的灵来帮助你,特别是你似乎很难做到的时候。

多年前我的父亲就得到了这样的帮助,当时他因为工作的关系前往澳洲。某个星期天他独自一人,但他想要领受圣餐。他找不到后期圣徒聚会的资讯,所以他就开始外出步行。他在每个路口都祈求能知道该转往哪个方向。在走了一个小时、转了很多弯之后,他又停下来祈祷。他觉得要走进某一条街。不久之后,他开始听到附近一栋公寓的一楼传来歌声。他望进窗户,看到几个人坐在一张铺着白布的桌子旁,桌上有圣餐托盘。

各位可能觉得这没什么,但是对我父亲来说却是一件奇妙的事。他知道圣餐祈祷文中的应许实现了,也就是:“一直记得他,并遵守他赐给他们的诫命,使他们能一直有他的灵与他们同在”( 教约20:77 )。

这只是他祈祷之后,灵告诉他神要他做什么,然后他照着去做的例子之一。他多年来一直这样做,你和我也可以这样。他不曾谈过自己的灵性,只是一直在为主做这些小事情。

每当有一群后期圣徒要求他对他们说话时,不论是10个人、50个人,或是他有多累,他都会去做。每当灵敦促他时,他就会为父、子、圣灵和先知作见证。

他在教会最高的召唤是在邦尼维尔支联会的高级咨议会服务。他担任这个召唤时除了为支联会农场除草之外,也教导主日学课程。多年来,只要他需要,圣灵都会与他为伴。

我曾和父亲一起站在病房里。我的母亲,就是他结褵41载的妻子,躺在病床上。我们守着她好几个小时了。我们开始看到她脸上的痛苦神情消失,原本紧紧握拳的手指也放松了,手臂则垂放在身体两侧。

几十年来癌症带来的病痛终于就要结束。我看到她安详的面容。她短促地呼吸了几次,然后倒抽了一口气,接着就静止不动了。我们站在那里等待着她的下一次呼吸。

最后,父亲小声地说:“小女孩回家了。”

他没有流泪。因为圣灵很早以前就清楚地让他知道她是谁,她从哪里来,她已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她会去哪里。灵已经多次向他见证有一位慈爱的天父和一位打断死亡枷锁的救主,而且他与妻子和家人的圣殿印证确实具有效力。

灵很早以前就向他证实,妻子的良善和信心让她有资格回到天上的家,在那里,神会记得她是蒙应许的美好孩子,她将会光荣地被迎接回家。

对我的爸爸来说,这不光是一种希望。圣灵已经让他知道这些是真实的。

有些人可能会说,他的话和他心中的天家景象只是甜美的想象,是丈夫在失去妻子时思绪混乱下的误判。但是,他借着灵认识永恒真理,这也是各位能认识真理的唯一方式。

他是一位科学家,他成人后的所有时光都用在寻找物质世界的真理。他善用科学工具的成果得到世界各地同侪的肯定。他在化学界所作的贡献多半是他先在脑海里看到移动中的分子,然后借由实验室的测试确认自己的洞见。

但是他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发掘对他来说最重要的真理;这些也是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真理。只有透过圣灵,我们才能用神的眼光来看人、看事情。

他的妻子去世后,这项恩赐继续在医院中展现。我们收拾起母亲的东西准备回家。爸爸在我们走出去到车子那边的路上,停下来向遇到的每一位护士和医生道谢。我还记得当时我有点不高兴,觉得我们很伤心,应该不要有人打扰。

我现在知道,他看到的是唯有圣灵才能向他展现的事。他看出那些人都是神派来照顾他爱妻的天使。他们可能认为自己只是专业医护人员,但是我爸爸却是代表救主感谢他们。

我们回到我父母的家中时,圣灵的影响力仍持续与他同在。我们在客厅聊了几分钟,爸爸就告退,走进近处的卧房。

几分钟后,他带着愉快的微笑走回客厅。他走向我们,轻声地说:“我刚才担心蜜德莉会孤单地去灵的世界,我怕她会在人群中不知所措。”

然后他开心地说:“我刚才祈祷了,我知道蜜德莉现在很好,我的母亲在那里接她了。”

我记得自己微笑着听他说这件事,并想象着祖母用短短的双腿跑着,快速地通过人群,以便能在媳妇到的时候接她、拥抱她。

我父亲祈求并得到安慰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从小就一直凭信心祈祷。他很习惯在心中得到答案,获得安慰和指引。除了祈祷的习惯之外,他也知道经文和先知的话语,所以他可以认出灵熟悉的低语。

灵的陪伴不仅安慰他、指引他,也透过耶稣基督的赎罪改变了他。当我们接受一直有灵与我们同在的应许时,救主可以净化我们;这净化是获得永生这项最大恩赐(见 教约14:7 )的必要条件。

各位都记得救主的话:“这是诫命:大地各端的人啊,要悔改,归向我,奉我的名受洗,使你们得以借着接受圣灵而圣化,使你们得以在末日洁净无瑕地站在我面前”( 尼腓三书27:20 )。

这些诫命伴随着主的应许:

“现在,我实实在在告诉你,要信赖那位引导人行善的灵──是的,引导人处事公道、为人谦卑、判断公正;这就是我的灵。

“我实实在在告诉你,我要把我的灵给你,启发你的心智,使你的灵魂充满喜乐”( 教约11:12–13 )。

我要向各位见证父神活着,复活的耶稣基督亲自领导他的教会,多马‧孟荪会长持有全部的圣职权钥,并借着圣灵的启示指引、支持着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及其谦卑的成员。

我要进一步向各位见证,今天以十二使徒定额组成员身分向我们说话的这些美好的人是蒙神召唤的,他们是主耶稣基督的证人。我知道圣灵引导孟荪会长召唤他们。你们聆听他们的演讲和见证时,圣灵会向你们证实我现在告诉你们的事情。他们是蒙神召唤的。我支持并爱他们,我知道主爱他们,并且会在他们服务时支持他们。我这样说,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注︰

  1. 指导手册第二册:管理教会 (2010),20.3.10。

  2. See George Q. Cannon, in “Minutes of a Conference,” Millennial Star, May 2, 1863, 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