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好牧人
耶穌基督,我們的好牧人,在看著祂患病的羊逐漸痊癒的過程中找到喜樂。
一旦我們明白天父對罪人懷著極大的憐憫,並感謝祂將罪和罪人區分開來,我們就得以稍微領略祂的品格。這樣的領略會幫助我們對「祂的品格、完全和屬性有更正確的〔了解〕」,1也是運用對祂和祂兒子耶穌基督之信心時所憑藉的基礎。救主在面對我們的不完美時,祂的憐憫使我們得以歸向祂,並激勵我們不斷努力去悔改和效法祂。當我們變得更像祂時,就會學到,不論他人有何外在特徵或行為,我們都要像祂那樣去待人。
將一個人的外在特徵與當事人本身區分開來,這麼做所產生的影響,正是法國作者維克多·雨果的小說悲慘世界的核心所在。2這部小說的開場白中,旁白介紹了在迪涅服務的主教卞福紐·米里埃,並談到這位主教所面臨的困境。他是否應該拜訪一個自稱為無神論者,同時又因過去在法國大革命的行為而受社會鄙視的人呢?3
旁白提到,這位主教可能自然而然地會對此人感到深惡痛絕。接著,旁白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儘管如此,羊的癬疥應該使牧人卻步嗎?」4旁白代替這位主教作了明確的回答:「不應該!」然後加上了一句幽默的評語:「可是這隻羊很不一樣!」5
在這段故事裡,雨果將那人的「邪惡」比喻為羊的皮膚病,並將這位主教比喻為面對生病的羊仍不退縮的牧人。這位主教很有同情心,後來在小說裡也對另一人展現了類似的憐憫,也就是小說中的主角尚萬強,一個丟盡顏面的前科犯。這位主教的慈悲和同理心,激勵了尚萬強改變人生的道路。
由於在經文裡處處可見神用疾病來隱喻罪,因此我們可以合理地問:「耶穌基督在面對我們這些用隱喻來表達的疾病,即我們的罪時,祂的反應是什麼?」畢竟,救主說,祂「不能以最小程度的寬容看待罪惡」;6那麼,當祂看著不完美的我們,怎麼能不感到可怕厭惡而望之卻步呢?
答案既簡單又清楚。身為好牧人,7耶穌基督將祂的羊的疾病視為是需要治療、照顧和憐憫的一種情況。這位牧人,我們的好牧人,在看著祂患病的羊逐漸痊癒的過程中找到喜樂。
救主預言,祂將「像牧人牧養自己的羊群」,8「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9雖然叛教的以色列被描述為將與罪的「傷口、青腫,與新打的傷痕」一同消滅,10然而救主仍鼓勵、勸告,並應許會提供醫治。11
救主的塵世聖工確實展現出愛心、憐憫和同理心。祂並非輕蔑地走在加利利和猶大塵土飛揚的路上,一看到罪人就退卻。祂並沒有抱著極其厭惡的態度躲開他們。祂非但沒這麼做,還與他們一同進餐。12祂提供協助和祝福,提升和啟發他們,並用希望和喜樂取代恐懼和絕望。就如同祂是真正的牧人那般,祂尋覓我們、找到我們,並給我們慰藉和希望。13明白祂的憐憫和愛心,有助於我們運用對祂的信心來悔改、得到醫治。
約翰福音記載了救主對罪人展現同理心所帶來的影響。文士和法利賽人將行淫時被捉住的婦人帶到救主面前。那些指控的人暗示,依照摩西律法,她應該要被石頭打死。耶穌面對這些人不斷的質問,最後對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
那些指控的人離開了,「只剩下耶穌一人,還有那婦人仍然站在當中。
「耶穌……對她說:『婦人,那些人在哪裏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
「她說:『主啊,沒有。』耶穌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14
救主的確沒有縱容姦淫,但祂也沒有譴責這位婦人。祂鼓勵她改過自新,過新的生活。由於救主的憐憫和慈悲,她受到鼓舞、改過向善。約瑟·斯密聖經譯本證明她結果因此成了門徒:「這婦人從此以後榮耀神,並相信祂的名。」15
儘管神深具同理心,但我們不應該錯誤地認為,祂對罪抱持著接受和開放的態度。祂不會這樣做。救主來世上是要拯救我們脫離罪,很重要的是,祂無法在我們的罪中拯救我們。16有個好辯善問之人名叫齊愛治樂,曾試圖陷害艾繆萊克,他問道:「〔即將來臨的彌賽亞〕要拯救處在罪惡中的人民嗎?艾繆萊克回答他說:我告訴你,祂不會這樣做,因為祂不可能否認自己的話。……祂不能在他們的罪惡中拯救他們。」17艾繆萊克談到一項基本真理,要獲得拯救脫離我們的罪,就必須遵守「悔改的條件」,如此才能釋放救贖主的大能,拯救我們的靈魂。18
救主的憐憫、愛心和慈悲,拉近了我們與祂的距離。19透過祂的贖罪,我們不再對自己處在有罪的狀態感到滿意。20神已清楚表明,對祂來說什麼是對的、可接受的,什麼是錯的、有罪的。這並非因為祂想要有盲從的門徒,而是天父希望祂的兒女經過思考、甘心樂意地選擇變得像祂一樣,21並有資格獲得祂所享有的那種生活。22這樣做的時候,祂的兒女就完成他們的神聖目標,並成為繼承者,能繼承祂所有的一切。23因此,教會領袖不能為了方便或受人歡迎,而改變神的誡命或教義,違背祂的旨意。
然而,在我們畢生尋求跟從耶穌基督的時候,祂對待罪人的仁慈榜樣特別具有教育意義。我們身為罪人,必須像救主那樣懷著憐憫和愛心,向他人伸出援手。我們的角色也是去協助和祝福,提升和啟發,並用希望和喜樂取代恐懼和絕望。
救主曾斥責那些將他人視為不潔而望之卻步,以及自以為義地論斷,認為他人比自己更有罪的人。24這就是救主針對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人所強調的課題。祂說了這個比喻:
「有兩個人上殿裏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
「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
「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然後,耶穌總結說道:「我告訴你們,這人〔稅吏〕回家去比那人〔法利賽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25
這一則給我們的信息很清楚:悔改的罪人會比自以為義而譴責罪人的人更接近神。
自以為義和論斷他人的人性傾向也出現在阿爾瑪的時代。那時人們「開始更全力建立教會,……教會……開始驕傲起來,……教會的人民開始眼光驕傲而自大,……開始彼此輕視、照他們自己的意思和願望迫害不信的人。」26
這樣的迫害在當時是特別禁止的:「教會的人民中,有一條嚴格的法律,規定每一個屬於教會的人都不得迫害不屬於教會的人,他們之間也不得彼此迫害。」27這項指導原則也同樣給了後期聖徒,我們絕不能犯下迫害教會內外任何人的罪行。
出於任何原因而遭受迫害的人,都了解不公平和偏執是怎樣的感受。我在1960年代是個青少年,當時住在歐洲,我覺得由於我是美國人,又是這教會的成員,而一再地受到刁難和霸凌。有些同學對待我的方式,就好像我個人要為不受歡迎的美國外交政策負責。我被對待的方式,也好像我的宗教冒犯了我所居住的國家,因為那與該國支持的宗教不同。後來,我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國家裡,或多或少都目睹了偏見和歧視的醜陋現象,有些人由於種族或族群的緣故成為攻擊目標而受苦。
迫害的形式有很多種:嘲笑、騷擾、霸凌、排擠、孤立,或仇視他人。我們必須抵禦偏執,防止它提高醜陋的音量去凌駕所有持不同意見的人。偏執行為的一部分,就是不願讓他人獲得平等表達的自由。28每一個人,包括宗教人士,都有權利在公共場合表達意見。但是當別人表達意見後,沒有人有權利仇視他們。
教會歷史提供了充分的證據,顯示出我們的成員受到仇視和偏執的對待。如果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就如同我們一直被對待的那樣,那是多麼諷刺和可悲啊。救主教導:「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29我們若想獲得尊重,就必須尊重他人。此外,我們真正的歸信會帶來「溫順與謙卑的心」,進而邀請「聖靈」同在,並讓我們對他人充滿「完全的愛」,30也就是「不虛偽的愛」31。
我們的好牧人是恆久不變的,祂今日對罪和罪人的看法,與祂當初在塵世的時候是一樣的。祂不會因為我們犯罪而對我們望之卻步,儘管有時祂必定會認為:「可是這隻羊很不一樣!」祂非常愛我們,因此提供方法讓我們悔改並成為潔淨,使我們能回到天父和祂的身邊。32耶穌基督這麼做的時候,也樹立了我們應當效法的榜樣,祂對所有的人表示尊重,並且不仇視任何人。
身為祂的門徒,讓我們完全反映出祂的愛,敞開心胸、毫不保留地彼此相愛,莫讓任何人覺得被遺棄、孤單,或絕望。我見證耶穌基督是我們的好牧人,祂愛我們、關心我們。祂認識我們,並為祂的羊捨命。33祂也為我們活著,並希望我們能認識祂,運用對祂的信心。我愛祂,景仰祂,並深深感激祂,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