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說我是誰?」
彼得對基督的見證
我們對使徒彼得有越多的愛和了解,就越能夠準備好接受他為基督作的特別見證。
使徒彼得廣受信徒愛戴,或許是因為他看起來非常真誠,容易親近。我們可以與他產生共鳴。我們敬佩他有勇氣捨棄一切,為響應夫子「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馬太福音4:18-20)的呼召而「立刻」捨了網。我們能理解他為什麼對比喻的意義和所要傳達的信息感到困惑(見馬太福音15:15-16)。我們感受到那天夜裡在加利利海上,他在雙腳與信心在怒海狂滔中顫抖動搖,他呼求「主啊,救我」時內心的絕望(馬太福音14:22-33)。我們能體會他在耶穌改變形像時所表達的敬畏(馬太福音17:1-13)。我們陪著他為三次不認主的羞愧一起哭泣(見馬太福音26:69-75),陪著他在客西馬尼園裡一起哀傷(見馬太福音26:36-46),也陪著他在空墳裡一起歡喜與驚嘆(見約翰福音20:1-10)。
或許,各福音書的作者都希望我們與彼得有這種個人的連結。他們各自在所記的事件中,似乎特意為他與耶穌之間往來的經驗及對話保留得比最初的其他使徒都更多。1很多人認為四福音書之所以注重彼得是因為他成為首席使徒,是他們的發言人。但是,或許馬太、馬可、路加與約翰常常親密地談到彼得與耶穌的互動情形,也是希望我們在對使徒彼得有更多的愛和了解之後,更能準備好接受他為基督作的特別見證;這看來是他謹慎準備好要作的一個見證。
彼得的準備
彼得這位使徒在陪伴耶穌進行塵世傳道的這段期間,對於夫子就是彌賽亞的體認與見證似乎是得自他在理智上、實際經驗上、靈感啟示上的各種經驗。也就是說,像我們今日一樣,他的見證是透過頭腦、雙手和內心而來的。
彼得知道拿撒勒的耶穌不是普通人,因為他看到祂讓瞎子看見,潔淨大痲瘋,使瘸子行走,又叫死人復活(見馬太福音11:4-5;亦見約翰福音2:11;10:25;20:30-31)。他按照夫子的指示行事時學到的事物,支持他在邏輯上確認耶穌是基督。他按照救主指示撒網,捕到了許多魚(見路加福音5:1-9;約翰福音21:5-7)。救主對他說:「你來吧」,他就在水面上走(見馬太福音14:22-33)。他按照救主的吩咐,把遠遠不足的餅和魚分給眾人時,加乘的奇蹟就在他手上發生(見約翰福音6:1-14)。
彼得透過頭腦和雙手獲得的見證,必定大大增強了他所得到的這個最有力的見證——這個向他的心透露的見證。耶穌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他們的回答是當時一般人的說法。於是,救主更直接問他們:「你們說我是誰?」(見馬太福音16:13-15。)彼得毫不猶豫地說:
「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耶穌對他說:『西門·巴·約拿,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馬太福音16:16-17)
彼得在成為基督特別證人的準備過程中,還有數次私下與耶穌相處的經驗。2這種專屬個人的忠告和指示通常是在他去問救主問題,或是基督認為需要進一步訓練他的時候才給的。3
彼得或許也是基督所有門徒中最常受訓斥的一個。4了不起的是,他不以為忤,反而繼續跟從夫子,每天加添自己的見證,並且從祂身上學習。5
目睹了基督被釘十字架後發生的事件,使得這位加利利漁夫的準備達到了巔峰。彼得聽到墳墓空了,就趕快親自跑去看,「心裏希奇所成的事」(路加福音24:1-12;亦見約翰福音20:1-9)。路加記載說,復活的救主當天在某個時候曾私下向彼得顯現,但我們對這件事情所知不多(見路加福音24:34;哥林多前書15:3-7)。那天夜間稍晚,復活的主向眾使徒及其他一些門徒顯現,讓他們觸摸祂身上的傷痕。然後祂開他們的心竅,理解祂的復活如何應驗了寫在摩西律法和經文中的預言,並宣告:「你們就是這些事的見證」(見路加福音24:36-48;亦見馬可福音16:14;約翰福音20:19-23)。後來,11位使徒按救主的指示去到加利利,在「耶穌約定的山上」,祂對他們保證:「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見馬太福音28:7,10,16-20)。
經過了這一切,彼得的頭腦、雙手和內心都更進一步地被調教成了復活基督的證人,因為他親眼看見復活的主,親耳聽見祂說話,親手觸摸祂,當然內心也再次感受到聖靈的證實。
彼得的任務
就像彼得需要時間、教導和經驗才能充分了解彌賽亞的救贖使命一樣,他要領悟自己身為基督特別證人的這個使命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彼得似乎是在加利利海邊蒙主教導時,才完全了解他被要求的是什麼。他雖然兩次在夫子復活的身上摸過留下的釘痕,但顯然還是不知道要做什麼而宣布說:「我打魚去。」(約翰福音21:3)既然耶穌不再與他們同行,彼得似乎也無可奈何地重操舊業,過著以前的生活,他的兄弟也跟進。
他們辛苦了一整夜,什麼也沒打著。他們離岸不遠,很可能既疲倦又沮喪,看到岸邊站了一個人,要他們再撒一次網,卻沒有人認出祂來。或許是想起了以前服從類似忠告而捕獲到很多魚的經驗,這次他們照著去做,沒有抗辯,也沒有質疑(見路加福音5:1-9;約翰福音21:3-6)。他們再次收了滿網漁貨,約翰向彼得驚呼道:「是主!」(約翰福音21:7)彼得等不及船靠岸,便「跳在海裏」(約翰福音21:7),想儘快到夫子身邊。等其他人到齊以後,發現有魚又有餅等著他們(見翰福音21:9)。
吃完了飯,耶穌轉向彼得,很可能就是指著彼得選擇去抓的那些魚,問祂這位使徒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約翰福音21:15)。彼得肯定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他當然愛救主比魚或捕魚更深。他或許帶著一絲疑惑在回答:「主啊,是的,你知道我愛你」,而基督回應他,說:「你餵養我的小羊。」(約翰福音21:15)救主再問彼得同樣的問題,彼得也再次宣示他對基督的愛,基督又命令他說:「你牧養我的羊。」(約翰福音21:16)耶穌三問彼得,以確認他的愛,讓這位門徒覺得很憂愁。我們可以感覺到彼得第三次提出證詞時的感傷與激動:「主啊,你是無所不知的;你知道我愛你。」(約翰福音21:17)耶穌又再次命令說:「你餵養我的羊。」(約翰福音21:17)6彼得要是真的愛主,就不要再當漁夫,而是作一個牧人,照顧夫子的羊群。7從那時起,彼得的行動與事工證明了他終於了解身為基督特別僕人與證人的任務與使命。
彼得的見證
在加利利的那天過後,彼得以無比的信心、勇氣和認真的態度去履行基督給他的任務。身為首席使徒的他站出來擔起主領教會的召喚。彼得在這個職位上雖然要履行諸多任務,他卻不曾忽略要一直作基督證人的這項責任,他作見證的對象、場合和時機包括:在五旬節當天被聖靈澆灌的群眾(見使徒行傳2:1-41),在聖殿中所羅門廊下發生的一件奇妙治癒的事件後(見使徒行傳3:6-7,19-26),在他被捕、帶到猶太領袖面前時(見使徒行傳4:1-31;亦見使徒行傳5:18-20),在他向聖徒講道時(見使徒行傳15:6-11),以及在他的書信中。
彼得在他所寫的信中,回顧了對基督受苦的個人見證,也表達了希望能「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彼得前書5:1)。越到最後,他越堅定地接受自己「脫離這帳棚的時候快到了,正如我們主耶穌基督所指示我的」(彼得後書1:14)。
彼得嚴肅地發表以上看法時,或許正在思考耶穌許多年前在加利利海邊對他說的話。救主在那裡命令彼得要餵養祂的羊後,說:「你年少的時候,自己束上帶子,隨意往來;但年老的時候,你要伸出手來,別人要把你束上,帶你到不願意去的地方。」(約翰福音21:18)約翰解釋說:「(耶穌說這話是指著彼得要怎樣死,榮耀神。)說了這話,就對〔彼得〕說:『你跟從我吧!』」(約翰福音21:19)晚年的彼得在想到死亡時,知道自己今生確實跟從了基督,也準備好在死後跟從祂,肯定能找到平安與喜悅。
我們多麼希望新約對彼得的活動和寫作有更多的記載。所流傳下來的紀錄都是彌足珍貴,也讓我們非常喜愛這位忠信的漁夫。這份紀錄雖然內容不多,但是我們看到基督是多麼小心翼翼地個別調教彼得,使他成為祂的特別證人。讀了這些紀事後,我們發現我們對基督的信心和認識也跟著彼得一起增長了,讓我們能對個人的信心之旅有希望與展望。看到彼得逐漸明白基督對他的期待,又看到他勇敢、專注地努力完成救主所交付的任務後,我們不由得要思考一下:「基督對我有什麼期待?」以及「我做得夠不夠?」讀了彼得為基督作的見證後,我們熱切響應他所說的話:「我們已經信了,又知道你是〔那位基督,活神的兒子〕。」(約翰福音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