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灰心气馁的时候,请记住拿因的寡妇
2019年4月


灰心气馁的时候,请记住拿因的寡妇

尤其在我们觉得被人遗忘或忽略时,我们必须记住:耶稣在这位寡妇需要帮助时,及时地赶来援助,而祂也会来帮助我们。

拿因的寡妇

有时在人生的起起伏伏当中,我们可能觉得神不太关心我们每天的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模式似乎枯燥而单调,几乎一成不变,有时很难指出神在哪个方面直接介入我们的生活。我在生活中感觉自己微不足道时,常常都会想到新约中的一位妇女,她可能也曾有这种感受。经文中没有提到她的名字,只简单提及她的村庄名称和婚姻状态。

那位妇女是拿因的寡妇,四福音书中只有路加记载了这个令人惊叹的故事。对我来说,她体现出救主个别关怀的施助,以及救主怎样主动向社会上灰心气馁的平民百姓伸出援手。这项记载完全解决了神是否认识和关心我们的疑问。

路加福音第7章简短地叙述了这项奇迹,描述耶稣拦下一个送殡的队伍,奇迹般地让一位死去的少年人复生。但是,它的背景环境有更多值得去了解。对于所有的奇迹,背景环境是了解该事件的关键所在,但这个事件的背景环境尤其特殊。我曾在杨百翰大学耶路撒冷中心任教,因此我要跟大家分享我对于这项奇迹的一些个人见解。

拿因是耶稣时代的一个小农村,在耶斯列山谷东侧的摩利山边。这个小镇地处偏远,只有一条路通往那里。在耶稣的时代,这个村落应当很小也比较穷,而且从那时起一直都是这样的情形。根据历史纪录,这个小镇在人数最少的时候只有34户人家和189位居民。1今日当地大约有1,500位居民。

路加在开始记写这个故事之前,提到耶稣前一天在迦百农治好了百夫长的仆人(见路加福音7:1-10)。然后我们得知「过了不多时」(第11节),救主在一大群门徒的伴随下,进入拿因城。这个顺序非常重要。迦百农位于加利利海的北岸,低于海平面600英尺(183公尺),拿因位于迦百农西南方大约30英里(48公里),高度为海拔700英尺(213公尺),因此去拿因需要艰辛费力地走上坡路。从迦百农走到拿因,至少要一、两天的时间。最近,一群杨百翰大学耶路撒冷中心的年轻学生在铺设好的路面共花了10个小时走完这条路线。这意谓着,耶稣大概非常早起,甚至可能在夜间步行,以便能「过了不多时」拦下送殡的队伍。2

加利利地图

当基督走完这段令人疲惫的旅程来到该城时,一支送殡的队伍正抬着一名大概20几岁的少年人。3路加告诉我们,这个少年人是一位寡妇独生的儿子,有些学者根据希腊文文本判断,这名寡妇没有其他子嗣。4在这个极为不幸的家庭悲剧中,一大群村民陪着她。

显然对任何人来说,儿子死亡都是个悲剧,但请想想这件事对这名寡妇的含义。在古代的以色列,对于没有继承人的寡妇,这件事在社交、灵性和财务方面有什么含义?在旧约时代的文化中,人们相信一位丈夫英年早逝,是代表神对罪的审判。因此,有些人认为神是在惩罚这位遗孀。在路得记中,年轻丧偶的拿俄米哀痛说:「耶和华降祸与我;全能者使我受苦」(路得记1:21,国际标准版)。5

这名拿因的寡妇不仅在灵性和情感上遭受痛苦,她也面临财务破产——甚至要挨饿。6妇女在婚后由夫家提供财务上的保障,如果丈夫去世了,照顾她的责任就交由长子负责。如今,这名寡妇有长子名分的独生子死了,她在财务上也顿失倚靠。如果她的儿子是20几岁,那么她大概是位中年妇女,住在一个偏僻的务农小镇,如今发现自己在灵性、社交和财务上都陷入困境。

拿因的寡妇与救主

就在村民抬着这位妇人的儿子准备送葬的这段短时间里,耶稣遇到这个队伍,「就怜悯她」(路加福音7:13)。事实上,路加的叙述可能太含蓄了。不知何故,耶稣察觉到这名寡妇彻底绝望的处境。她或许整夜俯伏在布满尘土的地上,祈求天父让她知道为何如此;或许她甚至公开质问,为何天父仍要她活在世上;或是她只是为即将面临的孤独感到害怕。我们并不知道。但我们知道的是,救主选择立即离开迦百农,祂可能需要整夜赶路,才能在送殡的队伍把尸体埋在土里之前拦下他们。

是的,当耶稣看到这位妇人满脸泪痕地走在队伍后面,就对她起了极大的怜悯——但似乎在祂「碰巧」拦下出殡的队伍很早之前,就有了那些怜悯之情。他在她最需要的时刻来到,分秒不差。

耶稣告诉这名寡妇「不要哭」(第13节)。祂无惧礼规上的不洁,「按着杠」,整个出殡的队伍「就站住了」。祂接着命令说:「少年人,我吩咐你,起来!

寡妇和儿子

「那死人就坐起,并且说话。耶稣便把他交给他母亲」(第14-15节)。自然而然地,村民和耶稣的门徒都大感惊奇,大家的悲伤转化为纯净的喜乐。他们都「归荣耀与神,说:『有大先知在我们中间兴起来了!』」(第16节)。但这项奇迹也是关乎救援一个绝望的灵魂。耶稣了解,这位妇人受到极大的错待——她在他们的文化中受人轻视。她的遭遇立刻引起了祂的注意,即使祂必须长途跋涉,才能在适当的时机赶到那里。祂知道她绝望的处境,所以很快就来了。多马·孟荪会长(1927-2018)曾讲述这无法否认的真理,他说:「将来有一天,当我们回首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时,我们就会明白它们根本不是偶然。」7

对我们而言,这个振奋人心的事件远不只是很棒的圣经故事而已。它毫无疑问地证实了,耶稣知道这位穷困、被人遗忘又无依无靠的寡妇。尤其在我们觉得被人遗忘或忽略时,我们必须记住:耶稣在这位寡妇需要帮助时,及时地赶来援助,而祂也会来帮助我们。此外,我们可以从救主的榜样学到的第二个教训就是,伸出援手去造福周遭之人很重要。在你周遭有许多人有时会感到灰心气馁,如果你能告诉他们这位「拿因姊妹」的故事,以及主清楚地知道她的沮丧和个人极大的危机,就可能使黑夜变白昼。记住宾塞·甘会长(1895-1985)这项发人深省的教导:「神的确注意到我们,祂看顾着我们,然而祂通常透过其他人来满足我们的需要。」8

寡妇拥抱儿子

对我而言,在耶稣所行的一切奇迹中,很少有奇迹像祂在施助拿因的寡妇时那般温馨感人和充满怜悯的。它提醒我们记住,我们对祂很重要,而且祂绝不会忘记我们。我们绝不能忘记这一点。■

注:

  1. See E. Mills, Census of Palestine 1931: Population of Villages, Towns, and Administrative Areas (1932), 75.

  2. See S. Kent Brown, The Testimony of Luke (2015), 364.

  3. See Brown, The Testimony of Luke, 365.

  4. See Brown, The Testimony of Luke, 365.

  5. 在以赛亚书54:4,主告诉以色列的这位寡妇,她「不会再记念〔她〕寡居的羞辱」(新英文译本)。

  6. See Brown, The Testimony of Luke, 365.

  7. 多马·孟荪,取自约瑟·胡适令的文章,「在生命旅程中所学到的教训」,2001年5月,利阿贺拿,第38页。

  8. 总会会长的教训:宾塞·甘,(2006),第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