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安全地回到家園聚集
2023年5月


14:48

安全地回到家園聚集

我們身處史無前例的獨特位置,要在天父的計畫下,聚集幔子兩邊的以色列民。

我們敬愛的先知羅素·納爾遜會長語重心長地強調,我們獨特的責任是協助聚集分散的以色列,並準備世人迎接耶穌基督的第二次來臨。1我們靈體的父親渴望祂的兒女安全地回到家園聚集

天父為了讓祂的兒女安全地回到天上家園聚集而訂立的計畫,並不是依據世俗的成功、經濟地位、教育、種族或性別。父的計畫所依據的是正義、遵守祂的誡命、接受神聖教儀和遵守我們所立的聖約。2

我們都是弟兄姊妹,並且「對神而言都是一樣的」,這項神所啟發的教義支撐著這偉大的聚集事工。這項教義符合一些人深切的渴望,他們希望不同經濟和種族地位的人都能體驗更好的生活,我們讚揚並且響應這樣的善舉。此外,我們渴望神所有的兒女都歸向祂,並透過祂的福音獲得祂所賜予的永恆祝福。3主在教義和聖約的序言中宣告:「你們遠方的人聽著;你們各海島上的人也都一起聽著。」4

我很喜愛教義和聖約的第一節經文將「各海島上」的人含括在內。我曾有過三次特定的召喚,在海島上服務和生活。第一次是年輕時在不列顛群島傳教,第二次是以新任總會持有權柄人員的身分在菲律賓群島服務,後來又在太平洋群島擔任區域會長,疆界涵蓋了玻里尼西亞群島的許多島嶼。

這三個區域都已成功地將信徒聚集到耶穌基督的復興福音裡。傳教士首度抵達不列顛群島的時間是在1837年,那是約瑟·斯密奉獻嘉德蘭聖殿後的隔一年,摩西在該聖殿交付了「從大地四方聚集以色列和從北部地方引領十支派的權鑰」。5早期在不列顛群島的成功堪稱傳奇,到了1851年,有超過半數的教會成員是住在不列顛群島上的洗禮歸信者。6

1961年,戈登·興格萊長老拜訪菲律賓群島,並開啟全部時間傳道事工。當時只有一位菲律賓男性持有麥基洗德聖職;令人驚嘆的是,今日菲律賓群島有超過850,000名教會成員。我很敬佩菲律賓的人民,他們對救主有深切持久的愛。

傳道事工在玻里尼西亞群島的持續發展,或許比較少為人知。那是阿狄生·普瑞特在1844年抵達現今法屬玻里尼西亞開始的。7當時許多玻里尼西亞人已經相信永恆的家庭,並接受耶穌基督是他們的救主。今日,在玻里尼西亞群島上,有將近百分之25的玻里尼西亞人是教會成員。8

我曾聽過一位住在大溪地偏遠小島的17歲女孩說,她是第七代的成員。她向她的祖先致敬,他們於1845年在土布艾歸信,比教會早期成員抵達鹽湖谷的時間還要早兩年。9

我們的教義很清楚,所有的人接受和回應福音信息都有定時和定期,這些例子只是整體大局裡的一部分。納爾遜會長繼續強調說:「聚集以色列是今日世上最艱鉅的挑戰、……偉業和……事工。」10

在耶穌基督的教會復興——包括摩爾門經問世,以及先知約瑟·斯密獲得這項啟示和聖職權鑰——之前,世人對聚集以色列的了解非常零星且有限。11

「以色列」這個獨特的名字,是神授予雅各的頭銜,12之後用來代表經由以撒和雅各而來的亞伯拉罕的後裔。最初給先祖亞伯拉罕的應許和聖約,記載在亞伯拉罕書2:9-10,部分內容是這樣的:

「我必使你成為大國。……

「我要因你的名而祝福〔萬國〕;凡是接受這福音的,都要以你的名來稱呼,都要被算作你的子孫,都將起來讚頌你,他們的父親。」

我們在前生的天庭會議中,討論並支持了救恩計畫,這計畫包括了在世界奠基前,就為聚集而制定的特定聖職律法和教儀,13也包括了選擇權這項最重要的原則。

以色列人強盛了好幾個世紀,期間歷經掃羅、大衛和所羅門的統治,之後便分裂了。猶大支派和一部分的便雅憫支派成為猶大國,其餘被稱作十支派的,則成為以色列國。14兩國分治200年後,以色列的首次分散發生在主前721年,當時以色列的十支派被亞述王俘虜帶走,15後來前往北部諸國。16

在主前600年,摩爾門經的記載剛開始的時候,先祖李海帶著一群以色列人到美洲殖民。李海了解以色列會被分散,他就身在其中;尼腓引用他的話,說以色列家族「要被比作橄欖樹,樹枝會被折下來,並且分散到整個地面上」。17

在所謂的新大陸上,摩爾門經中所記述的尼腓人和拉曼人的歷史,大約結束於主後400年。先祖李海的後代如今遍布整個美洲。18

摩爾門在尼腓三書5:20中清楚描述這一點:「我是摩爾門,是李海的嫡系後代。我有理由讚美我的神和我的救主耶穌基督,祂帶我們的祖先離開耶路撒冷地。」19

顯然,以色列編年史的焦點,就是我們的主和救主耶穌基督的降生、信息、傳道與使命。20

在救主經歷塑造永恆的死亡與復活後,眾所周知的猶大的第二次分散,發生在主後70年至135年之間,起因是羅馬的壓制和迫害,導致猶太人分散到當時所及的世界各地。

納爾遜會長曾教導:「摩爾門經問世便是主已開始聚集聖約兒女的一個徵兆。」21因此,先知約瑟·斯密藉著神的恩賜和能力翻譯的摩爾門經,是寫給李海的後裔、被分散的以色列,以及被收養進以色列支派的外邦人。尼腓一書第22章的章前綱要談到:「以色列會分散至整個地面上——外邦人在末世會以福音來撫養和滋養以色列。」摩爾門經標題頁記載這本書的目的之一,是「要猶太人和外邦人確信耶穌是基督」。聚集以色列的概念,隨著復興和摩爾門經大幅擴展了。22

接受耶穌基督福音的人,不論家系為何,都會成為被聚集的以色列的一員。23隨著那樣的聚集,以及許多已建造或宣布建造的聖殿,我們身處史無前例的獨特位置,要在天父的計畫下,聚集幔子兩邊的以色列民。

賓塞·甘會長談到以色列的真正聚集時,說道:「現在,以色列的聚集包括加入真實的教會和認識真神。……因此,凡接受復興福音,如今想用自己的語言、與所在國家的聖徒一起崇拜主的人,就是遵守了聚集以色列的律法,而且也繼承了在這末世應許給聖徒們的所有祝福。」24

「現在以色列的聚集,也包括了歸信。」25

正如透過清晰的視角所見到的,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成員有著莫大的榮幸去愛、分享、邀請,並協助聚集以色列,以獲得主圓滿的聖約祝福。這包括非洲人和歐洲人、南北美洲人、亞洲人、澳洲人,以及各海島上的人。「因為主的聲音實在是對全人類說的。」26「這項聚集事工將持續進行,直到義人在世界各國的聖徒會眾中聚集。」27

羅素·納爾遜會長對聚集所作的宣告,比其他任何人都更直接:「你在任何時間所做的任何事,只要能幫助任何人(無論在幔子的哪一邊),在與主立下重要的聖約和接受必要的洗禮和聖殿教儀方面往前跨一步,都是在幫助聚集以色列。就是這麼簡單。」28

教會如今發展得如何呢?從我1960年開始傳教到現在,已經過了62年,在先知召喚下服務的全部時間傳教士從7,683人增加到62,544人,傳道部的數目從58個增加到411個,成員人數從大約170萬人增加到大約1,700萬人。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暫時影響了我們分享福音的一些機會,但也提供了運用新科技的經驗,這將大大加速聚集。我們很感謝教會成員和傳教士現在都在擴大努力去聚集分散的以色列,教會在各地持續成長,特別是南美洲和非洲。我們也很感謝世界各地有許多人響應納爾遜會長的強力邀請,更踴躍地參與傳道服務。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去大大擴展我們對愛、分享和邀請的承諾。

這傳道事工很重要的一環是,每位成員都能成為明燈般的榜樣,29不論我們住在何處。30我們不能隱藏起來,我們友善、正義、快樂並真誠地愛所有的人,這些基督般的榜樣不僅能成為引領他們的明燈,也能讓他們了解,在耶穌基督復興福音的救恩和超升教儀中,有著安全的港灣。

請了解,分享耶穌基督的福音會帶來非凡的祝福,經文談到喜樂和平安、罪的赦免、得到保護不受誘惑,以及來自神的支持力量。31在塵世生命之後,我們會準備好「在死者之靈的廣大世界裡,……向那在黑暗中、在罪的束縛下的靈」分享福音。32

主和我們敬愛的先知已提出非凡的忠告,要我們協助聚集以色列,我今天特別祈求,每個兒童、男青年、女青年、家庭、定額組、慈助會和班級,都要檢視我們個人和全體對此事接受得如何。

我們尊重選擇權。在這俗世裡,許多人不會響應和參與聚集以色列,但還是有很多人會,而主期望那些已經接受祂福音的人,會迫切地努力成為明燈般的榜樣,幫助其他人歸向神。這會讓我們在世界各地的弟兄姊妹,享有耶穌基督復興福音的至高祝福和教儀,並且安全地回到家園聚集

我以使徒的身分,明確且堅定地見證耶穌基督的神性,以及天父為我們制定的計畫。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見羅素·納爾遜,「歡迎詞」,2021年5月,利阿賀拿,第7頁。

  2. 教義和聖約20:37

  3. 尼腓二書26:33

  4. 教義和聖約1:1。主在教義和聖約1:4中繼續說道:「而且警告之聲將藉著我在這末世揀選的門徒的口,傳給所有的人。」

  5. 教義和聖約110:11

  6. 1851年,教會成員總數為52,165人。根據教會紀錄,以及英國和威爾斯的「1851年宗教人口普查」,那些地點有超過28,000名成員(see Robert L. Lively Jr., “Some Sociological Reflections on the Nineteenth-Century British Mission,” in Mormons in Early Victorian Britain, ed.Richard L. Jensen and Malcolm R. Thorp [1989], 19-20)。

  7. 聖徒:耶穌基督的教會在後期時代的故事,第一冊,真理的大旗,1815-1846(2018),第367-368382-383426頁

  8. 東加:百分之45;薩摩亞:百分之31;美屬薩摩亞:百分之22.5;法屬玻里尼西亞:百分之7。

  9. 聖徒第426-427頁

  10. 羅素·納爾遜,「以色列民全力起」(全球青少年祈禱會,2018年6月3日),HopeofIsrael.ChurchofJesusChrist.org。

  11. 這項獨特且有力的教義記載在摩爾門經,也簡潔地記載在信條第10條,此信條開宗明義寫道:「我們信以色列的真正聚集和十支派的復興」(見雅各·陶美芝,信條,第307-336頁)。

  12. 正如創世記32:28所記載的,該經文記事寫道:「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神與人較力。」

  13. See Joseph Smith, in “History, 1838–1856, volume D-1,” 1572, josephsmithpapers.org; see also Joseph Smith, “Discourse, 11 June 1843–A, as Reported by Wilford Woodruff,” [42–43], josephsmithpapers.org; Joseph Smith, “Discourse, 11 June 1843–A, as Reported by Willard Richards,” [241], josephsmithpapers.org.

  14. 見Bible Dictionary, “Israel, Kingdom of”;雅各·陶美芝,信條,第308頁。羅波安和他的人民被稱為猶大國,位於今日以色列的南部。

  15. 列王紀下17:23

  16. 教義和聖約133:26;亦見教義和聖約110:11

  17. 尼腓一書10:12。艾蒙後來說:「我神的名是應當稱頌的,祂關心這民族;這民族原為以色列樹上的一枝,從母樹上失落到異鄉」(阿爾瑪書26:36)。

  18. 賓塞·甘會長談到以色列人的遺裔拉曼人時教導說,錫安是整個美洲大陸。他說:「我們正身在以色列中,且正受到聚集」(The Teachings of Spencer W. Kimball, ed.Edward L. Kimball [1982], 439)。

  19. 當先祖李海受到指示,要帶他的家庭出發前往曠野時,至少有一部分的原因是由於耶路撒冷將被毀滅(見尼腓一書第2章)。所羅門聖殿毀滅、耶路撒冷被攻陷、猶大支派被俘等事件大約發生在主前586年。

    「以色列大約在主前720年被占領,而它的10個支派則被驅逐而流亡。……〔在耶路撒冷,〕所羅門聖殿挨過了許多外國勢力的攻擊,直到主前586年,才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的軍隊完全毀滅」(David B. Green, “The History of the Jewish Temple in Jerusalem,” Haaretz, Aug. 11, 2014, haaretz.com/jewish/.premium-history-of-the-temple-in-jerusalem-1.5256337)。亦見列王紀下25:8-9

  20. See Tad R. Callister, The Infinite Atonement (2000).

  21. 參閱羅素·納爾遜,「聖約的子孫」,1995年7月,聖徒之聲,第34頁;亦參閱「聖約」,2011年11月,利阿賀拿,第88頁。

  22. See Russell M. Nelson, in R. Scott Lloyd, “Seminar for New Mission Presidents: ‘Swift Messengers’ to Scattered Israel,” Church News, July 13, 2013, thechurchnews.com. 羅素·納爾遜會長談到聚集時說:「問題不在於你身處何方,而在於你個人的承諾。一個人不用離開自己的國家就可以『認識……主』〔尼腓三書20:13〕(參閱「聚集分散的以色列」,2006年11月,利阿賀拿,第81頁)」。亦見尼腓三書21:1-7

  23. 我們的教義很清楚;主因為以色列十二支派的不正義和背叛而將他們分散。但主也用這個使祂的選民分散到世界各國中的事件,去祝福那些國家。見經文指南,「以色列——以色列的分散」,www.churchofjesuschrist.org/study/scriptures/gs/scattering-of-israel?lang=zho。

  24. Spencer W. Kimball, The Teachings of Spencer W. Kimball, 439.

  25. Summary heading in Spencer W. Kimball, The Teachings of Spencer W. Kimball, 438.See also “All Are Alike unto God,” ed.E. Dale LeBaron (1990), a collection of 23 conversion stories by Black African Latter-day Saints. 茱莉亞·馬芬布拉姊妹表示,在加入教會之前,當她讀到「以色列」這個詞時,她會「把書丟在一邊,說:『這是給白人的,不是給我們的;我們沒有蒙揀選。』今天我知道,只要過正義的生活,我也是尊貴家庭的一分子。我是以色列人,我在聖殿做教儀時,體會到我們所有的世人都同屬一個家庭」(in “All Are Alike unto God,” 151)。

  26. 教義和聖約1:2

  27. Spencer W. Kimball, The Teachings of Spencer W. Kimball, 438.

  28. 羅素·納爾遜,「以色列民全力起」。

  29. 使徒保羅告訴他的年輕朋友提摩太「要……作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4:12)。

  30. 尼腓三書18:24

  31. 摩賽亞書18:8-13尼腓三書18:25教義和聖約18:10-1631:562:3

  32. 教義和聖約1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