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培養並表達同理心
2023年9月


「培養並表達同理心」,2023年9月,利阿賀拿

年輕成人園地

培養並表達同理心

救主完美的榜樣教導我們,表達同理心能帶來力量,使他人得到祝福。

在飛機上哭鬧的小孩

一架小飛機、一位束手無策的母親、一個哭鬧不休的小男孩,將這三者加在一起,會是什麼情況?令人崩潰的情況。我從後幾排的座位觀看事情的經過,事情的經過大概是這樣:

小男孩:我餓了!

母親:好,我們看看包包裡有什麼。

小男孩:不—要—!

母親:你不是餓了嗎?

小男孩:給我那個!

母親:給你哪個?

小男孩:那—個—!

母親:親愛的,你不能拿我的項鍊。

小男孩:我就是要!

各位懂我的意思了吧。在接下來的20分鐘,這位母親用盡辦法來安撫這個小男孩:賄賂、轉移注意力、幽默感,甚至一兩個小小的威脅。什麼都沒有用。我提醒自己,「航程很短,她不會有事的。」

但結果並非如此,她的壓力越來越大,開始頻頻擦拭眼角的淚水。我不認識她,但我很想幫她,於是不自覺地在心裡開始為他們母子倆祈禱。

我並不是唯一受到此事影響的乘客。就在她情緒快要崩潰的時候,有位乘客前來幫助她;這婦人有點年紀,就坐在隔著走道的位子上。這位好心的婦人轉頭向這位年輕的母親輕聲說出幾句安慰的話,然後握住她的手。她只做了這件事,而這就夠了。

這兩位婦人在剩下的飛行時間裡隔著走道握著手。雖然小男孩仍繼續咆哮吼叫,但他的母親卻氣定神閒。這真是個奇蹟!

同理心和憐憫:門徒的兩項特質

用現代的詞彙來說,這奇蹟有個名字,就叫同理心。同理心,顧名思義,是種體貼的舉動,以設身處地的方式去體驗他人的想法、感受或經驗。同理心是現代的用語,經文裡找不到這個詞。但是語言學家已指出,同理心與憐憫息息相關。而「憐憫」一詞,在經文裡到處可見。

同理心是一種體會他人痛苦的能力,憐憫則是從那能力衍生出的愛心舉動。耶穌基督在施助、祝福、醫治和贖罪時,同時展現出同理心和憐憫。身為基督門徒的我們,必須學習感受同理心並表達憐憫;這些都算是門徒的主要特徵。

同理心一旦發揮最大的作用,會幫助我們理解並且回應他人的痛苦、需要、恐懼或憂傷。在這位年輕母親的例子中,那位老婦人大概有數十年照顧子女和孫子女的類似辛苦經驗,所以能以過來人的身分給予安慰。她之所以有資格安慰人,是因為自己親身經歷過這些事。

那麼,是什麼讓耶穌基督有資格安慰我們呢?十二使徒定額組尼爾·麥士維長老(1926-2004)教導:「耶穌知道如何在我們的憂傷病痛中救助我們,正是因為祂已經承擔了我們的憂傷和病痛〔見阿爾瑪書7:11-12〕。祂先經歷了這一切,方才蒙得體恤之心。」1

耶穌造訪尼腓人

基督在滿地富,賽門·杜威繪

培養同理心並幫助他人

你曾忍受過哪些困難,讓你培養出同理心和憐憫他人的能力?你是否曾受到因貧窮、虐待、無知、疾病、疏忽、罪或各種困境帶來的影響?如果有的話,你很可能會因所受的苦而變成一個更有智慧、更堅強、更善解人意的人。

簡言之,你已培養了同理心,隨時能影響那些受苦之人的生命。要從何處著手?我有兩個建議:

第一,努力更敏於察覺他人的痛苦。可惜的是,我們很有可能和受苦的人在一起,卻對他們所受的苦渾然不覺。那要如何更敏於察覺呢?耶穌基督的榜樣可以教導我們。

耶穌復活後去拜訪尼腓人時,不僅對他們講解祂的教義,也將祂的福音傳授給他們。那時,祂停頓了一下,看著人民說:「我發覺你們很軟弱,不能明瞭……我……所有的話」(尼腓三書17:2)。耶穌於是請他們回家、休息、沉思祂的教導,這樣隔天回來就會恢復精神,準備好接受更多(見尼腓三書17:3)。

故事到此結束,對吧?不盡然。耶穌仔細觀察了這群信徒的臉後,覺察到更多的事情:

「事情是這樣的,耶穌說了這話,再環顧群眾,見他們流淚並凝望著祂,似乎在請求祂在他們那裡多逗留一些時候。

「祂對他們說:看啊,我內心充滿對你們的憐憫」(尼腓三書17:5-6)。祂越用心看著他們,就更徹底了解他們,使得祂作出充滿憐憫的回應。

在這充滿墜落之人的墜落世界裡,不難看到天父兒女眼中的淚,但我們還是得看,才看得到。像救主一樣,看人的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從他們需求的角度來看。我們一旦能看到,就能服務。

十二使徒定額組尤理西斯·蘇瑞長老指出,「當我們像救主所體現的那樣,努力在生活中處處心懷憐憫,我們就會更敏於察覺別人的需求。有了那樣敏銳的心,就會讓我們所做的每件事,流露出真誠的關心與愛。」2

第二,提供只有你有資格能給予的幫助。耶穌在滿地富察覺到尼腓人的需求後,就示意他們向前,醫治了他們的病人,並祝福他們的小孩,做了唯有世界的救主能做的事。

你我同樣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經驗和能力來滿足他人的需求。我們無法解決每個人的問題,但在能夠同理他人的痛苦時,我們可以減輕他們的重擔。我們或許無法醫治痲瘋病人,但我們可以安慰病人;我們或許無法幫助某人脫離貧窮,但我們可以分享未雨綢繆的生活原則,請人吃一頓飯,並捐出更慷慨的禁食捐獻;我們或許無法寬恕罪,但我們可以寬恕冒犯我們的人。

將同理心付諸行動

一架小飛機、一位束手無策的母親、一個哭鬧不休的小男孩,將這三者加在一起,會是什麼情況?一個表達同理心和憐憫的機會。

降落時,這位年輕的母親一手拎著背包,一手抱著小男孩,下了飛機。原來她還要去趕搭另一班飛機,而且快來不及了。我看她在停機坪焦急地等著行李出來。我算了算她的行李:嬰兒推車、汽車座椅、行李箱、隨身行李、尿布袋。她需要幫助,而我的同理心則需行動證明。

我沒停下來自我介紹,就伸手幫她拿東西,說:「我來拿這些。你帶著他,快去登機門。我會跟在你們後面。」她欣然接受了,然後我們快步急奔衝過機場。我們靠近登機門時,我看到另一位女士正在求空服人員讓飛機多留在地面幾分鐘。我們雖然跑得上氣不接下氣,但卻趕上了。這位年輕的母親和這位女士大鬆了一口氣後,含著淚水開心地擁抱在一起,然後順利登機。

這小小的服務並沒有改變世界,卻在神的某個孩子有需要時,以有意義的方式祝福了她的生命。正如這舉動幫助了我的新朋友朝著她的實際目的地前進,它也幫助了我朝著我的靈性目的地前進。選擇同理心和憐憫,幫助我變得更像耶穌基督一些;這讓我很快樂。

不論我們身在何處——在職場、學校、教會或飛機上——我們都可以有同理心,成為救主的代表。救主會要你今天憐憫誰?■

註:

  1. 參閱尼爾·麥士維,「主恩流長」,1997年7月,利阿賀拿,第13頁。

  2. 尤理西斯·蘇瑞,「救主始終不渝的愛心憐憫」,2021年11月,利阿賀拿,第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