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音進修班
精通教義複習19:應用精通教義章節


「精通教義複習19:應用精通教義章節」,摩爾門經教師用本(2024)

「精通教義複習19」,摩爾門經教師用本

精通教義複習19

應用精通教義章節

圖像
一起研讀經文的女青年

學習應用神聖經文裡的主的話語,能在很多方面為你帶來祝福。本課能幫助你,應用摩爾門經後半部分的精通教義章節中的真理。

動量

圖像
享受騎自行車的女青年

想像你在推或踢一顆球,哪些因素會影響球滾動的距離或速度?

動量是描述物體移動強度或力量的一種方法。例如,當騎車的人使腳推離地面,腳踏車就會開始向前滑行,這時這人保持平衡並繼續踩踏板,腳踏車就會保持這個動量繼續向前。當騎車的人加重踩踏板的力道或是騎到向下傾斜的斜坡道路上時,腳踏車的動量會增加速度加快。

  • 正向動量的例子還有哪些?

羅素·納爾遜會長教導:

我們從來沒有像今日這樣,如此需要正向的靈性動量,來應對邪惡和黑暗時代各種徵兆加劇的速度。正向的靈性動量讓我們在疫情、海嘯、火山爆發和武裝衝突所造成的恐懼和不確定性中,能夠繼續向前邁進。靈性動量會幫助我們抵禦敵人持續無情的邪惡攻擊,遏止他想要侵蝕我們個人靈性根基的努力。(羅素·納爾遜,「靈性動量所產生的力量」,2022年5月,利阿賀拿,第98頁)

  • 你會如何描述靈性動量是什麼,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它?

  • 你覺得自己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需要更多的靈性動量?你期望會獲得哪些助益?

增加靈性動量

精通教義經文章節教導真實的教義,幫助我們認識耶穌基督和祂的福音。只要我們憑信心跟從祂,就能在生活中創造並增加靈性動量。

圖像
紀錄圖示
  1. 將下圖畫到研讀日記的一個空白頁面上,並完成以下指示:

圖像
畫一個圖,圖中有個人騎著腳踏車,走在有障礙物和小山丘的小路上

想像你是騎車的人,而這條路代表了你的人生。你可能會注意到,你所走的路一開始是直的,但隨後你會遇到需要更多努力才能克服的阻礙和上坡。想一想,你需要怎樣的靈性動量來成功度過此生,以及你可能會遇到哪些阻礙和挑戰。

研讀你一直在學習的精通教義關鍵經文詞句,找出與你個人旅程有關的章節。在你畫的圖中相對應的數字旁,寫下一段曾對你有幫助或可能會有幫助的精通教義章節經文出處:

  1. 每天保持靈性動量,並持續進步。

  2. 相信並根據這段經文所教導的真理採取行動,來避開或克服阻礙。

  3. 汲取救主的能力,勤奮努力去實現你的靈性目標。

為你選擇並囊括在圖中的每一則精通教義章節,針對以下至少一個建議寫下你的想法:

  • 你感受到這段精通教義章節的真實和重要的一個經驗。

  • 你要如何在生活中,更妥善地應用這段經文章節的教義或原則?

  • 你為什麼覺得,這段經文章節會祝福你獲得救主的能力,並增加你的靈性動量?

  • 這項教義如何增加了你對天父和耶穌基督的愛?

摩爾門經精通教義:阿爾瑪書~摩羅乃書

摩爾門經教師用本(2024)

經文出處

關鍵經文詞句

經文出處

阿爾瑪書7:11-13

關鍵經文詞句

「祂必到各處去,受盡各種痛苦、折磨、試探。」

經文出處

阿爾瑪書34:9-10

關鍵經文詞句

「贖罪是必定要完成的;……是無限而永恆的犧牲。」

經文出處

阿爾瑪書39:9

關鍵經文詞句

「不要再追求眼睛的欲望。」

經文出處

阿爾瑪書41:10

關鍵經文詞句

「邪惡絕非幸福。」

經文出處

希拉曼書5:12

關鍵經文詞句

「你們要在……我們救贖主這塊磐石上建立根基。」

經文出處

尼腓三書11:10-11

關鍵經文詞句

「我已順從了父從開始時對萬事的旨意。」

經文出處

尼腓三書12:48

關鍵經文詞句

「像我一樣完全,或像你們在天上的父一樣完全。」

經文出處

尼腓三書27:20

關鍵經文詞句

「歸向我,……受洗,使你們得以藉著接受聖靈而聖化。」

經文出處

以帖書12:6

關鍵經文詞句

「你們的信心受到考驗之前,你們不能獲得見證。」

經文出處

以帖書12:27

關鍵經文詞句

「如果世人到我這裡來,……我必為他們使軟弱的東西變成堅強。」

經文出處

摩羅乃書7:45-48

關鍵經文詞句

「仁愛是基督純正的愛。」

經文出處

摩羅乃書10:4-5

關鍵經文詞句

「用真心誠意來求問,對基督有信心,……藉著聖靈的力量,你們可以知道一切事情的真實性。」

  1. 為你選擇並囊括在圖中的每一則精通教義章節,針對以下至少一個建議寫下你的想法:

    • 你感受到這段精通教義章節的真實和重要的一個經驗。

    • 你要如何在生活中,更妥善地應用這段經文章節的教義或原則?

    • 你為什麼覺得,這段經文章節會祝福你獲得救主的能力,並增加你的靈性動量?

    • 這項教義如何增加了你對天父和耶穌基督的愛?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