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範圍廣泛的職責」
1866年12月26日,總會會長團和十二使徒定額組在百翰·楊會長的指導下召開會議。會議快結束時,第二任總會會長楊會長表示,希望在各地的教會重新建立慈助會。1
隔年,楊會長更迫切覺得需要協助主教履行其的職責——找出和幫助有需要的人。在著手於各支會重新建立慈助會時,他給予主教們以下的勸誡:「讓〔姊妹們〕在各支會成立慈助會。我們之中有許多能幹的婦女,而我們希望她們能幫忙這件事。有些人也許認為這是件小事,事實卻不然。你們會發現姊妹們將成為這項行動的主力;和她們分享你們的智慧、經驗及影響力,好好地用智慧來指導、引領她們,她們將會為窮人找到棲身處,並找到方法來援助他們,其速度甚至比主教快十倍。」2
姊妹們將再度在聖職權柄之下組織起來,如先知約瑟·斯密曾說的,她們將「置身於一種讓〔她們〕能按照神放在她們心中的同情心來行事的境地。」3她們會在屬世和屬靈兩方面鞏固自己的家庭和其他有需要的人。經由這項服務,她們個人的信心和正義也會增長。伊莉莎·舒姊妹教導,慈助會將「淬鍊和提升〔姊妹們〕,最重要的是,鞏固姊妹們對福音的信心,而慈助會這麼做時,將成為拯救許多人的有力工具。」4
各支會的慈助會
楊會長召喚舒姊妹為教會服務,走訪領地各處,協助主教成立慈助會。她說:「楊會長指示主教在其支會中成立慈助會,……並重申這項要求,下達到所有的屯墾區,號召姊妹們組織起來,不僅為了救助窮人,也為了完成每一項美好高尚的事工。」5
舒姊妹在擔任伊利諾州納府第一個慈助會的祕書時,曾保存了內容詳實的會議紀錄,包括約瑟·斯密的教導(見第2章)。從納府到鹽湖谷的旅途中,她小心翼翼地保管著她的會議紀錄簿。她了解姊妹們在那些會議中所接受到的教導有多重要。她知道慈助會的組織該如何架構起來,也記得該組織是奠基於哪些原則上。她了解這個組織是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一個重要部分。她說明:「能在具有這種性質的組織裡聚會,不是件普通的事。在各福音期裡,只要基督的教會健全完備,這個組織都會存在於教會中。」6。當時她走訪各支會時,一遍遍地教導了這些會議紀錄裡的事情。
擴大姊妹的視野及影響力
楊會長除了請舒姊妹與各支會聖職領袖合作之外,也給予她其他的指派任務。他說:「我要妳教導姊妹們。」7雖然她直到1880年才被按手選派為第二任總會慈助會會長,但此時她已被賦予主賜給愛瑪·斯密姊妹的相同責任:「按照我的靈給你的那樣,講解經文,勸勉教會成員。」8
楊會長也向教會的婦女提出忠告。他的勸誡加上舒姊妹的教導,擴大了婦女的視野,使她們更清楚看見自己在家庭、教會和世界上行善的力量。舒姊妹說:
「如果以色列的女兒和母親中有任何人感覺到在目前的職責上她們能做的事〔有限〕,那麼現在她們會發現有足夠的空間去發揮各種能力和才幹,用神厚賜給她們的一切去行善。……楊會長已轉動權鑰,讓慈助會採取行動和發揮作用去履行範圍廣泛的職責。」9
回顧19世紀後半期的慈助會所作的一些教導和工作,可看出重新建立的慈助會擴大了後期聖徒婦女的視野,也增強了她們正義的影響力。
仁愛
按照約瑟和愛瑪·斯密在納府建立的模式,仁愛一直是慈助會姊妹在屬靈及屬世上所做一切事物的基礎。楊會長教導:
「這一切都涵括在我們的宗教裡。每一美好的話語和工作、所有屬世的事、所有屬靈的事、天上的事、地面上的事以及地面下的事,都屬於我們宗教的範圍。……如果我們做這些事,並樂於行義,我們的腳就會像這些屹立的山嶺的地基一樣〔堅固〕不移。〔除非〕是根據正義的原則,否則我們不應渴求獲得任何事物。我們若希望受到公義的對待,就讓我們以公義待人,對所有的人仁慈、充滿愛心與仁愛。」10
遠離世俗的影響
百翰·楊會長在他的家中教導女兒們「要摒除每一種無益的不良事物,在每一件善良優美的事物上更求善求美。」11。摒除就是去除某件事物。當楊會長勸告女兒們要摒除不良事物,意思是要她們遠離世俗化、輕薄和不端莊的行為和衣著。他也教導全體教會成員要摒除不良事物和革新。
楊會長在勸告聖徒棄絕世俗的作法時,通常會針對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給予實際的忠告;他鼓勵節儉和努力工作。例如,他勸誡慈助會姊妹要改進飲食和做家事的模式。然而摒除不良事物不僅是採取更簡樸的生活方式,更是指內心的改變。姊妹們要讓自己有別於世上其他的人——成為真正的聖徒,也就是主的人民。伊莉莎·舒姊妹說:「我想摒除什麼呢?我想摒除我的無知和一切不屬於神的事物。」12
個人的啟示
舒姊妹遵照聖職領袖的忠告,她向慈助會的姊妹保證,如果她們照著去做,也同樣會獲得祝福。她還教導,每位婦女都會獲得靈感,使她們在個人生活、家庭和教會召喚上蒙得指引。她說:「告訴姊妹要謙卑而充滿信心地去履行職責,這樣,神的靈就會與她們同在,並在她們的一切努力中,給予她們祝福。讓她們尋求智慧而非力量,她們擁有多少智慧,就能發揮多少力量。」13
她受靈啟發的教導幫助慈助會姊妹們面對當時的種種考驗。她教導,只要她們不斷尋求來自聖靈的指引和安慰,即使置身在逆境中也能享有平安。她說聖靈「會滿足人心的一切渴望、填補每一種空虛。」她繼續說道:「當我充滿聖靈時,我的靈魂感到滿足。我由衷地說,生活上的各種瑣事一點也不會阻礙我。但是我若失去福音的精神和力量,沾染一丁點世俗習氣,麻煩就來到;事情就會出錯。我受到考驗,有什麼能安慰我?你們不能把安慰分給我——那種令不朽的心靈感到滿足、從天上泉湧而來的安慰。我們在生活中不是有此特權,能讓這種安慰源源不絕地流進我們的靈魂嗎?」14
為實行多重婚姻辯護
在教會初期,約瑟·斯密獲得啟示要實行多重婚姻。15。雖然一開始很多人難以接受這項作法,但忠信的聖徒知道約瑟·斯密是神的先知。他們遵從主向先知揭示的旨意。他們與神立約,也堅定虔誠地信守那些聖約。
慈助會於1860年代後期重新建立時,教會成員仍在實行多重婚姻。然而,當時許多美國人相信,多重婚姻的律法對於遵行此律法的婦女是一種貶抑和虐待。由於一般大眾對後期聖徒及其信仰有所誤解,美國政府通過立法,禁止實行一夫多妻的婚姻。
為了對這項立法作出回應,一群後期聖徒婦女於1870年1月在鹽湖城聚集。在來自美國各地的記者面前,這群婦女表示她們支持活著的先知和教會的作法。她們為自己和她們的丈夫辯護,也宣告自己的信仰和聖約。伊莉莎·舒姊妹說:「現在該是我們本著這召喚的尊嚴,站出來為自己說話的時候了。……。世人不了解我們,為了說明我們弟兄和我們自己的實際情形和獲得公義,我們必須開口說話。……我們的地位並沒有不如世上其他女士,我們也不希望給人這樣的錯誤印象。」16
一位後期聖徒婦女說出了其他許多人的心聲,她說:「在這廣大的世界上,沒有一處像猶他領地那樣和善又殷勤地對待婦女,如此鄭重地捍衛婦女的權利。我們在此表達我們對彼此的愛,也向全世界展現我們對父神的忠誠;表達我們願意遵照福音的要求,而高榮婚姻的律法正是其中一項要求,我們矢志要敬重、教導和實踐這一切的要求,願神在這些事上賜給我們力量。」17
新聞記者表示,這是一場「非凡的聚會。」18有位記者寫道:「在邏輯思考和言語表達方面,這群所謂被貶抑的摩爾門教婦女,和……美國東部的婦女不分軒輊。」19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在整個領地內有更多的婦女參與了這樣的聚會。
1890年,第四任總會會長惠福·伍會長獲得一項啟示,由於這項啟示,教會不再實行多重婚姻。他把這項啟示寫在一份稱為宣言的文件裡。關於撰寫這份宣言,他說:「天上的神命令我去做我已做的事,……當我被命令去那樣做的時刻來到時,我就一切都明白了。我到主前,寫下了主吩咐我寫的一切。」20
由於人們已經接受先知的勸誡而締結多重婚姻,並且訂立和遵守了聖約,這項新啟示再次令許多人難以接受,但是忠信的後期聖徒決定再次遵從先知。在教會全體成員聽到這項宣言並表示同意的那天,當時擔任第三任總會慈助會會長的琪娜·楊姊妹說:「今天眾人的心都受到試煉,但他們仰望神並且願意順服。」21
那些經由啟示接受多重婚姻,後來又經由啟示接受教會宣言的教會婦女,實在值得我們的欽佩和激賞。她們謹守所立的聖約,恪遵活著先知的勸誡;今日這些婦女備受她們忠信子孫的尊敬。
曾奉行多重婚姻律法的海倫·惠尼寫道:「我們也許會讀到殉教者、強大的征服者和許多偉大良善男女的事蹟,卻看不到錫安高貴婦女和美好女兒的歷史,她們對於以色列之神所賜的應許懷有信心,因而能超越小我、服從祂的更高律法,協助祂的僕人在世上建立錫安,……我確信天使已將她們的事蹟記錄下來了,將來我們會在永恆的紀錄冊上看到用黃金文字撰寫的史實。」22
將信念表達出來
伊莉莎·舒姊妹是位才華洋溢的作家和演說家;由於她的英文造詣,許多人稱她為「錫安女詩人」。23。她博學、忠信、有條理、有智慧、不退怯、孜孜不倦且表達能力強,並且在協助建立主的國度時,會服從聖靈的提示。她經常分享自己的知識和見證,並鼓勵後期聖徒婦女也在慈助會聚會中這麼做——而不要一直依賴別人來教導她們。
有些婦女覺得自己還沒準備好,不願意在大庭廣眾之下演講。舒姊妹給這些姊妹以下的忠告:「不要讓妳們的會長必須從頭到尾一直講話……難道神沒有賜給妳們演講的恩賜嗎?……只要妳們獲賜神的靈,那麼,無論妳們的想法多麼簡單,這些思想都能讓聽到的人受到啟迪。」24
艾蜜莉·理查說,舒姊妹幫助她學習在大眾面前演講:「〔她〕第一次請我在聚會中演講時,我做不到,她說:『沒關係,不過下次再有人請妳演講,要盡量說一些話。』我照著做了。」25理查姊妹持續增進自己公開演說的能力,1889年全國婦女選舉權協會在華盛頓特區舉行大會時,她在會中發表了演說。
有位記者對理查姊妹做了如此的描述:「在眾人注視下,她的身體微微顫抖,但她含蓄、鎮定、莊重,猶如天使般純潔甜美。……。倒不是她所講的話,而是她演講時所展現的文雅氣息,帶著一股優雅,征服了每個人的心。」26
今日,慈助會姊妹效法舒姊妹、理查姊妹和慈助會早期成員所樹立的典範;她們勤奮尋求福音知識,然後與人分享這些知識。她們這麼做,是聽從後期先知的勸誡。第十二任總會會長賓塞·甘會長說:
「我強調……每位婦女都極有必要研讀經文。我們希望每個家庭都蒙福能有熟讀經文的姊妹——無論是獨身或已婚,年輕或年老,寡居或是有家庭的姊妹。
賓塞·甘
「無論處於什麼特殊情況,越熟悉經文中的真理,就越能遵守第二條最大的誡命,即愛人如己。要成為精通經文的人——不是為了貶低別人,而是要提升他們!畢竟,誰會比投注這麼多心力在撫育和教導上的婦女和母親,更需要『珍藏』福音真理(這讓她們在有需要時,隨時可以取用)?」
甘會長見證,慈助會姊妹若「能在生活中反映出正義並能清晰地表達自我」時,將成為一股莫大的力量,影響「世上美好的婦女」去行善。27
舒姊妹、甘會長和教會許多其他領袖都看得出慈助會在激勵人們行善方面具有極大的影響力。當姊妹們在言語和行為上清楚地表達自己的信仰時,不但可以鞏固彼此對天父和耶穌基督的信心,也可以幫助彼此準備好接受天父幸福計畫所帶來的一切祝福。
屬世自立
在歷經了一次次的迫害、被驅離家園和社區之後,後期聖徒最終聚集在鹽湖谷。他們如今已來到一個偏遠的荒漠,百翰·楊會長希望他們在此繁榮發展,建立永久的家園。他希望他們能安然無恙、不受到身體上的傷害,也希望他們能安全地避開那些會危害信心和見證的世俗影響。他希望他們在屬世和屬靈上都能不受世俗影響,卓然獨立。
這表示聖徒們需要學習技能來供應一切所需。在這項努力上,楊會長對後期聖徒婦女的能力、才幹、忠信和甘心樂意的態度非常有信心。他提醒慈助會姊妹要在家中善盡自己對丈夫和子女的職責。28他也教導達成屬世自立方面的其他職責,其中某些例子會在下面提到。雖然許多特定的屬世職責如今已不相同,但這些職責背後的原則依然不變:即後期聖徒受到勸誡要盡一切所能,為自己及家人提供屬世生活所需。
縫紉。。楊會長勸告姊妹們為自己及家人縫製衣服。他說:「我呼籲教會姊妹們……創造自己的流行時尚,不受外界影響,縫製能令自己滿意喜歡的衣服。」29伊莉莎·舒提到,楊會長鼓勵姊妹們創造「足以蔚為風潮的流行時尚——讓明理、優雅、有才智、為世人表率的婦女(其實我們就是這樣的婦女)願意購買。」30
蠶絲。。楊會長成立德撒律蠶絲協會,由琪娜·楊擔任會長。她們養蠺,餵蠶吃桑葉。楊姊妹很不喜歡這些蠕動的蠶,甚至因此作惡夢。但她仍然很服從,在自己的養蠶室裡孵化、養育幼蠶,也教導別人做這些事。在她指導下,德撒律蠶絲協會養蠶20餘年。雖然她們所做的工作不曾為她們帶來收入,不過她們可以替自己紡織漂亮的絲綢。
小麥。楊會長勸告姊妹們:「要學會自給自足;要貯藏穀子和麵粉,貯藏起來以應付饑荒的日子。」31。艾默琳·威爾斯奉派負責中央小麥委員會,她後來成為第五任總會慈助會會長。
婦女們願意接受這項新工作,是受到本身母性的驅使;母性使她們渴望要保護家人免於挨餓。威爾斯姊妹說:「想像一下孩子啼哭著要吃麵包的情景。對於此事,誰會比母親的感受更加深刻?」32
當時各支會慈助會會長定期開會,討論如何處理及儲藏穀物。鹽湖城某個支會的慈助會會長莎拉·豪惠表示樂意支持的一番話,代表了當時許多姊妹的心聲。她說:「我覺得這是主賜給我們的一項特權,我們要努力在這件事上團結合作。對我而言,我會竭盡所能來履行職責。我覺得主也會開闢一條道路,讓我們取得穀物,雖然季節有點晚了。」33。莎拉·甘那時也擔任支會慈助會會長,有一次她來開會時,心裡已有了一個儲藏計畫的腹案。這項計畫實施的第一年,她的支會慈助會蓋了一座防水的穀倉,能儲藏1,000蒲式耳(30,000公升)的小麥。
十二使徒定額組的約翰·泰來會長鼓勵猶他州開斯維的弟兄在這件工作上協助姊妹。他談到有位姊妹覺得她的丈夫在家庭財務方面「有點過於大方、漫不經心」。每週她會把一部分家庭生活費夾在家用聖經中。「幾年後,他們遇到了財務危機,讓丈夫憂心忡忡。妻子很快地就從丈夫的神情察覺異狀。於是妻子請丈夫告訴她什麼事令他憂煩。丈夫告訴妻子有一張〔帳單〕快到期了,他擔心繳不出錢。她設法鼓勵他,告訴他要對神有信心,並提到那本舊聖經,請他讀一讀,或許可以從中得到一些安慰。她把那本聖經交給他,他一打開聖經,〔錢〕就從書頁之間掉落下來。」泰來會長總結說:「我們有一天可能需要用到姊妹們所儲藏的這些小麥;我們不可對自己處理的事務太過自信,反而要盡全力去幫助她們。」34
艾默琳·威爾斯姊妹告訴姊妹們,她們在這項工作的勤奮付出,「會在緊急時刻,為這人民帶來屬世救恩。」35這句話在1898年和1899年應驗了;在猶他州南部遭受嚴重旱災的期間,慈助會儲藏的小麥成了救災的糧食。
姊妹們辛勤地儲藏小麥,讓後期聖徒婦女能為家人和聖徒以外的人群服務。教會將慈助會的小麥送給猶他州的美洲印第安人;於1906年送給在加州舊金山大地震和火災中倖存的人們;於1907年送給遭受饑荒的中國人民。36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慈助會將200,000蒲式耳(6,057,000公升)小麥賣給美國政府,為成千上萬的人提供了營養。37。教會目前在世界各地為有需要的人提供人道援助的工作模式,乃是源於這項儲藏與服務的傳承。
醫療照護和醫學教育。1873年9月,伊莉莎·舒表示,百翰·楊會長希望「許多〔姊妹們〕能完成正規教育,然後取得醫學學位。」38
琪娜·楊姊妹是慈助會姊妹在醫療領域付出極大服務的一個典範。她從教長祝福中得知自己有醫治的恩賜,於是她研習產科醫學——接生小孩的醫療技術——使自己能準備好善用這項恩賜。她在鹽湖谷幫忙接生了許多嬰兒。在她的服務當中,她所接受的實用教育與天賦才能相輔相成,帶給人們身體上的照顧、靈性上的醫治和情感上的慰藉。艾默琳·威爾斯姊妹談到楊姊妹時說:「當病榻邊的人失去勇氣和信心時,她彷彿得到天上更高力量的鼓舞,她施助病人的例子不勝枚舉。在這樣的時刻,她真的就像是一位慈悲天使。」39
雖然楊姊妹憑著自己的屬靈恩賜和有限的教育作了不少服務,但她很清楚,猶他州的人口不斷增加,她一個人無法應付所有人的醫療需求。她鼓勵其他後期聖徒婦女聽從楊會長的勸誡,去接受醫療訓練。
舒姊妹說:「此時此地,有哪些姊妹胸懷大志並且明白,為了錫安去研習這門學科是不可或缺的?有些人天生就適合當護理人員;這樣的人研習醫學一定很有成效。……如果她們負擔不起學費,我們可以資助她們。」40
在這番鼓勵下,一些慈助會姊妹到美國東部習醫,然後返回猶他州當醫生,並且開班教導接生技術和居家護理。愛瑪·林哲昆斯在猶他州上過這些課程,她記錄了當時的一些經驗:
「我非常喜歡〔這些課程〕,在接受使徒約翰·斯密和其他幾位使徒的按手選派之後,我返鄉從事我的工作。使徒已經應許,只要我生活正義,無論遭遇什麼困難,我都會知道該怎麼做。 ……
「這項應許已完全應驗。有許多次,我在病人病況嚴重時向天父祈求幫助,而每次都能如願以償。很特別的一次是,有位女士剛生產完就開始大出血。她的丈夫去請醫生來,但他並不了解情況有多嚴重。我……祈求主幫助我們。出血現象停止了,我也為她做了一些必要的處理。醫生抵達時,表示之前發生的事實在很不可思議,不過他也說,我剛才做的處理,正是他會採取的作法。 ……
「……我已經把上千名嬰兒〔帶到這世上〕。我要再次感謝天父的幫助,也感謝主賜給我力量,若非如此,我無法為姊妹們或我們的社區作出這項服務。關於誕生,最令人感動的事之一是,母親最先關心的總是她的寶寶,而非自己。」41
1882年,慈助會成立德撒律醫院,「主的人民當中患病的,可以在這裡獲得照顧,不但接受精湛醫術的治療,也能獲益於教會教儀〔也就是聖職祝福〕。」42。這間醫院持續經營了超過十年,直到營運成本超過捐款金額,又有其他醫療設施可使用時,才終止營運。
婦女的選舉權(投票權)
1870年2月,猶他地方政府賦予婦女投票權,讓她們參與政府的各項選舉。在那個時候,懷俄明領地是美國境內唯一已賦予婦女這項權利的地方。後來,美國政府撤銷她們的這項特權,作為對後期聖徒奉行多重婚姻的一種懲罰。但是後期聖徒婦女仍極力地為她們自己的權利發表意見,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許多姊妹積極地爭取婦女選舉權(或投票權)。在她們需要表現出自己是堅強、高貴、有尊嚴的婦女之際,她們越來越能以言語清楚表達自我,實為一項祝福。猶他成為美國的一州時,她們透過自己的努力,重新取得了投票權。同時她們在美國和全世界的婦女運動當中也備受敬重。
出版事業
在伊莉莎·舒姊妹的領導下,慈助會贊助了一份名為婦女典範(Woman’s Exponent)的報紙。這份報紙是寫給後期聖徒婦女的,幫助她們了解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歷史。在報紙發行期間,絕大部分時間都由艾默琳·威爾斯姊妹擔任編輯。她在日記中寫道:「我渴望盡全力協助我自己教會裡的人提升他們的生活,尤其是婦女。」43她後來寫道:「我一直全心地渴望能做一些事,讓婦女在從事有關道德、靈性和教育方面的事工時有所進步,同時也讓神在世上的國度繼續向前推進。」44
婦女典範(Woman’s Exponent)發行42年後,於1914年停刊。隔年,慈助會開始出版慈助會雜誌,其中刊載了慈助會每週聚會的課程。這份雜誌是姊妹們的一項重要資源。婦女們珍藏這些雜誌,不但從中學習,也將這些雜誌當成教材。1971年,供教會成年成員閱讀的英文版慈助會雜誌及其他雜誌合併成一本雜誌,稱為旌旗。從那時起,旌旗便一直提供文章來教導和啟發慈助會的姊妹。
19世紀中期,教會開始以英文以外的語言發行雜誌,這當中有許多雜誌是在傳道部會長的指導下發行的;1967年,這些雜誌統整為一本雜誌,採用相同的格式和內容,並且翻譯成各種不同的語言。這本國際性的雜誌——今日稱為利阿賀拿——一直以來所刊登的文章,都幫助著姊妹奉行福音。
從1987年起,探訪教導信息便一直刊載於利阿賀拿和旌旗中。在教會成立時間不長、成員人數不多的區域,探訪教導信息也出版單行本。
幫助兒童和女青年準備好在神國中服務
19世紀後期,聖職和慈助會領袖通力合作,改善兒童和女青年的生活。慈助會領袖響應百翰·楊會長有關革新和摒除不良事物的呼籲(見第45頁),於1870年在她們的生活革新長幼聯合協會中成立了年輕女士部門,也就是今日女青年組織的前身。1878年,教會為兒童成立初級會;起初,慈助會領袖在聖職領袖的指導下督導這些組織的工作。1880年,第三任總會會長約翰·泰來會長分別召喚了總會慈助會會長團、總會女青年會長團和總會初級會會長團,將這三個組織的工作加以區分。
此後,女青年組織和初級會組織一直是由慈助會姊妹領導和擔任事工。她們也在主日學、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等其他組織中服務,鞏固新生的世代。
向前邁進
慈助會的重建使得後期聖徒婦女承擔更大的責任,也享有更大的機會。伊莉莎·舒宣告:
「各位難道看不出我們的影響力在增長嗎?我們的影響力將持續擴大,錫安的婦女無須悲嘆自己影響所及的範圍太小。
「我的姊妹們,願神賜福妳們、鼓舞妳們,讓妳們得以充滿光,使妳們明白,唯有錫安的福祉才是妳們應關注的事。願妳們將履行家庭職責視為第一要務;然而身為明智的管家,妳們要找出時間善盡社會責任,此乃我們身為錫安女兒和母親應負的責任。妳們在力求善盡各項職責時,會發現自己的能力也隨之增長,妳會對自己能完成的事大感驚奇。」45
舒姊妹個人所展現的信心和樂觀,堪為所有後期聖徒的表率。她說:「我會向前走……我會微笑面對強烈的暴風雨,並用無懼必勝的態度來渡越如同驚濤駭浪的處境。……『對耶穌的見證』會燃起一盞明燈,引導我的目光穿越不朽生命的門廊。」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