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向世人宣講福音
「我們已嚐受福音的果實,領略其甜美,因此希望全人類都同樣能得到主豐盛地傾注於我們身上的祝福和靈性。」
約瑟‧斐亭‧斯密的生平
朗卓‧舒會長曾以親筆簽名的信函召喚約瑟‧斐亭‧斯密擔任全部時間傳教士,約瑟和妻子露伊接到來函時,一點都不感到詫異。在教會早期,已婚男子常離家服務,因此約瑟和妻子露伊在1899年3月17日──也就是他們結婚滿一周年的前一個月──接到那封信時,是以信心和勇氣接受這個機會,但是一想到要分開兩年,心中便夾雜著說不出的惆悵。
斯密長老到離家約4700英里(大約7600公里)的英國傳教。他和露伊常常書信往返,信裡所寫的都是愛和見證。在給露伊的第一批信中,斯密長老寫道:「我知道我蒙召喚去做的是神的事工,否則我絕不會在這裡待上一分鐘,也絕不會離開家的。但是我知道我們的幸福端賴於我在此服務時是否忠信。救主當年確實為了我們受苦,因此我也應當出於對世人的愛而甘心付出這樣的犧牲。……我在天父的手中,只要我照祂的旨意去做,祂就會看顧我、保護我。而我離家的這段期間,祂也會與妳同在,在所有的事上看顧妳、保護妳。」1
斯密長老和他的傳教同伴都是主忠信的僕人。他在寫給露伊的信中說,他和其他傳教士每個月發出10,000份的傳單或小冊子,拜訪4000個家庭。然而他後來也在信中觀察入微地說:「就算有人讀我們發的傳單,我相信那也頂多是一百份中的一、二份。」2斯密長老在英國傳教期間,接受復興福音信息的人寥寥可數。在他服務的兩年中,「沒有一個人歸信,他也沒有機會為人施洗,不過他曾為一個人證實。」3雖然無法看到自己的努力帶來豐碩的成果,但斯密長老感到安慰,因為他是在遵從主的旨意,幫助人們準備好將來有一天接受福音。
斯密長老傳教期間,約有兩個星期的時間跟其他四名傳教士一同住進醫院隔離。這五名長老到過天花疫區,為了防止疫情擴大,因此遭到隔離。儘管斯密長老把住院期間稱作是「坐牢」,然而他和同伴們還是沒有浪費一點時間,他們甚至跟醫院的員工分享福音。在隔離期間快結束前,斯密長老在日記中寫了以下這段紀錄:「我們跟護士以及監禁期間來訪的客人都成了朋友。我們多次跟他們提到福音,也留下書籍給他們閱讀。我們離開醫院的時候還唱了一兩首聖詩,再加上別的事情,在在都給聽我們唱歌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當我們離開時,他們都哭了。我想我們給醫院的人留下了好印象,特別是那些護士,他們坦承,我們並非他們原先所想的那種人,今後他們一定會時時刻刻都為我們辯護的。」4
斯密長老在1901年6月結束傳道。七十年以後,他以總會會長的身分重返英國主領一場區域大會。當年他和其他傳教士所播下的種子,如今已萌芽並開花結果。他很高興看到這麼多英國聖徒前來參加聚會。5他說:「這裡有好幾個錫安支聯會,有一座奉獻給主的聖殿,有為數可觀的支會和支聯會建築,以及一些極為成功的傳道事工,這些都見證了教會在英國已步入穩定成熟的階段。」他說,教會在英國的成長正代表教會將在世界各地成長的模式。他聲明福音是給全人類的,「人子第二次來臨之前,教會要在各地、各國成立,直到地極。」6
約瑟‧斐亭‧斯密的教訓
1
只有我們擁有復興的圓滿福音,我們希望世人都能獲得同樣的祝福。
主在祂無限的智慧中,為了應驗祂與古代先知所立的聖約和應許,在此末世復興了祂圓滿的永久福音。這福音就是救恩的計畫;在世界奠基以前,便已在永恆議會中制定和確立,並為了我們這個時代天父在世界各地子女的救恩和祝福而再次啟示給世人。 ……
大約在主前──也就是基督降臨前──六百年,偉大的先知尼腓對他的人民說:「……全世界只有一位神、一位牧人。
「到時候,祂必向萬國顯現。……」(尼腓一書13:41-42。)
應許之日已來臨,現在就是指定要向全世界傳播福音並在各國建立主的國度的日子。各國都有仁人義士會響應真理,加入教會,成為引導自己同胞的光。……
……福音是給所有世人的,主期望接受福音的人都能遵行其真理,並跟自己國家和語言的同胞分享。
因此,現在我們滿懷愛心與手足情誼,邀請世界各地所有的人,聆聽在這時代透過先知約瑟‧斯密及其同工啟示的永生話語。
我們邀請天父的其他子女「歸向基督,在祂裡面成為完全」,並摒棄「一切邪惡。」(摩羅乃書10:32。)
我們邀請他們相信基督及其福音,加入祂的教會,並成為祂的聖徒。
我們已嚐受福音的果實,領略其甜美,因此希望全人類都同樣能得到主豐盛地傾注於我們身上的祝福和靈性。7
我注意到在各宗教、黨派和教派中都有善良、虔誠的人,他們會因為所做的善事而得到祝福和酬賞。然而不變的事實是:唯有本教會有完備的律法和教儀,可以幫助世人準備好獲得天上住處的圓滿酬賞。因此,我們要對世界各地善良、高尚、正直、虔誠的人說:繼續持守既有的美德,固守目前擁有的所有真理原則,不過請前來汲取那昨天、今天,永恆不變的神再次傾注給祂人民的進一步光和知識。8
我祈求主在世上的目的──不論是教會裡或教會外的──都能迅速實現,並祈求祂祝福祂忠信的聖徒,也祝福那許多尋求真理且在主前心懷正義的人,都能跟我們一同成為復興福音圓滿祝福的繼承者。9
2
教會的所有成員都有責任運用他們的力量、精神、資源及影響力去宣講福音。
我們都聽過,每個人都是傳教士。……我們都被選派,但不是經由按手;我們沒有接受到特別的召喚,也沒有被召喚去做傳教工作,但是身為教會的成員,我們承諾去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因此成為傳教士。那也是教會每個成員的責任。10
我滿懷對全世人的愛,請求教會的成員學習並奉行福音,運用他們的力量、精神和資源對世人宣講福音。我們接受了來自主的命令,祂給了我們一個神聖的使命。祂吩咐我們要勤奮不懈地勇往直前,將那些啟示給先知約瑟‧斯密的救恩真理帶給祂的其他子女。11
我認為我們的使命就是盡己所能地帶領更多我們天父的兒女,竭盡所能地使他們悔改、獲得新生。……那是主賦予教會的義務,尤其是本教會的聖職定額組,但這種義務也是屬於每個人的。12
我們當中有許多誠實的人從來沒有把握機會,也不曾費心去尋找透過主的啟示而昭告世人的榮耀真理。他們沒有思考過這類的事,他們就生活在我們周遭,我們與他們來往,天天與他們接觸。他們覺得我們是好人,但有獨特的宗教觀點,因此不特別在意我們的信仰;因此錫安各支聯會目前正在推動的偉大的傳教事工,應該就是在這裡聚集、收割那些以前沒有把握屬於他們的機會聽到福音的誠實、忠信的靈魂。13
我們這些接受到永恆福音真理的人,不應該滿足於任何不是最好的事物,而最好的事物就是天父國度的圓滿;為此我希望並祈求我們能在生活中為每個人立下正義的榜樣,別讓任何人因我們可能做的事或說的話而絆倒、動搖,離開正義的道路。14
個人和教會都能發揮影響力。我相信,我們在世上的事工是否成功,多半端賴聖徒的態度。如果我們在思想、舉止、行為上都完全合一,如果我們熱愛真理的話語,如果我們按照主的要求去奉行真理,那麼一股無可抗拒的影響力就會從這個社區,從所有這些社區裡的後期聖徒會眾中散發出來,遍及全世界。會有更多誠實的男男女女歸信教會,因為主的靈會在我們前面預備道路。……如果他們──也就是這群人──遵守主的誡命,就會形成一股勢力和影響力,削弱反對的力量,並準備人們接受永恆的福音之光;若是無法做到這點,我們就要承擔責任,面對可怕的後果。
有一天我們會被叫到審判寶座前,屆時有人用手指著你或我說:「要不是因為這個人或是這群人的所作所為,我早就接受真理了,他們聲稱擁有真理之光,卻不奉行真理,使我因此無法看見。」你我聽到這番話後,會有什麼感受?15
主說,假如我們辛勤終生,即使只拯救一個靈魂,我們同他的快樂是多麼大呀!〔見教約18:15〕;另一方面,假如因為我們的行為,而讓一個靈魂遠離真理,那麼我們要承受多麼大的悲傷和譴責呀!16
後期聖徒無論身在何處,都應該成為世界的光。福音是衝破黑暗的光,每個接受到福音之光的人,就成為其所有教導對象的光和引導者。
你們的責任……就是成為活生生的證人,見證真理及此事工的神聖性。我們希望你們會奉行福音,努力完成自己的救恩,並叫人看到你們的好行為,將榮耀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見馬太福音5:16〕。17
3
教會需要更多傳教士出去做主的差事。
我們需要傳教士。……田地遼闊;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卻很少〔見路加福音10:2〕;同樣的,田地已經白得可以收穫了〔見教約4:4〕。……
……我們的傳教士出去傳教;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擋他們。有人試過要阻止,在一開始只有幾位傳教士時,就有極大的力量要阻撓他們,但是卻無法使這事工停止。現在也沒有人可以阻止這事工;這事工必會向前邁進,好讓應許中的最後毀滅臨到惡人之前,世上的居民能有機會悔改他們的罪、蒙得罪的赦免,並加入教會及神的國度。 ……
這些傳教士大多數是男青年,他們雖不諳世俗之事就帶著救恩的信息出去,卻能駁倒那些偉大、有權有勢的人,因為他們擁有真理。他們現在所做的就是宣講福音,那些誠實、真誠的人聽到了福音,就悔改自己的罪並加入教會。18
希望我們終有一天能看到每一位配稱合格的年輕後期聖徒弟兄,都能有此殊榮出去從事主的差事,在世上眾國擔任真理的見證人。
現在我們已有很多穩定成熟的夫婦獻身於這傳道偉業,但是我們需要更多這樣的人,我們希望那些配稱、合格的人都可以安排好自己的事務,響應傳道召喚去宣講福音,善盡自己的義務。
我們也需要許多年輕姊妹來從事這事工,雖然她們不必擔負弟兄所擔負的同樣職責,對於年輕姊妹而言,我們更關注的是她們是否在主的聖殿締結合適的婚姻。
我們邀請教會成員在財務上資助傳道偉業,慷慨解囊,協助傳播福音。
我們要讚揚那些英勇獻身於傳教偉業的人。約瑟‧斯密說:「在說了一切的話後,最偉大且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宣講福音。」19
4
我們要宣講記載在經文裡的救恩教義,這些教義是以簡單明白的方式、按照聖靈的指引所記載。
在本福音期的早期,主對那些召喚來從事祂聖工的人說:「〔要〕使每個人得以奉主,神,即世界救主的名說話;……使我圓滿的福音得以由弱小的人和單純的人傳遍世界各角落,也傳給國王和統治者。」(教約1:20,23。)
主對那些蒙召喚「去宣講」祂福音的人,以及祂教會中所有的「長老、祭司和教師」說:他們「要教導我在聖經和摩爾門經裡的福音原則」及其他經文,並且「他們要在靈的指示下教導這些事。」(見教約42:11-13。)
身為主的代表,我們蒙召喚或授權,不是要去教導世俗的哲理,也不是去教導我們這個科學時代靠臆測而來的理論。我們的使命是以簡單明白的方式來宣講經文所啟示和記載的救恩教義。
主指示我們在聖靈的引導下教導標準經文中的福音原則,接著又給了我們偉大的宣示,這宣示是教會中任何人在教導祂福音時的指導方針:「靈必藉著信心的祈禱而給你們;你們如果沒有接受到靈,就不要教導。」(教約42:14。)20
5
福音是世界唯一的希望,是為世上帶來和平的唯一方法。
你知道為建立地上永久的和平,全世界最偉大的力量、最有力的因素是什麼嗎?既然提出了這個問題,那麼我就會有所回答,至少就此事表達我的意見,而不提及其他的世界大事。全世界最強大的因素就是神聖聖職的力量,這力量正掌握在後期聖徒手中。主從一開始就差遣長老到世界各地,吩咐他們要呼籲世人:悔改,來到錫安,相信我的福音,你們就會享有和平和平安。
當然,和平會降臨──透過正義,透過公道,透過神的慈悲,透過祂賜給我們的能力,這能力讓我們的心受到感動而彼此相愛。現在,我們的職責就是向所有的人宣告這些事,呼籲他們來到豎立起和平旗幟的錫安,並且接受主的殿的祝福,獲得其中所顯示的聖靈影響。我要告訴各位,只要我們事奉主,就能獲得建立世界和平的奇妙力量。
現在,我們樂見其他朝這個方向進行的所有世界大事都繼續下去,我們贊同所有能為世界帶來和平的事;不過,不要忘了一項事實,那就是我們後期聖徒若團結起來,合而為一地事奉主,把永生的話語傳到列國,以我的看法,我們就會有更大的力量建立和平;這力量遠超過世上其他任何力量。我完全同意其他人所表達的看法:為主所用的人有很多;不是只有後期聖徒在推動祂的事工,祂也召喚許多教會外的人來為祂服務,並且賦予他們能力、啟發他們去從事祂的事工。……然而,我的弟兄姊妹,不要忘了一項事實,我們是世上一股向善的力量,一股傳播真理,並在各國、各族、各邦、各民中建立和平的力量。……我們的使命一直都是宣講「悔改,……因為天國近了」(見教約33:10。)
我們必須持續下去,直到聚集了所有的義人,直到全世界的人都受到警告,直到願意聆聽的都聽到,不願聽的也都聽到,因為主說了,沒有耳朵聽不到,也沒有心穿不透(見教約1:2)。因為祂的話將傳出去,無論是祂長老們的聲音或是藉著其他方式,都是一樣,主將依據祂的時間表,縮短祂在義人間的工作;祂將建立起祂的真理,並降臨世界,統治大地。21
我們尊重天父在各宗教、黨派和教派中的兒女,我們所期望的無非是看到他們獲得透過啟示而賜給我們的更多的光和知識,跟我們一同繼承復興福音的偉大祝福。
然而我們有救恩計畫;我們主理福音;若要為世上帶來和平,匡正存在於各國中的錯誤,福音是唯一的方法。22
我們知道,如果世人對基督有信心,悔改自己的罪,在洗禮的水中立約遵守祂的誡命,然後透過蒙召喚和按立到此能力的人所執行的按手禮而接受聖靈──如果接著繼續遵守誡命──他們必定得到今世的平安和來世的永生〔見教約59:23〕。23
除了主耶穌基督的福音外,沒有別的方法可以醫治這世界的沉痾。唯有透過復興的福音,我們才能找到對和平的希望,對屬世與屬靈昌盛繁榮的希望,對最終繼承神國的希望;唯有在復興的福音中,才能找到這些希望。我們所從事的事工,沒有一項比宣講福音及在世上建立教會與神的國度更為重要的。24
研讀與教導的建議
問題
-
想想約瑟‧斐亭‧斯密如何處理擔任全部時間傳教士時所遭遇的挑戰(見「約瑟‧斐亭‧斯密的生平」)。他的榜樣如何影響你在教會的服務?
-
沉思一下嚐受「福音的果實」的祝福(見第1部份)。想想你可以和誰分享這些「果實」。
-
斯密會長在第2部分所說的話如何幫助我們與他人分享福音?
-
斯密會長說教會需要更多全部時間的傳教士,包括「年長的夫婦」(第3部分)。我們如何能夠幫助男女青年準備好去傳教?你可以如何準備好自己去傳教?
-
我們如何能夠以言行表現出福音中簡單明白的本質?(見第4部分)你曾在何時感受過聖靈的指引,幫助你在這些事上付出努力?
-
第5部分中的哪些教導讓你覺得特別受到啟發?想到要分享「為世上帶來和平的唯一方法」時,你有什麼感受?
相關經文:
馬太福音24:14;馬可福音16:15;尼腓一書13:37;尼腓二書2:6-8;尼腓三書12:13-16;教約1:17-24;第四篇;50:13-14;88:81;133:57-58
教學輔助說明:
請一個班員朗讀斯密會長的教訓,邀請其他人在這過程中「聽出或找出特定的原則或想法。如果章節中有一些罕見或較難的字詞,就在讀出前先作解釋。如果團體中有人對閱讀感到困難,就徵求自願者,不要讓大家輪流唸。」(教導,沒有更偉大的召喚〔1999〕,第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