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我的施助是否真有幫助?
2021年11月


我的施助是否真有幫助?

只要我們憑信心和愛心行動,每一份努力都有意義。

三位婦女走在街上

我們在教會經常談到施助。很多時候,我所理解的施助,可以解釋為「找出需求,滿足需求」。那是在總會大會講台上講過的故事,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施助典範故事。雖然這些故事確實會發生,但並不是我們唯一能施助的機會。根據我的經驗,這些甚至不是最常見的施助方式。

通常,當我們詢問施助對象時,他們會回答什麼都不需要;他們什麼都不缺。對一個真心努力履行施助召喚的人來說,這樣的回應可能會令人沮喪。經過一段時間,他們可能會開始覺得,自己無法為那個人服務。

但是,如果我們想到的不只是滿足需求,而是像耶穌基督一樣,真正地去關心他人呢?如果施助時,我們完全只按聖靈慷慨賜予的溫柔提示去幫助施助對象,又會如何?十二使徒定額組的江文漢長老說:「我們每個人每天在許多方面都需要,也可以用微小、簡單、有力、改變生命的方式,提供施助之愛和支持。」1

教會領袖鼓勵我們找出微小而簡單的方式去施助,是什麼阻礙了我們?有時候,我們自己的想法可能會阻礙我們。阻礙我努力施助的一件事,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意義。如果不是像送餐或載人這樣具體可見的行動,我們的施助是否有意義?

是的,有意義。

如果沒有認可或回報,我們的施助是否有意義?

是的,有意義。

每一次,我們跟從聖靈採取行動,就是在餵養基督的羊。

就像總會慈助會會長琴恩·賓翰姊妹所說的:「有時候,我們以為要做宏偉的英雄事蹟才『算得上』是為鄰人服務。但是,簡單的服務之舉卻可能對其他人,和對我們自己,產生深遠的影響。」2

施助始於一種為人服務的簡單渴望,通常包括依照微小的靈性提示採取行動。我們可以一直祈求幫助,知道如何為施助對象提供最好的服務,但以下有幾個方法可以豐富我們周遭之人的生活:

  • 分享一段播客。

  • 上班時帶午餐給他們。

  • 邀請他們跟你和你的朋友們一起出去玩。

  • 把你最喜歡的一本書借給他們。

  • 組織一個聚餐小組、 讀書會或其他類型的聚會。

  • 參加他們計劃的活動。

  • 追蹤他們的社群媒體帳號,並與他們有正面的互動。

  • 預習並參與他們在教會教導的課程。

當然,這不是一份詳盡的清單——施助的方式有無數種,當我們尋求啟示,去了解服務對象的需求時,更是如此。我們可以祈求聖靈啟發我們,讓我們知道如何透過建立友誼、促進合一,或是增加歸屬感,來照顧個體。

當我們努力積極地施助別人時,也要記得讓別人施助我們。不要延續「我什麼都不需要;我什麼都不缺」這種心態。讓你的弟兄施助者或姊妹施助者認識你,而你也要試著去認識他們。找出他們曾用過哪些意想不到的方式來施助你,並為此表達感謝。擴展你對施助的概念,記住,當你憑信心和愛心行動時,你的努力就有意義。

註:

  1. Gerrit W. Gong, “Strengthen One Another in the Lord”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Women’s Conference, May 4, 2018), womensconference.byu.edu.

  2. 琴恩·賓翰,「像救主那樣施助」,2018年5月,利阿賀拿,第10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