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效法救主同理心和愛的榜樣
2022年8月


「效法救主同理心和愛的榜樣」,2022年8月,利阿賀拿

年輕成人園地

效法救主同理心和愛的榜樣

關於如何更有同理心和彼此相愛,我們可以從耶穌的生平和教導中學到什麼?

圖像
耶穌基督坐著哭泣

耶穌哭了,雅各·提梭繪

有一節最短的經文提到:「耶穌哭了」(約翰福音11:35)。經文裡不止一次提到耶穌哭泣,但在約翰福音第11章,我們卻很容易忽略掉那令祂哭泣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個故事提到,耶穌不在的時候,耶穌的朋友拉撒路生病,去世了。幾天後,耶穌前往拉撒路的家,要令他從死裡復生時,見到了他悲傷的兩個姊姊,馬大和馬利亞。馬利亞俯伏在耶穌腳前,說:「主啊,你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約翰福音11:32)。約翰接著告訴我們:「耶穌看見她哭,並看見與她同來的猶太人也哭,就心裏悲歎,…… 憂愁」,然後就「哭了」(約翰福音11:33,35)。

耶穌好像不是為失去拉撒路而哭泣;畢竟祂前幾天就知道拉撒路過世,正打算不久後就要令他從死裡復生(見約翰福音11:4,14-15,17)。耶穌卻是為了馬利亞、馬大和其他人所經歷的痛苦而哭泣;祂知道這痛苦雖然會在幾分鐘內消失,但在那一刻,那痛苦對他們來說仍然是真實的。

耶穌哭了,至少部分是出於同理心。

同理心是了解和體會他人感受的能力,這是基督的特質之一,因此我們都應努力去更加認識、培養和表達這樣的同理心。有同理心的人,會更有能力去愛人,並根據對方的需求提供服務。就這個意義而言,擁有這項特質能幫助我們努力仿效救主,「伸出援手」,來建立合一和歸屬感。1

那麼,我們可以從耶穌的生平和教導中學到什麼,以便更有同理心和彼此相愛?

1.耶穌認同邊緣人物

耶穌在塵世傳道期間,與社會上的邊緣人物有著一種特別的關係,如窮人、受苦的人、陌生人,以及經常被忽略、被輕視的人,也就是祂在馬太福音中稱為「最小的」(馬太福音25:40)這些人;祂不光是施助這些人而已——祂還在他們身上看到自己,並教導門徒,在這樣的人身上做好事,「就是做在我身上了」。

不妨想想這一點。偉大的宇宙創造主、神的兒子、人類的救贖主,這個在這世上有一切理由高看自己勝過一切的人,卻將自己與世間最卑微、最脆弱的人劃上等號。2

為什麼?

除了祂對全人類的愛以外,也務必記住,塵世的耶穌自己也是個邊緣人物。祂是出生在羅馬帝國的少數族群,可能也很貧窮。祂小時候為了活命,被迫成為難民,逃到另一個國家(見馬太福音2:1-15)。祂受到自己的一些人民拒絕,最後還為政府所批准的壓迫所害(見馬可福音15:15約翰福音1:11)。耶穌從出生到死亡,一直都是「最小的」其中一個(馬太福音25:40)。

救主藉著將自己與邊緣人物劃上等號,邀請我們思考自己與今日同樣處於弱勢、流離失所或疏離的人之間有何關係。我們是否認為自己優於他們?還是,我們會像耶穌一樣看待他們,將之視為我們的一員,是我們屬靈的弟兄姊妹?我們是否會自問:萬一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發生在我們身上呢?3我們是否會祈求,能去了解並愛他們?我們是否會看到映現在他們身上的救主,並為他們服務,來表達對救主的愛?

2.耶穌投入事工

要能真正地用同理心待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對耶穌而言,同理心多半來自於承受祂人民的「痛苦、折磨、試探,……〔和〕疾病」,好使祂能知道「如何依照祂人民的軟弱來救助他們」(阿爾瑪書7:11,12)。換句話說,歷經與祂生命和贖罪相關的許多困難,使祂能夠了解我們和我們的困難,也因此更能知道如何醫治我們。

耶穌還自在地與祂遇到的許多人來往、聆聽他們的聲音、問他們問題,並滿懷尊重地對待他們,即使有人為此批評祂亦然。由於我們在歷史上與耶穌在世的時期相距甚遠,我們可能會忽略掉,有些時候,祂為了向他人伸出援手,而違反了祂那時代的社會規範。

舉例來說,祂曾觸摸根據摩西律法的條例,被視為不潔的痲瘋病人和其他病人(見民數記5:1-4馬太福音8:2-3)。祂也施助眾所周知的罪人、聲名狼藉的人和外邦人,這也是被某些人視為同樣不合宜的事情(見馬可福音2:15-17約翰福音4:5-26)。耶穌致力於與他們建立關係,即使這樣的行為不受歡迎亦然。

圖像
朋友們交談

我們也可以像救主一樣,努力去更認識他人。例如:

  • 我們聽人說話時,可以力求理解,而不是想著如何論斷或反駁;

  • 我們對於不同意的事情,可以避免擺出不屑、防衛或批評的態度;以及

  • 我們可以設身處地,耐心地對待正在進步的人,而不是期望他們能和我們一樣。

我發現,當我越能認同他人的觀點和經驗時,我就越發有同情心,對複雜的議題越能周詳地理解,也越有能力去服務和愛人。知道人們的經歷後,要不去愛他們是很困難的。

3.耶穌量身定制愛

最後,耶穌的一生顯示出,以他人需要的方式去愛他們,才能充分展現同理心。尼腓教導,救主「做的事,沒有一件不是為了世人的益處;〔因為〕祂愛世人」(尼腓二書26:24)。

有時候,祂的愛表現在提供身體上的醫治、鼓勵、責備或寬恕;有時候,祂會與哀者同哀,或分享人們的喜樂。最終,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羅馬書5:8)為我們捨命,這顯示出,即便我們再不完美,祂對我們仍懷著完全的愛。

要努力像救主那樣去愛,有時可能會很困難。那麼,要如何以他人需要的方式去愛他們?

我們可以選擇去愛,就像有個開關可以打開那樣嗎?

真的有可能像愛家人或愛自己那樣,去愛一個鄰人或陌生人嗎?

對於那些與我們意見相左或相處不來的人,或是那些容易與我們爭辯的人,該怎麼辦?

在經文中,常常提到某人「充滿」或「滿懷」基督般的愛;換句話說,這樣的愛是由神傾注在靈魂中的(見摩賽亞書2:44:12阿爾瑪書38:12摩羅乃書7:48)。也就是說,如果沒有神的幫助,就無法培養出基督般的愛——這種愛是一項屬靈的恩賜,只有「全心全力向父祈求」(摩羅乃書7:48),才會得到這項恩賜,並日益增長。

同理心帶來合一

我們若懷著同理心和愛去服務,就會更有能力建立合一和歸屬感,並帶領他人歸向基督;這是因為我們開始以神的眼光看待他人,並以神的心去感受。我們也會將自己的服務,視為是在向外伸出雙手,去擁抱神的一個孩子,而不是在向下伸出雙手,去拉拔他人與我們並駕齊驅。我們這樣做,就是在協助實現基督的這個祈求:使祂的信徒都「合而為一。正如你父在我裏面,我在你裏面,使他們也在我們裏面」(約翰福音17:21)。■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