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轉播
充滿喜樂


充滿喜樂

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年度訓練轉播•2017年6月 13日

兩年前,我們的主任委員金恩 ·克拉克長老用 尼腓三書教導我們,談到天使和小孩都被火環繞著。他教導我們,身為宗教教育人員,我們也應該被那神聖之火環繞著。1各位都知道,摩爾門經裡有另一項記載,談到人們被天上的火環繞著的情形。李海和尼腓被關進監獄後,記載上說:

「他們好像在一片熊熊烈火之中 ……

「看啊,神的神聖之靈從天而降,……他們好像充滿了火。」2

記載上也說:「他們充滿了說不出來的和十足榮耀的喜樂。」3

我今天的信息就是:身為宗教教育人員,我們不僅應該被火環繞著,還應該充滿喜樂。學生不僅應該在課堂上學習「幸福計畫」,也應該在我們身上看到證據,來證明這計畫是有功效的,證明遵行福音會帶來喜樂。在生命樹的夢裡,李海向家人招手,要他們去吃那「很可口,能使人快樂」的果子。4他的邀請既有力量,又很真實,因為他說的是經驗之談。他已經親自吃過那果子,感受到那喜樂。

戈登 ·興格萊會長說:「很重要的是,在這事工中要快樂。我們教會裡有許多不快樂的人,我猜想,這是因為他們不了解,這是一個快樂的福音。」5我們可以藉著在生活中接受聖靈,來擁有興格萊會長所說的那種快樂,然後就會像經文說的那樣,「過著幸福的生活。」6

我要提出一些原則請各位思考。這些原則使得身為宗教教育人員的我,能「過著幸福的生活。」這些原則並不艱深,也不是新奇的概念,而我之所以要談這些,是希望能幫助人們在生活和教導時都能心懷喜樂。我的對象不僅是專業的宗教教育人員,更是那些暫時「蒙召喚」,在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擔任宗教教育者的人。

許多年前,我讀到賓塞 ·甘會長的一段話,深感困擾。他說:「今天就要快樂;要知道,如果今天不快樂,可能永遠都不會快樂。」7

我心想,這怎麼可能呢?悔改呢?如果我今天不快樂,難道就不能做點什麼來改變嗎?我深入思考後覺得,甘會長這個信息的意思是:如果你不快樂,又認為只要換個環境就會快樂,那麼你可能永遠都不會快樂,因為快樂並不在於環境。有位作家這樣說:

「我們往往認為,只要換個環境——去渡假、換個夥伴、換個工作、換個情況——我們就會比較快樂,比較滿意。但其實不會!

「事實上,如果你有著會帶來毀滅的心理習慣……,或者說,如果你不斷地希望情況會改變,那麼,不論你走到哪裡,這樣的傾向都會跟著你。」8

拉曼和雷米爾認為自己的幸福繫於環境,尤其是那些會讓他們舒適的環境。他們在談到自己荒野中的旅程時,說:

「〔我們的妻子〕在曠野中生下孩子,受盡了苦難,只差沒把命賠上;要是她們在出耶路撒冷之前就死掉,要比受這些折磨好。

「看啊,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在曠野中受苦,我們本來可以享用我們的財產和繼承的土地,是的,我們本來可以快快樂樂。」9

我學習到,我的快樂和幸福並不在於我住在哪裡、被指派做什麼事、和誰一起工作、有什麼樣的學生,或有哪些機會沒有來到。我並不是說,只要抱持「良好的態度」,你的挑戰就會結束,人生就會一片光明。有時,我們處在往往令人痛心的處境,幾乎無法承受。但我見證,即使是這樣的景況,也能享有天堂般的心情和眼界,使得生活充滿喜樂。

阿爾瑪書有一節經文這樣說:「這就是艾蒙和他的弟兄的經歷,他們在尼腓地的旅程,他們在那地的苦難,他們的憂傷,他們的痛苦旁人無法領會的快樂。10憂傷與快樂並不是互相排斥的。蒙召喚的教師可能會希望自己能有不同的召喚,而受聘的教師則可能希望自己會有不同的指派工作。這樣想並無不可,但請記住,並非只有願望成真,才能快樂。快樂是一種旅行方式,而不是目的地。如果你一直認為那是個目的地,你可能永遠都不會快樂。

一個人要如何在各種環境都找到快樂呢?我不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我要提出很重要的一點:感恩和能否「過著幸福的生活」息息相關。迪特 ·鄔希鐸會長說:

「我建議,我們不要『事情感恩』,卻要專注於『各種情況下都心懷感恩』,無論那些情況為何。 ……

「無論周遭發生什麼事,我們都可以心懷感恩。……無論在嚴寒冰封的冬日,或在愉悅暖和的夏日,我們都可以心懷感恩。 ……

各種情況下心懷感恩,是對神有信心的表現 ……

「真正的感恩是希望見證的表現。」11

容我提出另一項幫助我在生活與教導中更加喜樂的原則。我工作了幾年後,決定要離開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我做出那項決定,是因為我認為自己無法和周遭的好教師們相比。我看到那些教師跟學生互動良好、有學者風範、既幽默又有自信——但在自己身上卻看不到這些。最後,我雖沒有離開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但我內心卻一直在掙扎,不知道自己的特質是否能夠有效地教導和幫助青少年。

傑佛瑞 ·賀倫長老的妻子,派翠莎·賀倫姊妹談到我們獨有的特質時,說:

「天父需要的是我們真正的樣子,即使我們會不斷成長、蛻變。祂刻意讓我們彼此不同,好讓我們即使有這麼多的不完美,也能達成祂的目的。當我覺得自己必須符合其他人所做的事,或符合我心目中其他人對我的期望時,就會感到莫大的痛苦。但當我能自在的做自己,並努力去做天父和我對自己所期望的事時,就有莫大的快樂。

「許多年來,我一直把這個經常安靜沉思的派翠莎·賀倫,拿來和堅定、生氣勃勃、健談又充滿活力的傑佛瑞·賀倫及其他有類似特質的人相比較。我從一些令人筋疲力竭的失敗中學習到,如果你不是個生氣勃勃的人,卻表現得生氣勃勃,並不會帶給你快樂。這基本上就是自相矛盾的。我已經放棄,不再將自己視為有瑕疵的人。……放棄這點,使得我能自由地接受自己的方式及特質,並感到喜樂。……

「主不知怎麼地幫助我了解到,我的特質是為了符合祂所給我的任務和才能。……我發現到,我有源源不絕的活力可以做我自己。但當我沉溺在模仿我的鄰人時,我只感受到挫折、疲累,一直在掙扎著逆流而上。我們若去擾亂神為我們擬定的計畫,就會讓自己無法在這世界和在神的國度做出獨特的貢獻。」12

談到要做你自己,容我提出兩項警告。首先,我不是建議我們要以「我就是這樣」的態度生活。羅素 ‧納爾遜會長說:「耶穌基督的福音能改變人的福音。」13我應該熱切地向我的領袖尋求建議,以知道可以如何改變,使我的努力能更配合我的特質,來達成我們的目標。更重要的是,基督親自吩咐我,要成為像祂那樣的人。但我不必成為像別的教師那樣。我的特質,在透過靈的恩賜加強之後,就能對福音進修班和研究所的事工作出獨特的貢獻。

第二項警告:我第一次到中央辦事處接受一項新的指派時,我們那時候的行政主管,保羅 ·詹森長老,邀請我去他的辦公室接受一些指示與忠告。他在其中說到:「不要給自己下定義。」我當時就了解,這意思是說,要是我下了定義,界定了主要如何才最能運用我來達成祂的事工,我可能就會限制到自己成長與服務的機會。

不幸的是,我卻一再做出他警告我別去做的事。我盡力去做他指派給我的行政任務,心中卻不斷抱怨:「我又不是行政主管。」我告訴自己:「我是教師,應該在教室,而不是在開會。」經過一段漫長痛苦的過程之後,我才領悟到,我所謂的教導的渴望只是個藉口,其實我渴望的是達成自己的個人需求。花時間和學生一起讀經文會很有收穫。但花一整天開會,討論各項政策,則不盡然。但那不是重點。我做這項工作,為的是個人的酬賞和成就嗎?還是我在做時,會將眼睛專注於神的榮耀和目的?

希望各位會比那時我的更有智慧,不要給自己下定義,也不要界定自己應該怎麼被使用。順服天父的旨意,就會得到非凡的快樂,這是救主一再教導並體現的。

這樣的順服讓我想提出另一項建議,來幫助我們宗教教育人員「過著幸福的生活」。我相信,我們大多數人都真心想要順服天父的旨意。但當被要求順服於主所使用,要在這世上指導祂事工的凡人時,就變得比較困難了,無論那是在支會、支聯會,或在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皆然。我在工作中認識一些很能幹的教師,因為領袖的一些行為,或因為不認同某些政策而受到冒犯,大起反感。無論那樣的不公平是真有其事或出於想像,這些教師一直守著自己的傷痛,還讓它不斷惡化——不惜賠上自己的快樂。他們的傷痛往往轉為尖酸刻薄,導致與他人失和,尤其是與那些督導他們的人。

尼爾 ·麥士維長老曾寫道:「教會中的生活〔以及,我還要加上,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中的生活〕,意味著要經歷與各種不同的領袖合作的經驗,而且並非所有的領袖都一直很明智、很成熟,很靈巧。事實上,我們有些人就像一大袋老舊的門把那樣笨拙無用。我們所經歷的一些磨練,實際上就是彼此折磨的結果。在這樣的情況中,耐心,以及具有潤滑作用的愛心,是多麼重要啊!」14

我再怎麼也無法充分強調,對宗教教育人員來說,「耐心,以及具有潤滑作用的愛心」是多麼重要。這些對於找到快樂,以及藉著聖靈教導,都是不可或缺的。

培道 ·潘會長說:「人若說自己會支持總會會長,或總會持有權柄人員,卻無法支持自己的主教,就是在欺騙自己。不會支持自己支會的主教和自己的支聯會會長的人,就不會支持總會會長。」15

時間不容許我提出更多意見,但我相信這段話裡有一項原則不但適用於宗教教育人員,也適用於他們和那些奉派領導他們的人之間的關係。 如果各位當中有人對行政工作、對某位領袖或某項政策懷有惡感,或厭惡受到檢查或受到密切注視,我懇請各位要為你自己的緣故,把這些放下。那些不肯原諒他人、四處投訴對他人的不滿,或引起紛爭的人,永遠不會找到快樂。

現在,我要提出最後的建議。救主在去世前幾個小時,還在為使徒洗腳,並說:

「我是你們的主,你們的夫子,尚且洗你們的腳,你們也當彼此洗腳。 ……

「你們既知道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16

我們今生所能體驗到的快樂,許多是來自捨己忘我,專注地為他人著想和服務。對宗教教育人員來說,我們若將思想、渴望和努力,集中在祝福我們的學生,就會找到極大的快樂。賓塞 ·甘會長有一次對宗教教育人員說話時,曾說,我們年輕人的成長和發展,應該是一件令我們「著迷的崇高莊嚴事物。」17如果我們的重心偏離了學生,開始著重在自己的需求、舒適、成就,或希望受到褒揚,就會大大減損進行有效教導的力量,更別提會失去自己的許多快樂了。

上個世紀有位新教的牧師,哈利·富司迪,曾寫道:「有些基督徒把信仰背負在背上,那是一袋他們必須背負的信仰及規矩。有時候這袋子變得沉重,他們於是想卸下來,可是這樣做就表示違背了舊傳統,所以只得 再把袋子扛起來。可是真正的基督徒並不背負他們的信仰,而是讓信仰載著他們。因此,信仰不是所背負的重量,而是一雙翅膀,高舉他們,幫助他們飛越難關;信仰讓這個宇宙變得友善,生命具有目的,希望可以實現,而且犧牲能夠得到代價。信仰使他們免於恐懼、徒勞無功、沮喪、犯罪等——這些都是人類靈魂的奴役者。當你見到一位基督徒時,從他開朗樂觀的態度,你就可以知道他是真正的基督徒。」18

我希望並祈求對你們每一個人而言,如同事實上一樣,福音會是翅膀,而不是重擔,好讓你們能被火環繞著,並充滿快樂,並且你們自己的幸福會邀請其他人來尋求並跟從你們的幸福泉源,即主耶穌基督。我見證祂是這世上有史以來最快樂的人,並且祂邀請我們來跟從祂,「過著幸福的生活。」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金恩·克拉克,「被火環繞著」(福音進修班及研究所衛星轉播, 2015年8月4日),lds.org。

  2. 希拉曼書5:44

  3. 希拉曼書5:44

  4.  尼腓一書8:10

  5. Gordon B. Hinckley, Teachings of Gordon B. Hinckley (1997), 256.

  6.  尼腓二書5:27

  7. Spencer W. Kimball, The Teachings of Spencer W. Kimball, ed. Edward L.Kimball (1982), 173.

  8. Richard Carlson, Don’t Sweat the Small Stuff … and It’s All Small Stuff (1997), 133.

  9.  尼腓一書17:20–21

  10. 阿爾瑪書28:8

  11. 迪特 ‧鄔希鐸,「在任何情況下都心懷感恩」,2014年5月,利阿賀拿,,第75–76頁。

  12. Patricia T. Holland, “Portraits of Eve: God’s Promises of Personal Identity,” in LDS Women’s Treasury: Insights and Inspirations for Today’s Woman (1997), 97–98.

  13. 羅素 ·納爾遜,「關乎永恆的決定,」2013年11月,利阿賀拿, ,第108頁。

  14. Neal A. Maxwell, If Thou Endure It Well, 99.

  15. Boyd K. Packer, Follow the Brethren,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Speeches of the Year (Mar. 23, 1965), 4–5; also in Liahona, Sept. 1979, lds.org.

  16. 約翰福音13:14,17

  17. Spencer W. Kimball, Men of Example (address to Church Educational System religious educators, Sept. 12, 1975; booklet), 7; also in Teaching Seminary: Preservice Readings (Church Educational System manual, 2004), 26.

  18. Harry Emerson Fosdick, Twelve Tests of Character (1923), 87–88;引述於 多馬·貝利,「禧年」,2000年1月,利阿賀拿, 第94頁。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