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
奉獻日
2000年10月


奉獻日

「這是我們對主敬愛之意的表達,我們難道不能也以同樣的方式再次奉獻我們的生命及家宅嗎?」

有首膾炙人口的聖詩能夠在這美麗的奉獻日裡表達出我內心深處敏銳的感受,我想這些歌詞也同樣能描繪出諸位的感受︰

在這歡欣喜悅的日子裡,

主啊,我們讚美您的聖名;

在這崇拜的聖所,

我們高聲宣揚您的榮耀!

⋯⋯我們的歌聲嘹亮清晰,

唱出喜悅之歌,

為我們的造物主,吾主,吾王!1

瑞其查理在1863年4月7日曾提到需要建造一座可供聚會的大會堂。他說:「關於大會堂,我該說些什麼呢?我們立即可見的是⋯⋯能在此刻就享有這樣一棟建築所帶來的祝福。如果我們推諉拖延,這建築要到什麼時候才能蓋得起來?這棟建築蓋好之後,我們就可以享有它所提供的祝福及好處了。相同的原則適用於我們手邊所從事的每件事以及我們必須去做的事,不論是蓋聖殿、蓋大會堂、派遣隊伍到邊境聚集貧困的人,或者⋯⋯從事任何其他需要我們去做的事都是一樣。除非我們去工作,身體力行,否則沒有一件被要求去做的事會完成。我們沒有其他人可以仰賴;因此,我們要做的就是去工作,做好我們該做的。」2

他們於是就去工作!

感謝神賜我們高貴的先知興格萊戈登會長,他以身為先見的先見之明,覺察到有必要建造這棟宏偉的會堂,在其他許多人的協助下,他「去工作」。今天結果呈現在我們的眼前,而且今天早晨將進行奉獻。

這是我們感激的象徵,這是我們對主敬愛之意的表達,我們難道不能也以同樣的方式再次奉獻我們的生命及家宅嗎?

使徒保羅在給哥林多人的書信中,曾針對我們立下這個承諾提出他身為使徒的觀點,他這樣說:「豈不知你們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你們裡頭嗎?」3

個人奉獻及再次承諾的必要性在今日社會中是不可或缺的;我們只須回顧數則新聞事件,就足以說明我們的景況了。

美聯社報導:「最高法院藉言論自由之名義,刪除聯邦法中保護孩童不得受播放以性為導向之有線電視頻道荼毒的條文。」4

聖荷西傳令報報導:「德國素有歐洲經濟引擎之稱,不過這個引擎每逢週日就停工。⋯⋯然而全球市場勢力卻正開始衝擊這個德國傳統的休息日;⋯⋯和美式作風[一週七天]的購物[服務],以及網際網路24小時提供世界商情的做法相較之下,德國嚴苛的商店規範『就像中世紀的城堡一樣』。⋯⋯為了跟世界級的其他都市一較長短,柏林必須更加積極才行。⋯⋯『我們想賺更多的錢。』」5

今天,我們看到那吞噬了千千萬萬人的理想幻滅了,我們從痛苦的經驗中學到的正是古代一位先知在三千年前為我們所寫下的:「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6

受人尊敬的亞伯拉罕林肯曾一針見血地描述我們的景況:「我們是上天最豐美恩澤的領受者,多年來享有平安繁榮,受到神的保守。我們的人數、財富和力量都增加了,⋯⋯但是我們卻把神給忘記了。我們已忘記了那在和平之中保守我們,使我們的人數增加、財富增多、力量增強的慈悲之手。我們在內心自欺欺人的無益想像中以為,所有這些祝福都是來自於我們自己某些高超的智慧與長處。我們陶醉在一連串的成功之餘,變得太過自負,以致於感受不到被神保守及救贖恩典的必要,也太過驕傲而不向那位創造我們的神禱告。」7

當生命的大海颳起狂風暴雨,明智的水手會尋找安全的港灣,而家庭就猶如我們在傳統上所認知的,正是這樣的安全庇護所。「家是正義生活的基礎,任何機構都不能取代家的地位,也無法發揮家的重要功能。」8事實上,家不只是個房子;房子是由木材、磚頭與石塊建造而成的,家則是由愛、犧牲與尊重組成的。房子可以成為家,家則在其庇護家人時成為天堂。當純正的價值觀念與基本的美德鞏固著社會上每一個家庭時,希望會擊敗絕望,信心會戰勝疑慮。

我們若在家中學習並奉行這樣的價值標準,它們必將如同降在旱土上的甘霖一般。愛會滋長,人們更能忠於發揮最好的自我,而那些品格上的美德、正直與良善都會受到培養。家庭必須在我們的生活方式中居於顯著地位,因為家庭是有責任感的社會所找到的惟一可行基礎,能夠讓他們在此基礎上建立未來,同時保有他們目前所珍視的價值。

幸福家庭有各種不同面相,有些家庭是父母和兄弟姊妹共同生活在愛的氣氛中;有些是單親和一、二個孩子;還有的家只住了一個人。然而,不論家庭成員的人數和種類如何,幸福家庭有些共同的特徵,包括了:

祈禱的典範。

學習的圖書館。

愛的傳承。

在美洲這塊大陸上,尼腓的弟弟雅各曾說:「你們要用堅定的意志仰望神,用非常的信心向祂祈禱」。9

有位知名法官被問到,我們身為世上各國公民的人,究竟能做些什麼事來減少犯罪及違法之事,而把平安與知足帶到我們的生活和國家中。他語重心長地答道:「我建議大家回歸到家庭祈禱這個傳統的習慣。」

有關使我們個人的生活及家庭成為學習的圖書館這方面,主勸誡我們:「你們要由最好的書本中尋求智慧的言語;藉著研讀並且也藉著信心尋求學識。」10

標準經文提供的正是我說的這種學習的圖書館。我們必須謹慎,不要低估了兒童閱讀及了解神的話語的能力。

我們作父母的,應該謹記,我們的生活可能正是家庭圖書館中最受孩子珍藏的書籍。我們的榜樣值得仿效嗎?我們生活的方式是否會令兒女說出:「我要效法我的爸爸」,或「我要變得跟媽媽一樣」?不同於圖書館書架上的書,那些書的封面掩蓋了它的內容,而我們的生命卻是無法闔上的。父母親們,我們實在是家中學習圖書館裡一本展開的書。

其次,我們本身是否就是愛的榜樣?我們的家庭呢?海利伯納丹在一個畢業典禮的演講中提出這樣的忠告:「醫生都深感榮幸能分享人們生命中最具意義的時刻,這也包括了臨終前的時刻。身為一位醫生,我要告訴各位一個秘密。人在面臨死亡時,想到的不是他們取得了什麼學位,當上了什麼職位,或累積了多少財富。到最後,真正要緊的是你愛誰,以及誰愛你。身旁所鍾愛的人就是一切,也是衡量過去一生的好方法;愛是價值最珍貴的恩賜。」11

我們的主及救主的信息就是愛的信息,那是我們個人通往超升道路上的光。

有位父親在快到生命盡頭時,回顧他是如何度過在世的時間。他是一位廣受好評、受人敬重、著作無數的作家,但是他說:「我希望我能少寫一本書,而花更多時間帶孩子們去釣魚。」

時間過得很快,許多父母都說,他們的孩子出生彷彿才是昨天的事,現在孩子們都長大了,可能也都有了自己的小孩,「往日時光都到哪兒去了?」他們問。逝去的歲月已不能復返,此刻的歲月也無法停留,我們在現在的狀態下是無法體驗未來的。時間是一件禮物,一件不能為了未來而暫停,卻必須在此刻善加利用的寶物。

我們是否在家中營造愛的氣氛?麥基奧大衛會長曾說:「一個真正的摩門家庭是那種假如基督臨時造訪,也會很高興停留憩息的地方。」12

我們正在做哪些事,使我們的家能符合這句話的描述呢?我們自己是否切實做到呢?

在人生的旅程中,總有不測風雲,有些人不按照通往永生的路標走,最後發現他們所選擇的迂迴道路竟然通往一個死胡同。冷漠、疏忽、自私與罪都在人類的生命中索取昂貴的代價。有些人由於莫名的理由,循另一個鼓手的鼓聲前進,後來才明白他們所追隨的是令人憂傷與痛苦的吹笛手。

今天,我們要從這個講台上對世人發出一項邀請:疲憊的旅人啊,從徬徨迷失的路途上回來吧,歸向耶穌基督的福音,回到那稱之為家的天堂般避風港。你們將在這裡發現真理,在這裡學到神格的真實性、救恩計畫所帶來的安慰、婚姻聖約的神聖性,以及個人祈禱的力量。回家吧。

我們很多人大概都還記得年輕時聽過的一個小男孩的故事;這個小男孩遭人誘拐,離開了父母和家庭,被帶到遙遠的村莊。小男孩在這樣的情況下長大成人,對親身父母或自己的家庭一無所知。

何處是兒家?何處才能找到母親和父親呢?喔,他要是記得他們的名字,他的任務也許就不會這麼渺然無望了。他拼命地回想童年的吉光片羽。

突然,一道靈光乍現,他記起了村莊教堂塔頂的鐘聲,在每個安息日早晨發出歡迎的聲響。這個年輕人一村又一村地徘徊流浪,卻從未聽到熟悉的鐘聲。有些鐘聲和他記憶中的很像,有些則大不相同。

最後,在某個星期日的上午,這位疲憊的年輕人來到一個典型的村落,站在一座教堂前。鐘聲開始響起,他仔細地聽著;聲音好熟悉,跟他以前聽到的其他鐘聲都不一樣,獨獨跟他童年記憶中的相同。是的,就是這同樣的鐘,其聲響是那麼地真實。他淚水盈眶,滿心喜悅,靈魂因此而洋溢著感激。這位年輕人跪下雙膝,舉目望向遙遠的天際,在充滿感激的禱告中輕聲說:「感謝神,我回家了。」

對那些誠心追求者的靈魂而言,耶穌基督福音的真理就像他們記憶中的鐘聲一般。你們有許多人走過漫長的旅程,在個人的追尋過程中找尋那真正的鐘聲。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向你們發出懇切的呼求:請敞開你們的門迎接傳教士,敞開你們的意念迎接神的話語,敞開你們的心──也就是你們的靈魂──迎接那為真理作證、輕悄而細微的聲音。正如以賽亞先知所應許的:「⋯⋯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13然後,就像我剛才所提到的小男孩,你們也會屈膝跪下,對著你我的神說:「我回家了。」

願所有人都能獲得這樣的祝福,我奉耶穌基督的名祈求,阿們。

註:

  1. Leroy J. Robertson (1896--1971), ”On This Day of Joy and Gladness,” Hymns, no. 64.

  2. Deseret News Weekly, 20 May 1863, 369.

  3. 哥林多前書3:16。

  4. Richard Carelli, High Court Kills Limits on TV Sex, Salt Lake Tribune, 23 May 2000, A1.

  5. Daniel Rubin, ”Global Economy Erodes Ban on Sunday Shopping,” Salt Lake Tribune, 23 May 2000, A1.

  6. 傳道書5:10。

  7. In James D. Richardson, A Compilation of the Messages and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10 vols. (1897), 5:3366.

  8. Quoted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62, 72.

  9. 摩門經雅各書3:1。

  10. 教義和聖約88:118。

  11. ”On Light and Worth: Lessons from Medicine,” Commencement address, Vassar College, 29 May 1994, 10, Special Collections.

  12. In Conference Report, Oct. 1947, 120.

  13. 以賽亞書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