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
切望從事於善舉
2004年10月


切望從事於善舉

定額組中的一些成員需要我們的協助,那些應成為我們定額組成員的人也需要我們的協助。

我親愛的弟兄,今晚站在各位面前,應邀教導一群神的聖職持有人並作見證,此份榮幸真是一種肅穆莊嚴、又令人感到謙卑的經驗。我需要各位的信心,也希望各位為我祈禱。

除了今晚在這棟美麗的會議中心或在世界各地出席聚會的亞倫聖職和麥基洗德聖職持有人之外, 還有數量龐大的聖職持有人,不知為了何種原因,離棄了自己的職責,選擇去做其他的事。

主很明白地告訴我們,這些正是我們要關懷、拯救的人,應將他們及他們的家人帶到主的桌子邊來。我們應留心主的神聖指示,祂這樣說:「因此,現在讓每一個人學會他的職責,並且極勤奮地從事他被任命的職務。」1祂又說:

「因為看啊,在所有的事上我都要去命令是不相宜的;因為在所有的事上都受強迫的人,那人就是懶惰而不聰明的僕人;因此他得不到酬賞。

「我實在說,人們應當切望從事於善舉,並且由他們自己的自由意志做很多事,並且達成很多正義;

「因為權力是在他們裡面,由此他們是對自己的主動者。並且假如人們為善,他們決不會失去他們的酬償。」2

以下的這段神聖經文提供我們一個可依循的典範,經文這樣說:「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神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3而且,祂「周流四方,行善事……因為神與祂同在。」4

在我研究夫子的生平時,我觀察到祂不朽的教導和不可思議的奇蹟,通常都是在祂從事天父的事工時發生的。在往以馬忤斯的路上,耶穌以骨肉的身體顯現。祂享用食物,並見證自己的神性。這一切都是在祂離開墳墓後發生的。

早先,祂去耶利哥的時候,讓瞎子重見光明。

救主總是忙著教導、作見證及拯救他人。這也是今天我們聖職定額組每位成員的職責。

在總會會長團與十二使徒定額組於1980年4月6日所發表的一份文告當中,宣告了以下的見證與真理:

「我們莊嚴地證實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確實復興了神子耶穌基督在世時所組織的教會;教會是用祂的聖名來稱呼,即耶穌基督的聖名;它建立於先知和使徒的根基上,而基督是教會的主要房角石;還有,在教會我們擁有聖職:亞倫聖職和麥基洗德聖職,這些聖職是從古代的持有者手中所復興;亞倫聖職是由施洗約翰所復興,而麥基洗德聖職則由使徒彼得、雅各和約翰所復興。」5

1889年10月6日,肯農喬治會長提出了以下的懇求:

「我盼望見到聖職的權能獲得增強,……我盼望見到這股力量及權能擴散到整個聖職體系當中,從為首的總會會長到教會最小也最低微的執事。每個人都應當尋求神的啟示並樂在其中,讓天上之光在他的靈魂裡照耀,並賜予他有關自己職責及事工的知識,而這份神的事工乃是透過聖職賦予他的。」6

今晚,我要跟各位分享我生平的兩個經驗,一個發生在我還是個男青年的時候,另一個則是我朋友的經驗,他已為人夫、為人父了。

我被按立為亞倫聖職的教師後不久,就被召喚為該定額組的會長。我們都知道我們的顧問海樂,很關心我們。有一天他對我說:「多馬,你喜歡養鴿子,對不對?」

我興奮地答道:「對啊!」

然後,他提議說:「那麼我送你一對伯明罕純種鴿子如何?」

這次,我回答說:「好的,先生!」因為我所養的鴿子只是從格蘭小學的屋頂上抓來的普通品種而已。

他邀請我第二天傍晚到他家去。在我年輕的歲月中,第二天真是最漫長的一日了。他下班回家前的一個小時,我就已經在等他,他帶我去他的鴿房,是在院子後方一個小榖倉的上端。當我看著那些從未見過的美麗鴿子時,他說:「選一隻公的,我再送你一隻母的,牠跟世界上其他任何鴿子都不一樣。」於是我選了一隻雄鴿,然後他將一隻瘦小的雌鴿放在我手中。我問他,這隻雌鴿有什麼不同。他回答:「仔細瞧,你會看到牠只有一隻眼睛。」真的,牠的一隻眼睛不見了,是被一隻貓弄傷的。他建議說:「帶牠們回去,放在你的鴿房,將牠們關10天,然後放出來,看牠們會不會留在你家。」

我照著海樂的話做了。放了牠們之後,雄鴿在鴿房頂端逗留了一會兒,就回鴿房啄食,但是那隻獨眼的雌鴿,一轉眼就不見了。我打電話給海樂,問他:「那隻獨眼雌鴿有沒有飛回你的鴿房?」

他說:「你過來,我們去看看。」

當我們由廚房門口走向鴿房時,我的顧問說:「多馬,你是教師定額組的會長。」這點我當然知道,他又說:「鮑柏是你教師定額組的一員,你要怎樣讓他活躍起來?」

我回答說:「我會帶他來參加這星期的定額組聚會。」

之後,他伸手到一個特別的巢中,將那隻獨眼的鴿子拿出來交給我,說:「再關牠幾天之後,試試看。」我再作了一次,牠又失蹤了,同樣的事又發生了。我們一起去鴿房時,我的顧問對我說:「恭喜你帶鮑柏出席了聖職聚會,現在你和鮑柏要怎樣讓比爾再次活躍起來呢?」

我自告奮勇地說:「我們會帶他來參加下星期的聚會。」

這項經驗就這樣重複了好幾次。等到我長大成人以後,才真正了解到,我的顧問海樂確實送了我一隻特別的鴿子;他知道在他的鴿群中,只有這隻會在每次放出後,飛回家。這是個受靈啟發的方法,而他每兩個星期都會和教師定額組會長作一次理想的個人聖職面談。我從那隻獨眼的鴿子學到許多的事,更從定額組顧問那裡獲益良多,他很有耐心、並很有技巧地幫助我為將來臨的責任作準備。

父親、祖父們,我們肩負更大的責任來引導我們心愛的兒子、孫子。他們需要我們的協助、鼓勵,也需要我們的榜樣。明智地說,我們應少批評我們的青年,他們需要更多可效法的榜樣。

現在我要談談那些較少去教會或是較少參加教會各類活動的青年,這類的準長老愈來愈多。這是因為亞倫聖職定額組的男青年在那段亞倫聖職期間迷失了,此外那些成年時才受洗的弟兄,因為沒有繼續參加活動、保持信心,因此無法被按立到長老的職位。

我所關心的不只是這群弟兄的心和靈魂,我也為他們可愛的妻子和逐漸長大的孩子感到憂傷。這些人等待別人的援助,等待著一句鼓勵的話,或是別人對真理的見證,而這樣的作為需要我們滿懷愛心,有渴望去提升他們、支持他們。

我的朋友薛立就是這樣的一個例子。他的妻子和小孩都是很不錯的教友,大家全力鼓勵他受洗、接受聖職,但這些努力都失敗了。

後來薛立的母親過世。薛立非常悲傷,於是退到喪禮停屍間一個特別的房間。這房間會播放整個喪禮進行的過程,因此他可以獨自在那裡哀悼哭泣而不會被人看到。在我走上講台前,曾到房間裡去安慰他,他抱了我一下,我知道這觸動了他溫柔的心弦。

時光流逝,薛立一家人搬到了城市的另一端。而我被召喚主領加拿大傳道部,所以我跟家人一起搬到了加拿大的多倫多,在那裡待了三年。

在我返回美國,被召喚為十二使徒以後,薛立打電話給我。他說:「主教,你願意在鹽湖聖殿為我的妻子、我的家人和我印證嗎?」

我有些遲疑地說:「但是,薛立,你要先受洗成為教友才行。」

他笑著回答:「喔,你在加拿大的時候,我就作到了。我想給你個驚喜。有個家庭教師定期會來拜訪我們,教導我有關教會的真理。他是學校裡的交通義工,每天早上孩子上學及傍晚放學回家時,他都會幫助他們過馬路。他請我協助他。在沒有孩子過馬路的休息時間,他會跟我談有關教會的其他教導。」

我很榮幸能親眼目睹這個奇蹟,並衷心地為他感到喜悅。他們印證了,一家人永遠結合在一起。不久之後薛立過世了,我有幸能在他的喪禮上致詞。我永遠不會忘懷那份記憶:我的朋友薛立穿著他的聖殿服裝,躺在棺材裡。我欣然流下感激的淚水,因為失去的已經找回了。

有些人感受到了夫子愛的關懷,卻不曉得如何解釋他們生命中所發生的改變。他們渴望過得更好,希望能忠信地服務,謙卑地行走,變得更像救主。他們已獲得屬靈的眼光,瞥見了永恆的應許,他們會和那個被耶穌恢復視力的瞎子一同說出:「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瞎眼的,但如今能看見了」。7

我們該如何說明這些奇蹟呢?靈性消沉已久的人為何會變得活躍?有位詩人提及死亡時,寫道:「神……碰觸他,他便睡著了。」8論到這新生,我要說:「神碰觸他們,他們便醒了。」

有兩大基本理由可用來說明人們在態度、習慣及行為上的改變。

第一,人們已經知道他們的永恆潛能,並且下定決心要發揮這些潛能。人們一旦看出自己能登峰造極,便不會真正滿足於長久過著平庸的日子。

第二,還有些男男女女、年輕人已經跟隨救主的訓示,做到愛人如己,並且幫助他們的鄰人實現夢想,達成心願。

促成這個過程的催化劑,向來都是愛的原則。

縱然時光流逝,但救贖主改變世人生命的能力卻不曾有所改變。正如祂對死去的拉撒路所說的,祂今日也對我們說:「出來」。9而我還要補充:從懷疑的絕望中出來,從罪惡的憂傷中出來,從不信的死亡中出來,走向嶄新的人生。

我們這樣做,並跟隨耶穌所行經的道路時,讓我們謹記祂的見證:「看啊,我就是先知們曾作證說要來到世上的耶穌基督。……我是世上的光和生命。」10「我是最初和最終;我是那活著的,我是那曾被殺害的;我是你們與父的代辯者。」11

定額組中的一些成員需要我們的協助,那些應成為我們定額組成員的人也需要我們的協助。密爾頓在他的「力息達斯」(Lycidas)一詩中寫到:「飢餓的羊群抬頭望,卻不曾被餵飽。」12主對先知以西結說:「禍哉!以色列的牧人……卻不牧養群羊。」13

我的聖職弟兄們,這是我們的任務。讓我們記住,永遠都不要忘記,這並非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只要光大聖職的召喚,處處都有奇蹟。當信心取代了懷疑,無私的服務摒除了自私的心態,神的大能就會讓其目的實現。我們都在做主的差事,皆有權請求主的幫助。但我們一定要先盡力嘗試。在仙納度(Shenandoah)一劇中,有一句引人深思的話:「如果我們不去嘗試,就不會去做;如果我們不去做,又為何在這裡呢?」

讓我們一起行道而不是單單聽道而已。14讓我們效法主的先知,我們興格萊戈登會長的榜樣。

願我們像救主古代的門徒一樣,響應祂的邀請:「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15願我們都這樣行,這是我的祈求,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教約107:99。

  2. 教約58:26-28。

  3. 路加福音2:52。

  4. 使徒行傳10:38。

  5. See “Proclamation,“ Ensign, May 1980, 52--53.

  6. Deseret Semi-Weekly News, 29 Oct. 1889, 5.|

  7. 約翰福音9:25。

  8. Alfred, Lord Tennyson, In Memoriam A. H. H., section 85, stanza 5, line 4.

  9. 見約翰福音11:43。

  10. 尼腓三書11:10-11。

  11. 教約110:4。

  12. “Lycidas,“ line 125.

  13. 以西結書34:2-3。

  14. 見聖經雅各書1:22。

  15. 馬太福音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