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們已預備好,你們就不懼怕
我們的確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時代。未來往往不可預知,因此我們必須為世間的無常作好準備。
能在這次總會婦女會大會站在各位面前,我深感榮幸!我了解除了在會議中心的會眾外,還有成千上萬的姊妹正透過衛星轉播收看及收聽這場大會。
今晚跟各位演講,我意識到自己是弟兄、是少數,因此最好在發表意見時謹慎小心一點。我覺得自己就好像個害羞的鄉巴佬到大都市探親一樣。他已經多年沒去找過他的親戚了,因此看到來應門的少年時,大吃一驚。小伙子請他進屋去,等兩人都舒適地坐好後,問道:「請問你究竟是哪一位?」
訪客答道:「我是你父親那邊的堂兄弟。」於是小伙子便說了:「先生,在這個家裡,父親那邊都是錯的一邊!」
不過我相信,今晚在這屋宇裡,我會是在對的一邊,在主的那一邊。
多年前,我看到一張鹽湖城先驅者支聯會第六支會主日學班級的照片。這張照片是在1905年拍的。照片前排有個長得很甜、梳著兩條辮子的女孩。她的名字叫施百福。後來,結婚以後的施百福以總會婦女會會長的身分寫道:「今日世上婦女影響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機會之門從未如此為婦女敞開過。對婦女而言,這是個鼓舞人心、充滿挑戰、要求付出的時代。只要我們把握生活的重點,了解生命的真正價值,明智地決定事情的優先順序,這將是一個酬賞豐富的大好時代。」1
婦女會組織向來有消除文盲的目標。識字的人很難體會不識字、不會寫字的人內心那種被剝奪的感覺。他們就像被籠罩在一片烏雲之中,進步受阻,理解力變駑鈍,希望變得渺茫。婦女會的姊妹們,妳們可以為她們驅散這片絕望的烏雲,讓天上神聖的光輝照耀在姊妹的身上。
幾年前,我到路易斯安那州的孟羅參加地區教友大會,那次大會圓滿成功。我在機場正準備搭機回家時,有位美麗的非裔美籍婦女向我走來,這個教友笑容可掬地對我說:「孟蓀會長,我加入教會成為婦女會的一員之前,既不識字、也不會寫字。我的家人沒一個識字的。我們都是貧窮的佃農。會長,我那些婦女會的白人姊妹教我讀書寫字。現在,輪到我幫忙教其他的白人姊妹如何讀書寫字了。」我心想,當她打開聖經頭一次讀到主的話語時,內心不知有多喜悅: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
「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2
那天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孟羅,聖靈向我見證了婦女會為消除文盲所訂定的目標有多麼崇高。
詩人寫道:
然而,另一位詩人又加上了這段悲痛的詩句:
各地的父母都關心著他們的子女,及他們永恆的幸福。舞台史上演出最久的音樂劇之一,「屋上的提琴手」,將此表露無遺。
在劇中,這個俄國猶太家庭裡極為傳統的父親,窮於應付那幾個十幾歲的漂亮女兒,因此被迫意識到時代的改變,看了令人不禁莞爾。
輕快的舞蹈、音樂的旋律、絕佳的演技,比起劇中老泰維的一番話,卻顯得相形失色。對我而言,那番話才是該劇的主旨。他把可愛的女兒們叫到身邊,在他樸實的農家環境中,就她們思考未來之事,提出了告誡。泰維警告說:「記住,……在安那德卡,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身分,也知道神對他的期望。」5
我心愛的姊妹們,妳們都知道自己的身分,也知道神對妳們的期望。妳們的挑戰是讓自己所負責的人也都知道此一真理。主的教會的婦女會可以協助妳們達成此一目標。
「教會中首要的教導良機是在家庭,」麥基奧大衛會長說。6「一個真正的摩門家庭是那種假如基督偶然造訪,也會樂意停留憩息的地方。」7
我們該如何確保我們的家庭符合這樣的條件呢?單是父母有堅強的見證並不夠,子女不能永遠仰賴父母的信念。
郭禧伯會長說:「我們有責任在孩子年輕時教導他們。……我可能知道福音是真實的,我的妻子也可能知道;但是我要告訴你們,除非我們的子女研讀福音,自己獲得見證,否則他們不會知道這福音是真實的。」8
懷著對救主的愛、對祂的名心懷虔敬、彼此真誠敬重,就會為見證的成長提供肥沃的苗床。
學習福音、分享見證、帶領家庭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生旅程往往伴隨著一路的顛簸、海中的巨浪──甚至時代的動亂。
多年前,我在澳洲拜訪教友和傳教士時,目睹了一個崇高的典範,讓我看到見證的寶庫怎樣祝福和聖化一個家庭。傳道部會長安森荷瑞斯和我一同搭機由雪梨長途飛行到達爾文,要為教會在該城市的第一座教堂破土。依航行計畫,飛機在途中停在一處名叫伊撒峰的小礦區加油。我們一進入那個小機場,就有一位婦人帶著她兩個年幼的孩子上前來,她說:「我叫勞登茱蒂,是教會的教友,這是我的兩個孩子。我們想,您大概會搭這班飛機,所以想趁您中途停留時,與您談談。」她告訴我們,她丈夫不是教會的教友,事實上,她和孩子是當地唯一的教友。我們分享彼此的體驗及見證。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當我們準備登機時,勞登姊妹看來是那麼的孤獨無助,她請求著說:「你們還不能走;我好想念教會哦。」突然,擴音器宣佈,我們的飛機因機械問題,延遲三十分鐘起飛。勞登姊妹輕聲地說:「我的祈禱剛剛得到了答覆。」然後,她問我如何才能讓她丈夫對福音有興趣。我們建議她,每星期在家中給孩子們上兒童會課程時,也邀請她丈夫參與,而且要成為活生生的福音見證給他看。我說我們會訂閱一份兒童之友(Children’s Friend)雜誌給她,並提供其他方面的協助,讓她在家中教導時使用。我們鼓勵她永遠不要放棄她丈夫。
我們離開了伊撒峰,我再也沒有回去過那城市。然而,我永遠珍惜記憶中那位親切的母親和她可愛的孩子,含著眼淚,揮手感謝、道別的情景。
幾年以後,我在澳洲布里斯本的一次聖職領導人大會中演講,強調在家中研習福音的重大意義,及遵行福音、作真理正義的榜樣有多麼重要。我和與會男士們分享了勞登姊妹的故事,以及她的信心和決心所帶給我的影響。結束時,我說:「我想,我永遠不會知道勞登姊妹的丈夫是否加入了教會,但他再也找不到比他妻子更好的榜樣可效法了。」
有位領袖舉手,站起來說:「孟蓀弟兄,我是勞登理查,您提到的婦人是我的妻子,那兩個小孩〔他的聲音顫抖著〕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現在是永恆的家庭了,這大部分要歸功我愛妻的堅忍和耐心。她成就了這一切。」這時全場寂靜無聲,只有抽噎聲打破靜默,許多人熱淚盈眶。
我們的確生活在動盪不安的時代。未來往往不可預知,因此我們必須為世間的無常作好準備。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因為各種原因,有時妳會發覺自己要扮演負擔家計的角色。我敦促各位接受教育,學習就業技能,如此一來,妳若有一天面臨此種境遇時,已準備好擔起家累了。
婦女的角色極為獨特。著名的美國散文家、小說家,也是歷史學家的歐文華盛頓說過:「這世上有一種人,比悲傷的當事人更為悲傷;比興高采烈的當事人更為開懷;因他人的榮耀而真心喜悅,勝過自己的榮耀;看到別人卓越不凡,只有滿懷的歡愉;忠誠地為人藏拙,遠超過掩飾自己的短處;全然忘記自己的感受,只流露出仁慈、溫柔、獻身他人的品德。這種人就是女人。」
興格萊戈登會長說:「神在婦女內心栽種神性,這神性在恬靜的力量、高雅、平和、善良、美德、真理與愛中散發出來。所有這些不凡的品格,都在母職中展現無遺。」9
當母親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世上最古老的著作訓誡我們不可離棄母親的法則,也訓示我們,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還告誡我們,母親老了也不可藐視她。10
經文也提醒我們,母親的教導形成我們價值觀的核心,就像希拉曼兩千子弟兵,他們的「母親們曾教導他們,如果他們不懷疑,神必拯救他們。」11而神的確拯救了他們!
許多婦女會的姊妹沒有丈夫,因為死亡、離婚、或沒有機會結婚,在許多情況下,姊妹必須獨自承擔起一切。另外,還有一些是剛從女青年組織晉升上來的姊妹。實際上,沒有人應該孤獨,因為慈愛的天父會在她身旁指引她的人生;在那些孤獨,需要安慰的寂靜時刻,天父會賜給她平安與信心。而重要的是,婦女會的婦女親如姊妹,彼此肩並肩地在一起。願妳們永遠關懷彼此,體認彼此的需要。願妳們體貼每位姊妹的處境,明白有些婦女正面對特別的挑戰,而且每位婦女都是天父寶貴的女兒。
在演講的結尾,讓我跟各位分享多年前的一個經驗,它刻劃出親愛的婦女會姊妹的力量。
在1980年,教會組織成立150週年時,總會婦女會理事會的每位姊妹都受邀親自寫一封信函給2030年(50年後)的教會姊妹。以下內容摘自歌德海倫姊妹的信函:
「1980年的世界詭譎多變,但我決定要以信心而非恐懼來面對每一天,我要信賴主,遵行現今先知的忠告。我知道神活著,我全心全意地愛祂。我很感激福音在150年前在世上復興了,使我得享成為這偉大教會教友的祝福。我很感謝神的聖職,我一生中都感受到聖職的力量。
「我在我的世界享有平安,誠願妳們憑著堅定的見證,以及對耶穌基督福音毫不動搖的信念,也在妳們的世界中得到支持的力量。」12
歌德海倫在2000年4月離開人世。她罹患癌症,即將辭世前不久,我和孟蓀姊妹去探望她、她的丈夫和家人。她看起來很平靜祥和。她告訴我們,她已準備好離開這世界了,並且期待再次見到自己的父母,以及先她而去的家人。歌德姊妹的一生是後期聖徒婦女的崇高表率。她的辭世正詮釋了妳們大會的主題:「如果你們已預備好,你們就不懼怕。」13
我心愛的姊妹們,我向各位作見證,天父活著,耶穌是基督,我們今日由這世代的先知興格萊戈登會長引領著。願妳們在今生的旅途中,一路平安,我這樣祈求,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