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09年
在錫安山上
10月 2005


在錫安山上

每一個願意加入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人,願意遵守教會原則和教儀的人都站「在錫安山上」。

我活了一大把年紀,看到文明所賴以存續的價值標準一點一滴地消逝。

在我們這個年代,道德、婚姻、家庭、家人等長久延續下來的標準一再地在法庭上、議會裡、在國會、在課堂上遭到打擊。我們的幸福可是完全仰賴於這些標準啊!

使徒保羅預言,在我們這個末後的日子,人會「違背父母,……無親情,……不愛善良,……愛宴樂,不愛神」(提摩太後書3:2-4)。

他警告說:「作惡的和迷惑人的,必越久越惡,他欺哄人,也被人欺哄」(提摩太後書3:13)。他說的一點也不錯。可是,當我想到未來,我卻是無以名狀的樂觀。

保羅告訴年輕的提摩太,要持守他從使徒們那裡學到的事情,而且說他會很安全,因為「你是從小明白聖經,這聖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提摩太後書3:15)。

了解經文是很重要的。我們可以從經文中得到靈性的指引。

我聽到有人說:「如果我生在教會初創的年代,我一定願意忍受迫害與考驗,因為那時候有很多啟示出版成經文。現在為什麼沒有呢?」

斯密約瑟先知接受的啟示,出版成經文,為教會奠定了穩固的基礎,使得耶穌基督的福音能夠傳向「各國」(尼腓二書26:13)。1

經文界定了先知、總會會長與副會長、十二使徒定額組、七十員定額組、總主教團的職務,以及支聯會、支會和分會的功能。經文說明了麥基洗德聖職和亞倫聖職的職位。經文確立了領袖、教師、父母和個人接受靈感和啟示的管道。

現在我們所面臨的對立和考驗是不同的。說起來,這些對立與考驗比起教會早期所遭遇到的可以說是更激烈、更危險,而且針對個人的要比針對教會的還多。早期的啟示出版成經文,為教會提供了永久的指示,也為教儀和聖約立下了明確的定義,到今天都還有效。

有一節經文應許說:「如果你們已預備好,你們就不懼怕」(教約38:30)。

我要來談談有哪些事情是來幫助我們準備好自己的。或許各位就能明白為什麼我對未來沒有恐懼,為什麼我會覺得這麼放心。

我沒有辦法把總會會長團和十二使徒定額組最近這些年來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仔細地說明。但是從這些事情,我們看到了不斷有啟示賜給教會和每一個教友。我只挑幾樣來說明。

四十多年前,我們決定印行後期聖徒版的經文,讓教會的教友們可以很快很方便地查尋教義。我們為詹姆士王欽定版本聖經、摩門經、教義和聖約、無價珍珠編了相互參照。詹姆士王欽定版本聖經的內文則絲毫沒有改動。

好幾世紀以前所作的工作是為我們這個時代而作的。詹姆士王欽定版本聖經有百分之九十是由丁道爾威廉(William Tyndale)和衛克里弗約翰(John Wycliffe)所翻譯的。我們非常感謝這兩位因此而殉教的古代翻譯家。

丁道爾說:「我將使農家小孩都比〔牧師〕更了解經文」。2

阿爾瑪經歷了許多極大的考驗,經文上記載著說:「因為宣講神的話,曾有一種引導人民作正直之事的極大的趨向──是的,宣講神的話,在人民的心理上,比刀劍或任何發生於他們身上的事情,曾有過更偉大的功效──所以阿爾瑪想到他們必須試一試神的話的效能」(阿爾瑪書31:5)。

這正是我們開始這項經文計畫時的想法,也就是:讓教會的每位教友都熟知經文,也了解其中所教導的原則與教義。我們今天所做的正是丁道爾和衛克里弗為當時的人做的一樣。

丁道爾和衛克里弗兩人都飽受迫害。丁道爾被關在布魯塞爾的冰窖裡,衣衫襤褸,飢寒交迫。他寫信給當時的主教,請他們把他的外套和帽子送來。他還向他們求一支蠟燭,說:「一個人坐在黑暗裡真是很不好受」。3他的要求讓他們非常生氣,所以把他從監獄裡提了出來,綁在木樁上,在眾人面前活活燒死。

衛克里弗雖然不是被火燒死的,但是康士坦斯會議還是決定把他的屍體挖出來,綁在木樁上焚燒,然後把骨灰揚灑飛散。4

斯密約瑟先知向七十員史蒂文生愛德華(Edward Stevenson)的母親借了幾冊由十六世紀英國牧師福克斯約翰(John Foxe)所寫的殉教者名錄。讀了以後,他說:「我透過烏陵和土明看到了這些殉教者,他們都是基督誠實忠信的門徒,都會按照所擁有的光而得救的」。5

要把七萬多節的經文作成交互參照,還要編註腳和參考資料,本來就是一項艱鉅、不可思議的工程,但是我們著手進行了。我們花了12年的時間,在600多人的協助下完成了。其中有些人是希臘文、拉丁文和希伯來文的專家,有些人看得懂古代的經文,但大部分的人都還是平凡忠信的教友。

這項工作處處充滿了靈感的火花。

這項工程要是沒有電腦是不可能完成的。

我們設計了一個神奇的系統把好幾萬個註腳組織起來,讓每一個農家子弟都可以使用經文。

有了主題式的索引,教友可以在幾分鐘之內查到贖罪、悔改、聖靈等詞彙,在四部經典中找到發人深省的參考經文。

這個計畫進行了幾年後,我們問他們按照字母順序排列的浩大工程進行的如何了。他們寫道:「我們已經做完天堂(heaven)和地獄(hell),也完成(love)與(lust)的階段,現在要向悔改(repentance)邁進了。」

摩門經的手抄原稿來到了我們手上,使我們得以更正印刷廠在排印經文譯文時犯的無心的過錯。

在主題指南(Topical Guide)裡面最值得注意的是在「耶穌基督」這個標題下有18頁單行小字印刷的參考資料,這是有史以來對耶穌基督的名字作過的最完整的經文索引。跟著這些參考經文,各位將開始明白這教會是誰的,教會的教導是什麼,擁有什麼樣的權柄,這一切都基於耶穌基督、神的兒子、彌賽亞、救贖主、我們的主的聖名。

有兩項啟示加進了教義和聖約:第137章是斯密約瑟在執行恩道門教儀時所得的異象,第138章是斯密F.約瑟會長看到死者救贖的異象。後來,就在要印刷之前,得到了有關聖職的奇妙啟示,被稱為正式宣言(見教約,正式宣言二),證明了經文並未就此結束。

接下來,教會開始進行把經文翻譯成不同語言的繁重挑戰。現在,有經文指南(Guide to the Scriptures)的三合一經文已經出了24種語言本,陸續還會出版其他語言本。摩門經已經翻譯成106種語言,目前正在進行翻譯的還有49種語言。

我們還做了其他事情。給摩門經定了一個副標題,就是:摩門經──耶穌基督的另一部約書。

由於教義的基礎就像鹽湖聖殿的花崗岩一樣穩固,而且是開放給每一個人的,因此更多的人可以看到教會還經常在接受啟示。「我們信神已經啟示的一切,及祂現在啟示的一切,我們也信他仍要啟示許多有關神的國度重大的事」(信條第9條)。

隨著經文出版工作的進行,我們又開始了另一項大工程,這也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教會所有的課程都重新編排。聖職和兒童、男女青年及成人等輔助組織的研讀課程,都修訂成以經文為主,以耶穌基督為主,以聖職為主,以家庭為主。

每一年都有數百名義工來工作。有些人是寫作、課程、教導和其他相關方面的專家,但大部分都是平凡的教友。所有課程都以經文為依歸,強調聖職的權柄和家庭的神聖本質。

總會會長團和十二使徒定額組發表了「家庭:致全世界文告」,6後來又公佈了「活著的基督:使徒的見證」。7

福音進修班和神學研究所在世界各地開課。教師與學員都藉著聖靈來學習,並接受聖靈的教導(見教約50:17-22),兩者都要明白經文、先知的話、救恩計畫、耶穌基督的贖罪、叛教與復興、復興教會的獨特立場,還要從中找出原則和教義來。我們鼓勵學員們培養每天研讀經文的習慣。

星期一晚上是保留給家人家庭晚會的時間。教會不在這時間舉行任何活動,好讓家人能夠在一起。

接下來,傳教事工也重新作了調整,側重在「宣講我的福音」所接受的啟示上。我們每年有超過25,000名來自148個國家的傳教士解職返鄉,他們在傳教的兩年中學習教義,學習如何憑聖靈教導,學習分享他們的見證。

聖職管理的原則也釐清得更清楚了。亞倫聖職和麥基洗德聖職各定額組的職位也擴大了。在各個地方,一定都會有持有權鑰的領袖──像是主教和會長們──來給予指引、澄清誤會、發現並糾正謬誤的教義。

聖職和婦女會的成年人研讀的課程是以總會會長們的教訓來編排。

教會雜誌重新設計過,目前以50種語言發行。

在建造聖殿方面,我們也進入了一個非凡的年代,有122座聖殿開放執行教儀,另外有兩座昨天才宣布。

家譜重新命名為「家庭歷史」。忠信的教友借助最新科技,把名字準備好,送到聖殿去。

這些事情都見證了有持續不斷的啟示。還有其他的事情,太多了,無法一一詳述。

在教會中有一種核心力量,比計畫、會議或友誼都更深厚。這力量不會改變、不會磨損。它始終如一,確實可靠,絕對不會減少或消退。

雖然教會是在教堂裡,但教會卻是活在每位後期聖徒的心靈裡。

世界各地的謙卑教友從經文中獲得靈感,指引他們度過今生。他們並不完全了解他們所找到的正是主對門徒所說的「重價的珠子」(馬太福音13:46)。

約瑟先知的妻子斯密愛瑪收集聖詩,編成第一本聖詩選輯。其中一首「耶和華請您引導我」其實是一篇祈禱:

當大地開始震顫時,

使我畏懼一掃空,

審判造成大毀滅時,

保我安居錫安山。8

每一個願意加入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人,願意遵守教會原則和教儀的人都站「在錫安山上」。

每一個人都可以從個人啟示中得到確定,見證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見證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正如主所說的,是「整個地面上唯一真實而存在的教會」(教約1:30)。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亦見啟示錄5:914:6尼腓一書19:17摩賽亞書3:13,2015:2816:1阿爾瑪書9:2037:4教約10:5177:8,11133:37

  2. In David Daniell, introduction to Tyndale’s New Testament, trans. William Tyndale (1989), viii.

  3. In Daniell, introduction to Tyndale’s New Testament, ix.

  4. See John Foxe, Foxe’s Book of Martyrs, ed. G. A. Williamson (1965), 18–20.

  5. In Edward Stevenson, Reminiscences of Joseph, the Prophet, and the Coming Forth of the Book of Mormon (1893), 6.

  6. 1998年10月,利阿賀拿,第24頁,「家庭:致全世界文告」。

  7. 2000年4月,利阿賀拿,第2-3頁,「活著的基督:使徒的見證」。

  8. 聖詩選輯,第4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