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9
偉大的幸福計畫
2006年4月


偉大的幸福計畫

透過無限的贖罪,神提供了一個方法,讓我們可以克服罪、再次變得完全潔淨。

摩門經的先知雅各問道:「為何不能講一講基督的救贖,來獲取一種對於祂的完全的知識呢?」1

我要以這個問題當作演講的主題──為何不能講一講耶穌基督的贖罪呢?

阿爾瑪說,贖罪是「偉大的幸福計畫」。2我就引用這句話來描述那美好的教義,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耶穌基督的贖罪。

白朗壽會長曾說:「遲早,生命的興衰榮枯會讓我們每個人了解靈魂不朽、以及人與神之間關係的這個重要問題。……每一個人,不論膚色、信仰或國籍,終將前往同一去處,經歷我們所謂的死亡。」3

大部分的人都曾懷著悲傷與失落的心情,虔敬地站在心愛之人的墓旁問到:「死亡可有任何幸福可言?」

摩門經中有位先知為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他以愉悅的心感激耶穌基督的贖罪,因為正是透過這項贖罪,耶穌基督將我們從死亡的境地贖回,他說:「啊,神的智慧,祂的慈悲和恩典!……啊,我們的神的偉大和公正!」4

請容我分享五項有關偉大幸福計畫的真理,這些真理也帶給了我這種喜悅。

第一:認識這項幸福計畫使我們確實知道有一位神,祂有個兒子耶穌基督。父與子都是完美的,祂們住在天上,擁有以靈體和骨肉組成的榮耀身體。

本福音期在少年斯密約瑟謙卑地跪下祈禱時,這些真理便透露給我們知道。約瑟後來說道:「我看見兩位人物,站在我上面的空中,其光輝和榮耀難以形容。其中一位對我講話,叫著我的名字,指著另一位說──這是我的愛子。聽祂說!」5

第二:認識父與子的身分讓我們知道所有的人被安置在大地上,是為了要獲得身體、經驗,並證明我們能配稱回到天父身邊。世人的塵世生活由律法來管理,違反這些律法就是犯罪。一旦犯罪,就違反了永恆律法;在公道的律法的要求下,必須要有處分或懲罰。

也許我們可以用一個旅人來比喻罪及悔改的必要。他在背上背了一個很大的空袋子,偶而,他會撿些石塊,這些石塊代表違反律法。他把撿起的石塊放進背袋裡。一段時間後,袋子滿了,沈甸甸地,使他無法繼續往前走。他得想個方法把袋子清空,取出石塊才行;而這僅能透過救主的贖罪才辦得到。

只要運用對耶穌基督的信心,棄絕罪,並且經由福音的教儀訂立聖約,就可以做得到。只要忠誠地持守到底,就可以回去與天父及祂的兒子耶穌基督同住。

第三:透過無限的贖罪,神提供了一個方法,讓我們可以克服罪、再次變得完全潔淨,而這都要靠永恆的慈悲律法才能達成。透過我們的悔改以及贖罪的力量,慈悲就能夠滿足公道的要求。如果沒有贖罪的力量、而我們也不徹底悔改的話,就會受制於公道的律法。

阿爾瑪教導:「慈悲要求取得悔改之人」,6以及「除了……悔改條件外,那救贖計畫是不能完成的。」7

偉大的先知艾繆萊克教導「這樣慈悲就好滿足公道的各項要求,並將他們圍攬在安全的手臂中,而那不運用信心來悔改的人,則要暴露於公道所要求的全部律法下;所以那偉大而永恆的救贖計畫,只是帶給那具有信心而悔改的人的。」8

世上的第一對父母亞當與夏娃因違反律法,被逐出美麗的伊甸園。亞當和夏娃學習偉大的救恩計畫,使他們可以在今生找到幸福。9

亞當說:「因為由於我的違誡,我的眼睛被張開,在今生我將有歡樂,我將再以血肉之軀見到神。」10

夏娃同樣歡欣讚許這樣的幸福:「假如沒有我們的違誡,我們便決不會有子孫,決不會知道善惡,和我們的救贖的歡樂。」11

第四:亞當與夏娃的墜落帶來兩種死亡,我們受制於這兩種死亡。

屬世的死亡指的是靈體與肉體分開。由於亞當的墜落,全人類都會經歷屬世的死亡。

第二種死亡是屬靈的死亡,意思是與神隔絕。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時能夠隨意地與神交談。違誡之後,便失去了這項特權。從此,要與神溝通就只能靠著信心與犧牲,再加上誠心的懇求。

如今,我們都處於屬靈死亡的狀態,與神隔絕。神住在天上,而我們住在地上。我們都想要回到祂身邊。祂既潔淨又完全,我們不潔淨、也不完全。

基督贖罪的力量能戰勝這兩種死亡。

在基督被釘十字架、葬在一座借來的墳墓之後,第三天祂復活了。由於復活,基督的肉體與靈體重新結合。

從死裡復活是贖罪當中最美妙的部分,也確實是幸福計畫的一部分;全世人都能夠復活,整個人類家族都能享有這項恩典。我們都會復活,我要為此一事實與真理作見證;這乃是來自於神的一項無條件的恩賜。

但是,復活並不能克服第二種死亡。為了獲得永生,與父和子同住,我們必須悔改,以符合慈悲的條件,因為慈悲能滿足公道的要求。

啟示教導我們:

「今生就是世人為迎見神而作準備的時候。」12

「不要把你們悔改的日子拖延到最後。」13

「那個在你們離開今生時佔據著你們身體的同一個靈,將有力量在永恆世界中佔據你們的身體。」14

第五:耶穌基督是由一位塵世的母親馬利亞所生。祂從祂的母親那裡繼承了必死的特性,所以祂會死亡。

約瑟是耶穌在世上的導師,天上的神才是祂的父親。祂因這位天上的父親繼承了不朽的特質,也就是克服屬世死亡的力量。

耶穌基督被揀選來滿足贖罪的要求,因此,祂屈尊紆貴來到世上,成為馬利亞所生的一個無助的嬰孩。祂屈尊紆貴,接受試探、考驗、嘲笑、審判並被釘上十字架,儘管祂有力量、有權柄可以阻止這一切發生。

泰來約翰會長以這段美好的話語來描述基督的屈尊紆貴:「祂還需要降下低於一切事物,這樣才能提升他人、使之高於一切事物;因為如果祂無法提升自己,並透過贖罪所附帶的原則獲得高升,祂是無法提升他人的;因為祂無法為自己做到的事,也必定無法為他人做到。」15

基督在客西馬尼園受苦的景況,正是基督最崇高特質的寫照,也就是祂完全的愛。從這一點我們可以看出祂的確愛我們所有的人。

十九世紀有位英國神學家曾針對這個事件寫到:「世人的身體所能忍受的痛苦,都加在祂畏縮的身上。……那最劇烈的痛苦,那最殘忍的羞辱,再加上一切……罪孽……的重擔──正是祂此刻所必須面對的。」16

從現代的啟示中,我們讀到主如何描述祂的痛苦:「那痛苦使我自己,就是神,至大者,也因疼痛而顫抖,並且每一個毛孔流血,身體和靈都受苦。」17

贖罪這件事使我們能與神和諧相處;贖罪(atonment或at-one-ment)這個字的意思是恢復或是復原。在家庭中,指的是家人彼此能再次團聚、也與神和祂的兒子耶穌基督再次團聚;也是指因分離而造成的悲傷將會因團聚而轉變成幸福喜樂。

最後,我要分享潘培道會長的一番話:

「如果你瞭解偉大的幸福計畫而且遵行,世俗所發生的一切就無法操控你的幸福。」18

我要見證,我們的主、救主耶穌基督透過贖罪,也就是那偉大的幸福計畫,向我們所有的人展現祂的愛,我為這項真理以及祂的愛作見證。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1. 摩門經雅各書4:12。

  2. 阿爾瑪書42:8;亦見尼腓二書9:13;阿爾瑪書12:32;34:9,16;41:2;42:15;摩西書6:62。

  3. In Conference Report, Apr. 1967, 48; paragraphing altered.

  4. 尼腓二書9:8,17。

  5. 斯密約瑟的寫作(二):17。

  6. 阿爾瑪書42:23。

  7. 阿爾瑪書42:13。

  8. 阿爾瑪書34:16。

  9. 見阿爾瑪書12:32。

  10. 摩西書5:10。

  11. 摩西書5:11。

  12. 阿爾瑪書34:32。

  13. 阿爾瑪書34:33。

  14. 阿爾瑪書34:34。

  15. The Mediation and Atonement (1882), 144.

  16. Frederic W. Farrar, The Life of Christ (1994), 575.

  17. 教約19:18。

  18. 1994年7月,聖徒之聲,第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