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09年
防禦和避難的處所
10月 2006


2:3

防禦和避難的處所

我們說這教會是我們的避難所和防禦,在這教會裡有安全和保護。

於1847年7月26日,楊百翰帶著十二使徒成員和其他人,在他們抵達山谷的第三天(第二天是安息日),爬上一座距離我現在所站之處一哩半的山峰上。他們認為那裡是向列國豎立大旗的好地方。金鮑賀博穿戴著一條黃色的領巾。他們把領巾綁在李察威拉的手杖上,高高揮舞著,作為向列國豎立的旌旗。楊百翰將此山命名為旌旗峰。1

之後他們下山回到他們磨損嚴重的馬車那裡,僅有的少數家當是他們從2000哩外的地方帶來的,見到的是歷經長途跋涉、疲憊不堪的跟隨者。帶給他們力量的,不是他們所擁有的,而是他們所知道的。

他們知道他們是主耶穌基督的使徒。他們知道聖職已經藉由天上來的使者而傳給了他們。他們知道他們有誡命和聖約,這讓他們有機會得到那賜給全人類的永恆救恩和超升。他們確知來自聖靈的靈感與他們同在。

他們忙著犁田、建造棲身之所,以應付即將來到的冬天。他們也為正在草原上隨他們之後要來此地聚集的人預備地方。

九年前寫下的一項啟示指示他們要:「起來並且發光,這樣才能使你們的光成為各國的大旗;

「這樣才能使在錫安地及她支聯會的聚集,是為了做防禦,以及為了做暴風雨的避難所,並且為了當憤怒被強烈地傾注在全地上時的避難所」(教約115:5-6)。

他們要成為「光」,成為「大旗」。

這面藉著啟示而豎立的大旗,是經由耶穌基督福音的教義而包含在經文裡的。我們所遵循福音生活,其原則是以教義為基礎,而福音標準則與這些原則一致。依照聖約我們有責任遵循這些標準,那聖約是由持有聖職及權柄之權鑰的人透過福音的教儀而執行的。

那些忠信的總會弟兄們不能隨意更改或忽視這些標準,而我們也不能隨意這麼做。我們必須奉行這些標準。

說這些標準無關緊要,並不會醫治或安慰我們。我們都知道這些標準確實很重要,因為全人類「已受到了辨別善惡的充份的教導」(尼腓二書2:5)。

我們若盡力而為,就不應感到沮喪。我們若做得不理想(我們有時會如此)或跌倒,總是有悔改和寬恕的補救之道。

我們要教導子女明白道德標準,以避開各樣的不道德行為。他們身體內的寶貴力量「只有合法結婚、成為夫妻的男女,才能運用。」2我們必須完全忠於我們的婚姻。

我們要遵守什一奉獻律法。我們要善盡我們在教會中的職責。我們每週聚在一起參加聖餐聚會,來更新聖約和獲得在祝福麵包和水的簡單、神聖祈禱文裡的應許。我們要敬重聖職並服從聖約和教儀。

在旌旗峰上的那些弟兄明白他們要過著平凡的生活,並要讓他們的容貌上保有基督的形像(見阿爾瑪書5:14)。

他們了解支聯會要成為防禦和避難的處所,但那時候世上還沒有支聯會。他們知道他們的使命是在世上各國建立錫安支聯會。

或許他們還不清楚何種他們未曾經歷過的憤怒和暴風雨會傾注而下。他們忍受了蠻橫的反對力量、暴行和恐怖主義。他們的房子被燒掉,財產被搶走。他們一再地被趕出家園。他們當時知道反對勢力將永不休止,就像我們現在知道的一樣。反對力量的形態會改變,但不會終止。早期聖徒所面對的各種挑戰將不會休止。新的挑戰或許有所不同,但必定不會比早期聖徒所經歷的挑戰來得小。

今日錫安的支聯會數以千計且遍佈世界各地。教友的人數數以千萬且持續成長。這些成長都不會停頓下來,因為這是主的事工。現在教友遍佈160個國家,說著200種以上的語言。

有些教友懷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恐懼,擔心世上會有什麼事情臨到我們和這教會。這個世界在道德和靈性方面越來越黑暗。我們若聚集加入這教會,奉行簡單的福音原則,遵守智慧語,善盡我們聖職和其他方面的職責,那麼我們就不必懼怕。智慧語是獲得身體健康和啟示的一項關鍵。要避開茶、咖啡、酒、煙和毒品。

我們可以住在我們想住的地方,盡全力謀生,不論是過簡單或富裕的生活都是如此。我們可以按照我們的願望過生活,有著全能者的認可,甚至是介入,並確信能獲得不斷的屬靈指引。

每個支聯會都是防禦和避難的處所,是一面大旗。支聯會是個資源健全的組織,對每個願意前來接受其影響的人而言,他們救恩和超升所需的一切都可在這裡找到,而聖殿也比從前更加靠近每位教友。

對立一直都沒有停過。人們對我們和我們的歷史多所誤解,而錯誤地傳講。其中有些是惡意的,而且完全與耶穌基督的教導和祂的福音相違背。有時候神職人員,甚至是宗教組織都在反對我們。我們不會去做他們所做的事。我們不會去攻擊、批評或反對別人,不會像他們對待我們的那樣。

甚至今日那些荒謬的故事仍在流傳著,而且不斷傳講,讓人們信以為真。其中最可笑的一則是說摩門教徒頭上長角。

幾年前,我參加俄勒岡一所大學所舉辦的座談會。出席的人員有天主教的一位主教、一名猶太教領袖、一位聖公會牧師、一名福音教派牧師、一神教的神職人員和我本人。

該校校長班耐特博士主持了早餐會。其中有個人問我,我帶了哪一位妻子前來。我告訴他們我只有一個妻子。有一秒鐘的時間,我在想是有人特意挑我要令我難堪。然後有人問天主教的主教說,他是否帶了他的妻子前來。

下一個問題是班耐特博士問我的:「摩門教徒頭上長角是不是真的?」

我微笑著說:「我梳了頭髮,所以你們看不到。」

已經完全禿頭的班耐特博士把雙手放在他頭上說:「噢!你們永遠不可能把我變成摩門教徒!」

最奇怪的是,一些有才智的人宣稱我們不是基督徒。這顯示出他們對我們的認識很少,甚至一無所知。「你無法藉著貶抑他人來提升自己」是一條千真萬確的原則。

有人以為我們的高標準會阻礙教會成長。其實正好相反,高標準就像磁鐵一樣。我們都是神的兒女,會被真理和良善所吸引。

我們面對的挑戰是在這個日益黑暗、充滿邪惡的世界裡撫育家人。我們有些教友會憂心忡忡,他們有時候會問:是否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們避開一切的邪惡?是否有另一個鄉鎮、州郡或國家是安全的,人們可以在那裡找到避難所?答案通常是沒有。防禦和避難的處所其實就在我們教友現在所住的地方。

摩門經預言說:「然後,那事工必在萬民中開始,與父在一起,來準備這路,使他的人民得以重聚到他們的繼地。」(尼腓三書21:28)。

所有離開世俗加入這教會、遵守誡命、敬重聖職並在福音中活躍的人都找到了避難的處所。

幾週前在某個聚會裡,七十員會長團成員鄔克司羅伯特長老(他是退役的四星上將及中歐北約空軍的指揮官),提醒我們1945年9月2日有十個國家在東京灣的米蘇里號戰艦上簽署一項協議,結束了第二世界大戰。我們當中有些人當時就在亞洲。鄔克司長老(將軍)說:「處在今日的環境下,我無法想像還能否舉行類似的會議或簽署類似的協議,使我們得以終結我們所從事對抗恐怖主義和邪惡的這場戰爭。那是一種不同類型的戰爭。」

我們不必害怕,即使我們生活在這個戰爭不會終止的世界裡。啟示中預言的對立戰爭持續到今日。我們要快樂,要抱持著正面的態度。我們不用害怕,害怕是信心的敵人。

我們知道本教會的活動以家庭為中心。不論教友住在世上的哪個地方,他們都應當建立一個讓子女感到受歡迎,並且視子女為「耶和華所賜的產業」(詩篇127:3)而加以疼愛的家庭。配稱的後期聖徒家庭是這世界的榜樣。

我們不僅要維持最高的標準,我們每個人也要成為一面旌旗、一個防禦和避難的處所。「〔我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我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我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5:16;亦見尼腓三書12:16)。

過去世代的奮鬥和努力已為我們這時代帶來了耶穌基督的豐滿福音、管理這聖工的權柄和完成這聖工所需的資源。這一切都在這個豐滿時代的福音期中來到,在這福音期一切事物的完美結局將會實現,大地將準備好迎接主的來臨。

我們是這事工的一部分,就像從李察威拉的手杖上解開黃色領巾,走下旌旗峰的那群人一樣。那條高高揮舞的領巾為古代和現代經文中所預言的偉大聚集發出了信號。

我們說這教會是我們的避難所和防禦,在這教會裡有安全和保護。這教會以耶穌基督的福音為中心。後期聖徒們學習反求諸己,以便看到全人類救主的救贖力量。教會中所教導及從經文中所學到的福音原則會成為我們個人和家庭的指南。

我們知道我們所建立的家庭及我們子孫的家庭將是啟示中所說的避難所,是萬國的「光」、「大旗」和「旌旗」,是抵擋群集而來的暴風雨的「避難所」(見教約115:5-6;以賽亞書11:12;尼腓二書21:12)。

那面集合我們所有人的旌旗,就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祂是父的獨生子,這是祂的教會,我們承受祂的名,持有祂的權柄。

我們憑信心向前展望。我們在一生中已看到許多事情,未來還會發生許多事情來試煉我們的勇氣和擴展我們的信心。我們要「歡喜快樂,因為〔我們〕在天上的賞賜〔將〕是大的」(馬太福音5:12)。

要樂意維護本教會的歷史。不要「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羅馬書1:16)。

我們將面臨諸多挑戰,因為我們無法避開,而且我們要教導耶穌基督的福音,教導眾人祂是我們的救主,我們的避難所,我們的救贖主。

如果一條舊的黃色領巾就足以成為萬國的旌旗,那麼世界各地持有聖職的平凡男子和平凡家庭中的平凡婦女和平凡兒童,若盡力奉行福音,就可以發光,成為一面大旗,一個防禦和避難的處所,能夠抵擋將傾注在大地上的一切。

「我們談論基督,我們因基督而快樂,我們傳揚基督,我們預言基督,我們按照我們的預言而記載,好使我們的子孫知道他們可到什麼根源去尋求他們罪惡的赦免」(尼腓二書25:26)。

本教會必昌盛且必將獲勝。我非常確定此事。我這樣作見證是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See Journal of Wilford Woodruff, July 26, 1847, Archives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day Saints; see also B. H. Roberts, A Comprehensive History of the Church, 3:270--71.

  2. 「家庭:致全世界文告」,2004年10月,利阿賀拿,第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