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009年
寬恕的醫治力量
4月 2007


寬恕的醫治力量

只要我們能懷著寬恕之心去對待傷害我們的人,我們的自尊和福祉就會提升到更高的層次。

我親愛的弟兄姊妹和朋友們,我懷著謙卑虔敬的心來到你們面前,希望能談談寬恕的醫治力量。

賓夕法尼亞州美麗的山丘上住著一群虔誠的基督徒。他們生活簡樸,沒有汽車、沒有電力,也沒有各種現代化的機器設備。他們辛勤工作,遠離世俗,過著寧靜、和平的生活。他們的食物多半是自家農場生產的。他們的婦女親自縫製樸素端莊的服裳。這些人叫做阿米許(Amish)人。

有位32歲的男子,以開牛奶車為業,和家人住在阿米許人居住的鎳礦社區裡。他不是阿米許人,但由於工作關係,他會到許多阿米許人的酪農場去收集牛奶。在那些人眼裡,這位牛奶工人沉默寡言。但去年十月,他突然精神異常,情緒失控。他痛苦地責怪神讓他的第一個孩子死去,又說了一些沒有事實根據的往事。他大發脾氣,無緣無故地衝進阿米許人的學校,放走了男孩及成人,然後把十個女孩綁起來射殺,其中有五人遇害,另外五個人則受了傷。然後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這件令人震驚的暴力事件給阿米許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但他們並不憤怒。他們受到傷害,卻未懷恨在心。他們立刻就寬恕了,並且全體的人開始去幫助那名牛奶工人的痛苦家屬。牛奶工人的家屬在槍殺案發生的當天聚集在家裡時,就有位阿米許人鄰居過去,擁抱那已死兇手的父親說:「我們都會原諒你們。」1阿米許人的領袖們探視了牛奶工人的妻子兒女,給予他們慰問、寬恕、協助與關愛。在那名牛奶工人的葬禮上到場致哀的,大約有一半是阿米許人。之後,那些阿米人也邀請了那名牛奶工人的家屬參加遇害女孩們的葬禮。在這次危機中,那些阿米許人靠著信心的支持,獲得了無比的平安。

有位當地的居民在提到這起不幸事件的後續發展時,作了一個很感人的結論,他說:「我們說著共同的語言;不單是英語,而且是一種關懷的語言、一種休戚與共的社區語言,一種服務的語言,而且,沒錯,更是一種寬恕的語言。」2那些人對主在山上寶訓裡所作的教導獻出了驚人的完全信心,救主教導:「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3

槍殺了五個女孩的牛奶工人之家屬,向大眾發表了以下的聲明:

「各位阿米許朋友、鄰人及社區人士:

「願你們每個人都知道,我們一家人是多麼感激你們的寬恕、恩惠和慈悲。你們的愛心為我們帶來了迫切需要的醫治。你們為我們祈禱,送來花束、卡片和禮物,我們內心的感動無法言喻。你們的愛心不但造福了我們一家、造福了我們的社區,更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我們衷心感謝這一切。

「希望你們知道,悲劇發生後,我們悲痛欲絕。我們為所有的阿米許鄰人感到哀傷,我們一向愛著他們,今後也仍繼續愛著他們。我們知道,對於所有失去親人的家庭而言,前面還有許多艱難的日子,因此在我們努力重新展開生活之際,要繼續懷著希望,信賴那位賜安慰的神。」4

所有那群阿米許人何以能夠展現出這樣的寬恕作為呢?那是因為他們相信神,信賴神的話,並且已將神的話內化為自己的品格。他們以基督的門徒自居,希望跟隨基督的榜樣。

許多人們在得知這悲劇後,紛紛捐款給阿米許人,來支付那五位倖存女孩的醫療費用,以及五位遇害女孩的喪葬費用。而阿米許人再次展現了基督門徒的精神,他們決定拿出其中一部分的錢給那位牛奶工人的遺孀和三名子女,因為他們也是這件不幸悲劇的受害者。

我們往往不像阿米許人那樣,能立刻寬恕別人。當無辜的孩子受到欺負、甚至被殺害了,我們大多數的人最先想到的並不是寬恕。我們的自然反應是憤怒,甚至覺得應該討個公道,找那些傷害我們或我們家人的人「報仇」。

賽門瑟耐博士在價值觀的認知與實踐方面是一位公認的權威;他為人與人之間的寬恕下了絕佳的定義:

「寬恕就是將原先被惡感、恨意、未癒合的傷口所消耗的精力釋放出來,作更好的運用。寬恕就是重新發現我們原有的力量,並運用我們無限的包容力去諒解並接納別人和我們自己。」5

我們大多數人都需要時間來撫平傷痛和失落。我們會找各式各樣的藉口來拖延寬恕。其中一項藉口便是要等做錯事的人悔改了,我們才會寬恕他們。然而,這樣的拖延只會使我們喪失原本可以享有的平安與快樂。不斷回想多年以前的痛苦是愚不可及的,這麼做並不會帶來幸福。

有些人終身懷恨在心,卻不知道惟有勇敢地寬恕傷害我們的人,才是健康的心態,也才能帶來醫治。

如果能像阿米許人一樣對神有信心、信賴祂的話語,就會比較容易寬恕了。這樣的信心「能使人抵擋最惡劣的人性,也能使人先去體諒他人。更重要的是,這樣的信心能使人去寬恕他人。」6

我們每個人都會因為一些看似毫無道理或毫無緣故的事而受到傷害。那些事是我們無法了解或加以解釋的。我們可能永遠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在今生遭遇到那些事。我們受苦的原因只有神知道。但只要有痛苦發生,我們就必須忍受。洪德豪惠會長曾說:「神知道我們所不知道的,看得到我們所沒有看到的。」7

楊百翰會長曾提出一項精闢的見解,說明了在我們所受的痛苦中,至少有些是有其目的的。他說:「凡世人所能遭受到的各種災難,少數人都必須經歷到,好準備他們和主住在一起……。你所經歷的各種試煉和經驗,都是獲得救恩所不可缺少的。」8

只要我們能懷著寬恕之心去對待傷害我們的人,我們的自尊和福祉就會提升到更高的層次。最近有些研究顯示,那些受到教導要心存寬恕的人,「比較不會生氣、比較樂觀、比較不沮喪、比較不焦慮,也比較沒有壓力」,因此身體都比較健康。9其中有項研究作出結論說:「若要獲得解脫,可以送給自己……『寬恕』這項禮物。」10

主在我們這時代勸誡我們說:「你們應當互相寬恕……」。為了強調寬恕的必要,祂又說:「我,主,寬恕我要寬恕的人,但是你們必須寬恕所有的人。」11

一位經歷離婚痛苦的姊妹從她的主教那裡接受到這項很好的忠告:「要在心中為寬恕留個地方,等寬恕來到,就將它迎入心中。」12對阿米許人來說,寬恕已在他們心中了,因為「寬恕是〔他們〕宗教裡,『發自內心的』一環。」13他們的寬恕榜樣正是基督之愛的極致表現。

1985年在鹽湖城本地,沒犯下什麼過錯的柯丁森司提反主教,卻被人殘酷而毫無道理地用炸彈殺害了。他是柯丁森麥可及瓊安的兒子,黛莉的丈夫,也是四個孩子的父親。我徵得了他父母的同意,在此分享他們從這經驗中學得的教訓。這件不幸的事情發生後,新聞媒體就不眠不休地四處追逐柯丁森一家。有一次還因為媒體的干擾,使得家裡的某位成員受到嚴重冒犯,以致必須勞動司提反的父親麥可出面制止。就在那時,麥可想到:「我們若不寬恕,一家人都會被這件事給毀了。我們若不對此事釋懷,心中的惡感及怨恨就永遠不會停止。」這一家人除去了心中的憤恨,寬恕了那個取走他們兒子性命的人,因此而獲得了醫治與平安。

最近我們猶他州本地所發生的兩件悲劇,也顯示出了信心和寬恕的醫治力量。塞南蓋瑞一家在聖誕節前夕開車出去,他們的車子遭一輛卡車撞擊,他的妻子和兩個孩子因此喪生,但塞南當即表示,他願意寬恕那位疑似酒醉駕車的卡車司機,也表達了對這司機的關切。今年二月,有輛汽車撞上了威廉克里斯多佛主教的車時,他決定「無條件地原諒」那位肇事的駕駛人,好使醫治的過程能不受阻撓地進行。14

我們大家可以從這類的經驗中學習到什麼呢?我們必須察覺和承認自己有憤怒的感覺。要做到這點,必須先謙抑自己,但只要我們願意跪下祈求天父賜給我們寬恕之心,祂必會幫助我們。主要求我們,為了自己的好處,就必須「寬恕所有的人」15,因為「憎恨會阻擋靈性成長。」16惟有除去憎恨和憤怒,主才能讓我們的心得著安慰,就像祂為阿米許人的社區、為柯丁森家庭、塞南家庭及威廉家庭所做的那樣。

當然,我們必須保護社會,不受冷酷的罪犯侵害,因為「慈悲 〔不能〕剝奪公道。」17關於這點,威廉主教說得很好。他說:「寬恕是力量的泉源,但並不會使我們因此就免於後果。」18遭遇不幸時,我們不應自行報復來予以回應,卻應該讓公義來定奪一切,然後就不再追究。要不再追究並消除心裡的憤恨,並不容易。救主已藉由祂的贖罪,為我們所有的人提供了寶貴的平安,但惟有我們願意清除憤怒、怨恨或報復等各種負面的感覺時,這平安才會臨到我們。我們所有的人只要能「饒恕人的過犯」19,甚至饒恕那些犯下嚴重罪行的人,就能獲得贖罪所帶來的平安與慰藉。

願我們都能記住,我們必須先寬恕人,才能得到寬恕。套用我喜愛的一首聖詩裡的歌詞:「如你希望蒙寬恕,就當先去寬恕人。」20我全心全意相信,只要遵行救主的教訓去「寬恕所有的人」21,我們就能獲得醫治的力量。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In Joan Kern, ”A Community Cries,” Lancaster New Era, Oct. 4, 2006, p. A8.

  2. In Helen Colwell Adams, ”After That Tragic Day, a Deeper Respect among English, Amish?” Sunday News, Oct. 15, 2006, p. A1.

  3. 馬太福音5:44。

  4. ”Amish Shooting Victims,” www.800padutch.com/amishvictims.shtml.

  5. With Suzanne Simon, Forgiveness: How to Make Peace with Your Past and Get Onwith Your Life (1990), 19.

  6. Marjorie Cortez, ”Amish Response to Tragedy Is Lesson in Faith, Forgiveness,” Deseret Morning News, Jan. 2, 2007, p. A13.

  7. 1988年1月,聖徒之聲,第54頁。

  8. 參閱楊百翰講演集,第397頁。

  9. Fred Luskin, in Carrie A. Moore, ”Learning to Forgive,” Deseret Morning News, Oct. 7, 2006, p. E1.

  10. Jay Evensen, ”Forgiveness Is Powerful but Complex,” Deseret MorningNews, Feb. 4, 2007, p. G1.

  11. 教約64:9,10。

  12. ”In My Journey to Forgiving,” Ensign, Feb. 1997, 43.

  13. Donald Kraybill, in Colby Itkowitz, ”Flowers, Prayers, Songs: Families Meet at Roberts’ Burial,” Intelligence Journal, Oct. 9, 2006, p. A1.

  14. See Pat Reavy, ”Crash Victim Issues a Call for Forgiveness,” DeseretMorning News, Feb. 13, 2007, p. A1.

  15. 教約64:10。

  16. Orson F. Whitney, Gospel Themes (1914), 144.

  17. 見阿爾瑪書42:25。

  18. In Deseret Morning News, Feb. 13, 2007, p. A8.

  19. 斯密約瑟譯本,英文本,馬太福音6:13。

  20. ”Reverently and Meekly Now,” Hymns, no. 185.

  21. 教約6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