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9年
愛是永不止息
2010年10月


2:3

愛是永不止息

切勿彼此論斷批評,願我們對一同走在這趟人生旅程的人,都懷有基督純正的愛。

今晚我們的靈魂歡欣雀躍,宛如置身天堂。我們蒙受祝福,得以聆聽美妙的音樂和受靈啟發的信息。主的靈親臨會場。我祈求在我與各位分享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時,祂能賜予我靈感。

開始的時候,我要講一個小故事,說明我要闡述的重點。

麗莎和約翰這對年輕夫妻剛搬到新的地方。有一天早上,他們在吃早餐時,麗莎從窗戶望出去,看到隔壁鄰居正在晾衣服。

麗莎嚷嚷說:「衣服沒洗乾淨!我們鄰居不懂得怎樣把衣服洗乾淨!」

約翰看了一下,但是沒吭聲。

每次鄰居在晾衣服的時候,麗莎都會說同樣的話。

過了幾個星期,有一天麗莎從窗戶看出去,她驚訝地發現鄰居院子裡晾的衣服竟然非常乾淨。她對她丈夫說:「約翰,你看——她總算學會怎麼正確洗衣服了!不知道她怎麼學會的?」

約翰回答說:「親愛的,我知道答案。你大概不曉得,今天我起了個大早,把家裡的窗戶都洗過了。」

今晚我要針對我們如何看待彼此,跟各位分享一些想法。我們是否透過需要加以清洗的窗戶在看別人?我們是否在未明白一切實情之前就妄下判斷?我們看別人的時候,看到的是什麼?我們對別人做出什麼樣的論斷呢?

救主說:「你們不要論斷人。」祂也說:「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或者換個說法,為什麼認為你看見鄰居家的髒衣服,卻不想自己家的窗戶有污垢呢?

我們都不完美,我所認識的人當中,沒有任何人敢自稱自己是十全十美的。然而,不知何故,儘管我們並不完美,但我們都有一種傾向,會去指出別人不完美的地方。我們會以別人的所做所為或沒有做到的事情作論斷。

有些人可能說了或做了某些事情,讓我們覺得有理由加以批評,但我們真的無從了解人們的內心、動機或環境為何。因此,神賜給我們這條誡命:「你們不要論斷人。」

在47年前的這場總會大會上,我被召喚至十二使徒定額組。當時,我已經在總會的某個聖職委員會服務了一段時間,因此,在我的名字被提出之前,我還是與該聖職委員會的成員坐在一起,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但是我的妻子卻不知道該去哪裡、坐在誰的旁邊,而事實上,大會堂那時座無虛席。我們有一個好朋友,是總會某個輔助組織理事會的成員,正坐在指定給該理事會成員的區域,她請孟蓀姊妹和她坐在一起。這位姊妹對我即將被宣布的新召喚一無所知,但是她看出來孟蓀姊妹內心的不安,於是好心地讓給她一個位子。我親愛的妻子如釋重負,也很感激這位姊妹的善舉。但是,在她坐下來之後,卻聽到後面有人低聲嚷嚷,該理事會的一位成員向她四周的人表達不滿,認為理事會的成員竟膽敢邀請「局外人」坐在她們的專屬區域。不論是受邀坐在那裡,這種行為顯然都缺乏仁慈。不過,當那位姊妹知道這名「不速之客」是新使徒的妻子時,不知道她心中有何感受。

我們不僅有論斷別人言談舉止的傾向,我們當中許多人還會評斷別人的外表:服裝、髮型、體型;種類不勝枚舉。

多年前在一份全國發行的雜誌,曾經刊載了一篇有關以貌取人的絕佳故事。那是個真實故事——一個就算曾經聽過,仍然值得一聽再聽的故事。

有位名叫瑪莉·巴特爾的婦女,她的家就在一間醫院門診入口的正對面。瑪莉的家庭住在一樓,他們把樓上的房間租給醫院的門診病人。

一天晚上,有個長相嚇人的老人進來詢問是否有房間可以讓他過夜。這個人駝背又乾癟,他的臉紅腫破皮、歪向一側。他說他從中午就開始找房間,但一直都找不到。他說:「我猜想可能是因為我的長相。我知道我的臉看起來很可怕,但是醫生說再治療幾次,可能就會改善。」他表示只要睡在大門前的搖椅上,他就很高興了。瑪莉與他談話時,發現這個老人矮小的身軀裡,有著一顆寬大仁厚的心。儘管房間都已住滿,瑪莉還是告訴他在椅子上稍等一下,她會為他找到棲身之處。

到了就寢時間,瑪莉的先生為老人安排一張行軍床。隔天早晨瑪莉檢查的時候,發現床單已經摺好,而老人則是站在大門口。他婉拒早餐,但在他離開去搭公車之際,他詢問下次看診時是否還能回來住房。他向瑪莉保證:「我不會給妳添麻煩的,我只要睡在椅子上就好了。」瑪莉則向他保證,歡迎他再回來。

接下來的幾年,每次他來看診時,都會住在瑪莉的家。這個老人是以賣魚維生,每次他都會帶一些海產或是自己種的蔬菜作為禮物。有時候則是寄包裹過來。

瑪莉收到這些貼心的禮物時,常會想起這位外貌醜陃的駝背老人第一次從瑪莉的家離去之後,隔壁鄰居所說的話:「你昨晚讓那個醜八怪住下來嗎?我把他打發走了。接待這樣的人,可能會讓你損失更多顧客。」

瑪莉知道,或許他們確實有一兩次因此失去顧客,但是她想,「啊,真希望那些顧客能夠認識他,那麼他們的病痛也許就會減輕了。」

老人過世以後,瑪莉有一次去拜訪朋友。這位朋友有個溫室,當瑪莉看著朋友的花時,她注意到一株漂亮的金菊花,但卻納悶為何那株金菊花被種在一個凹陷、生鏽的舊桶子裡。朋友解釋道:「因為花盆用完了,我知道這株金菊將來會開得很漂亮,我想它應該不介意先待在這個舊桶子裡吧。這只是暫時的,不久我就會把它移到花園去。」

當瑪莉腦海裡浮現天堂的這一幕景象時,她不禁會心微笑——神走向這位瘦小老人的靈魂時,祂說:「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靈魂,他不會介意先待在一個瘦小、扭曲的身軀裡。」事隔多年,如今這個美好的靈魂在神的花園裡必定相當高大挺拔!

外表很容易讓人被蒙蔽,使我們對人作出錯誤的評斷。救主告誡我們:「不可按外貌斷定是非。」

某個婦女組織的一位成員曾經抱怨某位婦女獲選為該組織的代表。她從未見過那位女士,只是看過她的照片。她不喜歡那位婦女的長相,認為她有點胖。這位成員說:「這個組織裡有成千上萬名婦女,一定可以選出更好的代表才對。」

的確,獲選的這位婦女並沒有「模特兒的纖細身材」,但是認識她和了解她特質的人都覺得她本人比照片更有內涵。照片的確顯示出她親切的微笑和自信的面容,但照片無法顯現出,她是一個充滿愛心的忠實朋友,是一位愛主、愛神的兒女並為他們服務的睿智婦女。從照片裡看不出來她在社區裡擔任義工,並且是一位關懷他人的貼心鄰居。簡言之,照片並沒有反映出真正的她。

我想問的是:如果態度、行為和靈性特質能反映在外在相貌上的話,那麼這位抱怨的婦女的容貌,會和她所批評的那位婦女的容貌一樣可愛嗎?

親愛的姊妹們,妳們每一位都是獨一無二的。妳們每個人在許多方面都與別人不同。妳們當中有人已婚,有人待在家中帶孩子,而有的人在外工作。你們有些人正經歷空巢期,有的人已婚但沒有小孩。妳們當中有人離婚,有人則是寡婦。你們有許多人還是單身。有的人有大專學歷;有些人沒有。有些人買得起最時髦的東西,有些人則好不容易才有一套安息日服裝。這樣的差異不勝枚舉,但是這些差異會讓我們忍不住彼此論斷嗎?

天主教的德雷莎修女一生中大部份的時間都在印度幫助窮人,她曾說過這項意義深遠的真理:「如果你論斷別人,就不會有時間去愛他們。」救主告誡我們:「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我要問:如果我們彼此論斷,我們還能像救主吩咐地那樣彼此相愛嗎?我的答案和德雷莎修女一樣:不能。

使徒雅各教導我們:「若有人自以為虔誠,卻不勒住他的舌頭,反欺哄自己的心,這人的虔誠是虛的。」

我一直很喜愛慈助會的座右銘:「愛是永不止息」。仁愛什麼呢?先知摩爾門教導我們:「仁愛是基督純正的愛。在摩羅乃給拉曼人的最後信息中,說道:「除非你們有仁愛,否則決不能在神國裡得救。」

我認為仁愛——或是「基督純正的愛」——是與批評和論斷相反。談到仁愛,此時我心中想到的,並不是分送我們所擁有的物資去救助受苦的人;當然,這樣做是必要且適當的。然而,今晚我心中想到的,我們展現仁愛的方式,是我們對人寬大為懷,寬容人們的行為;是那種寬恕的仁愛;是那種有耐心的仁愛。

我心中想到的仁愛,是會敦促我們有同情心、憐憫心、慈悲為懷,不只是在人們患病、受苦和憂傷的時刻,而且在他人軟弱或犯錯的時候如此。

這世界極需要仁愛,去關心被忽視的人、為灰心氣餒的人帶來希望,援助受苦的人。真正的仁愛是付諸行動。到處都需要仁愛。

我們所需要的那種仁愛,是在聆聽或講述別人遭遇不幸時,毫無一絲滿足之情,除非那麼做可以讓不幸者受益。美國教育家暨政治家霍瑞斯·曼恩曾說:「同情他人不幸的遭遇只是人性,為人舒憂解困則是神性。」

仁愛是對那些令我們失望的人有耐心;是抗拒容易被冒犯的衝動。仁愛是接受人的軟弱與缺點;是接受別人真實的本性。仁愛是能看穿外表、直視那些不因時間而減損的內在特質;是抗拒把人貼標籤的衝動。

當一群單身支會的年輕姊妹長途跋涉幾百英里,去參加他們慈助會一位姊妹的母親的喪禮時,就是在彰顯仁愛,那種基督純正的愛。當盡責的探訪教師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回去拜訪某位冷淡、甚至有點愛批評人的姊妹時,就是在彰顯仁愛。當我們記得年長的寡婦,並帶她參加支會聚會和慈助會活動時,就是在彰顯仁愛。當有人邀請獨自坐在慈助會裡的姊妹:「來,跟我們一起坐」的時候,就會讓人感受到仁愛。

各位可以透過千百種微小的方式來表達仁愛。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不完美。切勿彼此論斷批評,願我們對一同走在這趟人生旅程的人,都懷有基督純正的愛。願我們都明白,每個人都在盡其所能應付眼前的種種挑戰,並且願我們都會竭盡所能去提供幫助。

仁愛被定義為「最崇高,最尊貴,最強烈的愛」, 是「基督純正的愛……;凡在末日被斷定有仁愛的,〔那人〕的景況一定很好」。

「愛是永不止息。」願慈助會這項歷久不衰的座右銘,這項永恆真理,能在各位所行的一切事上指引妳。願仁愛充滿你們的靈魂,並在你們的一切思想和行為中彰顯出來。

姊妹們,我要向各位表達我的愛,並祈求妳們能得享上天的祝福。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