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9年
與信心的樂音調和一致
2012年4月


2:3

與信心的樂音調和一致

神愛祂所有的兒女,祂希望他們都能回到祂身邊。祂希望每個人都能與信心的神聖樂音調和一致。

每當總會持有權柄人員與世界各地的成員見面時,我們都親眼目睹後期聖徒如何成為一股良善的力量。我們要讚揚各位在造福所有人的生活方面所做的一切。

我們這些負責公共事務的總會領袖深刻地察覺到,在美國和世界各地有許多意見領袖和記者在公開場合探討關於本教會和教會成員,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許多因素匯集起來,使得社會大眾對於本教會有越來越多的認識。1

許多撰文探討本教會的人誠懇努力地了解我們的成員和教義。他們的態度彬彬有禮,並且盡力保持客觀的立場,我們對此深表感激。

我們也明白,世上仍有許多人與神聖事物不相協調。英國首席拉比羅德‧撒克斯於去年十二月在宗座額我略大學對羅馬天主教領導人演講時談到,世上有些地方已經嚴重地世俗化。他指出此現象的罪魁禍首之一就是「崇尚激進的科學無神論,對信心的樂音無動於衷。」2

摩爾門經裡一開始的一個偉大異象,就是先知李海所夢見的生命樹。3這個異象深刻地描述我們今日在信心方面所遇到的種種挑戰,以及存在於愛神、崇拜神且自覺要對神負責的人,與不這麼認為的人們之間的一道巨大鴻溝。李海說明了一些足以摧毀信心的行為,有些人驕傲、虛榮和愚蠢,他們只對所謂的世人的智慧感興趣。4有些人有興趣想認識神,卻迷失在黑暗和罪惡的世俗迷霧中。5有些人嚐受了神的愛和祂的話語,卻因世人的嘲笑而覺得不好意思,偏離道路走入了「禁途」。6

最後,是一些與信心的樂音相調和的人。你們知道自己真正的身分。你們愛主和祂的福音,並且不斷努力奉行和分享祂的信息,尤其是與自己的家人。7你們與聖靈的提示和諧,明白神話語的力量,在家中奉行信仰,並且像基督的門徒一樣勤奮努力過著基督般的生活。

我們知道各位十分忙碌。本教會沒有支薪的專業牧師,因此管理教會的責任都倚賴你們這些無私奉獻的成員。我們知道主教團和支聯會會長團成員以及其他許多人都熱心地提供長時間的服務。輔助組織和定額組會長團的無私奉獻足為楷模。這種服務和犧牲的精神也遍及全體成員,包括負責文書紀錄的人、忠信的家庭和探訪教師以及各班級的教師。我們感謝勇敢擔任童軍領袖和托兒班領袖的人。我們為你們所做的一切和你們的為人,敬愛和感激各位!

我們承認有些成員對救主的一些教導較不感興趣,也不太忠信服從。我們期望這些人能充分振奮起來,恢復信心,在教會中更加積極,有更大的決心。神愛祂所有的兒女,祂希望他們都能回到祂身邊。祂希望每個人都能與信心的神聖樂音調和一致。救主的贖罪是賜給每個人的恩賜。

有件事需要加以教導和讓人了解,那就是我們關愛和尊重李海所描述的所有的人。8要記住,我們沒有資格去論斷。審判是主的事。9多馬‧孟蓀會長曾明確地要求我們要有「勇氣克制自已不論斷人。」10他也要求每位忠信的教會成員要拯救那些曾經嚐過福音的果子,而後來迷失的人,以及那些尚未找到這條窄而小的路的人。我們祈求,他們會握緊鐵桿和領受神的愛,那會使他們的「靈魂因而充滿無比的快樂。」11

雖然李海的異象包含所有的人,但教義上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家庭的永恆意義。「家庭是神所制定的,是今生和永恆中最重要的單位。」12當李海吃了生命樹的果子(即神的愛)時,他渴望「家人也能吃到那果子。」13

我們很渴望能在真理和正義中養育子女。有一項原則有助於我們做到這一點,那就是要避免將愚蠢或不智的行為過度地論斷為罪行。多年前我和內人在家養育孩子時,達林‧鄔克司長老教導說,區分青少年所犯的錯誤和罪行是很重要的;錯誤應當加以糾正,而罪行則需要管教和悔改。14孩子若有缺少智慧的地方,我們需要給予指導。孩子若犯了罪,則悔改是不可或缺的。15我們發現這一點對我們家很有幫助。

在家中奉行信仰會為我們的家庭帶來祝福。以身作則尤其重要。我們的身教對子女的影響,遠勝過我們的言教。在我快五歲時,我母親有一天接獲她弟弟陣亡的消息,她弟弟服役的戰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在日本外海遭到轟炸。16這惡耗如同晴天霹靂,她情緒十分激動,後來她走進臥室裡。過了一會兒,我偷看她的房間,看看她是否無恙。她那時跪在床邊祈禱。有一股極大的平安臨到我身上,因為她曾教導我要祈禱和愛救主。這是她始終為我樹立的典範。父母親和孩子一起祈禱,可能比任何其他榜樣更重要。

我們在家中必須教導救主耶穌基督的信息、聖工和贖罪。沒有其他經文比尼腓二書25:26更能生動地刻劃出我們的信心:「我們談論基督,我們因基督而快樂,我們傳揚基督,我們預言基督,我們依照我們的預言記錄,好使我們的子孫知道去哪裡尋求罪的赦免。」

李海的異象的一個基本前提是,忠信的成員必須握緊鐵桿,才能一直走在這條通往生命樹的窄而小的路。對教會成員而言,閱讀、思考和研讀經文是不可或缺的。17

摩爾門經極為重要,當然總是有些人低估這部神聖經書的重要性,甚至加以輕蔑。18有些人會用幽默的方式。在我傳教前,有一位大學教授引述馬克吐溫的話說,如果你把摩爾門裡「事情是這樣的」這句話去掉,那麼它「就會變成一本薄薄的小冊子。」19

幾個月後,我那時在英國倫敦傳教,有位英國牛津大學畢業的傑出教師在英國倫敦大學任教,是埃及方面的專家,專精猶太語言。他閱讀了摩爾門經,後來他與大衛奧‧麥基會長通信,並與傳教士見了面。他告訴他們,他確信摩爾門經確實是從摩爾門經所敘述的那段時期的「猶太人學問和埃及文字」翻譯過來的。20他舉出的其中一個例子便是「事情是這樣的」這句連接詞,他說這句話與他在翻譯古代猶太民族的寫作時所看到的慣用語一致。21這位教授後來得知,雖然他在專業上所用的論理方法幫助了他,但是他仍然必須在靈性上有見證。藉由研讀和祈禱,他在靈性上獲得了見證,並接受了洗禮。所以一位知名的幽默家加以嘲笑的用語,卻是另一位學者認出摩爾門經真實性的有力證據,聖靈亦向他證實了此書的真實性。

選擇權這項重要教義要求,要對復興的福音獲得見證必須根據信心,而非外在或科學上的證據。過度專注在尚未完全獲得啟示的事情,如童貞女懷孕生子或救主的復活是怎樣發生的,或是約瑟‧斯密如何翻譯經文的具體細節,並不會有什麼功效,也不會帶來靈性上的進步。這些是關乎信心的事。摩羅乃的勸告乃是答案所在,他勸告人們要加以閱讀和思考,然後用真心誠意求問神,藉著聖靈的見證來證實這些經文的真實性。22此外,當我們把經文的重要教導融入在生活中並奉行福音,我們就會蒙福有聖靈同在,嘗受到主的良善,獲得喜樂、幸福,尤其是平安的感受。23

顯然,聆聽信心樂音的人與對樂音無動於衷或不調和的人之間的分界線,就在於積極主動地研讀經文。我很感動在多年前,我們敬愛的一位先知賓塞‧甘便曾強調需要持續不斷地閱讀和學習經文。他說:「我發現一旦我不重視自已和神的關係,又覺得神似乎沒有在聆聽,也沒有對我說話時,我就好像離祂很遠很遠。但只要我沉浸在經文中,這個距離便會拉近,靈性也會回來。」24

我希望我們會經常與子女一起閱讀摩爾門經。我曾跟自己的孩子討論過這件事。他們跟我分享了兩項心得。首先,堅持全家每天一起讀經文乃是關鍵所在。我女兒用輕鬆的方式描述他們是怎樣努力在清晨與大多屬於青少年年紀的孩子們持之以恆地閱讀經文。她和她丈夫會在清晨醒來,睡眼惺忪、朦朦朧朧地抓住鐵欄杆,沿著樓梯到他們全家一起閱讀神的話語的地方。答案就在於堅持不懈,而幽默感會有所幫助。這需要每位家庭成員每天付出很大的努力,但這樣的付出是值得的。堅持不懈會克服一時的挫敗。

第二個是我的小兒子和他的妻子如何與年幼的家庭成員一起讀經文。他們四個孩子中有兩個年紀還小不識字。針對五歲大的孩子,他們想出了五根手指的信號,好讓他能充分參與全家讀經文。一根手指的信號是每次摩爾門經中出現「事情是這樣的」這句話時,就請他重述一遍。我必須承認我很開心這句話出現的很頻繁。順帶一提,讓有興趣的年輕家庭知道,兩根手指的信號代表「由此可知」;父母可根據他們閱讀的章節裡出現的字句,來挑選第三根、四根和五根手指的信號。

我們知道,家庭研讀經文和家人家庭晚會並非總是十全十美的。無論你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切勿灰心氣餒。

請了解,對主耶穌基督有信心和遵守祂的誡命始終是今生中的重要試鍊。最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必須明白,當一個人對信心的樂音無動於衷時,他便無法感受到聖靈了。誠如先知尼腓所教導的,「你們[曾]聽到他的聲音;他曾用微小的聲音對你們講話,但是你們已麻木了,不能察覺到他的話。」25

我們的教義非常清楚,我們要保持正面積極和放心。我們看重信心而非恐懼。我們因主的保證而歡欣,知道祂會從旁支持我們,給我們指引和引導。26聖靈向我們的心作證,我們有一位慈愛的天父,由於耶穌基督的贖罪犧牲,祂要救贖我們的慈悲計畫在各方面都會實現。

「我是神的孩子」這首聖詩的作詞者拿俄米‧藍道寫道:「祂必引導,祂必祝福,信心堅定,恐懼消除。」27

因此在李海的異象中,無論我們目前走在門徒道路上的什麼地方,讓我們下定決心會在我們和家人心中喚起更大的渴望,要獲得救主所預備且超乎我們所能理解的永生恩賜。我祈求,我們會與信心的樂音調和一致。我為耶穌基督的神性和祂贖罪的真實性作見證。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教義和聖約1:30

  2. Jonathan Sacks, “Has Europe Lost Its Soul?” (address delivered on Dec. 12, 2011, at the Pontifical Gregorian University), chiefrabbi.org/ReadArtical.aspx?id=1843.

  3. 尼腓一書第8章

  4. 見尼腓一書8:2711:35

  5. 見尼腓一書8:2312:17

  6. 尼腓一書8:28

  7. 尼腓一書8:30

  8. 救主關於尋找迷失的羊的指示;見馬太福音18:12–14

  9. 約翰福音5:22;亦見馬太福音7:1–2

  10. 多馬‧孟蓀,「願妳們具備勇氣」,2009年5月,利阿賀拿,第124頁。

  11. 尼腓一書8:12

  12. 指導手冊第二冊,管理教會(2010),1.1.1。

  13. 尼腓一書8:12

  14. See Dallin H. Oaks, “Sins and Mistakes,” Ensign, Oct. 1996, 62.鄔克司長老大約在1980年擔任百翰‧楊大學校長時教導這個觀念。

  15. 教義和聖約1:25–27

  16. See Marva Jeanne Kimball Pedersen, Vaughn Roberts Kimball: A Memorial (1995). 渥恩在1941年秋季代表百翰楊大學踢美式足球擔任四分衛。珍珠港事件的隔天,1941年12月8日,他加入美國海軍。他於1945年5月11日遭敵軍轟炸美國軍艦Bunker Hill號時喪生,葬身海底。

  17. 約翰福音5:39

  18. 見泰福‧彭蓀,「摩爾門經--我們宗教的拱心石,」,1987年1月,聖徒之聲,第3頁;或2011年10月,利阿賀拿,第52頁。

  19. Mark Twain, Roughing It (1891), 127–28.每個新世代會讀到馬克吐溫的名言,彷彿是項重要的新發現。通常並沒有什麼資料顯示馬克吐溫對基督教和一般宗教也同樣地加以嘲諷。

  20. 尼腓一書1:2

  21. 我在倫敦遇見艾別‧薩羅芬博士,那時長老們正在教導他福音。亦見以東‧譚納,1962年4月總會大會講詞。許多研究古代猶太和埃及文寫作的學者指出,在句子的開頭經常會使用「事情是這樣的」這句連接詞;see Hugh Nibley, Since Cumorah, 2nd ed. (1988), 150.

  22. 摩羅乃書10:3–4;鮮少有批評家會真心誠意地試驗這段話的真實性。

  23. 教義和聖約59:23

  24. 總會會長的教訓:賓塞‧甘(2006),第67頁。

  25. 尼腓一書17:45;亦見泰福‧彭蓀,「尋求主的靈」,1988年9月,聖徒之聲,第5頁。「我們往往是憑著感覺而聽到主的話。如果我們謙卑又敏於察覺,主必透過我們的感覺來提示我們。」

  26. 教義和聖約68:6

  27. 「信心堅定」,聖詩選輯,第65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