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9年
愛就是福音的精髓
2014年4月


15:52

愛就是福音的精髓

如果我們無法去愛同行的旅人,就無法真正愛神。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的救主在人民當中施助時,有個愛追根究柢的律法師問祂:「夫子,律法上的誡命,哪一條是最大的呢?」

馬太記錄耶穌的回答如下:

「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

「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1

馬可用救主的一句話做了以下的結論,說:「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2

在今生旅程中,如果我們無法去愛同行的旅人,就無法真正愛神。同樣地,如果我們不愛神──那位全人類的父,也無法全心去愛我們的同胞。使徒約翰告訴我們:「愛神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神所受的命令。」3我們都是天父的靈體兒女,因此我們都是兄弟姊妹。只要我們牢記這項真理,要愛神所有的子女就變得容易多了。

事實上,愛就是福音的精髓,耶穌基督則是我們的典範。祂的一生留下愛的傳承。祂醫治患病的人,鼓舞心灰氣餒的人,拯救犯罪的人。到了最後,憤怒的暴徒奪去祂的性命,然而,各各他山丘上卻傳來這樣的話:「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4──這是人世間憐憫與愛的極致表現。

許多品格都是愛的具體表現,像是:友善、耐心、無私、體諒和寬恕。在我們所有的人際交往中,這些及其他類似的品格都能具體表現我們心中的愛。

我們的愛通常會在每日與人的互動中呈現出來。我們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去察覺他人的需要,然後採取行動。我一直很珍惜以下這首短詩所表達的感覺:

我曾在夜裡哭泣,

只因眼光短淺,

對於他人的需要,我心盲未見;

但我從來不曾

因為對人太過仁慈

而感到絲毫悔恨。5

我最近聽到了一個有關愛心的感人例子──這個故事有個意想不到的結果。當時是1933年,因為正值經濟大蕭條,所以就業機會少之又少。故事發生在美國東部。艾琳‧貝辛格剛從高中畢業。在找了很久的工作之後,她終於在一個製衣廠找到了一份裁縫的工作。工廠工人按照每天正確縫製完成的衣物數量支薪。生產出越多件衣物,領到的薪水就越多。

有一天,就在艾琳開始在工廠工作後不久,有一道縫紉工序讓她很困惑也很氣餒。她坐在縫紉機前,試著要把手邊做壞的衣服縫線拆開。看來好像沒有人可以幫她,因為其他的裁縫都快馬加鞭地想盡量完成多一點衣服。艾琳覺得既無助又無望,開始默默地啜泣起來。

坐在艾琳對面的是柏妮絲‧洛克。她的年紀比較大,也是比較有經驗的裁縫。柏妮絲注意到艾琳的沮喪,於是放下自己手邊的工作,走到艾琳身邊,好心地教導她,協助她。她陪在艾琳身邊,直到她有自信可以完成一件衣服為止。然後,柏妮絲再回到自己的機器旁工作;如果她沒有去幫忙,就可以多縫一些衣服。

因為這個愛心善舉,柏妮絲和艾琳成了一輩子的朋友。她們後來都結了婚,生了孩子。在1950年代,身為教會成員的柏妮絲給了艾琳和她的家人一本摩爾門經。1960年,艾琳和她的丈夫及子女都受洗成為教會的成員。後來,他們在神的神聖聖殿中印證。

由於柏妮絲發揮愛心,主動幫忙一個苦惱又需要協助的陌生人,現在有無數在世和去世的人得到了福音的拯救教儀。

我們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有機會向周遭的人展現愛心和仁慈。賓塞‧甘會長曾說:「我們必須記住,我們在停車場、辦公室、電梯和其他地方遇見的人,都是神賜給我們、要我們去愛和去服務的人。如果只是談及全人類同胞的愛,而不視我們周圍的人為弟兄姊妹,對我們不會有任何益處。」6

表達愛的機會往往會出其不意地出現。有一個這樣的例子出現在1981年10月的一篇報導上。文章中所提到的愛心讓我十分感動,所以把這份剪報放在資料夾中達30多年之久。

報導中指出,阿拉斯加航空公司有一架從阿拉斯加安克拉治直飛華盛頓州西雅圖的班機,機上載有150名乘客。為了運送一位受重傷的小孩,飛機改變航程飛往阿拉斯加的一個偏僻小鎮。這位兩歲大的男孩在住家附近玩耍時,摔在一片玻璃上,割斷了手臂上的一條動脈。小鎮位於安克拉治南方450英里(725公里),完全不在飛機的航程中。不過,事故現場的醫護人員焦急地求助,因此這班飛機就改道去接這位男孩,載他到西雅圖的醫院就醫。

飛機在那偏遠小鎮附近降落後,醫護人員通知機長說,那位男孩失血過多,無法撐到西雅圖,於是他們決定飛到200英里(320公里)外的朱諾鎮,因為最近的醫院在那裡。

班機把男孩送到朱諾鎮後再飛往西雅圖,此時已比預計的行程延遲了好幾個小時。雖然乘客大多錯過了自己的行程和轉機時間,卻沒有一個人抱怨。事實上,在等待的時間中,他們開始募款,為男孩及他的家人籌到了一大筆錢。

班機即將抵達西雅圖時,機長宣布他從無線電中得知男孩脫離險境,乘客們都歡呼叫好。7

我想到經文中的一句話:「仁愛是基督純正的愛,……凡在末日被斷定有仁愛的,他的景況一定很好。」8

弟兄姊妹們,有一些表達愛最好的機會就在我們自家的圍牆內。愛應當是家庭生活的核心,但有時候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有太多的不耐煩,太多的爭吵,肢體衝突,太多的淚水。戈登‧興格萊會長難過地問:「何以我們〔最〕心愛的〔人〕常淪為我們粗暴言語的肉靶?何以〔我們〕說的話刺傷〔人〕的心?」9我們每個人對這些問題的答案可能不盡相同,理由其實真的並不重要。如果我們想要遵守彼此相愛這條誡命,就必須以仁慈和尊重彼此相待。

當然,有時候是需要有懲戒的。但是,我們要記住教義和聖約中的忠告,在無法避免訓誡的情況下,事後要表達更多的愛。10

我希望我們一直懷有體恤之心,敏於察覺周遭之人的想法、感覺和情況。我們不要貶低或看輕他人,而要憐憫和鼓勵他們。我們必須小心,別讓不經意的言語或行為摧毀了別人的信心。

寬恕與愛心是攜手並進的。我們的家庭就像在朋友圈中那樣,可能有人受委屈,有人意見不合。我再說一次,問題大小其實並不重要,但千萬不要任其潰爛、化膿,終至造成傷害。指責會讓傷口無法癒合;只有寬恕能撫平傷害。

有一天,一位可愛的女士來看我;她現在已經去世了。她意外說出了幾件令她後悔的事。她提到多年以前和鄰居一位農夫的往事;這位鄰居曾經是他們的朋友,但是有好幾次和她及丈夫意見不和。有一天,農夫來詢問是否能夠穿越他們的土地,走捷徑到自己的土地上。說到這裡,她停了一下,聲音顫抖著說:「孟蓀弟兄,我從來都不讓他跨越我們的土地,堅持要他繞遠路。我錯了,我真後悔。他已不在人世了,喔,我真希望能對他說『我很抱歉。』我多麼希望能有第二次機會能對他好一點。」

我聽她說話時,腦海中浮現出約翰‧惠蒂埃(John Greenleaf Whittier)一句感傷的話:「語言文字中所有傷感的字眼裡,最令人傷感的莫過於:『悔不當初!』」11弟兄姊妹們,我們若能以愛心和體諒彼此對待,就能避免這樣的遺憾。

愛可以用顯而易見的方式表達:一個微笑,一個揮手,一句好話,一聲讚美。另外有一些方式比較不明顯,像是:對別人的活動表示關注,友善耐心地教導一項原則,拜訪生病或無法出門的人。這樣的和其他許多的言語和行為,都可以傳達我們的愛。

卡內基(Dale Carnegie)是美國著名的作家及演說家,他相信每個人的內在都具備了能提升世人整體幸福感的能力……只要我們「對寂寞或喪志的人說幾句真誠感謝的話」。他說:「或許你明天就忘了今天說過的好話,但是接受的人卻可能一輩子珍惜。」12

願我們從現在,從今天開始,對神所有的兒女表達愛,不論他們是家人、朋友、點頭之交或是陌生人。每天早上起身時,讓我們下定決心以愛心和仁慈回應一切事情。

弟兄姊妹們,神對我們的愛超乎我們的想像。出於這份愛,祂差了祂的兒子來;祂的兒子深愛我們,願意為我們犧牲性命,讓我們獲得永生。當我們了解這份無與倫比的恩賜之後,我們的心就會充滿對永恆之父、對救主及對全人類的愛。我殷切祈禱,願此事成真,奉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註:

  1. 馬太福音22:36–39

  2. 馬可福音12:31

  3. 約翰一書4:21

  4. 路加福音23:34

  5. Author unknown, in Richard L. Evans, “The Quality of Kindness,”ImprovementEra, May 1960, 340.

  6. The Teachings of Spencer W. Kimball, ed. Edward L. Kimball (1982), 483.

  7. See “Injured Boy Flown to Safety,” Daily Sitka Sentinel (Alaska), Oct. 22, 1981.

  8. 摩羅乃書7:47

  9. 參閱戈登‧興格萊,「讓愛成為生活的北極星」,1989年7月,聖徒之聲,第64頁。

  10. 教義和聖約121:43

  11. “Maud Muller,” in The Complete Poetical Works of John Greenleaf Whittier (1878), 206; emphasis added.

  12. Dale Carnegie, in, for example, Larry Chang, Wisdom for the Soul (2006),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