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9年
信心的根基
2017年4月


16:21

信心的根基

我懇切請求,願我們都願意付出犧牲,足夠謙卑,來鞏固我們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根基。

這次的總會大會真是美好,我們都深受啟發。總會大會如果有一個最重要的目的,那應該就是建立對父神和我們的救主,主耶穌基督,的信心。

我的演講要談的正是信心的根基。

就像其他值得追求的事業一樣,個人的根基通常是由各種經驗、挑戰、挫折和成功一點一滴慢慢累積起來的。人生最珍貴的一個經驗就是嬰兒跨出的第一步,令人讚嘆不已。看著嬰兒臉上可愛的表情,融合了決心、喜悅、驚訝與成就感,這件事確實具有重大意義。

我們家也發生過類似讓人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我們小兒子大約四歲時,有一天他走進屋裡,得意洋洋地向家人宣布:「現在我什麼都會了。我會打結,我會騎車,也會拉拉鍊。」我們知道他是在告訴我們,他會綁鞋帶,會騎三輪車,會拉外套的拉鍊。我們都笑了,也明白這些事對他來說是了不起的成就。他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

身體、心智及靈性的成長有許多共通之處,身體的成長很容易看到。我們從嬰兒蹣跚學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逐步成長到最終的身量,而且每個人的成長歷程都不一樣。

我們觀看體育競賽或音樂演出時,常會說某某人很有天份,的確如此,只是演出的背後乃是經過多年的準備和練習。名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稱之為一萬個小時法則。研究人員表示,體育競賽、音樂演出、學術專長、特殊職能、醫學或法律上的專長等,都需要這麼長時間的練習。有位研究人員指出:「不論從事什麼工作,要達到世界級的專業水準,一萬個小時的練習是不可少的。」

大多數人都知道,要在體能和心智方面達到顛峰,這樣的準備和練習是必要的。

可惜,這世界越來越世俗化,越來越少人會為了變得更像基督,為了奠定穩固的信心根基而注重所需要的靈性成長,反而常常強調靈性頓悟的超凡經驗。我們都知道,聖靈會在這些寶貴的片刻將特別的靈性頓悟放進我們的心思意念裡。這樣的事令我們感到欣喜,而且不應該加以輕忽。但是,就持久的信心及常有聖靈為伴而言,沒有任何事能取代個人實踐宗教生活,就像在身體和心智上的發展一樣。我們應當建立在這些有時宛如嬰兒學步的經驗上,聖化我們的承諾,出席神聖的聖餐聚會,研讀經文,祈禱,並且蒙召喚去服務。最近有一則訃聞,悼念一位有13名子女的父親,其中寫道他「忠實地每天祈禱和研讀經文,深深影響了他的子女,為他們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奠定了堅定不移的根基。」

我15歲時有一個經驗對我非常重要。我的母親很忠信,總是不畏艱難地幫助我在生活中奠定信心的根基。我參加聖餐聚會、初級會,然後是男青年和福音進修班,我也讀摩爾門經,並一直作個人祈禱。那時,我心愛的哥哥考慮要去傳教,那是家裡的一件大事。我的好父親是不積極的教會成員,他希望哥哥繼續求學,不要去傳教。這件事成了爭執的焦點。

我的哥哥大我五歲,在他的引導下,我們作了一次很棒的對談,得到的結論是他是否去傳教取決於以下這三件事:(1)耶穌基督是神子嗎?(2)摩爾門經是真實的嗎?(3)約瑟·斯密是復興福音的先知嗎?

當天晚上,我作了真誠的祈禱,聖靈向我證實這三件事都是真的。我也領悟到,今後幾乎我在人生中要作的每個決定都取決於這三個問題的答案,我尤其明白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更是關鍵。回想那段時間,我體會到主要是因為母親的關係,那根基早已奠定在我心中,只等那天晚上得到屬靈的證實。我的哥哥已經有見證,決定要去傳教,最後得到父親的支持。

屬靈的指引會在必要的時候,在主認為適當的時候,按照祂的旨意來到。摩爾門經:耶穌基督的另一部約書是個很好的例子。我最近看到了第一版的摩爾門經。約瑟·斯密在23歲那年完成翻譯。我們對翻譯的過程和他使用的譯具略知一二。約瑟在1830年第一版的摩爾門經中加了簡短的序言,簡單明白地聲明摩爾門經是「藉著神的恩賜和能力」翻譯的。那麼烏陵和土明這些先見石,這些譯具是怎樣的東西呢?它們是必要的嗎?或者它們是像腳踏車的輔助輪那樣,幫助約瑟直到他能運用所需的信心,得到更直接的啟示為止?

1830年摩爾門經的封面
1830年摩爾門經的序言

加強體能或心智能力靠的是重覆及持之以恆的練習,屬靈的事情也是一樣。還記得先知約瑟在準備獲得頁片之前,同一位使者摩羅乃先後造訪他四次,傳達的信息都是一樣的。我相信每個星期參加聖餐聚會,具有我們並未完全明白的屬靈意義。經常沉思經文,而不是偶爾閱讀,才會培養出能改變生命的非凡信心,取代淺薄的理解。

信心是獲得力量的原則。讓我說明一下:我在年輕傳教時,有位很棒的傳道部會長幫助我對路加福音第8章的一則經文故事有更深的體會。這章經文記載一位婦女患了12年的血漏,傾家蕩產卻沒能醫好。直到今日,這還是我最喜愛的經文之一。

你們都記得,她相信只要摸救主衣服的繸子就能痊癒。她這樣做了,立刻得到痊癒。救主那時有門徒同行,祂說:「摸我的是誰?」

彼得回答說,他們都走在一起,擠到祂了。

「耶穌說:『總有人摸我,因我覺得有能力(virtue)從我身上出去。』」

virtue這個字的字根確實可以翻譯為「能力」。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都翻譯為「能力」。無論如何,救主沒有看到她,並沒有注意到她的需求。但是,她堅信只要摸到祂衣服的繸子,就能汲取神子的治癒能力。

救主對她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去吧!」

我在成年時期經常思索這段記載。我領悟到,我們奉耶穌基督的名向慈愛天父作的個人祈禱和懇求,能為我們的生活帶來超乎理解的祝福。這種信心的根基,也就是這位婦人所展現的這種信心,應當是我們內心最渴望想要擁有的。

信心最初的根基雖然得到屬靈的證實,但並不代表我們不會遇到挑戰。歸信福音並不代表我們所有的問題都會獲得解決。

在早期的教會歷史及教義和聖約所記載的啟示中,有許多建立信心根基的好榜樣,以及怎樣處理每個人都會面對的世事變化與種種挑戰的好榜樣。

嘉德蘭聖殿的落成是整個教會重要的根基,隨之而來的還有靈性的澆灌和教義上的啟示,並且復興了使教會能夠永續建立起來的重要權鑰。和古代使徒在五旬節那天一樣,許多成員在嘉德蘭聖殿奉獻期間,得到奇妙的屬靈經驗。但是,就和我們一樣,這並不代表他們往後的生活不會遇到困難和挑戰。這些早期成員萬萬沒有想到會遇到美國金融危機,1837年的大恐慌嚴峻地考驗著他們的靈魂。

教會復興時期的一位優秀領袖,帕雷·普瑞特長老,就是在這場金融危機中遭遇考驗的一個例子。他是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初始成員。1837年初,他摯愛的妻子桑可茀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後過世。帕雷和桑可茀結婚將近10年,她的去世讓他傷心欲絕。

幾個月後,普瑞特長老陷入教會所面臨的一場極大困境。受到全國危機影響,當地的經濟問題,包括土地投機,以及約瑟·斯密和教會其他領袖所成立的金融機構出現困難,嘉德蘭因此紛爭不斷,嚴重失和。教會領袖在個人屬世生活上所作的決定,並非都是明智的。帕雷在財務上蒙受了極大的損失,有段時間對先知約瑟十分不滿。他撰文痛斥約瑟,並公開發言反對他,但帕雷同時也說他還是相信摩爾門經及教義和聖約。

普瑞特長老失去了妻子、土地和房屋。他動身前往密蘇里州,沒有告知約瑟,途中意外遇到同為使徒的多馬·馬西和大衛·裴坦,他們正要回嘉德蘭。他們覺得十二使徒定額組極需要言歸於好,於是規勸帕雷和他們一起回去。帕雷後來領悟到沒有人比約瑟·斯密一家損失更為慘重的了。

帕雷找到先知,痛哭流涕,承認過往的錯誤。他在妻子桑可茀去世後的那幾個月,彷彿「有如烏雲罩頂」,被恐懼和挫折壓垮。約瑟明白人在面臨反對勢力和誘惑時所經歷的一番掙扎,他「爽快地原諒了」帕雷,為他祈禱,給他祝福。帕雷和其他在嘉德蘭危機中保持忠信的人都從中受益,增添了智慧,變得更加高尚和充滿美德,此事成為他們信心根基的一部分。

逆境不應當被視為是因為主不高興或撤回祝福所造成的。萬事必須有對立,乃是煉金之人的火,要幫助我們為高榮的永恆前程作好準備。先知約瑟在利伯地監獄時,主對他所說的話提到了苦難和誣陷等種種考驗,最後的結語是:

「如果地獄的口也向你張大嘴巴要吞沒你,我的兒啊,你要知道,這一切事情都將給你經驗,對你有益處。

「人子曾降下低於這一切。你比祂還偉大嗎?」

主在給約瑟·斯密的這項指示中也說得很清楚,他的日子是知道的,他的年數不會少。主在結束時說:「不要怕人所能做的,因為神必與你同在,永永遠遠。」

那麼,信心的祝福有哪些呢?信心能成就什麼呢?答案不勝枚舉:

對基督有信心能使我們的罪得赦。

凡有信心的,都能與神聖之靈溝通。

世人憑著對基督之名的信心而得到救恩。

我們按著對基督的信心而得到力量。

除了在基督的血中洗淨衣服的人外,沒有人能進入主的安息。

憑著信心,祈禱才會得到答覆。

世人若沒有信心,神就無法在他們當中行奇蹟。

最後,對耶穌基督的信心是我們獲得永恆救恩和超升的必要根基。希拉曼這樣教導他的兒子:「記住!你們要在神的兒子基督,我們救贖主這塊磐石上建立根基,……〔那是〕穩固的根基,只要人建立在這根基上,就不會倒塌。」

我很感謝這次大會強化了我們信心的根基,我懇切請求,願我們都願意付出犧牲,足夠謙卑,來鞏固我們對主耶穌基督的信心根基。我堅定地為祂作證,奉耶穌基督的名,阿們。■

註:

  1. Malcolm Gladwell, Outliers (2008), 40.他所引用的是神經學家但以理·拉文廷(Daniel Levitin)的話。

  2. Obituary of Bryant Hinckley Wadsworth, Deseret News, Jan. 15, 2017, legacy.com/obituaries/deseretnews.

  3. 尼腓二書28:30。我們不會一次得到對事物的全部知識或相關的所有原則。它們會在必要時以律上加律、令上加令的方式賜給我們。

  4. 先知約瑟·斯密在1830年發行的第一版摩爾門經中寫道:「我告訴你們,我透過神的恩賜和力量……翻譯」(見摩爾門經序言〔1830〕)。摩爾門經後續的幾個版本都有類似以下的陳述:「這些頁片交給了約瑟·斯密,他藉著神的恩賜和能力完成翻譯」(見摩爾門經緒言〔2013〕)。

  5. 奧申·普瑞特回憶道,在約瑟·斯密翻譯新約聖經時,他曾多次在場,但在翻譯過程中並未看到約瑟使用任何翻譯工具。普瑞特長老說:「約瑟宛如看穿我的心事,於是抬起頭來解釋說,主賜給他烏陵和土明的時候,那時他還不熟悉靈的啟發。但現在他已經進步很多,他了解那啟示之靈的運作,因此不需要那些工具的協助了」(“Two Days’ Meeting at Brigham City, June 27 and 28, 1874,” Millennial Star, Aug. 11, 1874, 499; see also Richard E. Turley Jr., Robin S. Jensen, and Mark Ashurst-McGee, “Joseph the Seer,” 2015年10月,利阿賀拿,「約瑟先見」,第14頁)。

  6. 這位傳道部會長就是曾擔任總會持有權柄人員的馬里安·韓長老。

  7. 路加福音8:43-48

  8. 使徒行傳第2章

  9. 摩賽亞書2:36-37;亦見亨利·艾寧,「靈性準備:及早開始並持續不懈」,2005年11月,利阿賀拿,第37-38頁:「因此,人生的大考驗就是看看我們在人生的風暴中,是否會聽從神的誡命。此考驗不是要忍受風暴,而是在狂風怒號中仍選擇正義。未能通過這考驗將是人生的悲劇,因而沒有資格光榮返回天家。」

  10. See Terryl L. Givens and Matthew J. Grow, Parley P. Pratt: The Apostle Paul of Mormonism (2011), 91–98; volume introduction and introduction to part 5,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Documents, Volume 5: October 1835–January 1838, ed. Brent M. Rogers and others (2017), xxviii–xxxi, 285–93.

  11. See “Letter from Parley P. Pratt, 23 May 1837,” in The Joseph Smith Papers, Documents, Volume 5: October 1835–January 1838, 386–91.

  12. See “History of John Taylor by Himself,” 15, in Histories of the Twelve, 1856–1858, 1861, Church History Library; Givens and Grow, Parley P. Pratt, 101–2.

  13. See The Autobiography of Parley P. Pratt, ed. Parley P. Pratt Jr. (1874), 183–84.

  14. 尼腓二書2:11

  15. 教義和聖約122:7-8

  16. 教義和聖約122:9

  17. 以挪士書1:5-8

  18. 雅龍書1:4

  19. 摩羅乃書7:26,38

  20. 阿爾瑪書14:26

  21. 尼腓三書27:19

  22. 摩羅乃書7:26

  23. 以帖書12:12

  24. 希拉曼書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