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歷史
40正確的事


第40章:「正確的事」,聖徒:耶穌基督的教會在後期時代的故事,第二冊,沒有不潔的手,1846-1893(2020)

第40章:「正確的事」

第40章

正確的事

鹽湖大會堂的窗戶

1890年9月26日早晨,七十員第一議會七位會長之一的百翰·羅伯滋一覺醒來,心想自己應該快到家了。1

他乘坐的北上火車,預計在當天早上十點前抵達鹽湖城。然而一夜下來,火車不但沒有疾速奔馳,反而在猶他中部的沙漠灌木叢間停了下來。一輛南下的火車在幾公里外出軌,導致附近的鐵軌毀損。百翰與同行的四位十二使徒定額組成員都困在半路。

他們除了空等之外無事可做,於是百翰和使徒約翰W.·泰來決定散步到事故現場。他們抵達時看得出來,出軌的火車只有貨運車廂翻覆,客車廂仍完好無缺,因此百翰和約翰W.開始探視受困的旅客。

在一節客車廂裡,約翰W.拿著一份報紙,向百翰走來。百翰接過報紙,讀了頭條新聞後,大吃一驚。惠福·伍會長發布了正式聲明,表明他有意服從國家法律,禁止執行新的多重婚姻。2

片刻間,百翰感到有一道閃光,穿透全身。「不要緊」這句話進入他的腦海,直接對他的靈魂說話。一股平安、理解的感覺短暫縈繞著。但後來,思考起這件事,他善於分析的頭腦開始運作,疑問便侵入了他的思想。3

他想到因多重婚姻而坐牢的那段日子,以及自己的妻子們因此而付出的犧牲。聖徒為了尊崇、捍衛這項做法,所經歷的一切痛苦,就這樣付諸東流嗎?數十年來,為了支持多重婚姻所作的許多講道,該如何看待呢?百翰相信,無論聖徒因這項做法而遭遇什麼困難,神都會支持他們度過難關。難道他們現在要像懦夫那樣抽身嗎?4

其他一起同行的使徒過來與百翰和約翰W.會合。喬治·肯農的兒子亞伯拉罕·肯農,在聽到這個消息時,似乎並不驚訝。法蘭西·里曼同樣泰然自若,並解釋說,伍會長不鼓勵在美國執行新的多重婚姻,已經一段時間了。他認為,正式宣言只不過是公布教會對此事的立場罷了。但百翰看得出來,使徒約翰·亨利·斯密也十分焦躁不安,就像他和約翰W.·泰來一樣。

與南下的旅客交談後,百翰和使徒們從事故地點往北走了一小段距離,搭上開往鹽湖城的另一班火車。這輛火車在鐵軌上轟隆轟隆地前進,此時大夥兒的話題都圍繞著正式宣言。百翰覺得越來越心煩,最後索性離開使徒們獨處。

百翰獨自坐在位子上,思緒翻騰著。對於同行的人支持正式宣言而提出的每個理由,他覺得自己都可以想到十個理由,說明為什麼即使會將教會帶入絕境,聖徒也應該堅持多重婚姻的原則。5


幾天後,在9月30日這天,禧伯·郭在嘉得屋舉行的一場會議中,與十二使徒定額組的其他成員討論正式宣言。禧伯相信,教會發出這項聲明是一件正確的事,但他不確定,聖徒的考驗是否會因此終止。6

這項宣言明白指出,教會不再「教導多妻制或多重婚姻,現在也沒有批准任何人實行」,但是對聖徒和政府兩者來說,宣言中都仍有些事情並未交代清楚。7

在言談中,禧伯聽到幾位使徒說,正式宣言是臨時的措施,要先暫停多重婚姻,直到聖徒能夠合法實行。定額組會長朗卓·舒相信,這是得到他人善意的必要步驟。他說:「正式宣言會轉變許多心地誠實者的心,開始對我們友善和尊敬。我可以清楚看見正式宣言的好處,並因此心存感激。」8

富蘭克林·理查也說:「我深信,伍會長是在神的幫助下,草擬要發布的正式宣言。聽到正式宣言的內容時,我感到這是正確的事,在正確的時刻賜給了我們。」9

正式宣言仍困擾著約翰W.·泰來這位在禧伯之後不久蒙召的使徒。約翰W.在他父親約翰·泰來會長過世後,發現父親的文件中,有一份據說是關於婚姻的啟示。這篇啟示的日期是1886年9月27日,就約翰W.看來,其內容似乎是說執行多重婚姻的這項誡命永遠不會被撤銷。10

雖然這項啟示從未讓十二使徒定額組看過,也從未被聖徒接受為經文,但約翰W.相信,那是神給他父親的話。然而他也知道,啟示會持續不斷來到,以因應新出現的狀況和問題,因此約翰W.相信神也同樣對惠福說了話。他說:「我知道主將這份正式宣言賜給伍會長,祂可以在時候到來之際將之取走,也可以再次賜予。」11

隔天,有更多使徒提出自己對正式宣言的感覺。約翰·亨利·斯密和約翰W.·泰來一樣,內心仍在掙扎,難以接受正式宣言。他說:「雖然我對於發布正式宣言一事是否明智略感困惑,但依然願意支持會長做這件事。我擔心的是,正式宣言對我們這群人帶來的傷害會多於好處。」12

定額組中唯一實行一夫一妻的安東·倫德卻不這麼想。他說:「我覺得,正式宣言的結果會是好的。我認可這件事。」13

禧伯也告訴定額組,他因這份宣言而感到高興。他說:「不發布這樣一份文件,是完全沒有道理的。伍會長不過是將我們已經在做的事昭告天下罷了。」14

隔天,使徒們與總會會長團見面,每個人都支持正式宣言為神的旨意。之後,有些使徒表達憂慮,認為這份文件不會讓批評教會的人滿意,並且會繼續迫害沒有與多重婚姻妻子分居或離婚的人。

惠福說:「我們無法知道未來該做什麼,但就目前而言,我覺得我們必須忠於自己的妻子。」

對禧伯來說,將來可能被迫拋棄自己多重婚姻的妻子,奧古斯塔和艾蜜莉,令他完全無法接受。那天,他在日記裡寫道:「我承認,那對我會是一大考驗。我覺得自己無法為這樣的事背書。」15


10月6日,喬治·肯農抵達大會堂,參加教會秋季總會大會第三日的聚會。聚會開始後不久,他起身介紹鹽湖城第十八支會的主教奧申·惠尼;奧申受邀向出席的數千名聖徒讀出正式宣言。16

喬治在聆聽這項聲明時,心中並不確定,若惠福要他演講,他會說出什麼來。惠福稍早表示,可能會請喬治演講,但喬治不希望自己是第一位針對正式宣言向聖徒演講的人。在他公開演講的多年經驗中,從未受邀去做如此困難的事。17

前一天,喬治在講道中提到了總會會長團和啟示,以幫助聖徒準備好參加這場聚會。喬治說:「總會會長團所必須走的路跟你們一樣。他們也像你們一樣,必須一步一步地走。當神的啟示臨到他們時,他們必須仰賴這些啟示。他們不像主那樣,從一開始就看到結果。」

他繼續說道:「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尋求神的心意和旨意,一旦明瞭了,儘管會與我們之前懷有的每一種情感相抵觸,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照著神的指示往前走,並且信任祂。」18

奧申讀完正式宣言時,朗卓·舒提請聖徒支持表決。會堂內許多人舉起手來,有些人很果決,有些人則比較猶豫,還有些人根本沒舉手。雖然許多聖徒淚眼婆娑,但看來沒有人直接反對這件事。19

惠福接著轉向喬治,邀請他演講。喬治走向講壇,心裡作了個祈禱,但腦子一片空白。然而,他一開口,恐懼便離他而去,詞句、靈感源源不絕到來。喬治打開經文,翻到教義和聖約124:49;他第一次聽惠福說明教會對於多重婚姻的新立場時,惠福就是提到這節經文。20

主宣告說:「當我給人之子一條誡命,為我的名做一件事工,而那些人之子盡一切所能、用一切所有的去做那事工,並且勤奮不懈,而他們的敵人來攻擊他們,阻礙他們去做那事工,看啊,我不再向那些人之子手中要求那事工,卻要接受他們的奉獻,這對我來說是必要的。」21

讀出這節經文後,喬治告訴會眾,聖徒已經盡己所能服從神的誡命。現在,主已透過祂的先知,賜給他們新的指示。喬治說:「當神揭示祂的心意和旨意時,我希望自己和所有的後期聖徒,都會甘心樂意地服從。」

他知道,一些聖徒懷疑正式宣言是否來自於神,並質疑先知為何沒有早一點發布,以避開最近這些年的苦難和迫害。因此,喬治勸告他們,要親自尋求對正式宣言的見證。

他呼籲他們:「進入自己的密室,奉耶穌的名求問神,懇求祂像過去一樣賜給你見證,那麼我應許你們,你們必不會空手而回,卻會心滿意足。」22

喬治演講完後,惠福走向講壇。他說:「主正在幫助一群人準備好,接受祂的國度和祂的教會,並且建立祂的事工。弟兄姊妹們,那就是我們的工作。」

他接著向質疑正式宣言是否來自於神的聖徒保證,說:「主絕不會容許我或任何擔任本教會會長的人,引你們走入歧途。那不在計畫中。那不在神的心意中。如果我企圖那麼做,主會免除我的職位。」

惠福接著祝福了聖徒,然後回到講台上的座位。23


那天,會眾中的許多人離開大會堂時,因正式宣言而心懷感激,並且希望教會受到的迫害會從此減少。他們在聚會中感受到靈性力量和平安。然而,另外一些聖徒卻感到不安、困惑,甚至有遭到背叛的感覺。

儘管實行多重婚姻曾讓聖徒遭遇重大的挑戰,有些還是極其痛苦的挑戰,但這做法也造福了許多聖徒的生命。兩個世代以來,這項做法讓渴望婚姻的人,幾乎都能如願,也讓許多聖徒得以建立大家庭,撫養忠信的兒女,日後成為盡責的父母、教會成員、領袖和傳教士。多重婚姻也促成許多跨文化的姻緣,融合教會中多元的移民人口。

此外,這項原則讓聖徒團結起來,一起面對迫害,幫助他們錘鍊出神的約民的特質。24兩千多名聖徒因多妻、非法同居或其他與多重婚姻有關的行為而遭到起訴,其中約930人被判有罪後入獄。馬丁·哈里斯的姪孫女貝拉·哈里斯,拒絕作證指控她的丈夫,尚在哺育幼子的她因此被送入監牢。對許多聖徒而言,身為基督的信徒,他們願意付出犧牲來承受這類令人髮指的事。

百翰·羅伯滋認為,聽著這份正式宣言從講壇上讀出來,是他一生中最煎熬的時刻之一。雖然他並不想當眾反對這項宣言,但是先前他得到此事是正確的屬靈保證卻一去不回,因此他無法舉起手來支持這項聲明。25

總會慈助會會長琪娜·楊支持正式宣言,但她的內心卻極為掙扎。那天晚上,她在日記裡寫道:「我們仰望神,順服祂。」26

一個月前從薩摩亞傳教返鄉的約瑟·狄恩,當天也在大會堂裡。他相信,正式宣言是痛苦卻必要的行動。他在日記裡寫道:「許多聖徒似乎瞠目結舌、困惑不已,不太知道該如何表決。眾多姊妹默默啜泣,與弟兄們比起來,她們的心情似乎更糟。」27

隔日清晨的天氣寒冷潮濕,小雨輕輕落在屋頂上,此時有些聖徒心裡想著,正式宣言會如何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已經參與多重婚姻的聖徒接下去該怎麼做,那項聲明並沒有提供明確的方向。有些多重婚姻的妻子擔心,自己可能會被拋棄。另外一些人則很樂觀,她們希望正式宣言能安撫政府,將躲躲藏藏的生活所帶來的恐懼和未知劃上句點。許多人乾脆決定繼續躲藏,直到教會領袖詳細說明,如何根據個人情況最妥善地因應正式宣言。28

當消息傳到加拿大卡德斯頓時,琪娜·裴仙蒂·卡德和左鄰右舍都很震驚。但他們很快就了解,教會確實需要正式宣言。她寫了一封信給婦女典範(Woman’s Exponent,說:「我覺得,現在大家知道並理解我們真正的立場了,這在發布正式宣言以前是不可能的。這裡的全體聖徒都覺得,我們的領袖正將基督的事工帶往勝利成功,也與錫安地上的聖徒合一。」29

後來,蘇莎·蓋茲在女青年日記(Young Woman’s Journal中告誡女青年,不可用輕率的態度談論正式宣言。蘇莎提醒女青年,多重婚姻讓婦女有機會獲得聖約婚姻和家庭,若非如此,她們就無法享有這些祝福。如今,這些機會不復存在。

她勸告說:「此事與你們錫安女青年的關聯,不亞於與你們父母的關聯。對於正式宣言的發布,切勿有任何愚蠢無知的欣喜字眼脫口而出。如果你要談論這件事,務以最莊嚴神聖的態度為之。」30

在馬納薩,當艾蜜莉·郭首次聽到正式宣言時,她變得嚴肅。但當她獲得見證,知道這份宣言是正確的事時,嚴肅的心情就被喜樂所取代。她寫信告訴丈夫:「我似乎看到了我們在這個困境中的第一道曙光。」31


大約就在此時,洛琳娜和班特·拉森在科羅拉多州艱苦生活了好幾個月後,決定回到猶他。桑福德的農地收成始終不佳,班特也發現幾乎不可能找到其他工作。現在,他打算與第一位妻子茱莉亞,以及他們的親戚,一起住在猶他蒙蘿,而洛琳娜和子女則會與她哥哥的家庭,一同住在一百六十公里外的一個小鎮上。32

拉森一家人花了幾天的時間,獨自穿越幾座岩石峽谷之後,來到猶他的摩押。這個粗獷美麗的沙漠小鎮提供了宜人的環境,讓他們歇息。

班特和洛琳娜在之前一處歇腳的地方,得知教會領袖發出了關於多重婚姻的聲明,不過沒有聽到任何詳情。然而,在摩押這裡,他們遇到了去鹽湖城參加大會的人。洛琳娜待在自家帳篷時,班特前去探聽關於正式宣言的事。

班特回來時告訴洛琳娜,總會會長團和十二使徒定額組宣布,教會已停止執行多重婚姻,有意服從國家的法律。

洛琳娜無法相信自己聽到的事情。她之所以接受多重婚姻,是因為她相信這是神對她和聖徒的旨意。她為了實行這項原則而付出的犧牲,為她帶來不少心痛和考驗,但卻也給了她一項挑戰,要她依照更高的標準生活、克服軟弱,並且愛自己的鄰人。神為什麼現在會要求聖徒停止這項做法呢?

洛琳娜希望班特能安慰她。然而,他不但沒有對她說任何安慰的話,反而轉身離開了帳篷。她心想:「噢,是啊,這對你來說很容易。你可以回到另一個家庭,跟她快樂地生活,而我卻必須像夏甲一樣被打發走。」33

洛琳娜的思慮已被黑暗淹沒。她心想:「如果主和教會中持有權柄的人,已經放棄了這項原則,那麼福音就徹底一文不值了。」34她相信多重婚姻這項教義如同神本身一樣堅定不移。若非如此,她為何要對其他的事有信心?

洛琳娜接著想到自己的家人。正式宣言對她和孩子們會有什麼影響?對其他有相同處境的婦女和孩子又會有什麼影響?他們還能仰賴自己的丈夫和父親,得到愛和支持嗎?或者,他們會不會因為只是想事奉主並遵守祂的誡命,而落得被拋棄的下場?

洛琳娜全身癱軟在床鋪上。她周遭的黑暗變得無法穿透,她多麼希望大地能張開大口,將自己和孩子們一口吞下。然後,突然間,她感覺帳篷內出現一股強大的力量。有個聲音告訴洛琳娜:「主曾命令亞伯拉罕獻上自己的兒子以撒,與主對亞伯拉罕的要求相比,這件事不會更不合理。當主看到你願意服從一切的事時,考驗就會被除去。」

一道明亮的光籠罩著洛琳娜的靈魂,讓她感到平安和幸福。她了解到,一切都會沒事。

不久,班特回到帳篷。洛琳娜告訴他,剛才出現的一股力量帶走了她的痛苦。班特坦白說道:「我知道自己說不出任何話來安慰你,所以我走到一片柳樹林中,祈求主派遣使者帶來安慰。」35

  1. “General Conference,” Deseret Evening News, Apr. 7, 1890, [2]; Madsen, Defender of the Faith, 346–56; Roberts, Diary, 38; Francis Marion Lyman, Journal, Sept. 26, 1890.

  2. Roberts, Diary, 38–39; see also “Official Declaration,” Deseret Evening News, Sept. 25, 1890, [2].主題:正式宣言

  3. Roberts, Diary, 39; see also George Q. Cannon, Journal, Dec. 6, 1891.

  4. Roberts, Diary, 39–41.

  5. Roberts, Diary, 39–42; Abraham H. Cannon, Diary, Sept. 26, 1890; Francis Marion Lyman, Journal, Sept. 26, 1890.

  6. Grant, Journal, Sept. 30, 1890; Abraham H. Cannon, Diary, Oct. 1, 1890.主題:禧伯·郭

  7. “Official Declaration,” Deseret Evening News, Nov. 25, 1890, [2];「正式宣言」,亦見教義和聖約,正式宣言一

  8. Grant, Journal, Sept. 30 and Oct. 1, 1890; Abraham H. Cannon, Diary, Sept. 30, 1890; Franklin D. Richards, Journal, Sept. 30, 1890.First sentence of quotation edited for readability; “would turn” in original changed to “will turn.”

  9. Grant, Journal, Sept. 30, 1890.第一句引言經修訂以增可讀性;將原文「他深信」變更為「我深信」。

  10. Abraham H. Cannon, Diary, Sept. 30, 1890; George Q. Cannon, Journal, Oct. 16, 1882, and Apr. 4, 1884; Grant, Journal, Sept. 30, 1890; Francis Marion Lyman, Journal, Feb. 22, 1911.

  11. Grant, Journal, Sept. 30, 1890; see also Francis Marion Lyman, Journal, Feb. 22, 1911.

  12. Grant, Journal, Oct. 1, 1890; see also Abraham H. Cannon, Diary, Oct. 1, 1890.第一句引言經修訂以增可讀性;將原文「他」變更為「我」。

  13. Abraham H. Cannon, Diary, Oct. 1, 1890.Final sentence of quotation edited for readability; “I gave” in original changed to “I give,” and “had been done” in original changed to “has been done.”

  14. Grant, Journal, Oct. 1, 1890; see also Abraham H. Cannon, Diary, Oct. 1, 1890.Quotation edited for readability; original source has “There was not the least reason why such a document should not be issued. …President Woodruff had simply told the world what we had been doing.”

  15. Grant, Journal, Oct. 2, 1890.Wilford Woodruff quotation edited for readability; “There was no telling” in original changed to “There is no telling.”惠福·伍的引言經修訂以澄清文意;將原文「他覺得」變更為「我覺得」。

  16. George Q. Cannon, Journal, Oct. 6, 1890; “General Conference,” Deseret Weekly, Oct. 11, 1890, 525; see also “The Address Is Endorsed,” Salt Lake Tribune, Oct. 7, 1890, 5.

  17. George Q. Cannon, Journal, Oct. 6, 1890.主題:喬治·肯農

  18. “Discourse,” Deseret Weekly, Nov. 8, 1890, 649–50.

  19. George Q. Cannon, Journal, Oct. 6, 1890; “General Conference,” Deseret Weekly, Oct. 11, 1890, 526; Joseph H. Dean, Journal, Oct. 6, 1890; Roberts, Diary, 42; Merrill, Journal, Oct. 6, 1890; Grant, Journal, Oct. 6, 1890; Byron Allred, Journal, 131.

  20. George Q. Cannon, Journal, Sept. 9, 1889, and Oct. 6, 1890; “Remarks,” Deseret Weekly, Oct. 18, 1890, 550; see also President Woodruff’s Manifesto, 3.

  21. “Remarks,” Deseret Weekly, Oct. 18, 1890, 550教義和聖約124:49

  22. “Remarks,” Deseret Weekly, Oct. 18, 1890, 550–51.

  23. “Remarks,” Deseret Evening News, Oct. 11, 1890, [2];亦見教義和聖約,正式宣言一,「惠福·伍會長所講的三篇有關宣言的演講辭之摘錄」。

  24. 猶他早期的多重婚姻和家庭」,福音主題,topics.ChurchofJesusChrist.org主題:猶他的多重婚姻

  25. Gordon, Mormon Question, 275, note 16; “Just Compare the Two Cases,” Deseret Evening News, May 18, 1883, [2]; “Contempt Case,” Salt Lake Daily Herald, May 18, 1883, 8; “The Belle Harris Case,” Sacramento Daily Record-Union, May 22, 1883, [2]; Joseph H. Dean, Journal, Oct. 6, 1890; Condie, Autobiography and Journal, Oct. 6, 1890; Jensen, Little Gold Pieces, 130; Franklin D. Richards, Journal, Oct. 6, 1890; Roberts, Diary, 42.

  26. Young, Zina Diantha Huntington Jacobs,” Biographical Entry, First Fifty Years of Relief Society website, churchhistorianspress.org; Zina D. H. Young, Diary, Oct. 6, 1890.引言經修訂以澄清文意;原文有:「今日所有人心都受到考驗,但也只能仰望神、順服。」

  27. Joseph H. Dean, Journal, Sept. 4 and Oct. 6, 1890.

  28. Helen Mar Kimball Whitney, Diary, Oct. 7, 1890 [Utah State University]; Joseph H. Dean, Journal, Oct. 8, 1890; Hansen, Autobiography, 48–49; “Life Sketch of Lorena Eugenia Washburn Larsen,” 240; Emily Wells Grant to Heber J. Grant, Oct. 13, 1890, Heber J. Grant Collection, CHL; Shipps, “Principle Revoked,” 113, 117–18; Tanner, Mormon Mother, 114–15.

  29. Zina Y. Card, Letter to the Exponent, Nov. 20, 1890, in Derr and others, First Fifty Years of Relief Society, 578.

  30. [Gates], “Editor’s Department,” 191, 284–85.

  31. Emily Wells Grant to Heber J. Grant, Oct. 13, 1890, Heber J. Grant Collection, CHL.

  32. “Life Sketch of Lorena Eugenia Washburn Larsen,” 212 [second numbering], 231, 233, 245, 247; Autobiography of Lorena Eugenia Washburn Larsen, 78.

  33. “Life Sketch of Lorena Eugenia Washburn Larsen,” 188, 231–40;亦見創世記21:9-21

  34. “Life Sketch of Lorena Eugenia Washburn Larsen,” 240.Quotation edited for readability; “had gone” in original changed to “have gone,” and “there was nothing” in original changed to “there is nothing.”

  35. “Life Sketch of Lorena Eugenia Washburn Larsen,” 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