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救主和撒但的鲜明对比
2021年4月


救主和撒但的鲜明对比

比较耶稣基督和撒但的不同,会让我们更加感激救主的使命和爱。

图像
基督站在野地中,看顾羊群

我必不致缺乏,金容圣绘

想想当救主甘愿献身完成天父的计划时,祂为神所有的儿女带来了多么尊荣的礼物。当天父在前生的议会说:「我要派谁去呢?」救主温顺地回答:「我在这里,派我去」(亚伯拉罕书3:27),并进一步宣告:「父啊,愿您的旨意得成,愿荣耀永远归于您」(摩西书4:2)。

耶稣基督是因为对我们的爱而自愿要作我们的救主,1但撒但对天父计划的回应却是出于自私。虽然他声称要「救赎全人类」(见摩西书4:1),但他「作我们的救主并非出于自愿。他不想为任何人受苦或死亡,也不打算流自己的任何一滴血。他想要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荣耀、尊崇与神的能力。……他将变得崇高无上,其他人却无法有所长进。」2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基督所做和将要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对我们完全的爱(见尼腓二书26:24)及渴望荣耀天父(见约翰福音8:28-29)。「耶稣基督为我们忍受难以理解的痛苦、残酷和不公时,内心满怀着无止尽的爱。「由于祂对我们的爱,祂超越了一切无法超越的重重关卡……,好让我们也可以超越这世上的痛苦、残酷及不公正,进而获得帮助、宽恕及祝福。」3每当想到这一点,就令人深感谦卑和鼓舞。这也难怪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唱:「啊,这事太神奇,祂这样照顾我,不惜为我而死。」4

经文中包含了许多耶稣基督与撒但之间品格的对比。探讨这些对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救主完全的爱是多么长阔高深。

图像
一群不同种族或国籍的人,基督在他们之中

基督在圣徒中,茱迪丝·米尔绘

撒但

耶稣基督

「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书5:8),并「在世界上下来回奔走,企图毁灭人的灵魂」(教义和圣约10:27)。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我为羊舍命。……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约翰福音10:11,15,17-18)。

「他背叛我,说,把你的荣誉给我,那是我的能力;他还使天上群众的三分之一因他们的选择权而背离我」(教义和圣约29:36)。

「我没有一件事是凭着自己做的。我说这些话乃是照着父所教训我的。……我常做他所喜悦的事。……我尊敬我的父,……我不求自己的荣耀」(约翰福音8:28-29,49-50)。

他「将黑暗工作和憎行散布到整个地面上,直到把世人拖下完全的毁灭和无尽的地狱」(希拉曼书6:28)。

「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翰福音8:12)。

他「寻求破坏……世人的选择权」(摩西书4:3)并「力图使所有的人都像他一样悲惨」(尼腓二书2:27)。

「我来了,是要叫羊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10)并「〔使破碎的心得医治〕,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路加福音4:18)。

他「在末日不会援助他的儿女」(阿尔玛书30:60),「谄媚他们,一路领着他们,直到把他们的灵魂拖下地狱为止」(教义和圣约10:26),「直到用他那可怕的锁链抓住他们」(尼腓二书28:22)。

「我在你们中间,在父面前作你们的中保」(教义和圣约29:5),「耶稣基督,你们的中保,那位了解世人弱点,知道如何搭救受试探的人」(教义和圣约62:1)。

「他煽动人心彼此挟怒纷争」(尼腓三书11:29),并「煽动他们作恶,反对善行」(教义和圣约10:20)。

「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翰福音14:27)。

「不信之人被〔他〕弄瞎了心眼(哥林多后书4:4),「想……击倒你的见证」(教义和圣约10:33),并「来……取走光和真理」(教义和圣约93:39)。

「你若祈求,就必获得启示上加启示、知识上加知识,使你能知道奥秘及令人平安的事——带来喜乐及带来永生的事。……因此,凡缺少智慧的,应当来求我,我必厚赐给他,也不斥责他」(教义和圣约42:61,68)。

愿我们经常不断地「沉思〔救主〕源源不绝的恩典,〔祂〕永无止尽的仁爱」,并珍视这项真理:因为祂,「我们才能在全永恒获得生命的恩赐」。5

注:

  1. 见约瑟·胡适令,「永不放弃」,1988年1月,圣徒之声,第7页。

  2. D. Todd Christofferson, “A Message at Christmas”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 devotional, Dec. 12, 2017), 4, speeches.byu.edu.

  3. 约翰·葛罗伯,「神的大爱的力量」,2004年11月,利阿贺拿,第11页。

  4. 「令我惊奇」,圣诗选辑,第116首。

  5. “As Now We Take the Sacrament,” Hymns, no. 169.

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