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獲得正向溝通能力的4種方法
2021年8月


僅提供電子版:年輕成人園地

獲得正向溝通能力的4種方法

這不僅是關於微笑或說些好話,而是關於幫助他人感受神的愛。

兩個女孩一起歡笑

雖然認識我的人往往覺得我很陽光,是個樂觀開朗的人,但我從不這麼覺得。事實上,我父母的客廳牆上掛著一幅巨大的照片,看到照片我就會想起過往偶爾鬧彆扭的時刻。

那一年夏天,我還很小,祖父母來看望我們,於是我們趁機拍了些全家福照片。我作了充分的準備,穿著粉紅色的格子洋裝還配上寬邊帽,但是一切就在我沒有拿到其他幾位家人坐的那種凳子時,變了調。

我覺得很沮喪,在整場拍攝中都皺起眉頭,破壞了原本能與家人共享的愉快經驗,並製造出流傳數十年的「暴躁洋裝」笑話。

雖然我現在笑得出來了,不過那張全家福至今都一直提醒著我,保持正向很重要。保持正向,顯然會讓生活更加愉快——有誰可以透過一直發怒,來找到真正的快樂呢?更何況,正向的態度,長久以來都與各種健康益處有關,例如減壓、降低心臟病風險,甚至是延長壽命。1

保持正向不只會影響我們個人,我們的正向(或缺乏正向),也會影響到與我們互動的每個人。我們被命令要保持正向(參考教義和聖約61:3678:18);當我們在溝通上這麼做時,我們自己,和周遭的人,都能更加感受到天父和救主的愛。

以下是運用正向溝通能力的幾種方法:

1.仿效救主的溝通模式

談到正向溝通的極致典範,就要仰望救主,向救主學習;祂懷著仁慈、憐憫和體諒的心與人互動,來展現對他們的愛。

榮譽退休的總會持有權柄七十員,萊農·甘德力教導:「基督般的言談是在表達溫情而非忿怒、表達真理而非虛情、表達同情而非紛爭;是尊敬而非鄙夷、是勸告而非批評、是糾正而非譴責。用基督般的言談交談時,要能夠清楚明白,而非使人困惑;說話時,態度可能是親切或堅定,但是語氣永遠都要溫和。」2

很顯然地,我們如何說話和我們說什麼話一樣重要3,這是我學鋼琴時得到的教訓。我大半輩子都在學習鋼琴,也經歷過許多教學風格。雖然有一連串無盡的音樂篇章需要改善,可能會讓人感到氣餒,但我很幸運,我的幾位老師都擅長以激勵人心、充滿愛心的方式來糾正我,而我也領略到善意話語所帶來的巨大力量。

2.努力擁有正向的觀點

我們的態度會影響我們與人溝通的方式,也會影響到生活中的許多其他層面,不論我們是否了解這一點,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多馬·孟蓀會長(1927-2018)說:「生命裡有太多事物取決於態度,我們選擇怎麼看待事物、怎麼待人接物,都會使一切為之改觀。如果能全力以赴、盡其在我,然後不論環境如何,都選擇以快樂的態度面對之,即可帶來平安和滿足。」4

培養正向態度的一個方法,就是邀請聖靈進入我們的生活中。要邀來聖靈,就要以信心取代懷疑和恐懼(見教義和聖約6:36),善用悔改的恩賜,積極努力鞏固自己的見證,並尋求在生活中辨認出主的影響力。我也發現,每當我排出時間研讀經文,也認真讀了,那一整天的感覺都更正向了。所有這些事都能幫助我們更加感受到聖靈,並帶領我們感受到更大的希望。

當然,保持正向並不代表要壓抑所有的負面情緒。我有時候會陷入陷阱,誤以為流露疑慮或憂傷,就是缺乏信心的表現。但正如總會慈助會會長團第一諮理雪倫·尤班克姊妹所解釋的:「快樂的意思並不是無論發生什麼事,臉上都掛著一副假笑,卻是意指遵守神的律法,去成就、提升他人。當我們成就他人、減輕他人的重擔時,我們的生活就會獲得連考驗也無法剝奪的祝福。」5雖然我們一生都會經歷各種負面的情緒,但只要我們避免沉溺在憂傷之中,努力提升他人,就能找到更大的幸福。

3.考量彼此間正、負向互動的比率

樂觀或許無法衡量,但某些基準可以幫助我們衡量自己在與人互動時有多正向。數十年來,心理學家約翰·高特曼一直在研究健康關係的成因。在觀察了數千對夫妻後,他找出了一個公式,可以幫助預測一對夫妻在未來的歲月中,是還會在一起,還是會分開,準確度超過百分之九十。6

他的重大發現是什麼呢?快樂的夫妻在發生衝突的時候,每一個負面的互動,至少會伴隨著五個正向的互動。正向的互動可能包括讚美、同理心,以及肯定對方的觀點,而負面的互動則可能包括翻白眼、具有防衛心或不屑一顧,以及批評。7

雖然高特曼的研究著重在戀愛關係中的伴侶,但他的結論也可以應用在各種類型的關係上,並強調了負面互動的有害影響。

經文教導我們:「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只要隨事說造就人的好話,叫聽見的人得益處」(以弗所書4:29)。也許我們不一定能了解或認同他人,但是在意見不同的情況下,還是能夠避免不愉快。我們若努力保持正向,即使面臨衝突也依然如此,就能減輕重擔,騰出空間獲得更大的喜樂。

4.「作信徒的榜樣」

我現在拍全家福時會笑了(即使必須站著),也開始了解到自己的態度會如何影響周遭的人,不管是好是壞。

雖然我還很不完美,但是當我與人交談時,我會試著特別努力去投入,表達我對丈夫和其他所愛之人的感激,並最終「在言語、行為、愛心……上,都作信徒的榜樣」(提摩太前書4:12)。

這種種微小的事,如:願意聆聽、正向的肯定、真誠的道歉等等,組合起來後,往往會造成最大的影響。這些小事能幫助我們效法救主的榜樣,分享神的愛。

在分享神的愛時,我們自己也會感受到神的愛。

註:

  1. See “Positive thinking: Stop negative self-talk to reduce stress,” Mayo Clinic, Jan. 21, 2020, mayoclinic.org/healthy-lifestyle/stress-management/in-depth/positive-thinking/art-20043950; see also Jane E. Brody, “A Positive Outlook May Be Good for Your Health,” New York Times, Mar. 27, 2017, nytimes.com.

  2. 參閱萊農·甘德力,「說話:像基督一樣」,1989年1月,聖徒之聲,第24頁。

  3. 萊農·甘德力,「說話:像基督一樣」,1989年1月,聖徒之聲,第23頁。

  4. 多馬·孟蓀,「過豐富的人生」,2012年1月,利阿賀拿,第4頁。

  5. 雪倫·尤班克,「點亮你的燈」,2017年11月,利阿賀拿,第8頁。

  6. See Emily Esfahani Smith, “Masters of Love,” The Atlantic, June 12, 2014, 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4/06/happily-ever-after/372573.

  7. See Kyle Benson, “The Magic Relationship Ratio, According to Science,” The Gottman Institute, Oct. 4, 2017, gottman.com/blog/the-magic-relationship-ratio-according-science.

  8. 鞏固家庭:教師指南(2006),第23-25頁。

  9. 迪特·鄔希鐸,「幸福是妳們的傳承」,2008年11月,利阿賀拿,第120頁。

  10. 鞏固婚姻:教師指南(2006),第15-16頁。